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洪禄承和王蕴琳是大家风范,他们待人始终如一。这既成全了许秉权夫妇的颜面,也让其他的客人亦无所觉,如沐春风。

    所以当天婚礼典礼进行得还是相当圆满的。

    从宋局长出任主婚人宣读结婚证书,到李福引领新人鞠躬,然后让他们给父母双方敬茶,再后由王副书记、何区长致贺词。直至礼成,一切流程都妥妥当当的。

    甚至随后的助兴节目还有远超预期的惊喜呢。

    要知道,今天和杨卫帆一起来的不但有周曼娜和苏晓明,而且还多了一位客人,那就是团里刚刚成名的年轻演员成琳。

    再加上寿敬方感念杨家心诚,又碍于公众场合,不便使其难堪,终于收下了礼物。杨卫帆心里一高兴情绪特别高涨。

    这么一来,婚礼流程结束之后,洪家的院儿里就真称得上好戏连连了。

    事实上,成琳不但演唱了她的成名作,最近京城到处传唱的《小螺号》。杨卫帆和苏晓明演唱了他们最新的主打歌曲《金梭和银梭》。俞宛妤表演了应景儿的传统吉祥戏。甚至到了最后,形势所迫下,洪家的一位近亲也开了金口呢。

    那么这里就得特别说明一下了。

    首先《金梭和银梭》这首歌从去年十月起,流行已经多半年了。

    但这次并不是洪衍武的剽窃,之所以能被杨卫帆和苏晓明演唱,其实是属于洪衍武改变历史的“蝴蝶效应”。

    恰恰正因为这小子造就了如今盛名一时无两这对演出搭档。结果《金梭和银梭》一经创作出来,作曲者竟主动要求把这首歌给杨卫帆和苏晓明演唱,并没有找自己的老朋友代劳。

    于是就这样鬼使神差的,原本应属于“东方夜莺”的两首经典歌曲也就全都成了杨卫帆的代表作了。

    对此,洪衍武十分沾沾自喜。应该说既有一种一手捧红了一颗巨星的成就感,也大大的放心了。

    因为要照这路数,就是没了他特意关照,杨卫帆今后也不会缺好歌儿唱了。

    其次,俞宛妤本来仅仅打算表演一段王宝钏资助薛平贵而定情的《花园赠金》。

    这段戏好是好,可惜只是旦角清唱,太短。许多戏迷都没过瘾,不干。

    于是为了要俞宛妤多唱几句,还想听接下来的《彩楼配》。大家非要临时抓角儿找人唱薛平贵。

    可谁都没这个能耐来托戏,最后终因不愿大家失望,这个差事总算由洪禄承相请,落实在了允泰的头上。

    只是让人真没想到的是,允泰这一亮嗓儿,嗨,堪比名角儿,简直没治了。

    敢情洪家的这些舅爷小时候几乎就是戏园子里泡大的。

    加上完颜家老太太也爱看戏,半亩园里都有自家的戏台。像现在冠以“大师”称谓的梨园名家,更有许多都是伺候过他们家“票戏”的。

    要

    不是家里管得严,只许票戏不许“下海”,其实允泰也满能成个角儿。所以这一出口,自然不俗。

    俗话说得好,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这一下俞宛妤也来了精神,和允泰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几乎把《彩楼配》唱得近乎完美,过瘾极了。

    想想吧,专业演员自己都觉得好,那观众什么感受

    必然是一个满堂彩儿啊。就连史密斯夫妇,也不知真懂假懂的大拍巴掌呢。

    就这么着,现场是情绪高涨,热闹非常啊。气氛不带停顿地直达**。

    &




第661章 周全
    在办喜事上,哪怕至今,人们的认识和做法也不尽一致。

    有的人婚礼仪式要隆重,场面排场为主,搞得很热闹,甚至不乏别出心裁之举,但在席面上却不肯多花钱。

    有的宁肯婚礼仪式简略些,也不能亏待来贺的亲友们,一定要将席面办得好些,让亲友们说不出什么来。

    其实就咱们的国情和人情世故而言,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的做法显然是最要不得的。

    因为无论红白事,都不是给自家办的。

    人家宾客凭什么来冲的是人情。所以这种事儿本质上是亲族稳固、友情加深的机会。重点在于社会关系的走动和交际。

    况且办红事还是办白事,本身也有区别。

    白事往往是突如其来,办事几乎都是“暴攒”性质,何况主家又深陷悲痛之中。所以哪怕席面简陋些,像炒菜面之类的等外席,亲友往往也能体谅。

    (注:“炒菜面”并不是“扁豆焖面”或“杂烩炒饼”之类的东西。而是口子厨操办的酒席类称。最简单的席面是由四个炒菜加打卤面或炸酱面组成。至于“等外席”,既为不入流之意。)

