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不过这事被于小宝注意到并过问,就意味着有人可能得为此事负责了。于小宝的官职虽然是挂在青年团这边,但明眼人都知道他平时做的事可都是代表了执委会的意思。特别是出来巡视地方上的工作,这几乎就是钦差大臣一般的地位,培训基地的工作出了岔子被他发现,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相关人员还是不免紧张起来。
但于小宝今天显然心情不错,并没有立刻责怪工作人员的安排失当,而是转头又对刘尚道:“既然如此,你最近在这里也无事可做,正好我最近要到岛上各县巡视工作,需要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做宣讲工作,你可愿接下这个任务”
刘尚还没回过神来,向大脸已经在旁边催促道:“于主任给你机会表现,你可不要辜负了这片好意!”
于小宝见他犹豫不决,便接着说道:“等巡视归来,你再完成入职培训不迟,回头我再跟洪科长打声招呼就是了。”
刘尚感觉这可能会是自己任务的一个转机,当下便躬身应道:“那小人恭敬不如从命,就听于主任安排了。”
于小宝会看中刘尚,当然不是什么慧眼识英雄,也并非刘尚外表有什么出众的地方,真正的理由其实就是他说的那样,正好有这么一个空缺需要有一个做事的人来填补上而已。本来他的随员班子里是有负责这个工作的人员,但今天临出发之前却突生急病倒下了,他巡视完鹿回头半岛之后就会从这里乘船出海去其他地方,临时调人又有诸多不便,正好碰上这位说书先生出身的预备干部在这里闲着没事可做,于小宝看了登记资料上的介绍人意见之后,便决定临时征募他作为自己此次出巡的随从人员,填补因病未能成行那位的空缺。
话说回来,能有这样的机缘巧合,刘尚也得感谢
第1274章 厉害人物
类似这样的政治宣传,其实大明军中也不少,毕竟忠君爱国永远都是军队政工不会更改的主题,这在哪一国都一样,海汉虽然政体不同,国家是由执委会执政,但要求军人效忠国家这个大方向也是一样的。不过海汉对于这个领域的重视程度显然是大大超过了刘尚的认知,不仅不遗余力地组建了青年团这样一个专门的政治组织来主管思想工作,并且在军中还有专人负责实施,也难怪海汉军在过往战例中有许多情况下都是以少胜多,除去其本身武力强悍之外,想必青年团的存在对激励士气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于小宝向军中这些负责政工的军官们布置的新任务,就是学习和宣传前不久在星岛爆发的战斗中驻军部队的优异表现。刘尚心说这个我擅长啊,前面大半个月都在三亚港拿这个说书,得到的反响可是相当不错。不过在当前这种环境下,他也知道自己一个临时雇员可没资格插话自荐,只能老实在旁边听着。
以刘尚的头脑,当然很快就从于小宝的讲话中听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如果说刘尚之前在鑫隆茶馆的表演更多是具备了娱乐大众的性质,那么于小宝对这些军官的要求就更倾向于政治性质的任务了。而具体的宣传方式和方向,又跟刘尚所擅长的曲艺有着明显的差异,真要派他上,肯定无法圆满达成于小宝的要求。
于小宝所要求的宣传重点,就是战斗的决心和意志。驻军部队在敌国联军入侵且兵力占优的不利情况下,如何做到将士团结一心,军民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打败了来犯之敌,这才是军中的宣传方向。而刘尚所擅长的塑造单个英雄人物的手法,虽然也会被运用到宣传中,但所占的比重显然不会像他在说书中那么大。
而于小宝说到后来,刘尚终于是听到了一些比较敏感,之前从各种报纸上没有发现的信息。海汉在星岛之战中击败了英国与柔佛组成的联军,报纸上的宣传也主要集中在战斗过程和显赫的战绩上,但对于后续的局势发展却没有更深入的报道,直到此时刘尚才从于小宝这里听到了后续的消息。
海汉在击败敌军后并没有乘胜展开追击,而是向交战的两国提出了诸多赔偿要求。海汉的倚仗并非战争中俘获的近两千名战俘,而是对这两国所施加的军事威胁,如果他们不愿进行和谈,那么海汉将会启动大规模的武力报复行动。
尽管这种威胁还仅仅只停留在外交手段层面,但之前的战事显然已经摧毁了敌国战斗意志,因此所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显著,据说目前谈判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柔佛国已经选择了屈服,只是具体的赔偿条件还在继续磋商之中。而英国人因为其据点距离星岛比较遥远,其官方态度还暂时未能得以确认,但没了柔佛国的配合,对方也很难在没有后勤保障的状况下再将战事继续下去。
