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主……公。”阎行强忍悲怆,不觉已热泪满脸。

    大好男儿,何患无妻。

    阎行每次杀敌,皆势如疯虎。如此不惜身,不惜命。岂能长久。

    刘备亦是过来人。见阎行借酒消愁,又岂能不知。

    嗯。班师回朝时不妨去金城转个圈,当面问问韩约。

    绾儿姐掀帐而出,正遇主簿和掾史前来探望伤患。

    两人肃容行礼。

    绾儿姐这便回礼。

    恭送绾夫人远去,两位肱股重臣这才直身。

    戏志才叹道:“主公身侧皆奇女子。”

    李儒亦点头:“阎行乃不世之虎臣。英雄桀骜。此后当尽数归心,甘为主公驱策。”

    此举并非美人计。若是小人,自当浮想联翩,试图苟且。然英雄,则满怀敬重,心存大意,别无私情。

    对于绾儿姐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心系刘备,又如何能容得下旁人。不要多想。

    中军大帐。

    良医正为黛儿姐诊脉。这几日,黛儿姐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又颇为倦怠。征兆如此明显,刘备岂能不知。待战事一了,这便命军中良医前来诊脉。

    须臾,良医拭去额头汗珠,跪伏在地:“恭喜主公,贺喜主公,黛夫人有喜。”




1.153 经营西域
    与临乡家书同日抵达的,还有一封公函。两位家丞已将临乡一地,能记起丈夫名字、特征的鲜卑秃发部妇人名册,整理完毕。其中上计令陈逸等人,出力甚伟。

    得益于大汉完备而详尽的编户齐民制度。不仅让银行业的出现成为可能,亦为搜寻秃发族人提供了最大便利。

    统计下来,竟有三千余户。

    除去战死的一千余秃发王骑,余下精骑皆被刘备收归帐下。许能有两千余精骑,可与家人团聚。

    至于那些已另组新家的秃发部妇人,亦无需再去打扰。

    一千狼骑,刘备定要尽数带回。剩下鲜卑精骑,刘备正苦思安置之法。

    若驻守西域。何人来统领数千虎狼之士,不令纵虎归山,重新为害。刘备苦思无解。想来想去,除了手握大单于权杖的自己,无人可驾驭这支拓跋别部。

    送安玄继续西行,前往大宛,刘备这便命龟兹开仓运粮,输往柳中、高昌、乌垒等地,无需再从肩水金关和玉门关千里运粮。府曹段煨、张猛,屯田效果显著。数万军民屯守柳中至高昌沿线。不出数年,足可安居。

    且距车师前国王都交河城,亦不远。自从刘备平定龟兹,车师国王已遣使柳中,归顺汉庭。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一同恪守车师古道,位置十分重要。北匈奴就曾穿过车师古道,将时任戍己校尉关宠,困于柳中。

    车师前国重归汉庭,意义重大。想必用不了多久,车师后国、山北十国,亦会遣使来降。只需再拔除乞伏部鲜卑,西域便再无外部威胁。此时,高车十二部正忙于整合草原残余各部,尚未能将势力延伸至此。且与汉庭保持和睦,不会轻启战事。

    此乃经营西域最佳时机。

    “(龟兹)东至都护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乌垒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

    作为曾经的都护所,乌垒上接高昌壁,距龟兹、渠犁皆三百里。轻骑一日可达。绿洲水草丰茂,极为适合屯守。将都护所设在此城,自然极富战略眼光。此城必要有一支骑军驻守。

    “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此其西域之门户也,故戊己校尉更互屯焉。”

    连接高昌壁与肩水金关的伊吾,乃宜禾都尉屯田之处。位置亦十分重要。依刘备所想,张猛和段煨中一人,或可为宜禾都尉,领兵屯守伊吾。

    目光从肩水金关、伊吾、柳中、高昌、乌垒、渠犁、蒲昌海、玉门关,一路看下来。刘备发现,需要屯守的地方,实在是有许多。如今朝政日非,陛下又惜财如命。必不会为西域大动干戈。

    以前不知,待此次亲临。刘备方知,西域乃是一处仍未及深度开辟的宝地。

    若仅以西凉为屏,三辅亦近战场。若以整个西域为藩,三辅便是龙兴之地。

    如若有机会经营西域,进而迁都长安。帝国复兴在望。

    时下汉威犹在,西域人心思汉。只需用心经营,或可一用。

    只可惜位卑言轻。

    诸多军国大事,并不掌握刘备之手。说起来,能让刘备言必行,行必果,也只有三百里临乡一地。

    辛苦种田十余载,仍困守一地。无力与张教主全面抗衡。

    如何能不心有猛虎,恶极噬人。

    各种暗中掣肘,各种如履薄冰。瞻前顾后,胆战心惊。非设身处地,不可尽知也。

    清剿完太平异教徒,龟兹老王白烈的国葬,如期而至。刘备以西域长史的身份列席,不可谓不隆重。按照汉家礼仪。先王国葬和新王登基,乃同日举行。送葬后,百官除去穿在官服外的丧服,入大殿叩拜新王。

