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在距离移民营仅百丈的一间屋子里,陈一鑫也正在向自己的秘书过问移民营的事务:“昨天从芝罘岛调过来的那名宣传干部,现在已经开始工作了吗”
那名秘书微微躬身应道:“回首长,刘尚今天上午去了移民营,据说是准备召开一次宣讲活动,或许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
为陈一鑫服务的秘书名叫曾晓文,年少时便在大明科举考中过秀才,算得上是移民中比较少见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他并非是那种抱着经史子集不放的穷酸文人,在投靠海汉之前,他曾在浙江某个县城里为某位知县当过三年师爷。如果不是那位知县突然在任上病逝,他或许
第1389章 大局
山东驻军与安全部之间的合作一向比较顺畅,军方这帮人与郝万清的私交也还不错,但这并不代表这两个阵营就会向对方完全敞开心胸。在调查情报泄露这件事情上,陈一鑫有自己的打算,也不希望刘尚的出现打乱了现有的部署。虽然这个人选是他点名要过来的,但当他通过某些渠道知道昨天马博从中午到晚上一直在家中宴请新来的宣传官,就觉得有必要让秘书曾晓文出面去跟刘尚打个招呼。
之所以打招呼的对象是刘尚而不是马博,是因为陈一鑫对移民营的状况并非一无所知。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做出一些打草惊蛇的举动,所以甚至没打算把刘尚叫到自己办公室来面授机宜,而是将与其接触的差事交给了自己的秘书。虽说这样拐弯抹角的做法并不符合军方的行事风格,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刘尚的误会,但陈一鑫信任曾晓文的办事能力,他知道自己这个属下一定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妥当。
曾晓文对于这样的工作其实并不陌生,为上司解决难题本来就是他的专长,如今的职称虽然由师爷换成了秘书,阵营从大明换作了海汉,但工作性质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唯一不同的是,以前他多是在衙门里替上司出出主意,极少会在外抛头露面,但现在他身为陈一鑫的秘书,却必须要不时代上司出面去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不过曾晓文并不会抱怨在陈一鑫手下需要承担一些脏活累活,他很清楚这名年轻的高级军官在海汉军中的地位有多高,能够成为陈一鑫的亲信并替他处理麻烦,这本来就是极大的信任。而陈一鑫个人的前途,也自然而然与他的仕途捆绑在了一起,为上司做事的同时,也是在给他自己争取更多的晋升资本。
曾晓文没有急于去移民营把陈一鑫叫出来说事,他知道陈一鑫的命令也没那么急迫。他先将时间用于完成手头的其他工作,直到接近中午饭点,他才不急不慢地出发了。
移民营中并没有食堂,移民的一日两餐都是在马家庄做好了送过去。这边有一个规模颇大的食堂,不但要向移民营供应伙食,本地的驻军和其他海汉工作人员的吃饭问题也都是在这里解决。到了中午饭点,刘尚应该也会到这里来用餐,当然如果他今天还是选择在马博家里解决三顿饭,那曾晓文大概就需要重新考虑对刘尚的观感了。
事实上马博还真打算邀刘尚回到家**进午餐,不过这次刘尚婉拒了他的请求。一方面是刘尚已经察觉到马博在管理移民营的工作中可能存在着某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不可与其走得太近;另一方面他也不想给外界一种自己刚到马家庄,便与马博同穿一条裤子的错觉。说实话他现在其实已经有那么一点后悔,不应该随便答应了马博住到他的家中,如今想要再搬出来还不太好找借口。而刘尚如今能做的,便是与马博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减少工作之外的私人接触。
此时食堂内的人还不多,刘尚用托盘端了饭菜,找了一张空桌刚坐下来,对面的座位便跟着坐下了一人。刘尚看了一眼,对面的男子三十来岁,相貌平常,穿着陆军的灰色军服。
那人坐下之后便主动出声招呼道:“刘干事,我们之前见过一面。”
刘尚记忆力本来就极好,这时候已经认出了对方的身份,点点头道:“前天在芝罘岛的酒宴上见过,记得你是陈首长身边的人,还没请教”
“在下曾晓文,是陈首长的秘书。”对面那人自我介绍道。
“哦,原来是曾秘书,失敬失敬。在下昨天才从芝罘岛调过来,以后还请曾秘书多多关照!”刘尚在海汉待了已经有半年,当然很清楚秘书是个什么性质的职务。他也留意到食堂里的空位并不止自己这一桌,对方显然不是随随便便就坐到自己的对面,而是带着某种目的。
