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小百子”如《西游记》里的“小钻风”一样兴冲冲跑进来报,说娶亲队伍回来了。

    一时间,不但这当妈的一颗悬在半空中的心踏实了,院儿里的人也全激动了。

    一个喜封给了“小百子”,很快,洪家老两口就带着大家出了宅门。

    众人一出来先见着胡同对面则站满了“煤市街”附近的居民,远远地观望着看热闹。

    而洪家的院门外两旁,一边五个,全是用竹竿挑起来的大查鞭。挑着鞭的自然全是洪衍武的人,已经都抽上烟卷了,随时都能燃放。

    再往远处看,街北口,一行车队正缓缓驶来。

    怎么这么合适啊

    嗨,这都是出自李福的安排。

    半小时前,他就让“小百子”和“大勇”一人蹬了一辆自行车,守在“煤市街”两头儿等着去了。

    说一经发现车队就火速来报。结果“小百子”比“大勇”运气好,得了彩头。

    要不怎么说,有懂行的人给安排就是好呢

    接下来也是一样,李福一边让“小百子”去门房里取出早准备好的五彩纸屑让大家分抓。另一边他看着差不多了,断然一声令下。

    就听“劈劈啪啪”声响,就见火光烟雾缭绕,整整十挂鞭一起燃放起来。那叫一个气势惊人。

    与此同时,娶亲的小轿车就在众多羡慕的眼神中,就在惊呼咋舌的喧嚣中,破烟开雾地停到了洪家老宅大门前。

    最先下车的是洪衍武,他从副驾驶一下了车,就要去给新人拉车门。

    可没想到,这却有点自作多情了,李福居然拦着没让他过去。

    而就在他错愕间,就见李福招手叫来了早就等在一边的洪衍茹。然后把一个早准备好的拿着个大红苹果给了她,又嘱咐了两句。

    最后是由这丫头去打开的车门,并且还把这个苹果也塞在了新娘子的手里。

    懂行的老人们目睹这一幕,都不禁都啧啧称叹,对这一环节相当推崇。

    就连和新郎新娘同乘一车的“大姨”也很满意婆家的这个安排。

    还没等下车,她就小声地叨唠上了。

    “真不错,瞧这鞭炮放的,庄重、热闹……对喽,按老令儿,新人就是不能空手下轿。这苹果多吉利……哎,早知道人家这么讲究,咱也应该备个装满小米儿的宝瓶带上……”

    这还是这位“送亲太太”第一次夸洪家呢。

    洪衍文和许崇娅颇有默契的相视一笑,尽管他们都听不懂这些。可恰才在接亲时产生的不快,都随着这车门打开,被迎面而来的喜庆之风吹走了。

    而紧接着,最能体现宾客们热情的时刻到来了。

    就在新郎新娘下车的一刻起,在众多亲朋好友夹道欢迎的雀跃声里,五彩纸屑顿时飞扬而起,飘飘洒洒从天而降。

    不分彼此的把新郎、新娘、送亲的“大姨”,洪衍武和洪衍茹全给笼罩在其中了。

    而等到一路行至院内,就连跟在后面李福,那白头发都成了五彩缤纷的了。几乎所有人的身上都着落了“喜气儿”。

    欢乐,在洪家老宅里活泼地流动著,愉悦,在人们的欢声笑语里传播着。

    此时,不知谁家养的一群白鸽,就像是不请自来的乐队似的,凑趣地盘旋在院子正上方的晴空之中,传来了鸽子哨的鸣音。

    清脆,嘹亮,振奋……

    新娘子算是顺利接到了,可婚礼仪式却并不急于举办。

    因为一是新郎、新娘得由“娶亲太太”、“送亲太太”先陪着进房内。掸去身上的纸屑、杂物,喝一口茶。需要稍事休息,再重新整容化妆。

    二是洪、许两家人都有些重要的宾客没有来到。

    许家主要是等的同僚。一个是代表区高官和区长来祝贺的区委王副书记,还有另一个跟许秉权关系比较近的何副区长。人家都是高官,会坐自己的车来,只是因身份持重,自然要晚到一些。

    而洪家等的主要是杨卫帆、周曼娜、苏晓明和托邻居苏裁缝代请的昆曲剧团名角俞宛妤。

    &nbs




第658章 席位
    我国是最讲究尊卑与序列的。

    在一个家庭里,爹妈和子女的身份地位永远不能划等号,在一个单位里,领导和普通职工之间也永远有别。

    这一点连不认字的人也懂得。即使在“最平等”,“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年月里也是一样。

