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他立刻笑了,忍不住打趣。

    “嗨,想起来了。可她的侄子我也不认识啊到底怎么回事我真不清楚。老兄,你不会是为人家忙昏头了吧也是,这叫关心则乱,可你搞错方向了。”

    政治主任自己的事儿自己当然知道,不由尴尬咳嗽了两声。

    可随后却说,“许大区长,算我求你了,你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我是跟你说‘重文分局’对我们‘北极熊’提出批评的那件事,为了两个年轻人被送派出所,他们要追究厂保卫科责任。这难道不是按你的意思办的吗”

    “不瞒你说,这件事牵连进去的,有一个就是小黄的侄子。年轻人不懂事,胡来了点儿。可他也真不知道那两个年轻人认识您这个大区长啊,更不知道那两个年轻人上头还有那么大的首长关照啊。否则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啊。得饶人处且饶人。老兄,你怎么也得给我这个面子。我知道,你不是那斤斤计较的人。”

    “还有,首长那儿,就得靠你美言几句了……还……还什么首长‘总后’的周部长啊。你这边派人找到我们厂子来了,那边周部长也要求参观‘北极熊’,还点名让那两个年轻人全程陪同参观呢。这阵仗可真够吓人的啊。老兄,我知道你嘴严,里面到底怎么回事我也不问了,不难为你。可求你的这点小事,你要跟我再摇头就没意思了……”

    就这样,五分钟之后,等到许秉权再回到家人面前时,他情绪明显大变样了。

    脸色忽红忽白的,脸颊也似乎有点抽搐。

    “小娅,洪家怎么会认识部队首长的这事儿你知不知道,衍文跟你提过吗”

    突如其来的一声询问很是急切,让许崇娅也一下懵了。

    愣了有一会,她才嗫喏地说,“什么部队首长啊我不知道……啊,难道您是说‘海防歌舞团’的事吗那是衍文的弟弟托的关系,这周末我们过去。说是让团里的摄影师帮我们拍些艺术照片……”

    没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但这件事,还真够许秉权去好好琢磨一番的了……

    话




第645章 东伙
    命运的神奇是凡人难以估量的。

    洪衍武做梦也没想到,在“北极熊”看门的李大爷竟然是自家的旧识。而且看那意思,竟然早就跟洪家有过雇佣关系。

    于是当天下午的计划就彻底打乱了。

    连院门都没进,在李大爷的迫切要求下,洪衍武直接带着他掉头回了洪家。

    李大爷还特讲究,沿途非得买了些果子,还跟小贩买了点香椿,算是登门礼物。连洪衍武掏钱都不让,非坚持要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接下来果不其然,真是老熟人。

    当李大爷一进洪家的门,洪禄承和王蕴琳都是刚站起身来就愣住了,他们的表情就跟李大爷看见洪家的院子时表情差不多。

    李大爷不免有点伤感地说了一句,“怎么,您们不认识我了也是,人老了。您们再仔细看看,一别二十多年了……”

    可没想到洪禄承虽然有点结结巴巴,却马上就叫出了他的名字。

    “怎,怎么不认得你,你是李福。”

    王蕴琳被这么一提醒也认了出来。“是,你是李福。这么多年没见面,我都不敢认了。”

    这下李大爷兴奋了,尤为激动地上前一步。

    “是我,我来看看您们。东家,太太,您们还叫我‘大福子’就行。您们近些年可好啊我,我还是给您们磕一个吧……”

    说着,老头儿眼睛一冲动就躬身要拜。幸好洪禄承眼明手快,一把给扶住了。

    “别,什么磕头,这都什么年代的事儿了”

    王蕴琳也说,“是,咱们现在可不是东伙关系了。以后啊,就当亲戚朋友处。咱还是用‘老李’、‘老洪’这样的称呼吧。”

    “不敢不敢……”

    “哎呀,老李,你就别客气了。来,快坐下,咱们慢慢聊。瞧你这头发白的,你还比我小两岁呢……”

    洪禄承主动拉过人来,跟着面冲站在一边的洪衍武催促上了。

    “老三,这么没眼力见儿还不快给你李大叔沏茶去。”

    “哎”,随着洪衍武应了一声,颠儿颠儿去了,李大爷这就变成李大叔了。

    这一天,李福和洪禄承、王蕴琳一直聊着过去的事儿,就连晚饭都是在洪家吃的。

    他可是头一次吃到王蕴琳亲自下厨做的菜。那真是高兴得满面生光,完全能看出有多么荣幸。

    而从旁侧听中,洪衍武也大概其搞清了这位李大叔和洪家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敢情李福是河北饶阳县人,从十四岁起进京找饭辙,就被老乡介绍在“衍美楼”学徒。

    他进店的同时,其实也是洪禄承跟着父亲学买卖的时候。

    按洪家的规矩,吃饭时是“东伙同桌,别无二致”。由于他们俩吃饭座位挨在了一起,彼此年纪又相差不多,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别人就要亲近一些。

