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第728章 开眼
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很难。
别忘了,在文玩市场混迹这么久,洪衍武在许多工艺品商店里都有内应,交了不少朋友啊。
这些人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受了他的小恩小惠都愿意指点他,让他很容易就明白了内情。
那么既然这里面水深,他觉得商店里的东西不值,也就想起了从“京城硬木家具厂”买家具的事儿来了。
他就跟这些人又打听,“我要直接去厂里买玉器行不行啊他们能卖我吗你们在玉器厂、珠宝厂有熟人没有”
本来洪衍武是想通过这些人找找门路呢。
因为要按照通行的规定而言呢,一切行业对生产企业都采取“供应原料、加工订货、技术指导、收购包销”的方法,生产厂家是不准自行销售产品的。
像“京城硬木家具厂”私售家具的所为属于违规操作。
真查下来,不但厂领导,连王汉平都是要被牵连的。
这就是当初他让“小媳妇儿”两口子扮港商的原因。
可他也真没想到,在玉器这事儿上,现实的情况竟然远比他预计得美好得多,居然真的可以光明正大的去买。
敢情自改革开放以来,京城有关部门逐步把允许外宾参观的工艺品企业,增加到了十一家。
只是外国人参观过后,现场看到喜欢的商品就要买,为此与我们的供销制度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比如前英国首相邱吉尔之孙小邱吉尔到京城工艺美术工厂参观时,他对一件景泰蓝新产品大瓶异常喜爱,当即就对陪同参观的人要求购买这个大瓶。
可厂方受政策限制,却说不能卖,再三婉拒。
偏偏小邱吉尔还有点“轴”,人家就是不理解,就是非要买不可。
无奈,厂方只好打电话向上级公司请示,然后上级公司又向其上级请示。
就这样,这一天小邱吉尔从下午一点一直等到四点多钟,到了工厂临近下班,才终于得到可以购买这件产品的回复。
至于这件一米高的景泰蓝大瓶产品没有包装的问题,厂里也无法解决。那就只能靠小邱吉尔自己个用肩膀扛走了。
不用问,在当时,这种事儿也绝不会是孤立个案。
那么随着这些来自海外的“杠头”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纷争与麻烦越来越多。
最后上级没了办法,也就只好特批这十一家工厂,允许他们出售本厂自产加工的产品了。
虽然为了符合手续,名义上尚不能直接走厂家的账。
凡出售给外宾的产品,必须还得开商业发票,然后再补上中间的购销手续,算是商业从工厂提出货来。
但这就等于厂家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受商业部门的欺负了。
所以事实上来讲,洪衍武根本不用求谁,自己带着钱去这十一家特艺工厂买就是了。
唯独要注意的,或许也就是必须得拿外汇券交易了。
只是话虽然如此,鉴于我们人情社会的特点,有人情在和没人情在可完全不是一回事,精明透顶的洪衍武是不会忽略这一点的。
可没想到的是,想睡觉老天爷就给送枕头。
他一打听这十一家工厂的情况,竟然发现京城最大的两家玉器厂,一个厂址在重文区龙潭湖北侧光明路11 号,一个厂址在西城区车公庄北里榆树馆1号。
嘿,居然一个是许秉权的治下,一个是宋国甫的势力范围啊。
这可太有利了,那不就好办了吗
这样,他就分别求了许崇娅,拉着宋国甫,由他们陪着蹚道去了。
还别说,有区长和科长的人情当敲门砖那就是不一样。
重文的京城玉器厂和西城区的玉器三厂,一个是管业务的副厂长来接待,一个是负责销售的业务科长作陪。
全都相当的重视,特别的热情。
一听说他们来,是想买点好东西。当场满应满许,主动就说一定给他们最低的价格,然后就亲自带他们去了成品展览室。
结果这一参观,洪衍武他们也是大开眼界啊。