    若是新帝,必将改元,大赦天下。

    龟兹为汉藩。一切制度皆沿袭汉庭。属于诸侯国一阶,没有改元赦天下的权利



1.154 鹿死谁手
    破百万字,立帖记念。

    -------------------

    新王登基。举国同庆。老王之薨,渐被人遗忘。悲伤总会过去,生活仍要继续。这世道,哪天不死人。

    新王下的第一道王命,便是令龟兹举国坚壁清野,不得与乞伏鲜卑往来互市。西域诸国闻风而动,皆有所收敛。刘备紧跟着以西域长史的身份通令西域全境,‘有通鲜卑者,以敌国论处’。

    与大汉为敌。轮台、车师便是先例。屠城灭国,何其多也!

    效果日渐显现。各国斥候纷纷来报,在靠近莎车和疏勒的绿洲,发现大量牲畜及车辙痕迹。不出所料,乞伏鲜卑便藏身在莎车和疏勒国境,靠近葱岭的某个隐秘山谷。

    龟兹‘王太后’(诸侯王母尊号,非姓王)乃莎车国公主。颇受辅国侯一系支持。今辅国侯公开谋逆,乃至王城生灵涂炭。国人恨不能食肉寝皮,便溺头盖骨。王太后自身难保,整日风声鹤唳,夜夜惊醒。生怕牵连其中。

    已数次秘邀长史入宫相见。

    有了何后的前车之鉴,刘备岂会再上一次当。这便婉拒。还是李主簿和戏掾史双双进言,刘备这才勉为其难,与之相见。

    立其子,杀其母。亦非英雄所为。

    整个朝堂,皆心向长公主白卓。王太后便是能自保,已殊为不易,又岂敢再掀风浪。再说,如今乃是其嫡子登基为王,正中下怀,目的早已达到。且白卓又心系长史,不愿久待故国。只需忍一忍,一切便皆会风平浪静。

    王太后年轻时艳名远播。曾有西域多国遣使为聘。却嫁给了龟兹王储,并育有一子。便是当今龟兹新王。

    显而易见。王储之死,与辅国侯为首的太平道脱不了干系。

    料想,王太后自当与其划清界限。

    刘备已令徐荣、程普,领军西进五百里,入驻龟兹它乾城。

    它乾城,曾是班定远都护府治,乃龟兹西南屏障。后有班定远之子,长史班勇入驻它乾城,威服龟兹、疏勒、于阗、莎车等南路十七国,复通西域。

    汉庭重驻它乾城,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

    新任西域长史,轻身入城,平息龟兹叛乱的消息,已遍传西域。如此赫赫威名,西域诸国皆震慑不已。炎汉代有人才出。如何不让人暗自嗟叹。

    龟兹大牢。

    辅国侯以降,皆被锁链捆绑,四肢锁死。毒囊早被收走,为防咬舌自尽,口中亦用铁条禁锢。

    自从被押入死牢。辅国侯等人便已心灰意冷,各有死志。为教尊尽忠,早有觉悟。只恨二十年心血付诸东流。功亏一篑,抱憾终生。

    死牢无日月。

    不知过了多久,牢门忽开被人轻轻推开。

    但见一人挑灯而下。涉水走到捆绑辅国侯的刑架旁。

    掀开面纱,露出真容。

    辅国侯空洞的双眼,有一丝亮光划过。

    “白卓已立雄儿为王。却要杀我以绝后患。君侯乃世之贤者,若仍念及旧情,且与我放手一搏。”来人竟是龟兹王太后。

    辅国侯略作思量,这便了然。奈何口衔铁条,无法言语。好在四肢虽被绑死,手指仍能活动。王太后这便伸出玉手,将掌心送上。

    辅国侯运指如飞,在王太后掌心写字成句:“作何打算”

    “听闻。长史欲将君侯一众押入囚车,遍游各国,再行腰斩。威慑诸国,以儆效尤。我已去信父王,半路劫车。”

    “不可。”辅国侯又写:“此必是长史之计也。”

    “他如何得知我要劫车”王太后反问。

    辅国侯再写:“此乃诱敌之计。囚车行在前,大军藏于后。若半道截杀,必遭埋伏。长史苦无把柄在手,不好轻易发兵。一旦中计,莎车危矣。”

    “难不成坐以待毙”王太后咬牙道:“若能救你,我甘愿冒险。”