“刘干事客气了。”曾晓文也微感惊讶,在前天的庆功宴上,他其实并未与陈一鑫一桌,毕竟主从有别,他的资格还不够与军方大佬们坐到一起谈笑风生。只是在陈一鑫等军方高官起身到各桌敬酒的时候,他才拿了酒瓶亦步亦趋地跟在了后面,瞅空子替陈一鑫斟酒。他只是在一众军方高官的背后站着,没有与刘尚搭过半句话,就这样对方却能准确地记得他的身份,这个观察力和记忆力可以说相当不错。回想起此人的档案上曾提到过“记忆力出众”这样的特长,其表现倒是很符合这样的记述了。
“刘干事第一天在这边工作,可有什么感受”曾晓文很随意地问道,就像是老员工与新同事的惯常对话。
刘尚不知对方的用意,但他一贯谨慎小心,加之对方是陈一鑫身边的人,级别肯定是大大高于自己这个外来户,不可能拒而不答。他拿不准对方问这话是随意的关心还是要回报给陈一鑫的信息,所以选择很官方地回应道:“还好,在下以前也做过类似的工作,也算是比较熟悉。”
“那生活上还方便吗昨天你来报到的时候,我正巧有事不在,没来得及替你安排好食宿,听说马老板安排你住到他家里了”曾晓文继续问道。
“马老板安排得很好,有劳曾秘书费心了。”刘尚本来想借此提出从马家搬出来,但拿不准对方态度,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
对于刘尚滴水不漏的回答,曾晓文忽然觉得自己打交道的对象并不是一个进入海汉不到一年,被招募为官员不过半年的官场新丁,而是一个心思缜密的老油条。对方没有吹嘘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没有故意表现出谦逊,平淡地回复了自己的关心,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表情语气的分寸都拿捏得极好。
据说对方被官方招募之前,仅仅只是一名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曾晓文忍不住在想,这种沉稳难道便是在三亚做了半年官锻炼出来的气质
曾晓文只是稍稍恍神了一下,然后迅速回到了工作状态,不管对方在三亚的时候怎么样,这里可是山东,环境跟海汉国内大不一样,或许应该让对方尽早意识到这一点才对。
曾晓文道:“福山县这个地方,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都是由我们军方管理,所以这里的人也都习惯了听命于军方的指令。如果刘干事在工
第1390章 难以掩盖
早在海汉统一海南岛之前,军方便已经在海外开辟了殖民地,开启了海汉向外扩张控制区的历史。而这类占领区在开发早期往往缺乏完善的管理机构体系,也没有足够多的专业官员来接手,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军方先行代管,到一定时期之后再逐步与行业部门和专职机构进行交接——便如山东占领区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工作交接一样。
毕竟军方的专业领域不是治理地方,这样的安排当然会存在很多弊端,但唯有如此才能在快速对外扩张的同时实现对占领区的基本治理和开发,所以这套做法也被一直沿用下来,逐渐成为了海汉对外扩张过程中一种默认的方案。而军方在此过程中也逐步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对于治理海外殖民地也有了比较成熟的操作,并且从中获得了极为丰厚的收益。
毫不夸张地说,推动军方不断向外实施军事扩张的动力,除了海汉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军方高层的个人抱负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但又对外界秘而不宣的原因,便是军方从这些军事控制区内不断获取的丰厚收益。经济、人员,以及控制区本身的战略位置等等,这些因素给军方带来的后续好处甚至远远大过了占领土地本身的意义。海汉军能够在短短八年时间里迅速成为南海及东北亚地区战斗力最强的武装,可不单单只是依靠执委会每年批给国防部和军工部门的那些军费预算。
当然了,这说不上是什么阴谋,执委会对于军方的手段并非一无所知,包括那些惯于跟军方唱反调的高官们也都很清楚这样的状况。只是出于发展形势的需要,这个国家不得不使用这套方案来对海外控制区进行管理,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合理,但在现阶段来说却的的确确是得到执委会认可的合法行为。
不过这样的做法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地执行下去,随着海汉国的正式成立,各方面的制度都在逐步完善,干部培训体系能够为这个国家的各个部门提供的人力资源也在日渐增加。海外控制区缺乏专业官员的状况正在慢慢好转,即便是距离三亚万里之遥的海外殖民地,执委会也希望能尽早将其纳入到中央的统一管控之下,所以会更快地派出专业干部团队去接管当地政务。而这种转变给军方带来的影响,大概就是各地的军管期会较之以前大大缩短,从地方上所能获得的直接收益也将随之缩减。
