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当然了,在目前这个和平时期,需要邱元动用指挥权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连驻军的日常运作都不要他事事过问。今天也是为了迎接考察组的到来,邱元才调了一队骑兵摆摆排场——这排场不是摆给宁崎看的,而是与他同行的荷兰人。
范迪门的确注意到了这支规模不大的武装骑兵,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马鞍上插着的骑兵火枪和腰间挎着的马刀,而是这些骑兵所骑的战马有点特别。这些马身形高大,明显不是远东地区的品种,范迪门确信它们应该是属于阿拉伯马以及产自欧洲的安达卢西亚马,或者是两者的混血后裔。海汉能够批量弄到这样的好马,想必也是下了不少工夫,而且一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种群,才能在海口城这样的地方也部署一支骑兵队。
骑兵在陆地上的机动能力和战场上的冲杀战术是每一位指挥官都会特别看重的部分,但在拥有强悍能力的同时,训练和维持一支骑兵的费用也是非常高的,一匹战马的日常花销至少相当于三到四名步兵,而所需的粮草物资数量更是远超步兵,不但要喂草料,还得喂黑豆之类的精料,在作战强度高的时候还要喂盐。当然盐这东西在海汉并不值钱,随时都可以管饱,难点主要是在战时的后勤补给供应上。骑兵机动力虽高,后勤部队却未必能跟得上来。
所以为了保持骑兵的战斗力,骑兵部队不但要有战马,还得有数量相当的驮马。一百人的骑兵队,有两百匹马的编制算是常态,重骑兵可能还需要在战马和驮马之外再多配一匹日常骑乘马,而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甚至达到了一人六马的配置。当然目前的海汉骑兵还远远达不到这么奢华的配置,仅仅只是维持一人两马的编制,消耗就已经非常大了。
非游牧民族想要维持一支成建制的骑兵,军费开支是相当惊人的,以东印度公司的财力,过去也仅仅只是在巴达维亚保有一支两百人规模的骑兵队而已。不过由于之前的战事太过惨烈,这支骑兵队也在与马打蓝军的战斗中损失殆尽,目前与当地的其他驻军部队一样处于战后重建当中。但由于战马都必须从遥远的地方通过海运送到巴达维亚,到什么时候才能重组骑兵队还未尝可知,范迪门看到海汉这支军容齐整的骑兵队伍,自然心里也难免有那么一点泛酸。
从宁崎等人登陆的军用码头到海口城大约有六七里地,乘马车不多时便到了城外。马车在城外的市镇边停了下来,众人鱼贯下车。这次邱元没有再把女儿抱下车,而是让随从先用马车将她带回城内官邸。
海口城西门外并非主要的聚居区,安置在这边居住的主要是军队家属,共计一千三百余户。由于这些民众的家庭背景都比较一致,因此西门外这一片聚居区也俨然成了一个小社会,有专属军队体系的学校、诊所、邮局、杂货店等服务机构,而治安也是由隶属军方的宪兵队负责。
这里的市镇也如同军营中一般干净整齐,街上没有顽童追逐打闹,也不会闻到牲畜粪便的味道,以范迪门的观点来看,这城外平民聚居区的整洁程度甚至超过了刚刚考察完的儋州城。
“邱主任,你这不会是为了应付视察搞了卫生突击吧”宁崎对于这种景象也略微有些吃惊,便调侃邱元道:“这一不打分二不搞评比,不用费这么大工夫。”
邱元哭笑不得道:“宁总,你这可就是冤枉我了,这还真不是突击搞出来的成果,而是一贯如此。不是我邱元吹牛,你随时再来看,肯定也都是这样的水平。”
“哦那说起来这里的社会工作组织得不错啊!”宁崎很清楚要保持这种整洁感并不是把地扫勤快一点就行的,这还必须得依赖于民众素养达到一定水平,或者是足够严苛的规章制度来提供保障。
“以前这儿也乱,不过自从王汤姆把于铁柱调过来坐镇之后,就把市容环境这一块的工作给抓起来了。”邱元向宁崎解释了其中原因:“他上任的头半年里,因为行为不检这个罪名吃军棍的人可不是少数。你现在看到这么整洁有序的街道,一多半倒是他用军棍硬生生打出来的成果。”
“原来是于铁柱啊!他人呢”宁崎一听这位也不是外人,立刻便想见见当事人。
于铁柱是当初海汉登陆榆林后,当地渔村里第一批报名入伍的老兵之一。靠着多年来的战功积累,他也一路升迁,如今已经是少校营长了。在颜楚杰和王汤姆都回到的三亚的情况下,于铁柱便是此地军衔和职务最高的军官,虽然还得听从邱元的命令,但实际上驻海口城部队便是由他直接负责管理和指挥了。至于这西门外的军属聚居区,地皮是划给军方所有,地方事务自然也是由他说了算。因其管理有方,成效显著,邱元也基本不会干涉这里的事务,都是交给于铁柱和部队营部在打理。
不多时于铁柱满头大汗一路小跑赶到,敬了个礼之后便赶紧说明了没提前在这里候命的原因——老婆在家生孩子,他放心不下,特地回去看了看,没想到就这会儿工夫考察组的人就到了。
