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有娄子伯珠玉在前,各县令又岂能甘于人后。

    城外积雪渐化为融水,滋养田地。幕府五校,加一别部,厉兵秣马,等待出征。

    刘备算准时日,六百里去信洛阳,上表平乱。如不出意外,当很快便有诏书下达。然让刘备所料未及,偏偏就出了意外。

    表书送达朝堂,如石沉大海。竟一直未有消息回传。

    再问方知。非陛下不愿。而是大将军何进一意阻拦。言,十万大军已成合围之势。只待日暖便将一战而胜。何需蓟王操心挂念。若蓟国骤




1.132 千里送药
    陛下遣黄门令左丰亲传口谕,却未曾录入诏书。便是闲谈家事,许是随口一说。

    刘备觉得,许陛下并非如此急迫。洛阳八关,固若金汤。只需守住函谷关,即便三辅播乱,兵祸亦无法延及洛阳京畿。

    况且三辅之地,有京兆尹刘陶镇守。湟中义从胡,还不成气候。更加上北地十万羌人,皆被抄掠一空,现为奢延属国。有鲜卑十四部虎踞在侧,截断羌人东西勾连。故而湟中义从胡只是盘踞故土,四处攻伐,根本不敢挥军东进。

    光和五年,十一月。

    为呼应黄巾之乱,北宫伯玉等湟中义从胡反。杀护羌校尉冷征,立李文侯为将军。时任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与凉州从事韩约,劫为人质,不予放还。凉州刺史左昌派马腾率军驻守阿阳县,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攻金城郡,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胁迫边章、韩约入伙,共推举边允为首领。边允、韩约因造反被汉朝通缉,遂改名为边章、韩遂。

    几乎同时,“凉州义从宋建、王国等反。”“(王国)劫阎忠为主,统三十六部。”

    宋建乃“凉州义从”。本是汉人豪强,自愿参军,在羌胡中威望很高。趁黄巾之乱,宋建追随汉阳人王国起兵,以其家乡枹罕(f han)为据点,聚拢汉、羌、胡杂众数万。

    贾诩随信传来的邸报上说,阎忠曾任信都县令,善察人,乃凉州名士,与己交厚。又说,自己少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异之,言“诩有良、平之奇”。不料今日竟被贼人胁迫。

    今年开春,北宫伯玉、边章、韩遂、宋建等共推王国为主,王国自称合众将军,统帅各部,不断扩张四境。

    湟中义从胡之所以不敢东进的另一个原因,便是背后的居延小月氏胡数千精骑,以及肩水金关外的西域都护府大军。阳关与玉门关守将,已得刺史手令。若贼势凶猛,无法抵御。便酌情放西域都护府精兵入关杀贼。

    辅汉大将军扫荡逆贼,未尝一败。赫赫凶名,谁人不知,何人不晓。只需振臂一呼,便可发西域五十五国精兵入关。湟中义从胡如何敢轻举妄动。

    如今又将与西域五十五国公主和亲。大汉和亲,源于美出天际的陈丞相。四百年过去,汉胡血脉相连。诸如南匈奴、三郡乌桓,更以“北人”自居。潜移默化,何其恐怖!

    和亲等同于联盟。

    辅汉大将军都护西域,再与五十五国和亲。亲上加亲,西域五十五国如何能不效死力!

    脑门一热,跟着作死的黄巾贼揭竿而起。稍稍冷静下来顿觉冷汗淋漓,上下皆湿。

    蓟王自幼割头进爵,便是三岁小儿亦知。眼看项上人头不保,如何能不疯狂扩张,占据更多地盘。等蓟王率兵来剿时,即便不能兵强马壮,也要拼命吃胖。大难临头,也就顾不得吃相了。

    所谓湟中,便是指湟水两岸之地,时下为羌、汉、月氏胡等族杂居处。

    “湟水源出西海盐池之西北,东至金城允吾(yan ya)县入河。夹湟(水)两岸之地,通谓之湟中。又有湟中城,在西平、张掖之间,小氏之地也。故谓之小湟中。”

    因湟中逆乱。丝绸之路出陇右后,即与长安断绝。所幸刘备未雨绸缪,另辟居延道。商队可沿长城,横穿大漠,自北地郡入关。再入上郡道转北方道,经上谷郡抵达蓟国。待春暖花开,亦可走奢延水路,直达蓟国。沿途险滩,皆被疏通。车轮舟可通行无阻。

    金城郡,枹罕县。

    日上三竿,城中一处守卫森严的精舍,便有一辆马车停在门前。

    “何故停车,速速离去!”门前兵丁粗声吆喝。

    “乃奉王将军之命,特来诊病。”便有西域胡商下车行礼。

    “可有信物。”兵丁又问。

    “信物在此。”

    胡商汉话精纯,必是丝路豪商。兵丁不敢怠慢,这便上前接过。见果是合众将军符印,急忙放行:“请进。”



1.133 兵锋四起
    黎阳大营。

    天寒地冻。河岸旷野,苦无遮拦。冷风呼啸,寒气逼人。恰逢鸡鸣时分,火塘炭火闪烁,帐内鼾声四起。帐外裹着薄冰,营墙覆满冰凌。守卫蜷缩在背风的墙垛,瑟瑟发抖,半梦半醒,无法深眠。

    远远望去,凸立在河岸高地上的兵营,仿佛匍匐在河边冻土的冰雕死物,生机全无。

    寂静的夜色中,忽起窸窸窣窣,群鼠过境般细微的声响。声响由远及近,渐渐放大。须臾,竟好似万马奔腾。

    沉睡中的主将猛然拔出枕边短剑:“何人行刺!”