这是大势所趋,军方也并不打算要去对抗执委会制定的政策,但起码要尽力保住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利益。为了不让胜利堡那边找到更多的借口来削减军方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度,国防部所能采取的措施便是要让这些处于军方控制下的地区尽可能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对海汉这样一个领土散布于广袤海洋中的特殊国家来说,海外殖民地的稳定便是统治牢固的最好表现,至于具体是军方还是专业部门在管理这些地方,那倒是其次了。
陈一鑫在山东局势稳定之后会被分配了管理民政的任务,一部分原因也是军方要借此向执委会表明态度——对于地方上的政务管理,军方还是很上心的,还特地安排了专职官员来负责这个领域的工作。
只要地方上没有出现大的混乱,包括陈一鑫在内的高级将领们并不会在政务上倾注太多的热情,毕竟海汉军方的注意力已经由山东向北转移到了辽东,山东占领区的职能也开始朝后勤基地和中转港的方向发生转变。如果不是最近这几个月接连爆出了安全方面的问题,陈一鑫也不会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已经与北上干部团队开始交接的移民事务上来。
陈一鑫并不在乎移民营里那帮人能玩出什么花样,这里是海汉控制下的地区,只要他一声令下,移民营里的所有人,包括管理他们的马博等人在内,一天之内就会被打包出海,然后送到遥远到他们连想都想象不出的南海去做苦力。但如果这么简单粗暴地处理此事,必然会给安全部留下“封锁消息”的口实,也会让民政部质疑军方处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陈一鑫只能谨慎地选择等待,等一个更合理的时机再动手收网。而在此期间他不希望有人干扰到自己的部署,所以才会让秘书曾晓文出面去跟新来的宣传官打个招呼。至于刘尚的个人命运是否会因为自己的意志而有所改变,陈一鑫根本就没有花费丝毫的精力去考虑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如同他不会在乎马博的死活一样,在军方利益和海汉国家利益面前,这些人的命运其实与蝼蚁差不多,硬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可能仅仅只是所处阵营不同罢了。
刘尚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他虽然意识到了曾晓文对自己的告诫之意,但理解的方向却似乎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点偏差。
“天下乌鸦一般黑啊!海汉的衙门里也少不了这些龌龊事!”刘尚慢慢享用着午餐,脸上却是浮现出了一丝嘲讽的微笑。他本身就是大明公门出身,自然能想到马家庄这种地方必然会充斥着种种见不得光的灰色交易,有海汉的官员牵扯其中,也是在所难免的状况。只是没想到自己一个不管事的文官,才来到这里不过两天时间,便先后受到了两拨人的拉拢与告诫。
刘尚趁着吃饭的时间慢慢捋了一下自己掌握的线索,他基本可以确定马博这个人不太干净,否则也不会在第一天就想法设法地使出手段要收买自己,而且手段还显得挺粗糙。至于曾晓文这个人,刘尚实在有点看不懂,他最初以为对方是在警告自己不要跟马博作对,但想想又觉得不对,这事似乎没那么简单。
曾晓文接人待物都表现得很稳重,并不是马博那种粗鄙之人,他可是首长身边的亲信,身份地位在海汉官僚体系当中也算不低了,照理说至少应该在暗中观察几天形势,怎么会在自己并未表明态度的情况下就急着从幕后跳出来如果陈一鑫身边有这种沉不住气的亲信,那这个人也不太可能出任秘书这种需要心思缜密、办事沉稳的职务。
这小小的马家庄移民营,到底有什么事值得让一位首长亲信跳出来向自己这种小人物表态如果曾晓文并不是跟马博一伙的,那他究竟是代表了谁
第1391章 真相如此简单
“从移民营抽人给刘兄打下手”马博看着刘尚递过来的批文,脸上的疑惑神色十分明显。这批文的内容和最后曾晓文的签名,他倒是都已经看明白了,只是不懂刘尚为何才到马家庄便这么积极地主动找事做。据说这位是从海汉京城来的官员,照理说京官到了地方上,应该呼来喝去使唤别人做事才对,怎地这位爷不走寻常路,偏偏事事都打算要亲历亲为。
“在下打算把马家庄外的标语重新涂画,这差事一人做起来太慢,所以打算从移民营这边选一些人手,帮着抬梯子拿工具做做力气活。”刘尚面色如常地解释道。他很清楚马博没有理由拒绝自己的合理要求,移民营里的民众对海汉而言就是免费劳动力,更何况还有上级的批文在手。当然了,他之所以找了这么一个差事,就是想尽量避免让马博产生戒心,因此早就想好了如何说服对方接受。
