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此外,还设有尚药监、中宫药长、尝药太官之职,皆由宦者充任。

    蓟国宫中无内官。

    故王宫中的医官,如尚药监、中宫药长、尝药太官,皆有女侍医或宫女充当。名字也做了相应更改:尚药监、宫药长、尝药官。

    皆由国令士异负责。隶属于女官体系。

    换句话说。在蓟王宫,以士异为首的女官,完全取代了宦官的职责。

    如此一来。宦官乱政之毒瘤,便不复存在。

    然有利有弊。

    女官如何妥善安置,又成了新的顽疾。

    一二年无妨,三五年也还好。十年、二十年,当女官青春不再。又当如何

    若许她芳年嫁人,焉知不会受夫家影响。心生私欲杂念,进而在主公和主母面前,煽风点火,妖言惑众。

    这




1.24 犁种宿野
    秋高气爽。衣不沾身。

    本是洛阳一年中最好的时节。约三五好友,外出游猎。正当时宜。

    奈何蓟王却深居简出,闭门谢客。

    犹如深闺待嫁。

    俗话说如人饮水,苦乐自知。好在将军府丞贾诩以降,接人待物,未曾有失。否则左邻右舍当真要起疑。大将军是否变生肘腋,乐极生悲。

    听闻主公断断续续只吃进两副药。贾诩等人心忧不已。本想入中庭谏言,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该说的,七如夫人自已说到。主公乃当世人杰。一意孤行,必有所忌。臣下确实不好多言。

    今日一早,主公召亚马逊女王。询问入选六人中,谁人战力最高。

    女王脱口而出:铁臂伊丽娅。她掷出的标枪,能击穿盾牌。

    石锚阿希瓦娅。她的锁体术能绞杀一头成年牦牛。

    刘备大喜:可否先派此二人施药

    遵命。

    女王这便去安排。转身出屋前。又忍不住提醒道:古老的锁体术,是先祖为绞杀而创。亚马逊一代一代传承。早已融入血脉。贵霜人将我们贩卖为奴,本为欢愉,却无人得逞。正因此术……

    言外之意。主公还是不要以卵击石的好。

    刘备却笑道:行与不行,一试便知。

    话已至此,女王还有何好说。这便转身去安排不提。

    之所以,亚马逊女战士争相举手,踊跃报名。正因此乃为给主人拔毒。而不仅仅是愉。

    合气是为治病。还有比这个更好的理由吗

    亚马逊义不容辞。

    试想一下。贵霜人攻破亚马逊部落后。能够逃脱屠杀,并被贩卖为奴的女战士。自然个个貌美。那些长相一般及以下的女战士。皆未能逃脱被屠杀的命运。

    只有长相姣好,身材健美的女战士。才有被贩卖的价值。

    有价值,才能免死。

    换句话说。女战士在抵达遥远绿洲前。贵霜人已为刘备先行挑选。最后的三百位亚马逊。各个金发蓝眸、肤如凝脂。体态欣长,风姿约绰。乃是亚马逊一族硕果仅存的菁英。

    定居遥远绿洲的十余万贵霜奴隶,甚至开始信奉亚马逊。此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她们确实外表出众。被认为是力与美的化身,受顶礼膜拜。

    收到女王的告知。铁臂伊丽娅和石锚阿希瓦娅,联袂而来。入中庭,洗漱更衣。施以内外约药。登三楼书房,为主人拔毒疗伤。

    时间分秒流逝。

    亚马逊女王,从最初的满心担心、大半疑虑、半信半疑、将信将疑、不可尽信。心情如过山车一般,不停变化。

    天空露白到日上三竿。又到日盈中天。再到夕阳西下。

    房门终于开启。

    铁臂伊丽娅和石锚阿希瓦娅双双被抬出。

    亚马逊女卫急忙围拢上来。

    见两人浑身松软,气若游丝。锦褥下隐隐透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女王的猜测被瞬间坐实。却又不甘心的问道:锁体了没