这些经济方面的赔偿都还是其次,于小宝的重点在于说明海汉通过这场战事在南海,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地区所取得的主动优势。刘尚虽然将星岛战事编过书登台表演过,但他实际上对于遥远南海的地理状况并不清楚,至于马六甲地区的国际形势如何,他更是不明其中关键,虽然明知于小宝所说的内容可能极为重要,但却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刘尚急得不行,心中暗骂这帮人开会讨论国际形势,怎地连个地图都不挂出来,也太偷懒了一些。他又想起前些天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之后,其实有几分资料中附有简略的南海地图,但他当时觉得这些地方距离三亚实在太远,于大明而言更是毫无瓜葛,便直接跳过了没有仔细研究,如今事到临头要用上这些学识的时候才大感后悔。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类似这样的政治宣传,其实大明军中也不少,毕竟忠君爱国永远都是军队政工不会更改的主题,这在哪一国都一样,海汉虽然政体不同,国家是由执委会执政,但要求军人效忠国家这个大方向也是一样的。不过海汉对于这个领域的重视程度显然是大大超过了刘尚的认知,不仅不遗余力地组建了青年团这样一个专门的政治组织来主管思想工作,并且在军中还有专人负责实施,也难怪海汉军在过往战例中有许多情况下都是以少胜多,除去其本身武力强悍之外,想必青年团的存在对激励士气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于小宝向军中这些负责政工的军官们布置的新任务,就是学习和宣传前不久在星岛爆发的战斗中驻军部队的优异表现。刘尚心说这个我擅长啊,前面大半个月都在三亚港拿这个说书,得到的反响可是相当不错。不过在当前这种环境下,他也知道自己一个临时雇员可没资格插话自荐,只能老实在旁边听着。
以刘尚的头脑,当然很快就从于小宝的讲话中听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如果说刘尚之前在鑫隆茶馆的表演更多是具备了娱乐大众的性质,那么于小宝对这些军官的要求就更倾向于政治性质的任务了。而具体的宣传方式和方向,又跟刘尚所擅长的曲艺有着明显的差异,真要派他上,肯定无法圆满达成于小宝的要求。
于小宝所要求的宣传重点,就是战斗的决心和意志。驻军部队在敌国联军入侵且兵力占优的不利情况下,如何做到将士团结一心,军民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打败了来犯之敌,这才是军中的宣传方向。而刘尚所擅长的塑造单个英雄人物的手法,虽然也会被运用到宣传中,但所占的比重显然不会像他在说书中那么大。
而于小宝说到后来,刘尚终于是听到了一些比较敏感,之前从各种报纸上没有发现的信息。海汉在星岛之战中击败了英国与柔佛组成的联军,报纸上的宣传也主要集中在战斗过程和显赫的战绩上,但对于后续的局势发展却没有更深入的报道,直到此时刘尚才从于小宝这里听到了后续的消息。
海汉在击
第1275章 险些露底
张千智行李简单,就只有一个樟木箱子,连个随从都没带,不过于小宝这边手下随员众多,倒也不用他亲自动手,当下已经有人去马车上取下了他的行李,代为送到船上的舱室中。这艘高级客船上给乘客准备的单人舱就只有两间,于小宝和张千智正好一人住一间。众人登船之后,于小宝便授意船长出发,水手们听命解缆升帆,缓缓驶离了码头。
刘尚站在船舷边,看着视野中逐渐远离的陆地,心中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次竟然不费吹灰之力便混到了海汉高级官员的身边,并且在此后这段时间里有望接触到一些官场高层的信息,这可是潜伏人员以往很难触及到的层面,其中必定会有一些高价值的情报。但同时他也不免对此行的前景有些忧虑,他已经发现以自己目前的专业能力,恐怕还很难满足于小宝对宣传工作的要求,在这趟行程中能不能被委派任务还不一定。要是自己的表现不能让于小宝感到满意,半途被赶下船可能都是轻的,说不定他的态度和评价还会影响到宣传部对自己的任用,把这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入仕机会废掉的话,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此外这趟行程的时长并不确定,但据同行的其他人所说,估计十天半个月还完成不了。刘尚临时接到这差事,根本来不及向外面传递信息,在三亚等消息的廖远要是时限到了还不见他出现,又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打探消息,那非得急疯了不可,廖远会不会因此在三亚疑神疑鬼搞出事情,他现在也不敢确定。