    时间一长,洪禄承发现李福特别的勤奋好学,觉得他有灵性。就更爱跟他聊天了。不但鼓励他多学多问,告诉他“艺不压身”的道理。有了闲暇,还会教李福认几个字。

    后来李福老家那头,又意外失火烧了房子,父母托人带话给李福让他筹点钱。洪禄承知道学徒是没有收入的,便从自己的月钱里拿出十块钱救济他,解了他家里的一时之难。俩人因此也就有了一份恩义之情。

    就这样,等到洪禄承能代父亲处理一些店铺常务的时候,李福也成了“衍美楼”的一名堂倌儿。

    再后来,1937年,洪禄承带着妻子“逃反”被迫离京。而这八年之中,李福娶了老家给说的媳妇,还继续在“衍美楼”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他没忘了洪禄承的叮嘱,不但在内堂外堂的业务上精益求精,还把“茶房”的本事学到了手,逐渐就成了“衍美楼”除了后厨,哪儿都玩儿的转的大拿了。

    要知道,老京城有讲儿,庄馆三宝“厨工、跑堂、茶房”,那不是白叫的。

    在拉住顾客,留住顾客上,后两样的重要性并不比能做出一手好菜的厨师差多少。

    一个能干的跑堂,腿脚麻利,一只手可拿、端三个装满热菜的盘子。眼睛尖、记性好,客人来过一次,第二次就能认识。并具有能将本店菜名和售价倒背如流,靠心算来结账的本事。

    而茶房除了为客人上手巾把儿,添茶倒水之外,还得负责制作各式茶点。最重要的是必须了解京城婚丧嫁娶风俗礼节,以便协助来饭庄办婚丧事的客人招待亲友。

    因而当年客人专门喜欢把上规模的宴请到某某饭庄举办,除了菜品质量上有要求,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图得跑堂的周到服务和茶房的懂礼节。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旦跑堂的或茶饭干出名气来了,他们要是辞职,就能让饭庄子损失一批吃主儿,而且他再到了哪处庄馆,这些老主顾就能跟到哪儿。

    这种忠诚度哪怕今天明星的“铁粉”也做不到,否则明星开的餐馆也不会黄那么多对不对

    这是什么这就是非常的个人魅力。

    像过



第646章 通知
    李福近些年的遭遇听得王蕴琳直擦眼睛,洪禄承则嗟叹不已。

    不用说,重温一次这段岁月的滋味,他们老两口都是心有戚戚焉。

    而李福本人,除了一诉多年来的遭遇舒畅了不少,更多的还是心生一种由衷的感慨。

    他觉得“命”这个东西,可当真玄妙得出奇。

    大多时候让人很难以琢磨。

    你觉得是福吧,转眼就能变成祸。可当你觉得无路可走了吧,峰回路转又偏偏在前面。

    但有时却又如同命中注定。

    别的不说,谁能想到他老了老了,他还有和老雇主见面的一天呢

    分开几十年了,转了这么一个大弯子,居然这么偶然的情况下又见着了。洪家还是那个洪家,人家对他的情分也还是这么厚。不但没把他给忘了,反倒把他当亲友热情相待。

    这要称不上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出自上天的刻意安排,那还有什么其他解释的呢

    所以人哪,尽管永远要被老天爷折腾着,可只要心存乐观,念头通达,修善积福,再难的日子也不怕。总有熬出头儿来的一天,背不住后面就是苦尽甘来,功德圆满。

    这不,就眼下这种情况。能跟洪家再续上东伙关系,本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儿。

    冲洪家过去的好处,冲重逢后的这份厚待。白给洪家看院子,一分钱不要,他都乐意。

    可偏偏最后又谈到这事儿的时候,洪家却非往反着来。他嫌给的多了,人家还嫌给的少了呢。

    无论他怎么推辞,老东家洪禄承硬是做主把工钱给定在了六十块。另外每月还给五十斤粮票,说的话是体贴入微。

    “老李啊,咱们之间还用再争这些吗什么多了多了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要没有,我不会跟你打肿脸充胖子。何况我们自己也有农村的亲戚。你老家那边的情况,我想都想得出来。儿女孙辈们,不说日后指望得上指望不上他们,你自己对他们的惦记恐怕是免不了的。手里但凡能宽裕点,要能帮衬几个,你心里也自在点儿。”

    连东家太太说的话也暖心。

    “李师傅,您就别客气了。其实咱们现在不是雇佣,就是请您帮个忙,所以才是友情价儿,压根儿没跟您见外。否则的话,就该当按您当‘堂头儿’的价码儿算,那至少还得给您翻一倍呢。说起来,可是我们占了您的便宜呢……”