    但反过来说,办喜事却应该是有充足准备的。

    如主家把精力金钱都耗费排场上,请来诸多亲友仅为锦上添花,让自己乐呵,席面却相对简陋。那反而办事铺张得越大,邀请的人越多,越坏事儿。

    因为别说背后让人为慢客生怨,耻笑主家是驴粪蛋表面光。弄不好还会有人交了礼而不坐席,带着愠怒拂袖而去。

    即使到不了这种决裂的程度,如来宾敷衍几口,早早退场,让场面迅速转为清冷。那也是想体面反落了个没体面。何苦哉

    当然,谁都知道能两者并举是最好。

    可这得要大笔银子啊。不但得量力而行,绝不能为这个拉饥荒。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有这个经济实力,也千万不能过了度。

    还是那句话,办事是为了亲友们办的,自家满意居于其次。如富贵逼人,惹人疏离,一样是本末倒置。

    所以说,怎么掌握好平衡性才是最重要的。

    像洪家的喜事方方面面能办得这么体面,让个个阶层宾客都能满意的情况,还真是不多。

    这要不是有李福这个内行操持,又有洪衍武倾注财力人力地配合帮衬,绝不可能做到。

    甚至是他们俩在常人想不到的细微处都用了心,才会有如此良效。

    比如说吧,为什么洪家的白酒、葡萄酒要用酒壶散打,这就是一例。

    其实这是因为洪衍武不肯降低档次,他坚持要“赞助”最高规格的酒水。像几桌头席用的是茅台,其余用的是都五粮液。

    可这样坏处就是太招摇了。露出来不但招人说嘴,那也是暴发户的作法。于是最后就按李福的主意,把酒放入壶内呈上桌了。

    这样的好处是,层次高的人仍然能喝出来。还觉得文雅,含蓄。

    像徐曼丽的父亲徐景顺,这位以前可是山西酒商,那一品就品出来了。老爷子自然颔首含笑,跟女婿打趣。

    “行啊,看样子,你们洪家这是彻底缓过来了。舍得用这么好的酒来宴客嗯,还放在酒壶里,好,这才是品,对得起这酒。”

    洪衍争赶紧跟老丈杆子赔笑。

    “这不是老二的人生大事嘛……嗨,其实我也没管,都是老三瞎张罗的。对了,家里还特意给您留了两瓶呢。回头您带上。”

    而平常人虽不识货,只知味美,却能得以心安。

    比如说东院儿的老丁,注意力就转移至其他方面,直跟边大爷念叨。

    “瞧瞧,洪家是真够精明的啊。一瓶老白足够分出两三壶的,别看这么多桌子,其实用不了几瓶啊。你说当初我俩儿子办事

    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出这个主意呢难怪他们家有钱呢,还得会省。”

    边大爷还是比较公道的。“看你说的,这喝完了人家还给你续呢。再说这酒多好啊,怎么也得三块的好酒,人家抠吗尽量少些浪费也是应该的。还有那些红的、啤酒和汽水哪样你没喝啊这些就便宜啊”

    除此以外,在李福按规矩给头席敬了碗海菜汤,借此宣告可以散席之后。洪家礼送宾客时,分发的回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像早就按份儿分装好的喜字馒头和一些干果、喜糖、喜烟,洪家会打着“席上剩下的”名义给宾客们带走。



第662章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喜宴自然能让宾客们满意而归。那时候的新婚之夜,对新郎新娘又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基本上就是人生最大幸福的来临。那种盼望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没有洞房花烛夜,是不可能有性接触和体验的。

    另外,在这个年代里,我国青年人实际上是受到一种清教徒式的教育,而“运动”当中这种教育方式又达到了巅峰状态。以至于年轻人要想提前了解一下“神秘世界”,其难度简直超乎人们的想象。

    不多的领悟的途径,仅限于观摩动物,和靠《赤脚医生手册》之类的医学书籍。要么就是靠著本能、靠著揣测、靠著长辈及过来人的暗示,从混混沌沌逐渐朝明白处去摸索。

    这也就于无形中更增加了人们对这种事儿的向往和期待。

    所以除了使得一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年轻人走上放纵堕落的道路,又造就出一部分封闭、冷感的无知、畸形青年以外。许许多多的人,最后都是靠着无师自通,才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

    那么也就可以想象,旷日持久的渴望一经宣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了。

    甜蜜有之,精神震荡有之。羞涩有之,神采奕奕亦有之。

    可以说从第二天开始,对于两个年轻人,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都不同了。就连他们所熟悉的人们,也不再是过去那样的形象和面孔。

