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所以大多数人一旦体验过这种滋味,不但再也不愿轻易出远门,也特别能体谅单位那些采购员们。
至少在他们的心里不得不承认,这靠跑腿儿吃肥差的活儿,还真不是那么好干的。
坐享其成没戏,必须得有两把刷子,否则就没办法应付这一路上的种种难题。
也正因为如此,由此反观洪衍武一家三口这次的花城之旅,那真是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限制的天堂之旅啊。
这八天,水清和水晓影是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飞机来飞机去。
不但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在“阿花”的安排下,充分体验了一把真正的南粤风情。
这样的旅游,别说滋润得让港商都羡慕。
就是今日旅游业已经细分化,再vip的待遇,也比不上啊。
于是乎,水清和晓影离开花城时都是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
不但一点不觉得累,而且那可有的跟家里人聊啦。
像回京当天,中午看过了洪家父母,晚上在水家吃饭。
水清和晓影对着家里人就像打开了话匣子。
那滔滔不绝的旅行见闻呀,聊起来相当的有乐趣。
很快把水庚生老两口和水涟都听得睁大了眼睛,挨盘儿地问个不停。
也就是水澜故作姿态拿着劲儿,不愿意表现出惊讶来而已。
但她竖起耳朵的旁听和克制不住眼里的羡慕,却仍旧出卖了她的真实心情。
而且别忘了,洪衍武最后两天全是买东西了。
洪家一箱,水家一箱,亲朋好友一箱,那就是三个大箱子。
这么多东西要带,以致于给水清买的东西和行李,那都得托“阿花”帮忙,另行托运给弄回来的,根本拿不了。
可想而知,在水家一打开大皮箱,满满腾腾全是礼物是什么效果
真是把水家人眼睛都快晃花了。
按理说,要依着老京城人的做派,谁来送礼,再好的东西也要等到送的人走了再打开,哪怕是自己姑爷呢。
谢一声置于一旁,保持一种矜持。
这不但是礼貌,更是一种风度,才是正确做法。
不能像西方人似的,非当着客人的面将礼品拆开,夸赞、比试,装出一种没见过似的惊奇。
但这回,水家人确实矜持不住了,从老到少,都情不自禁地围了过来。
挨个儿从水清手里接过自己的东西之后,无论对己对人,皆是笑容满面地啧啧称叹。
就连水澜也是一样。
别看她对洪衍武,向来有点对暴发户的嗤之以鼻。
可这次
第864章 糅合
水清并不是个看重物质的人,更不是贪慕虚荣的人。
她甚至生怕让洪衍武或是洪家人误以为如此。
所以婚前她才会要求洪衍武,做出那样“另类”的婚前约定。
甚至结婚之后,哪怕在花城知道了洪衍武拥有那样庞大的财富。
她也没有像其他女人那样,自然而然将丈夫的产业看成自己的,变着法儿的想要把着,管着。
对她而言,其实只要知道洪衍武赚钱为了办正事,不会胡来就足够了。
至于婚后的日常开销,其实凭她和洪衍武两个人的工资收入,就已经足够应付正常的生活需求了。
别忘了,他们可是“北极熊”的双职工,那俩人加一起也有二百多块呢。
就他们这个小家,本身就算是社会上的高收入的阶层了。
因此从花城回来后,水清既没有打听过洪衍武外面的事,也从没去计算过丈夫又挣了多少钱,安安心心地过上了往常一样的日子。
可不尽人意的是,尽管她难得的保持了一份从容,但仍旧没得到应有的平静,反倒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得实话实说,有钱虽然是好事,可富贵也有富贵的难。
那跟小门小户里整日为五斤面,二两油发愁的日子截然相反,所烦恼的恰恰是别的事儿。
就比如说吧,像那四万五千二百块钱的礼金,来交给她管,就显得有点太多了。
敢情自打回家,陈力泉就把代为保管的那部分礼金交给了水清。
而为了不辜负这份重任,水清认认真真地计算出每一种存储方案获得的利息,在这方面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
可最后她却仍是为了到底该存五年还是八年的事儿,感到头疼,难以取舍。
因为别看7.92和9这两个数字仅差1.08,但钱一多,换算成年息,仍旧可放大到2440.8元这样庞大利息差距。
以她从小养成的节俭习惯,以当时社会的平均工资和消费水平,都让她没有办法随便放弃这么一大笔钱呀
可问题是当真存八年,时间周期又太长,怎么都让人心里不踏实。
于是苦恼和忧虑便就此产生了。由于怎么都没办法自己下决定,她只能去问洪衍武。
没想到洪衍武竟毫不费力给出了最理智的建议。
他的看法是,八年期时间周期实在太长,这么长时间的死期存款,确实不可取。
至于算出来的所谓利息损失根本无需芥蒂,因为那不过是虚拟的想象罢了。
这有个前提条件,必须建立在为了银行不会再次调高利息的基础之上。
可从社会经济急速需要资金发展的角度来说,变数实际上是很大的。
更何况存款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有保障。
肯定不能为了存钱,忘了生活所需和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为了不时之需,留一部分随时能支取的活钱才是最重要的。
其余的钱也应该分为中期和长期存储规划,利息收益反倒应该放到次级去考虑。
这番话完全是从被水清忽视了的实际角度出发的,道理充分,让她深以为然。
她便最终把五千二百块存了活期,其余的四万块钱,两万存三年,两万存了五年。
