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再说白点,也就是洪家奉行的一向是“法制强于人治”。
靠规矩管人,把一切明确化、细节化,这恐怕就是洪家兴盛了十代而不衰的原因之一。否则,哪儿可能一脉单传的洪家代代都是人杰呢
甚至更进而想想,他自己身边的人只要是有点真本事的,也莫不如此。
玉爷最讲规矩,练功一板一眼不许错,错就打,没废话。
司师傅教他做炒肝,用什么样的器具,什么样的料,什么样的火候,切多大的段儿,调芡多少淀粉,搅拌什么方向,用多少时间,样样都是规定死的。
单先生修房,先决条件就是他自己全权做主,主家不能催。他连拌灰的时间都得精确到分钟,要不怎么会得了个“芝麻酱”的外号呢
王汉平也一样,替洪家修一张椅子,为能为找一块合适的木料费了好几天,他非要把木纹、颜色都对上才行。可他自己却不因此多拿一分钱。
所以说,什么叫工匠精神啊什么叫大师、专家啊无非是懂里面的规矩,会一板一眼的照章办事而已。
那什么又叫知人善用呢恐怕也没看起来那么难。应该是去启用懂得规矩、又善守规矩的人而已。
像父亲对李福放心,李福又对庞师傅放心,都是如此。
要照这么看,过去的他无疑太浅薄了。尽管也重视规矩,也重视用人。可关注点全倾斜在如何获取利益,以及利益的分配上了。
可实际上“规矩”的作用还有更多。而像工作经验、工作成绩、高学历、流利的外语、出色的口才,也不过只是人才的表象而已。
其实任何企业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最关键的判断标准,是在能否遵守规矩上。
而所谓创新型人才,要是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那纯属就是空中楼阁一样的笑谈了。对这样的人呢,谁相信“怀才不遇”这四个字,谁傻蛋。
当然,反过来讲,雇主对雇员也要讲规矩。像尊重合同,不拖欠工资,给加班费,劳保福利,这些本就应该做到的事儿,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取人心最容易的方法……
就这样,带着新的领悟、新的收获,洪衍武再看最后三天喜宴筹备上的诸多事项,感受就真的不一样了。
果然是处处有例可循,处处有板有眼。而且他发现也只有遵照规矩,才是能达成高效率的最佳办事方式。
因为好些事,懂规矩的人根本不用说的,干就成了。那配合起来完全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比如说吧。4月28日,庞师傅按规矩先派人来搭炉灶。具体是先搭火池,火池再以砖泥区分为炒灶、汤灶。
根本不用吩咐,李福就早早备好整砖、碎砖、黄土、净水,放在要搭灶的大厨房里,供他们平地起灶。
而且他还另有心计,委托搭灶的人帮忙又在二进院内院,垂花门旁边游廊下砌了个茶灶。
就为了这个,等搭完灶头后,李福自行拿出红封包着的五块钱送与来人喝酒。同时搭灶人也直接把该准备大小煤球劈柴各多少斤,写下来给了李福。
痛痛快快,跟本没废话,一切都是约定俗成,才俩小时就完了事儿。
跟着4月29日,燃料购齐备的同时,一切厨行所用的锅屉糙家具,也都随之来到。下午,连厨用细家具也有人来安插落尽。
这样等到办事头一日厨行进棚时,只大师傅们挟带着油裙裹着手使的菜刀就行了。
可又一样,这些事同样是没人言没人语,大家全是进门就干活,全凭默契完成。
最后4月30日,肯定是最忙碌的。
 
第654章 正日
1981年5月1日,阴历三月廿七,星期五,终于到了洪家大喜的日子。
早上五点整,在洪家老宅里,随着洪禄承和王蕴琳洗漱完,老两口打开了房门,穿着得体的新衣,一起走进微弱天光下笼罩的院落里。这个对于洪家十分特别的日子便宣告正式开始了。
其实要严格说来,这日子口儿是有点不完美的。因为这一天无论阴历、阳历都是单数,这和京城老百姓理想中的双数日子可有点不符。
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这年头的假日有限呢。如果不是5月1日劳动节操办,那就得5月3日星期天了,全都是一样。
要是5月2日来办当然最好,可别人没新郎新娘的七天婚假啊。在单休日的年月里,这个星期六大家还得上班呢,又怎么让亲朋好友来恭祝他们的幸福呢。所以也只能将就了。
好在洪家人都比较想得开,没人愿意跟自己无法掌握的事儿较真,变着法让自己难受。所以这一点点迷信心理所产生的不快,还是很容易就被大家忽略过去的。
反过来讲,带着这种喜幸劲儿肯定没人能安稳地睡懒觉。因此除了孩子,洪家的每一个人,乃至李福和三个“海碰子”,都差不多五点多就从床上爬起来了。
而无论是打着哈欠,还是精神抖擞,他们每个人都在按照昨日早就分配好的任务,自觉忙碌起来。