    “报都尉,似有大队人马夜袭。”帐外卫士这便出声。

    “速速披甲,击鼓迎敌!”主将翻身下榻,提剑怒喝。

    “喏!”

    冰水敷面,神清气爽。待主将披挂而出,麾下众将已齐聚帐下:“都尉!”

    “可有斥候回营”曹操目光如炬。

    “并无斥候返回。”

    “可有狼烟升起”曹操再问。

    “亦无狼烟升起。”

    “可见火把长龙”曹操三问。

    “皆未见举火。”

    “既无斥候,又未见狼烟、火把。敌人如何夜袭”曹操反问。

    “卑下不知。”众人皆摇头。

    见几人目光闪烁,曹操顿时起疑:“为何不闻鼓声”

    “这……”几人一时词穷。

    再侧耳倾听,雷吼声中似杂有碰撞破碎异响,隐隐还伴有湍流之声。

    曹操这便醒悟。乃是大河解冻!

    黎阳营久驻此地,营中人等焉能不知大河解冻。必是想试探与我,故隐瞒不报。且看一军主将可有胆略,将大营之兵。心念至此,曹操龇牙一笑:“既如此,未必是敌袭。但亦不可不防。传我将令。各部曲候以上,皆领亲卫巡视大营各处。五刻一换,不得有误。违令者,斩!”

    “……喏!”

    说完,曹操转身回帐。待帘落,又闪到一旁,侧耳倾听。

    听各营守将唉声叹气,颇多偷鸡不成蚀把米。曹操嘿声一笑,脱靴卸甲,自去酣睡不提。

    今春河水大涨。上游洪峰冲破冰封,携浮冰一路下泄。终于撞开河道,奔流入海。大河遂全线贯通。

    再遇几场春雨。旷野冰雪消融,草色萌青。放眼望去,远山近水,春意融融。

    寒气渐消,暖意升腾。

    蛰伏一个冬季的汉军,倾巢而出。以大河为界,河北之地,数路并发,四面围剿冀州黄巾贼军。

    黄巾贼据城而守。整整一个冬日,拆城中大户宅院楼宇,用于加固城池,融铜化铁,打造守城诸器,未有丝毫懈怠。

    斥候曾遥见城内土丘,如今亦被填平。却不知贼人何用。数路汉军,捷报频传。收复众多失地。奈何仍有诸多坚城要塞,被黄巾所占。急切间难以攻下。

    城内黄巾以逸待劳。趁汉军久攻不下,身心俱疲。不时出城袭营,双方互有胜负。到三月末,战况陷入胶着。

    光和六年,春,三月,辛未(二十一日),赦天下。

    独不赦党人与张角。

    洛阳南郭,车马陆续抵达太学门外。

    “贾府丞。”

    贾诩闻声回头,急忙行礼:“下官见过太尉。”

    正是太尉杨赐。

    “府丞无需多礼。”杨赐笑问:“可也是来观《熹平石经》否”

    “正是。”贾诩点头一笑。

    杨赐环视碑林,不由一声叹:“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遥想当年,蔡议郎与老夫等人联名上疏,求‘正定五经’。今却物是人非。睹物思人,颇多感怀。”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大儒频出,儒生



1.134 累世通家
    深春之末,乍暖还寒。

    蓟王寝宫,帷帐低垂。蓟王与王妃相拥高卧,静静的聆听者彼此的心跳。

    王妃埋首在蓟王胸前,耳廓犹未退烧,滚烫如火。

    少年时,王妃体态欣长,常耳提面命,居高下问。刘备人小体壮,常俯首帖耳,仰头作答。

    如今身长八尺,英姿勃发。伸手便可将王妃揽入怀中。两人因情生爱。饶是天各一方,经年未见,亦心怀彼此,未曾倦怠。王妃动静皆宜,善养气。多年一身二主,双剑一朝合璧,滋养出谪仙般的人物。又被蓟王呵护备至,日夜浇灌。如今越发风姿内敛。绰约似仙。

    “夫君”许久,恢复些力气的王妃,伏在刘备胸口轻轻出声。

    “在。”刘备仰望着帐顶与垂帘的边际线,享受着沁人心脾,犹在不时悸动的温情羁绊。

    “迟迟不行和亲大典,可是因我”王妃没有称“臣妾”。

    “非也。”刘备轻吁了口气:“所谓秀色可餐。面对珍馐佳肴,人皆会流下口涎。然,就食时却发觉,腹中饱胀,已无处可盛放。”