因为说实话,两家玉器厂里的好东西真是太多了,商店就是绑一块也比不上。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商业部门资金成本和采购目标决定的。
再怎么说,商业部门来收购,资金肯定也有个数,不可能什么好东西都要。
至于采购的目的又是卖出创汇。
如果考虑到价格高低和外国人旅途携带不便的因素,那当然就是小件儿好出,大器难卖了。
这就导致商业口大部分收走的都是体量不大的产品。
此外,这些收上来的东西还要分送许多商店的玉石组,等到卖掉之后才会再收新的产品补充。
所以根本没有厂方这种专门腾出数间大仓房,把所有历年积存下来的精品陈列在一起的可能。
反过来,作为厂方呢,他们的大件儿和高质量产品除了指望国家收购,摆进“大会堂”、“钓鱼台”、博物馆这样的地方陈列,或是作为国礼赠送,似乎就没有其他去处了。
连不少获奖作品参加完部里、市里的展览,都又得送回原厂来。
那么从建国之后到现今,几乎每年还都有留存下来的大作,自然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而这也正是玉器厂职工一直待遇不高的原因。
想想看,本来就利润不高,上交利润又多留存少,再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大型作品的创作上,哪儿又有钱贴补职工们呢
这就叫恶性循环。
要说两家玉器厂真正的好日子,还就是接待外宾这事儿解禁,允许他们自行售卖产品的这两年。
因为这年头老外也是人傻钱多,他们的心态其实就跟咱们今天的出国游旅行团似的。
来这儿一参观,视觉一受震撼,那都不用忽悠,往往就会自发性的一通“爆买”啊。
结果一下厂子就富了,职工们也就滋润多了。
当然,厂里的好东西可不光是数量上“多”,这些东西的艺术水准也是特别高,还有“精”与“美”呢。
要知道,玉器厂里可不但有现今挑大梁的老师傅们,每年送去参与评奖的优秀作品,还另有许多名家留存的稀世珍品呢。
比如说解放前,京城玉器业艺人中就曾流传有一首顺口溜。
“叫花子,潘秉衡,小辣椒,刘德盈,小诸葛,王大头,下三滥,是何荣。”
这并不是骂人的话,而是指京城玉器行中的“北玉四大怪”,每句顺口溜道出了其各自的突出特征。
&n
bsp;而这四个人后来可都被吸收进了京城玉器厂,每个人均有佳作留存。
像“四大怪”之首潘秉衡,此人一心扑在琢玉上,生活里不修边幅。
晚年竟得了个“玉饕”的外号,可见其痴迷程度。
他的主要工艺成就是,发明了套材取料的办法。
并于1937 年把乾隆朝已经失传的玉器压金银丝嵌宝工艺重光,此技艺后来又被称为“金镶玉”技法。
如今他的作品在厂里还能见到的有,碧玉《待月西厢》、松石《二乔理妆》等。
那都是各色宝石、象牙、珊瑚等珍贵材料互相结合的作品,漂亮、巧妙与华丽程度,远不是今日人们所能想象的。
尤其是一尊珊瑚《六臂佛锁蛟龙》,更是潘秉衡巅峰之作。
其艺术水准远超已经被法国巴黎卢浮宫、美国费城博客馆所收藏的“珊瑚黛玉戏鹦鹉”,“俏色玛瑙嵌宝蚌佛”,这些同样出自其手的佳作。
刘德盈呢,他在业中被推赞为立体花卉的宗师。
其花卉作品在工艺上综合立体圆琢、深浅浮琢和镂空琢,被称为“耍手艺见功夫”。
要知道明清两代京城玉器的花卉作品多为平面浮琢,单件的单体圆琢和镂空相结
第729章 肉烂在锅里
买是买啊,可前提是,洪衍武头一次来这两家玉器厂,还不能太猛了。
哪怕当着许崇娅这样的亲戚,和宋国甫这样的磁器,那也得有所保留,否则非得惊着他们不可。
实际上,洪衍武托他们时,都是编的借口。声称替港澳朋友代买,图得是从中挣几个钱。
所以这小子哪怕再眼馋,件件想要,当时也没敢多买。
在京城玉器厂,洪衍武只把王树森的两件高翠“花片”《龙凤呈祥》、《天女散花》,还有潘秉衡的珊瑚《六臂佛锁蛟龙》给拿下了。
在玉器三厂呢,他除了翡翠《松鹤》、《三秋瓶》,还看上了一个几只玉蜻蜓飞落在彩色花树上的大型玉石盆景。