像李福要负责安置茶灶、水壶、水囤。仨“海碰子”在厨房整理碗碟。
洪衍争、徐曼丽、洪衍文、洪衍茹一起把干果、鲜果、喜糖、喜烟、和茶食小点依次摆盘。
洪家老两口也得布置礼桌。并用红纸包封烟和糖,作为给来宾的回礼。
至于洪衍武和陈力泉俩人,是跑到了“鲜鱼口”的“天兴居”去取早点。
当然,这个点“天兴居”还没开门呢。可他们不比旁人,早就打好招呼了。就为了就着洪家办事,司师傅今天早上了半小时的班儿呢,这就叫熟人好办事。
于是临六点前,两个人带回来了足足两钢精锅的炒肝儿和二十斤包子。
这不多。因为不光是洪家人吃的,六点整厨房大师傅们就得来升灶了,来帮忙的那些人说好是七点钟来。
这么一大早,肯定谁都没来得及吃东西。让大家饿着肚子干活不像话,这都是情理之中的本分。
果不其然,等接下来厨行的人和帮忙的人准时纷至。一看见一桌子满满腾腾的炒肝包子,大伙儿都乐坏了,直说洪家想的周到。
而热乎的东西下肚无疑是能调动人们情绪的,等到人人吃饱喝足后各安其位。洪家立刻呈现出一片欢欣鼓舞的气氛。
今天的婚车,理论上都是洪衍武想办法筹措的。
为什么说是理论呢因为实际上他相当省心。除了一辆负责去福儒里接送邻居们的“40路”公交车以外,其余用车他统统打着一事不劳二主的借口,索性全都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摊派给杨卫帆了。
所以这一天杨卫帆才是名副其实的操持人。杨子真不亏好哥们,给洪家弄到的车辆除了杨耀华本人的“红旗”以外,还有“海军大院”的其他三辆轿车和“海防歌舞团”一辆接送演员的大客车。
都是由军队的司机开车,八点钟准时赶到洪家老宅门儿前。
于是“煤市街”的起早的居民们,今天一出门就都吓了一跳。
他们还从没见过这条街来过这么多的汽车呢,连路都快封死了。
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还以为有大领导下来视察来了呢。等到最后有人眼尖,看见洪家院墙两侧两组红纸直书的“囍”字之外,这才似乎明白过来。
得,无论是要去买早点的还是要上厕所的都不急了,聚在一起在洪家的门前一边张望一边讨论。内容主题只有一个,就是讨论什么人家有这么大的气派,能调动来这么多的汽车。
要说世上的事儿就是这么有意思。
第282章 白圭之玷
抛开水家的事儿不谈,除了那几个大学生去学校报道的事儿以外,在三月份里,洪衍武所认识的人中,还有不少人的生活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
首屈一指的,就是常家的事终于有了进展。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何介夫也不例外。
尽管他的文化修养很高,看着比其他的领导干部更安贫乐道。可正因为这样,集邮基本成了他唯一的生活享受,那张贵妃醉酒的诱惑也就更让他难以拒绝。
实际上,就在洪衍武托何介夫的老伴儿把邮票代为转交之后,效果立显。
当洪衍武隔天再次登门的时候,他不但成功地坐到了何介夫的书房里,而且何介夫还对他显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
但千万不要以为接下来的事情就轻而易举了。不,何介夫可不是个容易对付的人,他精明透了。
他就像是一只看见冰面上落了一块r的狐狸,在没有把情况彻底摸清,在确定绝对没有任何危险之前,是绝对不会有任何实质表示的。
于是洪衍武还算熟悉的官场谈话方式开始了,何介夫旁敲侧击地扯上了闲篇,先拿出邮册试探洪衍武的集邮知识,又谈家常似的细细问起了洪衍武和常家的关系。
不用说,这一是想知道洪衍武是否懂行,弄清自己要在这张票上付出多少代价。二就是想搞清他为常家这么忙碌奔走到底是为了什么
洪衍武自然得懂得如何应对。很快,何介夫就明白了洪衍武的所求,更了解了他和常显璋之间的旧日恩怨,知道了他如今完全是为了弥补过失,为了报师恩才会对常家的事儿如此尽心。
这个内情多少让何介夫有点动容,他毕竟是搞教育的,一个学生能为了老师做到这个份儿上,他不能不为之感动。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戒心。
只是他还有个疑虑,又沉吟了一会儿,最终问起洪衍武,说常显璋的父亲到底知不知道他们来求自己照他的了解,老常的脾气可向来是硬的很,向他求助,并不是这位副局长的作风。
这意思同样很明白,俩人宿怨恐怕真不是能一笑泯恩仇的。何介夫不能不疑。
不过能问出这句话来,也足以证明他的态度开始松动了。
洪衍武赶紧就把常局长这几年的落魄凄凉加油添醋描述了一遍。而且还把常显璋和顾凌烨马上就要结婚,和她们目前政治、生活上的困境都说了。