马博虽然没有拒绝,但却是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这移民营的人都蠢笨得紧,怕是帮不上什么忙。若是刘兄需要人手,让在下派几个做事机灵的长工供你差遣如何”
刘尚含笑拒绝了他的提议:“多谢马老弟好意,不过你手下那几个长工还要在移民营这边当管事,抽走了多有不便。我看还是就随意在营里选几个年轻力壮的后生就好,反正这差事简单,也不需要有多机灵能干。”
刘尚见马博似乎还要坚持,便赶紧抓住时机又补了一句:“这也是曾秘书的意思。”
马博眼神略一闪烁,便改口道:“既然曾秘书也发了话,那就按刘兄的意思做好了。”
刘尚心道这大人物身边的亲信果然还是有点威力,搬出来就能镇住马博这地头蛇了。他也并不担心马博会去找曾晓文证实此事,因为他已经察觉到这两人的立场极有可能是分属不同的派别。
说服马博之后,刘尚便到移民营中点了数人,其中便有他之前在马博点名时特地记下的几个对象。马博虽然有些诧异于刘尚挑选出的人员名单,但最终还是没有阻拦他带着这些人离开移民营。只是刘尚带着人离开之后,马博也匆匆离开移民营回家去了。
刘尚虽说是找个差事打掩护,但既然人都已经要到手了,这事情肯定还是要做起来的,否则也容易让马博和曾晓文起疑心。他带着人去到马家庄外由一排废弃砖窑改建的物资仓库,领了油漆和其他工具,然后便来到村子旁边开始做事。
关于如何在建筑墙面上涂写宣传标语,刘尚在宣传部期间也曾接受过相关的技能培训,他的书法水平距离曾晓文这类曾经考取过功名的读书人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以前其实也没有实际操作过这种写标语的工作。不过他看到墙上已经斑驳不堪的标语似乎也比自己的水平高不到哪里去,所以才会选了这么一个差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反正现在就他一个专职管宣传的官员在马家庄负责这些事务,标语制作水平也没有其他可比较的对象,谈不上有什么压力可言。
刘尚从移民营中一共挑了七个人,其中有五个都是之前被他列为了观察对象的目标人物。虽然这些人相互之间看起来很不熟悉的样子,但刘尚凭借自己的经验,却很快便察觉到这种陌生感只是一种伪装。有几人虽然互相之间没有语言交流,但明显在通过眼神传递某种信息,刘尚认为这说明他们不但彼此熟识,而且还相当有默契。最重要的是,他似乎从这些来自山东乡下某个移民营里的农民身上感受到了某种久违却又熟悉的气息。
刘尚在进入海汉之前,曾在大明情报机构从事了多年的外勤任务,乔装打扮成各种身份和不同职业的人,在各种环境中面对过形形色色的目标。能够在这个行业里打滚多年而没有翻船,他赖以为生的绝技并非高强的个人武力,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记忆力。
眼前这几个被他从移民营里选出来的人,其眼神中时隐时现的狡黠可不是乡下农民应该拥有的特质,刘尚不禁想起以前与同僚结队行动,也时常会在不便说话的时候以眼神、嘴型、手势、动作这些无声的手段进行交流。而这样的交流方式要想顺畅地传递信息,那么接发信息的双方都必须掌握标准化的动作所代表的意思。
大明情报机构有厂卫两套班子,各自都有标准化的暗号体系,刘尚当然也是学过的。虽然他进入海汉之后便几乎没有再使用过这些手段了,但该记得的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这些基础技能。所以当他察觉到某人是在以自己认识的一种无声手段与旁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心中立刻变生出了警兆。
“想不到千里迢迢跑来山东还能遇到同行!”刘尚心中暗自感慨,脸上表情却是没有丝毫的改变。他已经联想到为何马博对自己的到来充满了戒备心,如果自己是移民营的主管而营中又藏着大明的探子,那大概也会如他一般敏感。
但在此时此地的环境之下,刘尚很明确地知道不可能上演什么同行相认的戏码,如果他要尝试揭穿对方的身份,那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便是他立刻被这几人拖进墙角给捂死或是索性扳断脖子,换作是他也会立刻尽力扑杀知晓自己身份的人。无关仇恨,这只是职业要求而已。
尽管他还特地另选了两个十足十的本地难民,但真要出事他可不会把自己活命的希望寄托到这种不相干的人身上,选这两个局外人的目的只是不想让马博起太重的疑心而已。截止目前其实没有任何实证能证明马博与这些人有关,但刘尚相信自己的直觉不会出错,马博试图遮遮掩掩的对象,大概便是以难民身份潜伏在移民营中的大明探子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