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虽然已经下过了好几场雪,但作为海汉在福山县境内的一处综合指挥中心和贸易集散地,这里依然还是比较繁忙的所在,甚至比此时此刻的福山县城还更热闹一点。
马家庄这处所在位于福山县与登州城之间的官道附近,海汉占领福山县之后,重新整修了道路,将福山铜矿也连接到了这条交通要道上。这样一来,海汉向本地出口的货物,本地向海汉供应的土特产和移民人口,以及矿场的出产,几乎都会经过马家庄这个地方进行中转。
这样一来,途径马家庄的车流人流便大为增加,每个月有几天比较集中的交货期,这里的景象甚至完全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刘尚虽然没赶上这里最繁华的那几天时间,但依然有好几支车队在庄子外面的大货场内装卸货物。
刘尚倒是很想去看看这里的贸易是如何进行的,不过他现在有任务在身,也不敢耽搁时间,还是
第1383章 马家庄移民营
刘尚原本想找机会向军方高层申请到军中工作,他甚至已经想好了要如何跟覃韦那边提及此事,由覃韦代为出面申请。不过他却是没想到自己早就被军方高层留意到了,并且还作出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前几天陈一鑫没有急于找自己单独谈话,估计也是在暗中观察自己的工作表现了。虽然去移民营这个安排并不合他心意,但能有机会在陈一鑫这里争取一个积极能干的好印象,或许对今后的仕途发展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刘尚心里转过这个念头之后,自己也觉得有些诧异,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越来越频繁地下意识将自己在海汉的仕途当作了人生规划来考虑。哪怕他经常用“搜集情报”这样的借口来说服自己,但其实静下来想想就能明白,自己搜集到了海汉的军政情报又能怎样,难道还能用来换取大明的功名利禄吗
刘尚其实很清楚,与大明情报机构中断联系的时间越长,自己今后回归大明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超过了一定的时限,就算自己回到大明表露卧底身份,也很难再得到信任了,说不定被视作双面间谍的可能性还要更大一些。与这种亡命生涯相比,安心在海汉做官的好处越发凸显出来,哪怕现在只是一个外派到“偏远地区”的小官,但未来的上升势头却是可以预见的,而且也不需要用性命去拼这场富贵,只要踏踏实实完成手头的工作就行。
这两条路孰优孰劣,刘尚也不是傻子,自然是早就看明白了,只是一直以来还缺乏一个让他下定决心的契机。之前哪怕是同在三亚潜伏的同僚们死于海难,也还是没能让他彻底放弃原来的身份和使命。他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等待什么样的时机,但平时就不免还是会按照过去的习惯,尝试去做一些搜集信息的工作。
移民营的差事虽然没什么挑战性,但对刘尚而言上手的难度也降低了许多,几乎不需要什么适应期。对于新移民需要了解的规章制度,他可能要比之前分管事务的军官们更为熟悉,毕竟在初到三亚的那段时间里,他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听取宣传人员们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好海汉的移民政策和各种法规。而这套做法在多年的实践中被证明极为有效,如今在各处的海外移民点也都是执行着同样的操作,山东这边自然也不会例外。
陈一鑫对刘尚表现出来的态度十分满意,点点头继续说道:“如你所见,马家庄这个临时安置地点的规模不大,这里接收的移民在经过初选之后,就会陆续送去芝罘岛那边,等着海运部门安排船期送他们去南方了。这个阶段该对移民做哪些工作,相信你应该比我更熟悉。”
马家庄这里算是接收移民的一线机构,而芝罘岛上的移民营地则是中转中心,移民在一线机构接受的宣传越多,后面在对其进行安排时也会更为容易一些。特别是像山东移民这种需要进行跨地区长途迁徙的情况,如果在招募接收阶段没有跟移民们说清状况,那很容易会在输送阶段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这也是为何要在移民机构配备老成干练的宣传人员,有了他们的协助,民政部门的工作至少能轻松三成以上。
陈一鑫在代管民政事务期间,手头上各方面的专业人员都远远不足,很多岗位也只能让军官们暂代,工作效果肯定是不及专业人员。加之上次的行刺案出了之后,安全部也一直都在查办移民口的工作漏洞,相关人员都或多或少地背上了一些嫌疑。而恰好在这个时候到来的北上干部的底子就干净得多,特别是民政部派过来的苏峮,刚到山东没几天便踢爆了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黑幕问题,这让陈一鑫更是下定了决心要将相关事务尽管移交给北上干部。