刘尚倒并不是担心廖远那帮人的人身安全,而是怕他们万一因此而露了破绽,那铁定会将自己也拖下水,这可就是好事变坏事,到最后不知道会牵扯多少潜伏人员进来了。为今之计,刘尚也只能指望廖远千万能沉住气别搞事,怎么也要熬到自己这趟回来再说。
船驶出外海不久,便有人来传刘尚,让他到于小宝的舱房去一趟。刘尚不敢怠慢,连忙跟随来人下了甲板,去见于小宝。
刘尚进到船舱中一看,于小宝和张千智都在,心里不免又是一紧,暗自猜测莫非是这姓张的上船后短短片刻就看出了自己的破绽但自己明明跟他连半句话都没说过,莫不是这身装束太打眼的缘故
但于小宝开口之后,刘尚很快发现是自己多虑了。于小宝只是与他简单寒暄两句之后就切入了正题,从旁边茶几上拿过一叠资料递给他道:“这些是需要你了解掌握的讲稿,最好能尽快背下来,至于情绪、语气、节奏之类的细节,你应该比我更专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你好好消化消化,最快一两天之后就得派你出面宣讲了。”
刘尚口中连道不敢,躬身上前接过了这份资料。他瞥了一眼封面,见上面写的是《崇祯七年两广地区海贸概要》,当下心跳便加快了不少。这海汉竟然专门统计制作了去年的两广地区海贸状况,其野心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且还准备将这种资料拿到各处宣讲,难道是打算故意制造谣言,欺骗他们统治之下的普通民众
刘尚思来想去还是不明其意,只好小心翼翼地问道:“小人冒昧问一句,这大明的海贸概要,为何要对海汉国的百姓进行宣讲小人愚钝,还请于主任勿怪!”
于小宝倒也不以为意,耐心地向他解释道:“你刚来海汉不久,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倒也不足为怪。这个资料的宣讲对象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从事海洋贸易的商人,以及相关行业的经营者,比如仓储、零售、人力、金融这些行业,或许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两广哪些地方有特别的出产,又有什么样的需求,哪里兴建了贸易码头或是专业市场,这份资料上都会有相关内容给他们指明方向,规避经营风险。”
刘尚叹道:“海汉以海贸著称于世,果然是有过人之处!如此用心经验,也难怪能在南海占有一席之地了!”
他这话倒也不完全是拍于小宝的马屁,多少也有些由衷的感叹。海汉精于海贸,世人皆知,很多人认为海汉的财富就是源自于他们每年都在不断扩大规模的海洋贸易。而大明以前禁海多年,虽然近年来已经逐步松绑,很多地方也不再禁止私人出海贸易,但论经营的专业性和规模就远不如海汉了,更谈不上官方的指导和扶持。就刘尚所知,大明沿海各地可没有哪里的官府会为海商制作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参考资料。
于小宝道:“我国领土四面环海,与外界的海洋贸易就显得格外重要。首长们经常说,物资和人口的互通才能为海汉带来更大的发展,这一点不仅要贯彻在海贸上,也要体现在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上。关于我国的海贸政策,你可能还不太了解,等途中有时间了,你再来我这里拿些资料回去学习。”
刘尚连忙谢过,见于小宝没有别的吩咐了,正打算告辞离开,一直没说话的张千智却出声叫住了自己:“等一下,这位先生是才从大明过来的敢问仙乡何处”
刘尚应道:“小人乃是肇庆府人士。”
“听说你以前是说书的那身在肇庆,应该听说过杨大嗓吧”张千智看似随意地继续问道,眼神却盯着刘尚的脸,似乎要观察他的表情变化。
刘尚倒是很沉得住气,点头应道:“他老人家乃是肇庆说书界第一人,小人有幸,曾师从杨大嗓前辈的师弟,虽然时日不长,但说起来他老人家也算是小人的师叔了。”
“哦,那杨大嗓的儿子杨语你应该也认识吧听说他也子承父业,这两年在肇庆府很火。”张千智又问了一句。
刘尚面不改色地应道:“首长怕是记错了,杨师叔的独子几年前就因病过世了,名讳也不是杨语。”
“是吗那可能是我几年没去肇庆那边,记忆有点模糊了。”张千智点点头道:“我就随便问问,你去休息吧!”
