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陈一鑫道:“不过以前在南方拿钱入股搞种植园,就算有足够的资金,能在一个地方占到的股份也会被限制到很少,既然辽东这边是沙哥你来牵头,应该不会也照着这么搞了吧”
“这是商务部定的规矩,要限制内部的人均持股份额,免得过早出现财富等级差异太大的状况。当然了,会做生意的人也有很多法子能绕过这种限制,这规矩纯粹只是为了让大家心理上平衡一点罢了。”沙喜很耐心地向陈一鑫解释道:“在本地的官员,入股比例会相对大一些,你放心好了,这事由我来操作,最终肯定要比你以前在南方入股的份额要多,额外的花销更少。”
海汉在海外开发的殖民地基本都是采取对外招商与内部募股两套开发方案并举,不过一般都是内部募股先行,按规定比例拿出一部分的份额供除当地官员之外的全体穿越众认购,每人限定份额,而当地的军政官员所能认购的份额则要更多一些。由于这种认购都是有赚无赔的原始股,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认购不完需要国库财政来兜底的状况。
有鉴于陈一鑫过去的投资经历,沙喜介绍给他的便是这种内部募股,风险不大收益却很可观,而且具体给每个人多少份额,其实都拿捏在沙喜这个牵头人手中。当然除此之外,沙喜自己也还有另外的私人投资计划,他并不想把辽东这块肥肉分太多给外人。
沙喜对于南方殖民地那种放开手脚对外招商的开发方式其实并不是很感冒,他认为那样虽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纳到大量的资金,但把土地资源交到那些外部资本手中去经营,一交出去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他看来是有点肥水流进了外人田的味道。如果把这些土地资源都尽可能控制在自己手上,他认为肯定能比那些纯粹的商人运作得更好——毕竟他以后就是这里的父母官,手上的权力可以为他开发运作这些土地资源带来更多的便利,这是那些外来投资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条件。
当然了,有利必有弊,如果沙喜选择将辽东的土地资源尽可能控制在自己手上来开发,那在前期所能动用的资金和社会资源必然比不了公开招商的模式,而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个弊端,所以他得尽可能地在早期拉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为自己的打算保驾护航。比如如果有了军方的深度参与,沙喜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压住即将迁回辽东的东江镇军民,以免今后因为利益而产生纠纷。当然在此之前,他也得先弄清楚军方究竟打算怎么安排皮岛那帮人,免得弄巧成拙。
沙喜见陈一鑫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也知道对方肯定已经被自己说动,剩下拿不定主意的部分,大概就不是他自己能够下决定,而是要等回头请示过钱天敦才能有结果了。
沙喜是一个喜欢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不管是经营地方,还是与人谈判都是如此,他见陈一鑫迟迟未能作出肯定的答复,便已经猜到对方拿不稳的地方,当下便主动提及:“陈老弟,你也不用急着马上给我表态,你回头联系钱司令,把我的意思给他转达一下,他待过的地方比你我都多,什么事都见识过,自然一听就知道我说这事是不是可行。反正入股这事,指挥部的几位都是有资格参与的,有好处当然是大家一起来分。你看怎么样”
陈一鑫也就坡下驴,点点头应道:“那我回头先跟指挥部联系一下,看看他们的意思。”
沙喜也极有分寸,当下便不再提及募股的事,拿酒与
陈一鑫干了一杯,然后转而问起了东江军的状况:“听说这次皮岛来了一千多人马,也跟着上了一线,他们在战场上表现怎么样”
陈一鑫不疑有他,便向沙喜说明了皮岛军这次在前线的表现。事实上皮岛军虽然一直在一线驻扎,但真正与后金军面对面以命相搏的战机却不多。他们随特战营
第1456章 东江镇的利益
与沙喜的胸有成竹不同,沈志祥最近这几天都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他从皮岛来时抱了偌大的希望,憋着一口气要在海汉将领面前挣一份表现,而且最终也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后来在战场上所遇到的状况却比他想象的更为艰难一些,而且海汉军方对于皮岛军的表现显然也不甚满意,在那一场战斗之后便将皮岛军调整到了非主力部队中,尽量避免与后金军在野战中接触。
对于这样的安排,沈志祥自然是不太舒服,但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毕竟海汉已经给过他表现的机会,但皮岛军却没有好好把握住。而后来海汉军将主力调走,留下皮岛军在纪家堡外担任佯攻任务,沈志祥虽然哭笑不得,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海汉的部署去执行,而之后的表现也终于让海汉将领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将纪家堡交给了皮岛军来守卫。
本书首发创世,稍后重新编辑