选这些,也是这小子比较俗,他就知道翡翠值钱,所以选得几乎都是绿的。
那珊瑚件儿和玉石盆景,主要是因为太漂亮了,不买难受,手才跟着心走了。
却不知无意中得了个大便宜。
《六臂佛锁蛟龙》的价值毋庸置疑,那玉石盆景竟也不是凡品。后来才知道,是京城已经失传的“蜻蜓贾”难得的一件大型作品。
而这几样东西,在副厂长和销售科长的刻意关照下,总价差不多三万外汇券。
虽然报出价来,让许崇娅和宋国甫大吃了一惊,可洪衍武却心知肚明占了大便宜了。
因为相同水平的东西,“友谊商店”一件儿就得卖这个数,这还不划算吗
至于厂长和销售科长,因为洪衍武是用外汇券结算的,价格虽然要的不高,却满可以交代的过去,心里也是一松。
何况洪衍武也懂事,之后又请客又送礼,可谓皆大欢喜。
再以后再以后那不就一回生二回熟了吗
洪衍武下次自己再找来,可就使上“粘”字诀,彻底以朋友自居了。
要么带着好烟好酒送他们,要么带他们继续胡吃海塞,还挺热心问他们需不需要进口家电,声称自己有门路。
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就打下了坚实的友谊基础,价格自然仍旧是优惠的。
只要厂子有点赚头,账上过得去,无论什么宝贝,这俩家伙都敢卖给洪衍武。
另外为长远计,也防止有职工非议,洪衍武还下功夫做了些表演。
他故技重施,让“小媳妇儿”两口子装了一次华侨,也让“大宝”扮了一回港客。
然后由他陪着来厂里参观,在他极为“热心”的促成下,当场就让这两位“海外同胞”打开钱箱,十件二十件的大买特买。
这样一来,这小子简直就成了两家玉器厂的荣誉推销员了。
副厂长和销售科长反倒还觉着洪衍武路子野,够意思,帮着厂子最不好销的积压产品卖出去了呢。
不但打心里感谢他,甚至还帮他从厂里争取了一笔奖金。
可最后洪衍武没要,也换了东西了。
说白了,这就是把人卖了,人家还帮你点钱呢。
您就说洪衍武这小子奸不奸吧
嗨,不过俗话说得好,肉烂在锅里啊。
洪衍武千方百计弄走这些东西毕竟还是留在国内了,总比真便宜了洋鬼子强。
而且他还给玉器厂提供了搞创作的资金,致使老师傅们的传世之作又比原有历史上多出了不少。
r />
从这个角度看,这也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从此之后,洪衍武的资金可就有了新去处,哪怕他挣得再多也有地儿花了。
而且他还不光跟这两家玉器厂这么干,还把眼光投向了其他具有接待外宾资的特艺工厂。
要知道,京城手艺人过去集中居住地就在重文区,因此后来国家成立的工艺品厂也主要集中在这里。
除了玉器厂,象牙厂、骨雕厂、木刻厂、料器厂、雕漆厂、花丝镶嵌厂、珍艺花丝厂也都在重文区呢。
这些厂子的情况大致都差不多,照样是好玩意成堆啊,也巴不得能把压库的东西卖出去一些
第730章 芝麻开门
因为买大件儿比较费钱,所以洪衍武除了把玉器厂和象牙厂当做主要目标以外,作为填补空余时间的目标,就瞄准了首饰厂和珠宝厂了。
他倒不是图首饰珠宝体量小,觉得买这些东西,价钱肯定要便宜不少。
实际上他根本就买不了人家的产品,因为至今为止,金银首饰还不许对内销售呢。
要说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从不少业内人士的嘴里,听说这些厂子在非常年月里,用仨瓜俩枣的钱收上来不少的好东西。
他的目的是这些算作工艺品的老底子
像京城玉器厂的副厂长一次再酒桌上就告诉他,说亲眼见过珠宝厂里的各色宝石、翡翠、玉璧、松石。
那些东西品种质地相当好,足有上千件。
他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个无色蓝宝石居然有二百克拉,跟个小孩拳头似的。
那要是镶嵌在玉件儿里,可就了不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