刘尚再次向二人告辞,这才退出了舱房。关上房门之后,刘尚才抬手用衣袖擦了擦头上浸出来的冷汗,他能察觉到对方刚才的问话是在有意试探自己,若非事前的准备做得足够充分,只怕刚才这番问题就会露出马脚了。
刘尚出去之后,于小宝才开口问道
1276.第1276章 公务出行
可刘尚也明白,如今两广的形势,已经不是杀掉或更换一批地方官更改变的了。海汉在两广沿海地区渗透极深,而地方官府与其又有千丝万缕的利益瓜葛,想快刀斩乱麻解除双方的往来已不太可能。看看这份资料知道,其有很多信息应该都是在地方官府默许的情况下才能顺利搜集,要说官府人毫不知情,那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算是朝廷现在颁下一道禁海令,大概也无法阻止两广地方官员与海汉联手谋利了。毕竟这岭南山高皇帝远,京城发布的政令到这边还能执行几分,完全是看地方官员的操作,而两广官府已经连整个琼州都丢出去了,哪还有再跟海汉对着干的可能。靠朝廷政令来阻止海汉在两广地区的扩张行为,可行性大概也只存在于理论了。刘尚心知仅凭自己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局势,只能叹了一口气,继续翻阅资料后面的内容。
之后的内容基本全是海汉官方对海贸经营者的一些指导性意见,如哪些商品在大明的销路最佳,价格几何,何处需求量最大等等,这些信息对于经营者们来说,其价值无异于真金白银了。
刘尚浏览了一遍之后,对于海汉官府的手段也算是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说之前对海汉的印象都是来自于表面,那么这份由海汉官方制作的资料很发人深省了,这个国家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可绝不是凭借时运能办到的,那些来自大洋彼岸的海汉人为国家发展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并且事无巨细地经营着这个国家,这种用心程度才是海汉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
但为什么这么一群海商出身的统治者能够做到的事情,堂堂大明却难以实现刘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因为眼界见识的限制,难以推想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当然了,算他隐隐已经想到了两国政体的差异,也绝不会再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往下细想,毕竟这问题再深究下去,那是对皇权的大不敬了。
于小宝要求他尽快消化这本资料,甚至最好是能把内容背下来,这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里面的内容涉及了大量地名和数据,要记下这些信息着实费脑。于小宝提出这样的要求或许是一种考验,但刘尚却不敢大意,好在他记性极佳,一边看一边在心默记,翻看两遍之后,已经记住了大半内容。同舱的旁人与他搭话,他也只是随口应付两句,将精神都放在了这份资料。
等刘尚自觉已经记得差不多时候,发现舷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肚子也开始有些饿了。他一问旁人才知道,船已经到了崖城县境内,正在驶入宁远河河口,今天很可能在这里歇息一晚。
过去大明崖州的治所所在地崖城,如今早已不再是崖州的政治经济心了。事实除了三亚和琼北的海口城出于政治需要,还保留有少量大明官方机构的编制,海南岛其他地方的大明地方官府都已经撤制,改为了海汉统治后的新行政区划。
在新的区划取消了原来的州治,县治基本都得到了保留,只是将县衙统统改为了海汉特色的管委会制度,在琼山区和琼西海岸增设了多个县级单位,而市级行政单位则只设置了首都三亚、琼北的海口市和儋州市三处地方。
崖城县是这一波改制为数不多“降格”的行政区,原本这里是崖州心,如今却只是县级单位了。这当然跟三亚的迅速崛起有极大的关系,两地相隔不到百里,崖城自然没有资格跟海汉国的都城平起平坐,所以也只能委屈地降为县了。
不过同样是因为距离三亚不远,崖城县在三亚大开发的过程也受益颇多,加之这里的历史积淀本来不差,所以拿崖城县在海南岛诸县进行排位较,各方面的建设水平几乎都是位列前茅。如今琼州岛南部的农业开发较发达的地区,除了三亚的两河沿岸之外,当数崖城县的宁远河沿岸了。光是外来投资在这里开发的各类经济作物种植园,总面积已经超过万亩,而由此所带动本地的农林深加工产业,也是让崖城县的整体经济水平大为提升,若是与大明统治时期相,那真的算是一个天一个地下了。
刘尚听同行其他人介绍,所乘这艘船正在停靠的港口便是过去崖城水寨的所在地。不过他从舷窗望出去,却根本没见有半点军营的气象留存下来,连当初水寨的寨门连同面悬挂的匾额也都早被拆除掉了。如今这里是一处货运为主的港口,往来与此的客船将本地的农林产品及深加工之后的高级商品运往外地,其一部分用于出口的商品将被运往临近的三亚,进行最后的精细包装,这样它们外销的价值将至少能涨一到两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