宁崎一听这理由也没什么好挑刺的,赶紧制止了于铁柱的话头:“行了,你也别再请罪了,我现在代表执委会,命令你立刻放假,赶紧回去守着老婆孩子去!回头孩子生完了,你再来报喜就行。”
于铁柱连声道谢之后,又是一路小跑离开了。邱元笑道:“这家伙根本就没说过家里的事,你要不来这一趟,他估计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挨过去了。”
宁崎笑道:“好歹我也当过他几天老师,这点师生情谊还是有的。”
当初海汉开始办扫
990.第990章 驻地军情
于铁柱的老婆给他生了个七斤六两的大胖小子,众人听了这喜讯之后都立刻向他表示了祝贺。 宁崎当下也没什么东西好送,便掏了五十块的流通券出来作为赠礼,不过于铁柱哪里敢收,好说歹说推让了一番之后,最后才千恩万谢象征性地收了十块,也免得宁崎被拒下不来台。
“铁柱,你以后是打算把家安在海口这边,还是儿子大点了送回三亚去念书”席间宁崎主动向于铁柱询问,他先前参观了军属小学之后,心里对这事还是有些介怀的,逮着机会便想跟军方的人聊聊,于铁柱与他有师生之谊,有些话说起来也要随意一点。
于铁柱放下酒杯应道:“首长,我们当兵的人,今后在哪儿落脚,自己说了也不算啊!还是得看上面的安排。命令一来,马上就得拿起武器出发,哪里做得了长远的计划……去年跟着王首长去宫古岛打完十八芝,我还以为马上就要调动去浙江舟山定海港驻守,谁知道转了一圈又调回海南岛了。”
旁边邱元插话道:“这事我倒是听王汤姆提过,这个安排也是考虑到那时候你老婆肚子里有了孩子,调你回来好方便你照顾家人。”
于铁柱连忙应道:“首长的好意,卑职自然是明白的,感激还来不及,岂敢有半点抱怨之意。”
宫古岛战役是在去年九月初由王汤姆带队指挥攻打十八芝最后一处巢穴的歼灭战,也是整个1633年中海汉军方实施的最后一次作战行动。于铁柱当时还是一营四连的连长,靠着在这次战役中所荣立的战功在战后得到了提拔嘉奖,才升到了现在的营长职位上。对他个人的职业生涯而言,要算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进步,最起码以前当连长的时候,可不会有幸能跟执委会的首长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于铁柱解释之后,才接着刚才的话头继续说道:“今后等孩子大点了,那还是得想办法送回三亚念书,要是能多学一些本事,长大了能当个坐堂官老爷,岂不比我这扛枪杆子的大老粗强多了”
“说得没错!这才是出人头地的正途嘛!”于铁柱的表态让宁崎很是满意,先前参观小学时的不快也因此而消去了一些:“当兵打仗,只要身体完好,人人都做得,但要做官治理国家,那就只能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胜任。你想为子孙后代谋个好出身,那还是得走读书这条正道才行。”
于铁柱听得连连称是,宁崎又继续说道:“这外面的学校,师资力量肯定还是没法跟三亚比,到时候孩子送回来,我替你安排进胜利堡小学就读好了。”
于铁柱赶紧又起身道谢,执委会的首长亲自安排子女入学,这可是天大的面子,别人做梦都求不来的。那胜利堡小学里就读的大部分都是首长的子女,归化籍干部的后代能入学的,可都算得上赢在起跑线上的幸运儿了。宁崎心中却是有些小得意,任你军方在基层怎么动手脚,我只要把归化籍军官的子女都尽量安排到教育部直属的学校里就读,接受正统的教育,等到下一代人上位掌权的时候,也不致出现军人当政的局面。
官僚体系中的文武之争,即便政治制度先进如海汉,也同样不可避免。这种竞争并不仅仅体现在每年的军费预算案审议环节和每次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的讨论会上,对于舆论方向、人才流动的控制,甚至于可能影响到数年后的一些长远布局举措,也都是在双方各自的算计当中。
海汉穿越以来就一直处于快速扩张期之中,对于军事力量的依赖非常大,这也造成了军方在海汉政治体系中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位置。哪怕每次与军事相关的讨论上,文官们都会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障碍,但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也只能对军方的提案表示妥协——打天下这种事,终究还是得交给军队去干,卡军队的脖子也就等同于卡海汉自己的脖子,于自身无益,只是通过这种手段来彰显一下存在感,避免军方一家独大而已。
当然了,文官并不会因此而看轻自己,毕竟打天下靠军人,这治天下还是得靠文人才行。海汉是扩张与治理并重,文官自然也有自己能够发挥作用的舞台。从长远考虑,今后统治这个国家的主力还是文官,为了防止海汉在现阶段军方处于强势的局面下逐渐演变成了军政府,有些必要的牵制预防手段还是得早早用起来才行。