而直到此时,她的心情才感到放松下来。
当然,事后必然免不了心生感慨。
因为她才发现,钱多了竟然能让人这么累,更没想到连管管账都这么难。
她实在不知道洪衍武脑子里究竟要转多少东西,才能把手里难以计数的财富管理好。
说真的,她真有心想打退堂鼓,把钱交还洪衍武。
可每天看着洪衍武忙忙叨叨,就连回家都闲不住,她几次想要开口都难以启齿,实在是不好意思把这件事推在他的身上了。
这,也是一种负担。
无独有偶,洪衍武在花城给水清买的衣服、鞋子同样惹出了事端。
那是一身素白的衫子,素白的裙,素白色的高跟凉鞋。
水清穿上,全身上下既没有任何首饰装点,也没有化妆的痕迹。
那效果绝对的出尘脱俗,简直如同韩非子的那句名言。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最近正在看《神雕侠侣》的陈力泉,甚至因此跟洪衍武开了个玩笑。
说他简直是杨过的命,居然一不留神娶了个“现代小龙女”。
那么不用说,这么美的衣服不但一路上回头率百分之百,也肯定成了厂里的亮点,不乏有人来打听哪儿买的。
可穿这衣服必须先得肤色白,其次看也看得出价格必定不菲。
大伙儿再一听是花城带回来的,也只能失望而归了。
要说也巧了,有一天郭书记的夫人带着闺女来厂里找郭书记,正巧看见了水清。
郭书记的闺女正在上大学,一眼看见那身白色衣裙就走不动道儿了,郭夫人就也像旁人一样来打听。
听说是花城买的,她倒不怵头,说南方有朋友。
而且她自己还是市属包装进出口公司的干部,马上就要去花城出差。
便继续刨根问底儿。
那水清没辙,也就照实说了,是“花城友谊商店”二楼买的。
不过说是说了,这里却还有个特殊的情况。
别忘了,因为有言在先,在花城买东西,钱可都是洪衍武付的。
水清虽然记得地方,却不知道售价。
结果好,就因为这个,一个星期之后得罪人了。
原来郭夫人真为了女儿找到“友谊商店”去了,而且去之前,还特意找人帮忙兑换了二百外汇券。
没成想到了地方,衣服是有,一打听,售价居然高达三百八。鞋也有,二百二。
好嘛,合着加一起整整六百外汇券。
郭夫人当时就吓得直咋舌啊。觉着这身衣服也就总统的闺女配穿。
她再疼自己闺女,要用两口子俩月工资换这么一身衣服。她也干不出来。
无奈下,便只能丧着脸黯然离去了。
可事后郭夫人的女儿必定失望啊,难免埋怨母亲。
另外郭夫人也觉得自己在商场大咧咧问了却没买,一定让服务员轻看了,便却越想越生气了。
这样当即就挂了长途电话给郭书记,一通恶意揣测。
她觉着水清是故意不说价钱,想要让她好看似的。
还说怎么你们单位职工都能买得起这么贵的衣服了她的钱都哪儿来的
让底下人都比下去了,你这领导还有什么意思
 
第865章 星期天
洪衍武和水清不同。
婚姻生活对他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可疑惑或迷茫的,绝对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
因为婚姻尽管让人多了份约束,多了份责任。
但也彻底消灭了鸿雁单飞的寂寥,让人多了许多人情乐趣。
特别是他和水清,具体情况还比较特殊。
他本人精神年龄成熟,可水清却又自认为比他年龄要大,尤其两个人又都饱尝过生活的磨难和艰辛。
这就促使他们两个人,格外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
彼此的包容和宽容,也都远超于一般的夫妻,特别愿意替对方着想。
说白了,别人觉得幸福,或许是因为爱情来得不费吹灰之力。
但洪衍武和水清觉得幸福,却是因为他们的爱情得来实在不易。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世上恐怕再没有比他们更般配,更和谐,更能互相体谅的夫妻了。
所以像什么“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样的情况,在他们的身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要问洪衍武个人最真切的感受,那就是他自己和水清仿佛变成了一双筷子,谁都离不开谁了。
生活里的任何酸甜苦辣,他们也永远会手拉手,肩并肩地在一起品尝。
这就是他体会到的婚姻滋味。
作为一个人,他因此变得完整了。
他的生活,真的只有“圆满”二字才能形容。
怎么是否觉得这话听起来有些太夸张了
不,绝对没有。
因为只需要随便抽出一天,来看看洪衍武婚后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就能了解是否属实了。
就比如说6月15日这天吧。
这天是星期天,首都文艺界聚会,纪念俄国作家屠格涅夫逝世一百周年。
洪衍武却难得踏踏实实地睡到了早上七点半。
由于陈家三间房都是面朝东方,等到这时候醒来,天花板已被阳光照得分外明亮。
已经入暑,窗户是半开的。
外面的微风掀动窗帘,其后模糊的窗框随光流移动,如缓缓行进的列车。
屋里的家具,无不在光线柔和的房间里散发着新木的香味。
再加上屋顶传来麻雀“呼啦啦”翅膀扑腾的声音,这清晨醒来的情景,依旧让洪衍武倦怠得不想起床。
只可惜水清已经不在了,否则要能搂着老婆再睡个回笼觉,那才叫美呢。
当然,这种遗憾同样也是婚姻幸福的来源。
因为仅从家具上已经没有了尘土,和屋外传来的小米粥的香味儿,洪衍武就知道水清肯定已经忙和了不少时间。
为了这个,他不好再赖在床上。
躺着抽了一根烟提了神儿,便穿衣洗漱,叠被扫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