    两人轻轻点头。

    然后呢

    两人的表情已说明一切。

    锁体失败。

    何止女王。所有的亚马逊女卫皆已惊呆。

    目视两位同伴被女侍医合力抬下去清洗包扎。高等女祭司安娜塔西娅,仍难以置信。

    天下真有如此神奇的药膏

    倒是女王一语中的。

    神奇的不是药膏。而是主人。

    为狩猎而生的亚马逊。身体强健,远超常人。为二人善后的女侍医传回的消息,让刘备大为松了口气。

    这便放手施为,依次用药不提。听闻夫君按时施药。七位小姐姐终是放心。又作主将减到十副的药量,重归满月。亚马逊再行抽签。甄选二十人。

    女王依然未能入选。

    整整一个雏菊绽放,流金似火的七月。大将军全用在拔毒疗伤。

    随着施药不断进行。

    从一个个竖着进去,横着抬出的亚马逊口中说出的支离破碎的信息。渐被众人拼凑完整。

    亚马逊女卫,无人再怀疑主人



1.25 人艰不拆
    “好酒。”一杯饮尽,那人不由赞道。

    “此乃十年陈松泉酿。算不得什么好酒。”杨奉为那人斟满:“此间美酒,当属翠玉琼浆。乃是入贡之物。”

    “愚兄确有听闻。却未尝得见。”

    “贤弟做东,请大哥畅饮。”杨奉唤来酒家保,耳语数句。须臾,琉璃瓶盛装的翠玉琼浆,便被好妇奉上。

    见胡女甚有姿色,那人不由笑叹:“贤弟果然今非昔比。”

    “自家兄弟,岂是外人。”杨奉面露得色:“主公待我等如爪牙心腹,自当以死相报。”

    “贤弟,言之有理。”那人眼中厉色一闪而过。只顾斟酒的杨奉却未能得见。

    酒过三巡。杨奉这才想起:“且不知大哥此来洛阳,所为何事但凡有用到小弟之处,尽管开口。”

    “无事。不瞒贤弟,先前愚兄贩盐为生。得罪了河东当地豪强。几场厮斗,各有损伤。那人却狗仗人势,买通官府。几场官司吃下来,愚兄家财散尽,只得远避他乡。领众兄弟来洛阳乞食。”

    “河东盐商仗势欺人,弟亦有所闻。大哥如今暂居何处”

    “众兄弟皆在东郭粟市栖身。”

    杨奉一听便急了:“大哥乃世之豪杰。岂能去做苦力。且随我回府,主公自当重用。”

    “贤弟且慢。我等兄弟自在散漫惯了。且又有官司在身,岂能连累贤弟与大将军。”

    见杨奉仍要强劝,那人便又开口:“不瞒贤弟。为兄此来,却有一事相求。”

    “大哥但说无妨。”

    “听闻大将军每月有万石明轮船,往来洛阳水道。运送名产到小市售卖。可否将装卸转运之差事,交给我等兄弟打理。”

    “还不是做苦力”杨奉断然摇头:“不可不可。”

    “贤弟且听我一言。”那人又道:“先让我等隐姓埋名,落脚就食。待官司一了,再无后患。那时,再劳烦贤弟,在大将军面前代为引荐。”

    “如此……也罢。”杨奉这便抱拳:“此事何须惊动主公。只需禀过右丞便可。想来不难。”

    “哦”那人大喜过望:“如此,愚兄代一众兄弟,谢过贤弟活命之恩。”

    “大哥言重了,不过是举手之劳。”

    “既如此,愚兄暂且别过。若事成,劳烦贤弟遣人来粟市通报一声。只说是河东郭大即可。”

    “弟记下了。”

    那人正要伸手取钱,却被杨奉阻止。

    “兄且自去。”

    “告辞。”

    “慢走。”

    目送那人离开。杨奉不由暗自叹息。少年时,飞鹰走犬,呼啸山林,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生死兄弟。如今寄人篱下,颠沛流离。