与沙喜的胸有成竹不同,沈志祥最近这几天都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他从皮岛来时抱了偌大的希望,憋着一口气要在海汉将领面前挣一份表现,而且最终也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后来在战场上所遇到的状况却比他想象的更为艰难一些,而且海汉军方对于皮岛军的表现显然也不甚满意,在那一场战斗之后便将皮岛军调整到了非主力部队中,尽量避免与后金军在野战中接触。
对于这样的安排,沈志祥自然是不太舒服,但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毕竟海汉已经给过他表现的机会,但皮岛军却没有好好把握住。而后来海汉军将主力调走,留下皮岛军在纪家堡外担任佯攻任务,沈志祥虽然哭笑不得,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海汉的部署去执行,而之后的表现也终于让海汉将领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将纪家堡交给了皮岛军来守卫。与沙喜的胸有成竹不同,沈志祥最近这几天都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他从皮岛来时抱了偌大的希望,憋着一口气要在海汉将领面前挣一份表现,而且最终也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后来在战场上所遇到的状况却比他想象的更为艰难一些,而且海汉军方对于皮岛军的表现显然也不甚满意,在那一场战斗之后便将皮岛军调整到了非主力部队中,尽量避免与后金军在野战中接触。
对于这样的安排,沈志祥自然是不太舒服,但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毕竟海汉已经给过他表现的机会,但皮岛军却没有好好把握住。而后来海汉军将主力调走,留下皮岛军在纪家堡外担任佯攻任务,沈志祥虽然哭笑不得,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海汉的部署去执行,而之后的表现也终于让海汉将领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将纪家堡交给了皮岛军来守卫。与沙喜的胸有成竹不同,沈志祥最近这几天都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他从皮岛来时抱了偌大的希望,憋着一口气要在海汉将领面前挣一份表现,而且最终也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后来在战场上所遇到的状况却比他想象的更为艰难一些,而且海汉军方对于皮岛军的表现显然也不甚满意,在那一场战斗之后便将皮岛军调整到了非主力部队中,尽量避免与后金军在野战中接触。
对于这样的安排,沈志祥自然是不太舒服,但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毕竟海汉已经给过他表现的机会,但皮岛军却没有好好把握住。而后来海汉军将主力调走,留下皮岛军在纪家堡外担任佯攻任务,沈志祥虽然哭笑不得,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海汉的部署去执行,而之后的表现也终于让海汉将领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将纪家堡交给了皮岛军来守卫。与沙喜的胸有成竹不同,沈志祥最近这几天都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他从皮岛来时抱了偌大的希望,憋着一口气要在海汉将领面前挣一份表现,而且最终也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后来在战场上所遇到的状况却比他想象的更为艰难一些,而且海汉军方对于皮岛军的表现显然也不甚满意,在那一场战斗之后便将皮岛军调整到了非主力部队中,尽量避免与后金军在野战中接触。
对于这样的安排,沈志祥自然是不太舒服,但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毕竟海汉已经给过他表现的机会,但皮岛军却没有好好把握住。而后来海汉军将主力调走,留下皮岛军在纪家堡外担任佯攻任务,沈志祥虽然哭笑不得,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海汉的部署去执行,而之后的表现也终于让海汉将领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将纪家堡交给了皮岛军来守卫。与沙喜的胸有成竹不同,沈志祥最近这几天都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他从皮岛来时抱了偌大的希望,憋着一口气要在海汉将领面前挣一份表现,而且最终也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后来在战场上所遇到的状况却比他想象的更为艰难一些,而且海汉军方对于皮岛军的表现显然也不甚满意,在那一场战斗之后便将皮岛军调整到了非主力部队中,尽量避免与后金军在野战中接触。