    所以在我们所有社会活动中,永远都是依礼有别。

    席次上也是一样。每逢尊卑长幼同堂聚会,都须按传统的成规序坐。

    具体到民间办喜事上,由于请人较多,来宾当中既有亲戚,也有朋友,亦无法统一序座。只能是分别开席,以桌为单位地序座。通常会分为贵宾席、新亲席、近亲席、朋请席这四种。

    不用说,怎么安排座位,其中细节十分琐碎,繁杂。即使做好全面考虑,通盘安排。也很难不出纰漏。

    而最容易出问题的恰恰就是贵宾席,也就是俗称的“上宾席”、“首席”上。像洪、许两家发生的争议就是为此。

    贵宾席其实并不单指一桌,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主要是办喜事的特殊礼遇。例来要由男方、女方父母亲自作陪。

    比如说,招待被两家人邀请来的娶亲人员,如娶亲太太、送亲太太、娶亲官客,送亲官客等。

    过去还包括提拉盖头、金银水壶的小孩。正如今日通常情况下的证婚人、介绍人、司仪、伴郎、伴娘,以及给新娘拉头纱的小孩。

    第二种主要就是被本家请来的高官职,有功名者,社会名流了。

    这不但要单开一班席,按品爵高低,功名大小以及社会威望排列桌次、座次。也要由本家作陪,和安置与其社会地位及身份相等的人物同席。

    按原本安排,其实洪家的贵宾席有四席。

    第一席有洪、许两家父母,新郎、新娘坐陪,常显璋、顾凌烨、许家“大姨”和许晓军。

    第二席有允泰夫妇、寿敬方坐陪宋局长夫妇,以及重文区的几位重要领导。

    第三席有洪衍争夫妇作陪常局长夫妇、何介夫、单先生、王汉平、老苏和俞宛妤。

    第四席才是洪衍武陈力泉陪同三个“海碰子”、宋国甫、宋平平和杨卫帆、周曼娜,苏晓明他们。

    然后往下才是新亲席、近亲席,朋请席。

    至于说许家到底有什么不同意见呢

    敢情仨字儿就能概括,势利眼。

    首先,许秉权夫妻除了认为无论如何两个区领导得坐在第一席上,还要洪家把“通上边的关系”也安排到这一席上。

    另外,他们认为允泰夫妇和寿敬方虽然是洪家至亲长辈,可允泰两口子沉默寡言太土气,只是俩农民。而寿敬方态度孤傲,也不过是个抓药师傅。

    相比较,与什么区饮食公司书记,区卫生局局长,重文分局的副局长,社会地位差距太大,就是想尽心陪也陪不好。

    所以他们希望只安排洪家这边同级别的领导干部来坐这一席,如果是著名演员之类的文艺工作者也行。

    甚至他们俩连自己这边的“送亲太太”都不怎么在乎,执意要给“大姨”安排到新亲席去。这就叫卸磨杀驴。

    洪禄承当然不乐意了。就据理力争,说这样失礼数,伤感情。

    但许秉权却认为洪禄承的坚持是食古不化,跟不上社会形势。

    想想看吧,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怎么可能说服彼此呢

    于是尽管有王蕴琳想在旁圆和,可局面还是僵持不下,隐约已经有点红脸的意思了。

    这得说,还幸亏李福有眼力。

    一个是他看见不对劲及时赶过来了。弄清怎么回事,赶紧先安抚,再分头儿来劝。

    &n



第659章 尴尬
    时间越来越近正午,最后的客人们,该到的也都陆续到了。

    十一点二十分左右的时候,何副区长先至。

    许秉权夫妇马上热情迎上,且容光焕发的给洪禄承和王蕴琳介绍。

    可说也巧了,就是前后脚几分钟的功夫,老苏陪着俞宛妤同样进了垂花门。

    于是洪禄承和王蕴琳跟何副区长客套了两句,就一起去迎接新客去了。

    对这两位客人,洪家老两口明显要比区长热情许多,不但亲自把那两个人领进席位去了,还说了好一阵话呢。

    为这个,许秉权和于婉芬很有点不高兴呢。觉得洪家有点拎不清哪头儿沉,哪头儿轻。

    只不过是个老邻居和一个唱戏的嘛,根本犯不着这么热情嘛。何况再有名儿的角儿,也比不上个首都的副区长重要啊。

    如果在别的城市,人家老何,这级别都够当市长的了。怎么能这么轻慢呢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把俞宛妤带过来嘛。让老何和她握握手,说说鼓励的话,又有多么好。

    而且那俞宛妤送的是什么白瓷观音谁要这玩意啊……切!