于小宝推荐的人选,在陈一鑫看来应该是比较可靠的。虽然刘尚入籍海汉的资历仅仅只有半年多,但他能接连被宣传部和青年团所看中,还曾跟随巡视组环岛考察执行公务,这样的经历也足以证明此人的专业能力不差,且已经表现出了足够高的忠诚度让官方对其产生信赖。尽管如此,陈一鑫还是很谨慎地先进行了数日的观察,直到昨天才确定要启用刘尚。
因为刘尚的配合度足够高,陈一鑫也就不用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向他详细交代工作内容了,当下便问道:“你如果没有其他问题,那就可以尽快开始工作了。”
刘尚应道:“卑职只有一个问题,之前与芝罘岛军营交接的政工工作,该如何处理”
陈一鑫摆摆手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已经跟覃韦打个招呼。你先把马家庄这边的工作抓起来,等这里的宣传工作上了轨道,再接手其他事务不迟。”
刘尚连忙应下,他也拿不准陈一鑫是要借此再考验自己,还是有什么更长远的打算,但目前自己只有服从命令的份,没有资格去质疑高官对自己的工作安排。
陈一鑫叫了一名勤务兵进来,让刘尚随其去移民营地报到,这样就不用再给动笔给刘尚写什么介绍信了,由勤务兵口头传达就行。
勤务兵将刘尚带到地方,把管事叫过来介绍了刘尚的身份和任务,便算是完成任务了。负责管理这个移民营地的是一名叫做马博的男子,马家庄本地人,马氏族长马东强的侄子,算其辈分来跟马家女婿陈一鑫还能沾上点边。他能够得到这个差事,自然也主要是因为身份原因使然。实际上这马家庄内外的诸多机构,的确是有不少差事都由马氏族人在负责,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马博以前算是个小地主,名下有两百多亩地,数名长工,一处三进的院子。海汉占了这里之后,马氏族人看准形势纷纷投效新主,马博也不例外,不过他没什么做生意的头脑,所以最后便领了这么一个管理移民营地的差事。虽然不是什么肥差,但在这个世道,能够得到海汉这种强者的庇护,远比家里有金山银山可靠得多。而且他也得到了海汉的承诺,今后他的家人迁居去南方,所能获得的土地将会是山东这边的数倍之多。有了这条后路,马博就不用担心为海汉效力的事被大明官府秋后算账了。
虽然按辈分来说,马博跟陈一鑫算是平辈,但他可不敢在海汉官员面前拿什么架子,哪怕这
第1384章 移民营里的门道
有鉴于马博跟陈一鑫之间有这么一层曲里拐弯的姻亲关系,刘尚说话也很是谨慎,时不时还得表现一下自己对陈一鑫的“敬仰之情”。他来山东的时日不久,但也已经听说过陈一鑫在本地迎娶乡绅之女的传奇经历,并且也知道这马家庄能够在占领区内得到特殊待遇,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利用这桩联姻攀上了高枝,或多或少从陈一鑫这里得到了庇护和照顾。
刘尚在来山东之前对于陈一鑫的状况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是在海汉军中年少成名的将领,也是如今在外带兵征战的大将中最为年轻的一人。虽然不算是军中最有权势的几人,但据说执委会对其极为器重,有望会成为今后海汉军挑大梁的人物。因此这次被陈一鑫点名要过来做事,刘尚也是多加了几分小心,待人接物都极为谨慎。
刘尚这话明明是对陈一鑫的吹捧,但马博听了之后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连连点头道:“刘大哥不愧是京城出来的贵人,实不相瞒,这十里八乡的地方都是将陈首长视作万家生佛一般。当初海汉军没到这里的时候,这登州境内到处都是山贼马匪,饿殍遍地,马家庄周围千亩良田几乎都因战乱而荒废了,我马氏一族原本也已打算举族南迁,还好陈首长带领大军来到此地,将周围地区的流寇剿灭干净,又救助难民,修桥补路,开矿垦荒,让本地重现生机。此等功绩,无论怎么夸赞也不为过的。”
马博说这番话的时候,刘尚有留意观察他的脸色,注意到他竟然丝毫没有伪作之色,看样子也是由衷而发的感慨。
虽然登州官府一直是将海汉人的到来视作入侵,并且为了将他们驱逐出境而费了不少心思,但民众的看法还是与官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对海汉占领区内的民众来说,只要没有与海汉公开作对的行动,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海汉人的到来而受到不好的影响,地主们的土地和粮食也没有被荷枪实弹的海汉兵掠夺,反倒是得到了比官府更为有力的保护。海汉在占领区内肃清武装匪徒,组织恢复生产,救助无家可归的难民,这些事迹可都是实打实的并非依靠宣传吹嘘。