    甚至从此之后,成人的世界对他们开放了最后的领域。有些人会跟洪衍文开些带色的玩笑了。大婶、大妈们对待许崇娅也不再刻意避讳一些话题。

    所以作为新的“过来人”,小两口心理压力也不小。别说出门,看见打招呼的熟人含笑的表情会有些尴尬。就是在“回门”的时候,跟许家人相处,他们也别扭得很。极需要一个时间上的缓冲,作为心理的适应过程。

    好在他们早早听从了洪衍武的建议,买好了票子,已经决定利用几天婚假去苏杭一带好好玩一趟。

    于是5月3日,小两口就带着行李踏上了驶向南方的火车,用这种当时还只流行于干部和知识份子子女之中的方式,享受他们的“蜜月旅行”去了。也算是一举两得。

    当然,人生里的事儿永远没有孤立的存在。洪家的喜事也并不是办完了就办完了,这件事所带来的后续影响还多着呢。

    首先,临别前,“大将”、“三戗子”、“虾爬子”,和洪衍武、陈力泉又喝了一次大酒。

    席间呢,“大将”想到了自己的事儿,就又忍不住跟洪衍武念叨起来了。

    他说虽然为了要二胎,自己和韩莹都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可他还是觉得打心里有点对不起老婆。因为韩莹不但得为这个东躲西藏的,今后在单位还会“穿小鞋”,挨挤兑。

    何况他也有点担心,怕公家较起真儿来,弄不好他和韩莹的工作都保不住。真要到了这种地步,以后恐怕就得靠炒海参过日子了。

    尽管是干一次就够吃个十年八年的。可问题是不是老有这种起起伏伏的行情啊,而且这东西风险也大,弄不好就打成原型。不是长远之计啊。

    另外他还说了一个更糟糕的状况。那就是现在海里不但东西越来越少,而且“滨城”海滩开始搞承包了。

    许多“碰海”的地方都成了私人的领地,被人圈起来搞养殖。别说海里的东西不让捞了,连坐岸边钓钓鱼都有人管。甚至孩子和女人赶海也不行了。

    这个话题立刻也让“三戗子”和“虾爬子”愤慨起来。

    他们说明明海是大家的,凭什么划成私人的现在好多海碰子捞外快都跟做贼的似的,为这个还经常跟看海的打起来。照这样下去,弄不好以后海参也搞不到了。“海碰子”们都得饿死。

    其实说实话,“大将”他们原本只是抱怨抱怨,跟洪衍武释放一下心理压力。他们可都没想到洪衍武竟然能够把这些事都联系到一起去。

    就见这小子眼睛一眯缝,抽了几口烟后,竟然语出惊人。出主意说想要他们也把海给包下来。

     



第663章 晓市
    其次是有关洪家的舅爷的。品書網

    允泰这次为了参加外甥的婚礼进京,无意带来了两个好处。

    一个是他和老同学史密斯之间恢复了联系,不但让几家亲属的年轻人们有了窥探外部世界一个窗口。也使得他们先于大部分国人产生了一个意识,那是人生或许还有海外求学这一条路可走。

    拿婚宴当日下午来说,史密斯夫妇在洪家待了许久。

    这个美国老头饶有兴致的给年轻一代讲述了斑斓的西方世界和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不但极力鼓动大家应该找机会出去看一看。还透露了一系列很重要的留学信息。

    原来自1981年1月14日起,共和国官方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出国留学之路实际已经打通。

    而当下美国和共和国的官方政府也正在进行沟通,准备在共和国举办首次“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考试。

    史密斯随后做了详细解释,他把这种考试的英简称“toefl”用汉语表达为“托福”。说是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申请到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读高等院校,而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

    并且当众表示,如果有谁想出国留学,能通过这个考试。他愿意为他们提供诸如申请学校,办理签证等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还可以提供经济担保。

    说实话,史密斯的这番话更多是对完颜家的儿子兆庆说的,他真心希望老同学的孩子能走出国门,接受较先进的西方教育。

    只可惜说者有意,听着却无心。兆庆是死心塌地守着小芹过日子了,心里惦记的都是未出生的孩子。哪有这个心气啊

    而更没想到的是无心插柳。寿敬方的儿子寿诤反倒是被触动了敏感的神经。现场急茬儿地开始询问,他能不能去美国学习医学专业。

    哪怕随后他从史密斯口得知,学医得先获得美国本科学位,然后还得再参加相关专业考试。也并没有半点失望,而是斗志昂扬、精神焕发起来。

    可见他把学医这件事看得有多么重要,似乎已经拿定主意,想要争取一试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虽然是件好事,可寿敬方却也因此显现了一丝忧虑。也不知究竟是不愿儿子远游,还是在为学费担心了……
1...303304305306307...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