对于这样的安排,沈志祥自然是不太舒服,但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毕竟海汉已经给过他表现的机会,但皮岛军却没有好好把握住。而后来海汉军将主力调走,留下皮岛军在纪家堡外担任佯攻任务,沈志祥虽然哭笑不得,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海汉的部署去执行,而之后的表现也终于让海汉将领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将纪家堡交给了皮岛军来守卫。与沙喜的胸有成竹不同,沈志祥最近这几天都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他从皮岛来时抱了偌大的希望,憋着一口气要在海汉将领面前挣一份表现,而且最终也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后来在战场上所遇到的状况却比他想象的更为艰难一些,而且海汉军方对于皮岛军的表现显然
第1457章 回迁辽东
白克思不谈整体收编,只谈军民拆分,这对东江镇而言可能是相对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安排了。虽然在此过程中东江镇必须交出军队的指挥权和军属驻地的行政司法权,但至少在名义上让东江镇的编制能继续得以保存。当然了,沈志祥也明白海汉人这样做可不是发善心,而是要利用东江镇的旗号来完成他们与大明朝廷高层接触的计划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沈志祥前几日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他本来很是担心海汉是否会因为皮岛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心生不满,但既然海汉愿意按照事前商定的协议继续推动东江镇军民回迁辽东,而且还派来一名执委级别的高官主持此事,足以说明海汉对于这次合作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机会重返辽东大陆,沈志祥相信东江镇的绝大部分军民都不会那么在意今后到底是总兵府说了算还是海汉人说了算。
对于白克思所提出的迁徙安置方案,沈志祥的确没有多少意见好提,海汉在移民方面具备极为丰富的经验,在细节上远比军人当政的东江镇考虑得更为周全。按照海汉的安排,如果将双方在黄海海域的海上运力加到一起,那么在一个月之内足以完成这次人口迁徙任务。而在此之前他大概得先回一趟皮岛,将此间商量的结果详细告知沈世魁,由其在当地组织准备工作,沈志祥则在辽东这边负责接受安置移民。
白克思对沈志祥百分百配合的态度非常满意,既然沈志祥没有提出什么异议,那么海汉准备的这套方案便作为接下来迁徙行动的蓝本,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了。原本以为会有些周折反复的谈判过程,进行得却是意料之外的顺利。
沈志祥在海汉的要求下,将指挥权暂时交给了自己的副官,然后带了数名亲兵赶回皮岛报讯。为了能让他快去快回,海汉还专门出动了一艘快速帆船充当任务限定的交通工具,负责沈志祥的接送任务。
几乎是与此同时,坐镇旅顺的沙喜也得到了来自前线的通知,让他尽快安排人手,去旅顺西北为东江镇划定的区域进行勘界。由于之前担心东江镇会对海汉的方案有所抗拒,所以几乎没有在当地做任何的准备工作,连划界也是等到谈判敲定方案之后才开始实施。
沙喜得到消息之后丝毫没有耽搁,立刻便派了人过去。他对于从皮岛迁入人口这事如此上心,主要还是惦记着劳动力。既然对方愿意接受海汉的安置方案,那沙喜就当然要近水楼台先得月,设法从东江镇的军属中挖一批人到旅顺这边来充当廉价劳动力,以解本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当然了,至于建立营地之类的事情,也只能等东江镇的人过来自己动手了,沙喜可没有这么多闲置人手去替他们干活。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白克思不谈整体收编,只谈军民拆分,这对东江镇而言可能是相对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安排了。虽然在此过程中东江镇必须交出军队的指挥权和军属驻地的行政司法权,但至少在名义上让东江镇的编制能继续得以保存。当然了,沈志祥也明白海汉人这样做可不是发善心,而是要利用东江镇的旗号来完成他们与大明朝廷高层接触的计划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沈志祥前几日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他本来很是担心海汉是否会因为皮岛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心生不满,但既然海汉愿意按照事前商定的协议继续推动东江镇军民回迁辽东,而且还派来一名执委级别的高官主持此事,足以说明海汉对于这次合作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机会重返辽东大陆,沈志祥相信东江镇的绝大部分军民都不会那么在意今后到底是总兵府说了算还是海汉人说了算。
对于白克思所提出的迁徙安置方案,沈志祥的确没有多少意见好提,海汉在移民方面具备极为丰富的经验,在细节上远比军人当政的东江镇考虑得更为周全。按照海汉的安排,如果将双方在黄海海域的海上运力加到一起,那么在一个月之内足以完成这次人口迁徙任务。而在此之前他大概得先回一趟皮岛,将此间商量的结果详细告知沈世魁,由其在当地组织准备工作,沈志祥则在辽东这边负责接受安置移民。