至于在此过程中有大量难民被海汉送往南方海外安置,这在本地人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安排,本地的树皮都快要啃光了,不把这些难民送走,难道还眼睁睁看他们饿死在这里吗能保下性命就不错了,还在乎什么国籍不国籍,再说海汉人所实施的救助并未向难民收过任何好处,也没让他们卖身为奴,这样的仁慈举动就已经很人道了。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海汉人所展示出来的强大武力是连官府都无法对抗的程度,除了最初有那么几个不知趣的地主试图组织武装对抗海汉军,到后来本地的民间武装被一一剿灭,官方武装也选择了当缩头乌龟闭门不战,就再没人质疑海汉在占领区内的绝对权威了。可以说海汉占领区内这独树一帜的社会秩序,都是建立在强大的武装基础之上。
只是像马氏族人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时间长了立场自然也就逐步偏向于海汉一方,不少人甚至向马博一样,已经隐隐将自己当作了海汉国的人,遇事所考虑的出发点也不再是大明的利益了。
马博一边介绍一边带着刘尚继续在营地中四处看看,刘尚注意到这里给移民安排的劳动内容也是与其他的移民营一样,每人发一把小铁锤敲石子。海汉在占领区内有大量的基建工程,对于碎石的需求量很大,而移民营这些身体尚未恢复到最好状态的难民,正好安排来做这种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对体能要求也不算高的劳动任务。
这种劳动对于刘尚而言并不陌生,他不但在各地的移民营中见过,自己也曾亲手操作过不少时日。在正式获得入境逗留许可之前,他也在三亚移民营里敲过近千斤石子,现在却已经成了有权管辖移民营的官员,这半年的变化让他每每想起来也不禁感叹世事变化无常。
当然了,感叹完之后,便是珍惜如今手上得来不易的权力了。陈一鑫虽然口头上是说让他来负责这个营地的宣传事务,但从这里的实际状况来看,刘尚认为自己所要做的事恐怕不仅仅只是宣讲政策而已,这个马博对于如何管理好一处移民营并无什么见解,只是一味按照上司的吩咐去执行而已。看看这些一脸麻木表情的移民,很显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这里的劳作目的是什么,仅仅只是为了有片瓦遮身和糊口的食物而已,这显然是与海汉民政部门对移民宣传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差距。
不过考虑到对方的身份有那么一点点的特殊,刘尚可不敢真把马博当成乡下土财主打发,还是很谨慎地问道:“恕在下冒昧问一句,在此之前,这营地可有专人负责向移民讲解政策,作宣讲活动”
马博应道:“宣讲活动是有的,大概十天左右一次,由芝罘岛来的军爷给这些难民讲解移民政策。不过这也要看军中的安排,有时候忙起来了没空过来,一个把月一次也是有的。”
刘尚心想一个把月一次宣讲能有什么用这些难民在马家庄移民营逗留的时间快就三五七天,慢也顶多十天半个月,就会被分配去芝罘岛移民营或是占领区内一些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很有可能从头到尾都没有接收相应的宣传。军方的安排自然没法去非议,毕竟他们还有更重要的防御任务需要完成,来这里宣讲应该都是顺手为之,并非专职,但由此也可见移民营的工作安排中的确存在着极大的疏漏。
当然了,若非如此,陈一鑫也不用特地点名将刘尚从芝罘岛要过来,让他中止之前的工作交接,先将移民营的宣讲工作带起来。很显然陈一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领域的工作缺失,把刘尚安排到这里也算是亡羊补牢的举动了。
刘尚道:“那既然陈首长让我负责此事,便当尽力而为。马老弟,可有移民登记的花名册让我一观”
马博这次没有马上应下,而是反问了一句:“宣讲移民政策需要看花名册吗”
&n
第1386章 马博的秘密
马博也不敢反驳,只能点头称是,但心里却也不尽然同意对方的说法。海汉人来到登州落脚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虽然仍将统治区维持在福山县境内没有继续对外扩张,但马博却很清楚这片统治区内悄然无息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大明在这里的实际控制力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甚至远不如登莱之乱的时候,没人再将福山县城里的县衙视作权威,也没有人指望登州城的明军能够“收复失地”,海汉人在芝罘岛上修建的基地才是本地的真正中枢,并且有越来越多人选择加入到海汉的阵营中,接受其武力庇护,或是成为其庞大贸易网络中的一环。
马氏一族就是改换阵营的代表,从大明乡绅到与海汉高官联姻,马家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完成了这种身份转换,成为了海汉在本地最主要的利益代言人。如果大明官府在福山县还留有实质性的影响力,马家顾及家族前途,就绝无可能主动完成这样的转变。而如今马氏一族已经走得太远,不可能再回头了——至少除马博之外的绝大部分人是这样。