    唉,这世道。

    想想自己,一年前不过也是朝不保夕的兔园游侠。若非遇到主公,下场或也如郭大哥这般落魄。

    食俸六百石军曲候。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思前想后,杨奉对眼前境遇越发珍惜。

    将酒菜打包。便返回大将军府。

    后院让给了主公的外域女卫。杨奉等人便搬去了前院西楼。西楼与东楼之间,以庭院相隔。四周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期间点缀园林花圃,互以长廊相通。

    曲径通幽,寄情于景。别有生趣。

    返回二楼精舍。杨奉以清水敷面,散尽酒气。又换了身常服,这便赶去东楼,与右丞相见。

    在刘备西通丝路的日子里。贾诩少不得杨奉等人的守护。关系自当莫逆。

    听完杨奉所求,贾诩这便笑道:“有何不可”

    “多谢右丞。”杨奉大喜。忙不迭起身行礼,便要去寻郭大。

    又听右丞随口问道:“此是何人”

    “乃我少年好友,以侠气著称河东。因贩私盐得罪豪强,吃了官司。这便远避洛阳,落脚粟市,卖力为生。”杨奉随口答来。

    “既是豪侠,岂能做苦力。何不引入府中。”贾诩言道。

    “我亦有此意。奈何郭大哥身背官司,不愿连累主公。只说待官司了结,自会来相投。”杨奉解释道。

    “果然是豪杰。”贾诩欣然点头。让杨奉自去。

    大将军,后院。

    女王正率女卫习练战技。

    为战而



1.26 循迹追凶
    “少令。”

    “右丞。”

    大将军府前堂。贾诩与黄门令左丰相互见礼,各自落座。

    饮了口婢女送上来的香茗,一路着急赶来的左丰这才言道:“幸不辱命。陛下永乐宫家宴时的一干人等,皆在簿上。”

    说着,左丰便将一卷白绢从袖中取出。递给贾诩。

    贾诩双手接过,徐徐展开。

    陛下的一言一行。皆有史官记录。把陛下的一举一动。亦见录于起居簿。称:起居注。

    ”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尙矣。”

    时下尚无专职官吏。多是陛下身边的内官自行记录。

    左丰乃是黄门令。自然有权查看。又细问过当日值班的黄门、宫女、侍卫,等一干人等。

    这便家宴那日的人员往来,守卫布置等诸多内情,探查的一清二楚。

    右丞为何对家宴之事耿耿于怀。虽未曾对黄门令明言。但从辅汉大将军一月未曾见客。左丰亦窥知一二。

    必事出有因。

    这便品茶安坐,静待右丞将白绢上手书看完。

    饶是,智多近妖的贾诩亦未能发现异常。

    “家宴中,两位太后,皇后,皆中途离开。除去何后滞留在园中,两位太后又去了何处”

    “窦太后自回云台。董太后仪仗亦入偏殿。”

    “为何入偏殿”贾诩问道。

    “五月,庚申,永乐宫署灾。殃及寝殿。数月来一直在修缮,故而董太后便移居偏殿。”

    “家宴那日,仍有工匠在永乐宫中”

    “然也。”左丰轻轻点头。

    “可是由将作监修造”

    将作监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长官为将作大匠。

    “非也。因是董太后寝殿,事出紧急。陛下令善机关营造的掖庭令毕岚全权负责。”

    “哦”贾诩沉思片刻,这便问道:“少令与掖庭令毕岚相熟否”

    “掖庭令毕岚乃大长秋一系,我却不熟。”左丰摇了摇头。

    原来是大长秋曹节的人。曹节与主公关系非浅。且所服续命之药,亦是主公所赠。加害主公,对曹节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也就是说,掖庭令毕岚或也清白。

    “右丞何不当面相问。”左丰言道。

    “此事便要劳烦主公出马。”

    送走黄门令左丰,贾诩这便入中庭,蹬三楼书房,拜见主公刘备。

    “何须劳烦大长秋。”刘备微微一笑:“命史涣登门投帖,掖庭令毕岚自会来见。”
1...148149150151152...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