关于军方的工作,于铁柱本来是没有义务向宁崎汇报的,不过宁崎这趟环岛考察是属于钦差大臣的性质,代表的是执委会而非他所掌管的科教文卫体系,在饭局这种非正式场合听取一下驻军指挥官的报告也是无可厚非。谈完私事之后,于铁柱便顺便向宁崎汇报了海口驻军的状况。
目前驻扎在海口地区的部队有海汉民团陆军一营的大部分编制,包括三个战斗连和一个工兵连,另有一个炮兵连因为要参加下个月初的庆典阅兵式,已经提前回到三亚接受队列集训去了。此外陆军还有一支常驻此地的独立骑兵连,在码头上护送宁崎一行人的便是这支骑兵连的人马。
海军本来是在海口有一支完整编制舰队驻扎,不过海汉民团在过去的一年中南下北上,对外战事和海上军事行动不断,整支舰队都已经被调动去了别处,目前在这里驻扎的海军仅有八艘探索级战船,两艘补给船和两艘侦察艇,全都是排水量在四百吨以内的小船。当然了,现在海峡对面的雷州徐闻县也基本都已被海汉渗透得十分彻底,在琼州海峡的安全防卫方面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几艘战船已经足以维护海口港附近的海上安全秩序了。
除了陆海两军的正规部队之外,本地还有一支编制为一个营的预备役民兵。这支部队的职能主要是在主力部队调动去别的地方执行任务期间,暂时接管海口城附近包括海港在内地区的防务。相较于正规军,预备役民兵部队在武器配备和作战经验方面会稍次一等,不过这只部队的排级以上军官全部都是民团退伍老兵,并且都拥有一定的实际作战经验,指挥体系的实力还是
991.第991章 整体差距
最让范迪门觉得嫉妒的,并非目前海汉和大明之间热火朝天的贸易状况,而是海汉在港口基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他早先初到三亚的时候,也惊叹于当地港口码头的建设规模和水准,不过当时他认为这地方既然是海汉的门面,自然要倾尽全力弄得漂亮一点,以便能给外来客商留下好印象。但在这次走访海南岛上多处港口之后,范迪门才发现原来海汉人的每一处港口都是实施了标准化建设,虽然规模大小有所差异,但港口设施、进出港手续、运作机制等等却都是完全一致,也足见海汉在海上贸易方面经营策略的成熟。
相较之下,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经营状况却更像是草台班子,除了巴达维亚的港口还算有点模样,其他地方的建设水平别说与海南岛这些港口相比,就连安不纳岛都比不了。这种差距不单单只是因为财力投入程度的差异所造成,更多的原因还是由于东印度公司在整体规划、人员配备、工程能力等方面全面落后。
在港口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差距对于贸易的影响显而易见,海汉港口的运转效率明显要高出一大截,船只进出港手续,货物的装卸、仓储乃至销售,都无需船主货主们过多操劳,他们甚至不用下船就可以安排好这些事务,而节省下来的时间,便可以用于往返航程上。一年下来多跑几趟海汉的港口,用这些省下的时间所换得的利润自然就很可观了。
尽管范迪门认为地域和人种才是双方在贸易经营状况上出现差距的主因,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站在客商的角度,服务设施完善,管理措施统一的海汉港口,显然是更好的选择。等海汉人在马六甲海峡的基地投入使用之后,不难想象整个南海,或者说东西方之间的海上贸易状况,或许都将会因此而产生微妙的变化。
如果一定要让范迪门从中挑出一点毛病来安慰自己,大概也就只有海汉目前的海上运力还比较有限这个短板了。海汉为了快速地扩展地盘,将大部分的资源都放在了建造军事用途的舰船上,海汉海军已经拥有了六艘“威严级”主力战舰,但为了建造这六艘大型战舰和与其配套编制的众多战船,海运部只能大量削减了民用、商用船只的建造数量。这使得海汉目前对于来自他国特别是大明的海上运力十分依赖,常年往返于海南岛与大明之间的船只中,有七成以上都并非海汉所属。
但这个短板能够限制海汉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这一路考察下来,范迪门在儋州和海口都看到了正在兴建之中的造船厂。以海汉建造军用船只的速度来看,未来几年中民用船只从各个船厂下水的频率只会更高。说不定一两年之后,在南洋地区的海面上就可以看到挂着海汉旗帜的商船船队出现了。
在海口城的最后半天考察时间,宁崎去了南渡江以东的新移民安置区。从1631年开始到现在,在这片区域已经安置了近两万以大明为主要来源地的新移民。这些移民被分别安置在规划好的十个村镇中,生计以种植粮食作物的集体农场为主。