    许秉权夫妇真是太把官职当回事了,他们不会理解人家演员演完了一场有多么累,又有多么不耐烦没必要的应酬。

    所以紧跟着在区委王副书记到了以后,这两口子就带着邪火儿催上了。非说王副书记时间宝贵,不能让领导久等,赶紧开始典礼。

    洪家倒真无所谓,既然许家着急,那开始就开始吧。

    可没想到当洪禄承叫来李福嘱咐开始的时候,王副书记听说杨卫帆也要来,竟然主动要求再等等。

    “没关系,我也想见见这位大明星呢。说起来,他的父亲还是我的老上级呢,不知杨老现在身体如何。我怎么也得问候问候才好。”

    结果从此时此刻开始,许秉权夫妇就无法避免地开启了“将尴尬进行到底”的模式了。

    因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在他们眼里王副书记是上级,非常重要。可人家却乐意捧着杨卫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杨卫帆压根不怎么“尿”王副书记。反过来却相当重视一个没什么身份的普通人。

    实际上,大概十一点半,杨卫帆一行人来了之后,除了跟洪许两家道过贺喜,对其他宾客都不怎么在乎。

    哪怕是王副书记主动自报家门,亲近地问候杨耀华的身体。杨卫帆也只是表示一下感谢,礼貌敷衍了事而已,并没有再深谈的意思。更拒绝了把位子迁至首席的邀请。

    真让他迫切的,倒是跟洪禄承夫妇打听起一个人来。

    问谁啊

    寿敬方。

    敢情这次来的时候,杨耀华特意交给了杨卫帆带了两盒上好山参,委托儿子务必让救命恩人收下。说如真能收下,他也就心里舒服一些了。

    这主要是因为寿敬方一直严禁杨家人来打扰,这次见面机会纯属难得。另外,杨耀华也素知寿敬方性情高洁,觉得送别的会被拒绝。才专门做的这番安排。

    这样一来,杨卫帆自然把这事儿当成今日的第一要务,非要办成让父亲安心不可。

    于是等到他来到第四席前一见寿敬方的面,就跟个乖孩子似的,先恭恭敬敬跟寿敬方鞠躬问好,然后非常耐心地表达了父亲的意思,恳求寿敬方能收下杨家的薄礼。

    这局面,让许秉权夫妇和王副书记都看傻了。他们全是又惊又疑,谁也吃不透寿敬方到底是什么来路。

    说来也可乐。更让许秉权和于婉芬差点吐血的是,随后王副书记居然问他们,“这位老先生怎么坐在那儿啊要不要请到咱们这边来”

    想想刚才要求调席的事儿,许秉权和于婉芬脸就跟被猫挠了似的生疼。

    还好洪禄承出面来解释了。说寿敬方并不是官场人,又不耐烦交际,还是让他继续自在的好,这才维持了现状。

    但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后面竟然还有更让许秉权和于婉芬羞愧难言的状况呢。

    因为杨卫帆一行人也并不是最后的来宾。接下来居然又来了几个更为特殊的宾客。结果连许秉权夫妇自己,都得承认他们确实有眼无珠了。

    怎么回事啊

    敢情就在婚庆典礼刚刚要开始之际,一个外国老头和一个外国老太太在一个干部模样的国人陪同下,从垂花门走进了婚礼现场,一下引得全场瞩目。

    别忘了,这年头才刚刚过了需要政府反复宣传“禁止围观外国人”,国人才能保持克制和礼貌的年代。

    所以尽管老百姓不像以前那样,一看见外国人就像发现了金丝猴,完全挪不动眼珠了。但一不留神遇见一个,也够偷偷瞧一阵的了。

    另外再考虑一下现场环境,大家正都用带着期待的目光紧盯手拿麦克风的新郎新娘呢,突然一下从他们身后走进这么几位,换谁也是想不到的吧

    更何况这俩外国人,行止也不一般。

    &nb



第660章 喜宴
    《朱子家训》有云: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像许秉权和于婉芬这样的小官僚夫妻,无疑就是这世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活生生的写照。

    洪家结了这样的亲家,自然非福。即使日后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摩擦,恶心肯定是少不了的。恐怕唯一理智的做法,也就是尽量礼敬之,疏远之了。

    不过好在这一天的别扭,到此总算告一段落了。

    在洪家无形中给予的压力下,许家人从上到下都规矩、收敛了不少。没人再有半点轻视这门亲家的地方,也就没人再敢闹妖儿了。

    况且自取其辱带来的“尴尬”也只限于许秉权夫妇自己的心理活动。
1...302303304305306...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