    辅国侯眼中闪过一丝暖意:“长史最近有何作为”

    “命西域诸国坚壁清野,若‘有通



1.155 瞒天过海
    丝路像一串金链。将沿途一个个珍贵的绿洲串联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链。

    龟兹绿洲,便是这串珍珠链上,一颗硕大的明珠。河流是滋养绿洲的血脉。滋养龟兹绿洲的便是龟兹河。沿龟兹河逆流而上,可入白山中部,后世称巴音布鲁克的草原,及开阔的伊犁河谷。龟兹绿洲西接姑墨、温宿,向东经轮台则可到达焉耆、鄯善。

    囚车沿商队留下的车辙,一路西行。

    目的地便是它乾城。

    在沿途所有穿过的城池、乡邑,亦或是牧民的帐篷集市,逐一停留。

    任由围拢过来的人群唾弃、谩骂、哭诉,诅咒。

    许多囚车内的太平反贼不堪受辱,纷纷撞柱自尽。但凡有逆贼血溅囚车而死,便有周围民众轰然叫好。于是更加恶毒的唾弃、谩骂、哭诉,诅咒。无所不用其极。只求再有犯人撞柱的血腥场面在眼前上演。

    从始至终,唯有一人泰然静坐。任凭喝骂,皆无动于衷。

    此人便是辅国侯。

    三日后,刘备命人取下枷锁,打开囚车。又沐浴更衣,与刘备在渐已枯黄的绿洲上席地对坐。

    “长史不怕下官咬舌自尽”辅国侯笑问。

    “不怕。”刘备亦笑着为他斟满耳杯。

    两人举杯对饮,如同多年好友。

    “好酒。”辅国侯亦有才情。

    “此酒,乃是用十年陈松泉酿浓缩而成的翠玉琼浆。”刘备这便言道。

    “原来如此。”辅国侯亦听过楼桑:“长史少称麒麟。单凭此酒,下官便可遥想一二。”

    “说起来,能成为今日之我,教主与令教,功不可没。”刘备一声笑叹。

    “哦”辅国侯这便放下耳杯:“愿闻其详。”

    “记得少年时,有年岁末,令教信徒数人到楼桑传教。皆是些火烧不烂,水可销骨,诸如此类。那时年少,不禁脱口而出‘火浣布’。遂被令教高人惦记。于是当晚便有刺客束袖、绑腿,着夜行衣。翻墙入院,欲结果我母子二人。”刘备眼中尽是怀念。

    辅国侯轻轻点头:“雕虫小技,糊弄愚民耳。”

    刘备轻轻一笑:“虽侥幸逃生。却从此往后,无一日安稳。日夜如芒在背,无时无刻不胆战心惊,常长夜惊醒。从此再不敢有一日之疏,只为苟活于世。从那时起,我便与教主亦敌亦友,敬之畏之。拼了命的壮大自己,不过是想:若有一天与教主碰面时,不再如此那般的狼狈难堪。”

    “却不知长史与本教,还有如此之深的瓜葛。”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辅国侯一声轻笑:“若换成我去传教,料想长史与我教,又何至于此。”

    刘备点了点头:“我也曾替刺客想过。那夜若将我一箭射死,是否便不会有这许多的烦扰。”

    “我教刺客,因何手软”辅国侯忽问。

    刘备平静的正视他的双眼:“刺客说,天降祥瑞,杀之不详。”

    辅国侯先是点头,后又摇头:“苍天已死,何来祥瑞若黄天有灵,又岂会令麒麟子与我教为敌若我是刺客,长史必死矣!”

    刘备一愣。跟着欣然点头:“有理。”

    这便为辅国侯添杯。

    待酒斟满,辅国侯再举杯与刘备对饮。

    三杯下肚,便已长醉不醒。

    刘备命人送入车帐。翌日醒来,再入囚车。继续西行。五日后,抵达它乾城。

    《后汉书梁慬传》:“它乾城小,慬以为不可固,乃谲说(jue shuo心怀诡诈的劝说)龟兹王白霸,欲入共保其城,白霸许之。”

    “它乾城小不可固”。单看一句,刘备本以为它乾城并非一座城池,而是一座障城。

    结果,到了之后才发觉。和龟兹王都一样,它乾城竟也是一座“三重城”。由外城、中城、内城三



1.156 偷梁换柱
    “疏勒国,王治疏勒城,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一人。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有市列(列肆)。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

    建宁元年,疏勒王于猎中被叔父和得所杀,和得自立为王,据守桢中城。建宁三年,凉州刺史孟陀,派任涉等率西域各国三万人马围攻疏勒桢中城,四十余日不下,粮尽撤围(此处有争议,详见《曹全碑》)。
1...125126127128129...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