他就一个意思。马瘦毛长,人穷志短,常副局长早已意志消沉,不复当年。而且人一活到老,心里惦记的就全是儿女了。
何介夫“运动”中也被关过一段时间的“牛棚”,更有一双刚被他想办法调回京的儿女,洪衍武的话让他深有感触,面色不禁又大大为之和缓。
洪衍武这么一见,觉得时机成熟,便索性再接再厉,又从功利的角度做了一番分析。
他的意思是,常副局长的岁数已经快六十了,即使能回来,也马上就退了。何介夫如果真肯帮上一把,别说常副局长必然感激不尽,“宽宏大量”四个字也会在教育口儿广为传扬。这其实对何介夫自己也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儿。
洪衍武是相当了解官员心理的。果然,一提到官声、名誉上的好处,何介夫眉毛一挑,终于被彻底打动了。他甚至还半开玩笑地调侃了洪衍武一句,说他有苏秦之才。
只不过对于他的要求,何介夫最后却没全盘答应。他有自己的看法,说现在上面没具体政策,谈“平反”还为之过早。但他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先把常显璋的父母给调回京城来。另外就是可以把常显璋弄到一个小学去做校工。至于其他的事儿,也只能等等再说了。
对此,洪衍武全无异议。因为如果能像何介夫说的这样,基本就解决了常家眼下的难题了。何况他又知道,年底三中全会就会召开。到时候一切水到渠成,又着什么急呢
就这样,在良好的气氛里,洪衍武和何介夫达成了共识。
但是,事情到这一步仍不算完。在洪衍武提出告辞后,何介夫竟然不放他走,拉着他又好好翻看了一遍集邮册。
在这期间,何介夫不但又提及了两三种他邮册里没有的珍惜邮票,居然还硬塞给了洪衍武十五块钱,非说是买这张贵妃醉酒的钱。
直到这一切办完,何介夫才笑呵呵地亲自把洪衍武送到了门外。并让他有空常来,交流一下集邮心得。
而等洪衍武一出何家的门,他就猛然明白过来。敢情这何介夫的意思分明是常家后面的事儿还得求着他,暗示还得继续帮着他收敛珍惜邮票啊。
另外,那十五块钱纯属就是为了洗清受贿嫌疑的。今后一旦这事落人口实,何介夫一说是自己花了票面价值五倍价格买下来的,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所以说,这他妈当官儿的就没有不贼的。姓何的远比他想象中更贪心、也更谨慎。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怎样,这样一个人办起事来倒真有效率。没过几天兴凯湖那边,就收到了常显璋父母回京的调令。
另外,常显璋也很快到玄武体校北门的“登莱小学”上班去了。而既然有单位可以给常显璋开介绍信了,顾凌烨便终于可以跟她的父母开口,要求拿户口本去登记结婚了。
为了这个,常显璋和顾凌烨极为感激地又招待洪衍武和陈力泉在家吃了顿饭,他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已经可以预见的是,常家人很快就能全家团圆了。
其次还有一些情况,是有关滨城那头的。
三月份的第一个礼拜天,卖j蛋的赵庆如约给洪衍武送来二百个j蛋以后,洪衍武第二天就带着一百个j蛋跑了一趟重文门。
可没想到给寿家送完五十个j蛋之后,洪衍武再去冯家的时候却发现人去房空。冯家的三间屋子竟然全部光溜溜的了,就连张纸片子也没留下。
洪衍武当然得跟邻居们打听一下啊,更没想到的是,居然没人知道冯家的去向,都说冯家是突然搬家的。来了一辆大卡车和一辆面包车,没俩小时就把人和东西都拉走了。连邻居们主动询问冯家人的去向,他们也不肯说。一切的一切,简直蹊跷透顶了。
所以没等回福儒里,洪衍武就给滨城挂了长途。杨卫帆听了也是大感意外,焦急得不行。
可随后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就说这
293.第293章 桥上笑
确实,在洪衍武“儿搪火炉子”的传说之下,一时还没人敢于当“出头的橼子”,堂堂正正亮刀子来争地盘的。
但“吃不着葡萄会说葡萄酸”是人的通病,由于“票贩子”们垄断票源的获利方式“伤”了不少人面子,电影票里面的“含金量”也惹得各路“豺狼”垂涎欲滴。
所以不知是不是受了“某些人”的指使,不少有“把子”撑腰的主儿,还是会用极其下作、龌龊的方式来冒坏,变着花样儿地给“票贩子”们添恶心、找麻烦。
有人在“票贩子”拉客时候故意说怪话,挑唆顾客不满情绪的。
也有人假装开玩笑,唆使手下“佛爷”掏“票贩子”们腰包,想“黑吃黑”的。
甚至还有甚者,突然齐声高呼“警察来了”,用虚张声势的法子惊吓“票贩子”和顾客来取乐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