    “夫君无处可放的,可是算计与是非”

    刘备轻轻点头,将心结吐露:“不瞒夫人,四大府丞皆有书信送到。言,和亲西域五十五国,乃事关大汉国祚,宜早不宜迟。其中利益关切,各方得失,我又岂能不知奈何一想到婚姻中牵扯到得失算计,利益苟且。便觉得愧对于你。心中常想,清白如你,又岂能与这俗世的纠缠,日夜相伴。”

    “夫君难道忘了,我亦是凡夫俗子。少时学艺深山,艺成远赴洛阳,所求亦不过是一时俗名。若非夫君与我相伴多年,一朝梦醒。哪来今日这清平安稳的时日。”公孙氏亦道出心声:“夫君心怀天下,欲救万民于水火。个人的得失,且能与江山社稷相提并论。听闻洛阳乃天下之中,却不过区区百里,难有作为。长安才是龙兴之地。偌不费一兵一卒,得西域五十五国,以为屏障。三辅兴盛,指日可待。并凉北人、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是天下雄兵,夫君若能收为己用,何愁天下不定”

    轻轻顿了顿,王妃又道:“蓟国汉胡羌蛮,杂居已久。彼此累世通家,不出三代便成一家。天下大同,大汉再无异族之困。那时,我便与夫君乘一叶轻舟,或骑一匹骏马,相伴遨游这升平天下。”

    刘备轻轻点头:“夫人之心,为夫已尽知也。”

    见刘备无动于衷。须臾,王妃眸生春水:“时不我与,夫君何不抽身”

    刘备笑问:“夫人既居上,何不先抽身”

    公孙氏孤苦无依,命悬一线。又身具美德,素怀大义。与刘备相扶相伴,走到今天。以前种种,今日来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庄子曰:“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

    王妃生下嫡长子刘封,乃蓟国第一顺位继承人。若有一日刘备君临天下。又何须如陛下这般,整日忧心外戚篡权。当然,作为向来备预不虞的刘备,完备的制度约束亦是关键。

    趁稻作还未开始。冬季未能完成的通渠圩田,春季正当时宜。蓟国号九河之地,丰沛多水。境内泽薮遍布,时有水患。若种五谷,常颗粒无收。改种稻谷后,年年丰产。

    旱地改水田,乃是蓟国民生第一国策。其次才是汉胡杂居,撤村并邑,诸如此类。

    让逃入蓟国的百万百姓,能尽快自给自足,不再空耗粮食储备。亦事关生死存亡。开春后,兵祸骤起,陆路交通早已断绝,乘船出逃,北上渤海,停靠泉州港的难民船只,却与日俱增。蓟国高官宗人,举族逃难者,远不止钟繇一家。

    经多方查验,确认无误,迁居临乡外城。外城宅院也早已造好。开盖即食,开门即用。十分方便。

    或



1.135 兵出陇右
    五十五国使者,刘备大多面熟。年前在西域成立大使馆时,一干人等便已分批入驻。各为其主,处理涉外事宜。再见都护大人,已是万里之遥的蓟国。都护已称蓟王。

    作为使节,汉礼自当信手拈来。

    “下臣等,拜见蓟王。”

    “诸位免礼。”刘备伸手虚扶。

    蓟王宫虽远不西域诸国宫廷华美,金碧辉煌。却胜在上邦气象。一路所见,蓟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城外碧水如带,水天一色。城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各式机关器,更是闻所未闻。得知每家院中皆有一座盛装粮食的仓楼时,使者们的惊讶溢于言表。穿金戴银,满身绫罗,皆不稀奇。每家每户人吃马嚼,还有余粮,才是真富足。

    有余粮才是富足

    陪同的蓟国官吏,想想便心悦诚服。

    按后世分类。金银绫罗,属于耐用消费品。而粮食则属于快速消费品。金银首饰可长久佩戴,但粮食却要天天消耗。进粮能多过出粮,家中才能得以留存。西域各国受条件所限,可不是家家都有余粮。不然,各国也不会向赀库踊跃举债,多半都被用来购买越冬口粮。

    农人良田皆不足是其一。种田利润远不及经商是其二。

    这便是丝路城邦的弊端。种田十倍利,经商百倍利。如何择选,无需多言。

    后世封建王朝,多行重农抑商,便是此因了。大家都去经商,何人种田糊口

    按照两位国相与五十五国使节商定的流程,典礼汉胡相合。与取乌莲和副伏罗氏时类似。五十五国公主从长安城出嫁,在易水港登船,入涞水抵达南港。刘备亲率迎亲车队,自南港迎入宫城。入临乡城时,需绕城一圈,方可入宫。

    再行汉式婚仪。交拜礼前行揭幂礼。取下公主头戴幂篱,乃是蓟国婚礼的固定仪式。亦是胡俗汉化。
1...180181182183184...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