    这个玩笑一开,别说在场的人全都乐了,连李福自己也笑了。

    只不过在笑的同时,他的眼角也泛出了晶莹,这是幸福加感动的。

    他这辈子啊,能享福的日子,真的是每一天都和洪家联系在一起的……

    在安顿好李福之后,洪家的日子彻底回归了原有的节奏。

    不过洪衍文和许崇娅的婚事日益临近。他们的婚宴到底在哪儿办,又成了这几天洪家内部热议讨论的问题。

    许家的宾客名单已经初步统计出来了,大约得**十人。所以洪衍武的意思还是想摆在大饭庄子去。

    已经由“首都饭庄”更名回来的“萃华楼”,他就挺满意。那是三进的大四合院,够格接待外宾的,多么体面。

    要不就索性摆到“京城饭店”去,如果能在“开国第一宴”的举办地点,那雕龙柱林立的金色大厅办一场四十桌的酒席,那简直是盖了帽儿了,绝对的京城第一份儿。

    唯独可虑的是,这年头“京城饭店”和“萃华楼”肯不肯降低身价儿做平民老百姓的买卖。要实在不行,也就只能去“丰泽园”了。

    可他的主意这次却遭到了父母坚定的反对。

    倒不是钱的问题。洪禄承认为照他这么办,出的风头太过了。人不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否则就会乐极生悲,招灾惹祸。

    洪家的日子好了,是因为国家政策宽松了。可你要在长安街上冒这个头儿,想跟国宴标准比肩,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纯属有病。

    王蕴琳也说儿子浮躁。但她反对的重点,更多是认为“喜事”在于大家同乐,而不是排场大就是好。

    如果只顾着铺张办事。那么见过世面的客人觉得你张扬、肤浅。而没见过世面的客人身处其中会不自在。甚至有些经



第648章 口子厨
    既然有钱、有人、有时间,那需要置办东西的事儿倒好说了,慢慢来就行。所以眼下最为要紧的还是聘厨行。

    其实无论是李福还是洪衍武,他们脑子里第一人选当然就是请食堂的炊事长庞师傅啊。

    庞师傅的手艺他们全知道,本行又是干大食堂的。接这个活儿,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可这里有个难处,现在不是社会上“结婚潮”已经开始闹上了嘛。“五一”绝对是办“红事儿”最多的日子口儿。现在又已经三月中旬了,洪衍武认为庞师傅肯定早定下活儿了。

    因为光他听见过的,庞师傅就拒绝过别人不下三次了。而且照他对庞师傅为人的认知,那说出来的话是一个字一个钉儿。恐怕找上门儿去也没戏,反倒开口会徒叫人为难。

    但洪衍武没想到把这情况一说,李师傅却没丝毫气馁,反而一笑,说“不妨先问问看吧。庞师傅要是真正的行家,那按现在的时间算,其实还有门儿。这就看咱们的运气了……”

    既如此,洪衍武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第二天,他完全按照李福的交代,在班儿上的时候把庞师傅请到厂门口的小酒铺里跟李福见面。然后他就不管了,自己先回去上班了。

    可说也奇了,这事儿他没报什么希望吧。居然还真成了。

    临到中午食堂开饭的时候,谈了大概有一个小时。庞师傅回来了,跟着就把他叫出厨房带到后面,特意嘱咐了两句。

    “今儿这事儿我应了。可你嘴得把着门,跟谁都别说,记着没有咱们在单位就当没这回事。真要有什么事儿,等没人时候,咱俩私底下再说。”

    洪衍武不由惊讶地张大嘴,点了点头。

    可庞师傅倒冲他一挤鼓眼儿笑了。

    “你怎么这种表情我才意外呢。看不出来啊,你们家居然是大门大户。那个老李更可以,认识这么多年了,深藏不露。没想到还是个行家……成,真有意思!行嘞,先忙吧……”

    说完,庞师傅哼着小曲儿走了,就剩下洪衍武在原地儿一个劲儿眨嘛眼儿了。

    而且还有更没想到的,等洪衍武回去一问李福,这位李大叔居然也是一样,先一个劲感叹庞师傅还真是行家,说这次可是找对人了。看那反应很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

    那这里面到底怎么一回事呢等到李福后头一一细说,洪衍武这才真正搞清楚。

    敢情旧京的五行八作,除了有正式牌匾正式营业的以外,另有一些不靠营业部和店堂,专待用户呼唤的从业者。

    这些人都是按照住地就近划分,每日清晨专侯在特定的“茶馆”里等待招雇。这个聚集地就叫做“攒儿”。

    而各行无论等活儿的手艺人,还是约活的“承头人”都是熟人,全凭口约,这种雇佣方式就叫“口子”。

    厨行也不例外。专有为普通老百姓服务,只应红白事儿的“口子厨”。也有人叫“红白口儿”的,要是往通俗了说,也就是“跑大棚的”。
1...297298299300301...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