马博之所以选了另一条路,一是因为海汉与马家联姻的时机稍晚,让他错失了选择站队的机会,二是认为大明终究会夺回福山县,而那个时候马氏一族势必会被官府清算,能留下来守护马家产业的人,或许就只有他马博才能胜任了。
但看如今的局势,海汉完全没有要主动离开这里返回南方的意思,而且还在海对面的辽东建立了新的据点。而登州城的官军除了搞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刺杀偷袭之外,可没见他们再有什么像样的动作了。前些日子海汉军甚至劫了明军的一处马场,带回来上百匹战马,这事在马家庄尽人皆知,而登州却半点反应都没有,仿佛完全与其无关一样。要是真如黑影所说的那样,明军又怎么会对此属熟视无睹。
马博的内心其实是有点后悔的,他当初只是想自保之余,为马氏族人保下一份血脉,说不定还能从中搏出一场富贵。但现在看来,这个选择只是从一条贼船跳上了另一条贼船而已,所面临的风险一点没有变小,孰好孰坏也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十月登州官府组织人马偷袭马家庄,马博虽然未在现场目睹那场短暂而血腥的交战,但后来马车从战场运出那些刺客尸体的时候,他却是亲眼看到了。那些血肉模糊的尸体给了他极大的冲击,让他开始真正意识到这种斗争的残酷性。听说还有数名活口被擒获,马博实在很害怕海汉人从这些俘虏顺藤摸瓜查到他的头上,因为关于陈一鑫的作息动向,便是由他向中间人提供了消息,再传回登州去让明军策划了这个刺杀行动。
如果这件事的真相被陈一鑫获知,马博可以确定马家与其之间的联姻不会对自己起到丝毫的庇护作用,所以对他来说,现在也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只能听从别人的摆布了。但他现在已经不敢奢望官府能在短期内将海汉驱出山东,而且像他这样的小人物,两边任有一方动了心思,伸出一根手指就能把他给碾碎了,所以他只能在双方的夹缝中艰难地寻找一个平衡点,尽可能做到两不得罪。
“那笔钱姓刘的收不收都不是问题,你只要盯好他,看看他接下来还有什么别的动作。”黑影再次叮嘱道:“他只是一个刚来山东的小小文官,你别怕他,依我看他也未必敢招惹你。总之遇事莫慌,别忘了你背后的靠山是谁!”
马博退出房间之后,才慢慢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地位低微,谁都招惹不起,只能委屈求全。别说屋里这位老兄,就算是看似无害的刘尚,人家那也是海汉国有身份地位的官员,不是他一个乡下财主能对付的。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马博也不敢反驳,只能点头称是,但心里却也不尽然同意对方的说法。海汉人来到登州落脚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虽然仍将统治区维持在福山县境内没有继续对外扩张,但马博却很清楚这片统治区内悄然无息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大明在这里的实际控制力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甚至远不如登莱之乱的时候,没人再将福山县城里的县衙视作权威,也没有人指望登州城的明军能够“收复失地”,海汉人在芝罘岛上修建的基地才是本地的真正中枢,并且有越来越多人选择加入到海汉的阵营中,接受其武力庇护,或是成为其庞大贸易网络中的一环。
马氏一族就是改换阵营的代表,从大明乡绅到与海汉高官联姻,马家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完成了这种身份转换,成为了海汉在本地最主要的利益代言人。如果大明官府在福山县还留有实质性的影响力,马家顾及家族前途,就绝无可能主动完成这样的转变。而如今马氏一族已经走得太远,不可能再回头了——至少除马博之外的绝大部分人是这样。
马博之所以选了另一条路,一是因为海汉与马家联姻的时机稍晚,让他错失了选择站队的机会,二是认为大明终究会夺回福山县,而那个时候马氏一族势必会被官府清算,能留下来守护马家产业的人,或许就只有他马博才能胜任了。
但看如今的局势,海汉完全没有要主动离开这里返回南方的意思,而且还在海对面的辽东建立了新的据点。而登州城的官军除了搞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刺杀偷袭之外,可没见他们再有什么像样的动作了。前些日子海汉军甚至劫了明军的一处马场,带回来上百匹战马,这事在马家庄尽人皆知,而登州却半点反应都没有,仿佛完全与其无关一样。要是真如黑影所说的那样,明军又怎么会对此属熟视无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