明朝在乡村实施统治的基本组织是里甲制度,这种制度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由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其余百户编为十甲。官府以里甲为单位编派徭役,包括征收税粮、办运上贡无聊、支应官府公用等等。但因为这种制度并非选拔贤能来管理基层,又没有完善的监管措施,所以里长在安排徭役时就可以公权私用,中饱私囊。到明朝中叶一条鞭法施行之后,原本十年更替里长的制度也逐渐废弃,对农民的控制力也就越来越弱了。
海汉在接管这一地区之后并没有沿用大明的里甲制度,因为这里安置的都是没有根基的外来移民,所以民政部门在本地所采用的其实是以村为单位的公社制,即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化,而民众的收入主要来自劳动所得的工资和口粮配给。而每个村的村委会干部,全部都是由海汉民政部任命,在吃皇粮的同时也得接受监管,虽说手头权力不小,但上头有海汉律法压着,多少能对其产生一点威慑。
这种集体所有制的组织形式比较适合农业社会,海汉试图通过体制的优势来达成以农养工的墓地,依靠农业的积累来实现工业化基础。这种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海汉只需把原本那个时空中的先人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套用过来就行,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都十分成熟,无需再做长时间的实验摸索。其次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地组织起农民,利用民间的生产力来大规模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省下海汉在农业开发方面所需做出的官方投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有效地集中农业生产所产出的财富,并由官方将其统一投入到当下更为重要的军事、工业等领域,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不过海汉式的公社制度也吸取了先人的教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公有制,对于期望弃农从商或者进入其他行业做工的移民,也同样提供了转换的通道,但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首先获得海汉籍贯才行。而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或是选择了入伍从军,单单靠着在农村进行简单的体力劳作,现在至少也得一年才能获得入籍的机会了。类似海口城附近这些移民安置区因为设立时间不长,大部分移民都仍处于观察期,入籍的比例还尚未过半。
当然在未来发展到某个阶段之后,在这些地方所施行的集体所有制或许也会再次成为束缚生产力枷锁,届时肯定还会在基层组织制度上进行适时的改变,不过那最快也得是下一代人的事了。
范迪门对于海汉在农村推广的这种基层管理制度倒是有一定的兴趣,这既不同于欧洲常见的封建领主制,也跟他所认知的远东地区以大明为代表的农村社会结构有着明显区别。而从这里的农田基础建设状况来看,无疑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地方中最为出色的一处,类似遍及数个乡村万亩耕地,规制统一的水利工程,可不是靠着农户自己组织的小打小闹就能弄出来。
考察队到来的时候,这处名为大甘村的地方正好在组
992.第992章 重返三亚港
1634年3月26日,三亚港四号码头。这个码头共有八条栈桥,三十二个大小泊位,最大可停靠排水量五百吨左右的帆船,是三亚港主要的客运码头之一。进出三亚港的外国船只,一般都会被安排在这个码头停靠,近日由于海汉大事将近,到港的各国船只每天都是络绎不绝,四号码头也逐渐变得格外繁忙起来。
这里虽然没有货运码头上那么多力工和港务人员,但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也着实不少,一有客船靠港,便会有人聚拢到栈桥附近,向外来客举着大大小小各式招牌大声招揽生意:“老牌旅店,干净舒适,全天免费供应热水,每晚只要一元!”“代办货物采购,海陆转运,本地导游,诚信经营!”“各种海汉特产,价格三亚最低!”“高薪招工,有手艺的优先,最快半年入籍!”“租房购房,免费看房,高中低档齐全,签房契才收佣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