白克思对沈志祥百分百配合的态度非常满意,既然沈志祥没有提出什么异议,那么海汉准备的这套方案便作为接下来迁徙行动的蓝本,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了。原本以为会有些周折反复的谈判过程,进行得却是意料之外的顺利。
沈志祥在海汉的要求下,将指挥权暂时交给了自己的副官,然后带了数名亲兵赶回皮岛报讯。为了能让他快去快回,海汉还专门出动了一艘快速帆船充当任务限定的交通工具,负责沈志祥的接送任务。
几乎是与此同时,坐镇旅顺的沙喜也得到了来自前线的通知,让他尽快安排人手,去旅顺西北为东江镇划定的区域进行勘界。由于之前担心东江镇会对海汉的方案有所抗拒,所以几乎没有在当地做任何的准备工作,连划界也是等到谈判敲定方案之后才开始实施。
沙喜得到消息之后丝毫没有耽搁,立刻便派了人过去。他对于从皮岛迁入人口这事如此上心,主要还是惦记着劳动力。既然对方愿意接受海汉的安置方案,那沙喜就当然要近水楼台先得月,设法从东江镇的军属中挖一批人到旅顺这边来充当廉价劳动力,以解本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当然了,至于建立营地之类的事情,也只能等东江镇的人过来自己动手了,沙喜可没有这么多闲置人手去替他们干活。白克思不谈整体收编,只谈军民拆分,这对东江镇而言可能是相对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安排了。虽然在此过程中东江镇必须交出军队的指挥权和军属驻地的行政司法权,但至少在名义上让东江镇的编制能继续得以保存。当然了,沈志祥也明白海汉人这样
第1458章 大迁徙
沈氏叔侄二人吃过晚饭之后继续秉烛夜谈,商议安排移民搬迁之事。岛上这一万多人说多不多,但要整体跨海搬去辽东定居,需要带走的坛坛罐罐还真不少,并不是几天时间就能全部迁走。哪些人要派去辽东打前站,哪些人要留在皮岛收尾,如何与海汉协调船期和移民批次,过程中需要海汉提供哪些物资支持,这都需要提前拟好细节定出章程,跟海汉做好沟通才行。
沈志祥唯恐事情有变,也不敢在皮岛多耽搁,第二天一早便又启程返回辽东。沈世魁将他送到码头,临行时特地叮嘱道:“你回去之后探探海汉人的口风,看能不能把沈氏族人中的一部分送去南方定居,能去三亚就最好不过。听说海汉人最喜招募大明有背景的年少才俊去三亚就读官办书院,你看看能不能走这路子,在族中挑几个头脑机灵的小孩送过去。”
沈志祥道:“叔父的意思是……借此让海汉安心”
沈世魁点点头道:“海汉人知道我们沈家根基在辽东,如果不主动送一些后辈子弟到南方去,又怎么能让他们放心”
沈志祥沉吟片刻,这才重重地点了点头,算是应下此事。他虽然一心想投靠海汉,但事关沈氏家族前途,处理起来还是得慎重才行。这事其实沈世魁老早就提过,只是东江镇这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向海汉主动提出来,而双方的合作关系想要更进一步,那么这应该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派几名族中后辈去南方当质子,其实象征性的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不过双方都很明白这本来就是一个能得到彼此认可的仪式,只要意思到了就行。沈志祥认为海汉也不会拒绝东江镇主动提出这种要求,当下只需考虑好措辞就行了。
四月上旬,皮岛向辽东半岛南部海汉占领区迁徙人口的行动终于拉开序幕。虽然迁徙人口的总数大概只是不到两万人,但这已经是近两三年来东北亚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人口迁徙了。而参与此次运输任务的船只除了海汉军方提供的二十多艘帆船之外,东江镇自己保有的几十艘大大小小的帆船也都悉数上阵,就连为数不多的战船也临时充当起了运输船的角色。
虽然总兵府已经将此次回迁辽东的计划告知了民众,但还是有不少人对于回到辽东之后的生活是否安稳抱有疑虑。他们倒不是担心海汉会不会信守承诺给出一块地方安置自己和家人,而是害怕据说已经被打回金州城闭门不出的后金军再次发动反扑。哪怕海汉军的战绩摆在那里,很多人也还是坚持认为后金铁骑不可抵挡,先前会输给海汉,只是因为其兵力不足以支撑这种规模的战役而已。一旦从战败中缓过劲来,对方可以集结数万部队反扑,届时海汉还能不能把后金军挡下来可就不好说了。
回到辽东生活虽然是这些人一直以来所期盼的事情,但相较于局势未稳的辽东,倒是贫瘠的皮岛还安全一点,起码后金当下还没有兴兵攻打皮岛的动作。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海汉人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原本的历史进程,否则今年后金便将举兵攻打朝鲜,顺手就灭掉了已无多少战斗力可言的皮岛明军。不管他们此时是否愿意迁回辽东,但实际上已经是受了海汉天大的恩惠了。
当初东江镇从辽东撤到皮岛,跨海运输前前后后持续了数月之久,期间还将长山群岛作为中转站,才抢在后金之前从辽东救了几万汉人百姓出来。而这些人背景离乡之后,有不少都因为粮食问题陆续死在了黄海中的海岛上。能撑到海汉出现的人都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海汉与东江镇搭上线之后,便主动提出了以援助换移民的方案,替东江镇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而大量原本只能在皮岛等死的百姓,也被组织起来由海汉将他们运往南方的控制区进行安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