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果然刘振国听了之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对此没有什么大的反应。冯十朝廖远使个眼色,廖远心领神会,向刘振国抱拳道:“小人既是来应征这看家护院之职,自然不能光靠一张嘴皮子。刘老板若是有兴趣,且让小人和弟兄们展示一下拳脚功夫。”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冯十给廖远联系这东家是初到三亚不久,准备在本地建立商栈的大明客商,目前商栈主体建筑已经基本竣工完成,这商家便寻思就近从本地雇几个人看守存放于仓库中的货物,负责日常的防火防盗。但本地的海汉国民在入籍之后就会有官方分配的工作岗位,加之有劳动等级制
第1263章 市立图书馆
刘振国对廖远的身手倒是基本满意,见他在待遇方面也不讨价还价,好感又多了一分。不过这廖远说他手底下有八个弟兄,自家这商栈却是没必要养这么多武师护院,而且这舞枪弄棒的人多了,到时候招来官府的特别关注,那也不太妥当。当下便跟廖远说明了情况,武师顶多只收四人,剩下的就只能请他们另谋高就了。
廖远心想这商栈既然正在招工,那如果有机会将手下这些人聚在一起,还是可以争取一下,当即便应道:“我这些弟兄身强力壮,不是武师的活也都能做的,若是刘老板有其他的差事,哪怕是粗笨重活,我们也可以做的。”
刘振国听了心头一软,心想反正还有别的岗位要招人,把这廖远的人手一并招进来倒也省事,正待要同意他的请求,便听到身后的左青轻轻咳嗽了一声。刘振国自己也是走南闯北多年的老江湖了,立时便反应过来,这廖远并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一口气将他一伙人全都招揽至麾下,今后这些人抱起团来只怕是指使不动,反而会慢慢在这商栈里变成了一团毒瘤。自己虽是出于好心,但日后这些人却未必会抱着好意来回报自己了。
想到这里,刘振国便打消了原本的主意,只说商栈其他差事已经有了人选安排,没法再超编雇佣人手了,虽然同情廖远的弟兄,但也还是爱莫能助,只能请他们另谋高就了。
廖远见刘振国不愿松口,也就没再多话。不过他们一起的九人,这下有四人解决了着落,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冯十见双方议定了这桩差事,当即便把准备好的文书拿了出来,让双方签字画押。这文书一式四份,除了甲方乙方和中介牙行各留一份之外,还得交一份到三亚管委会下属的移民机构备案。类似这种私人用工的协议,如果没有在官府备案,那被查到之后相关人员都是要受罚的。特别是操办这种事情的牙行,如果没有引导用工双方把这个备案环节完成,甚至有可能会被吊销营业资格。
冯十拿起几份文书一一查验之后,这才面带喜色道:“各位,这事就算妥了,这文书大家各自收好,以后说不定官府还会查验。鄙行的中介费用,还望各位能尽快结算。若是有什么别的差遣,随时吩咐小弟便是。”
刘振国急于用人,当下便对廖远等人道:“你们若是方便,今日便搬过来吧!明日开始上工,今后便住在商栈里。这边家具被褥、日常用具都有,你们只需带个人衣物过来便是。”
廖远等人返回住处收拾行装,顺便将这个消息也告知了刘尚。刘尚叮嘱道:“既然这东家与海汉官府多有合作,那你们去了之后就多多留意这方面的消息。他既然在三亚建了商栈,想必贸易往来也不少,看看那些货物的来路和去向,大致就能推断其活动范围了。还有哪些大明商家与这东家有生意上的往来,你们也可以留意一下。”
廖远对刘尚的指点极为重视,连声应下来。他既然接下了这个差事,马上就要从这院子里搬出去了,不过这空出来的房间,廖远和刘尚都觉得还是继续租下去,免得有外人入住搞得不方便。而剩下几人继续住在这里,廖远等人也有理由三不五时地回来一趟,沟通一下近期的进展。
至于剩下的几人,廖远也已经拜托冯十继续替他们安排这类差事。这种买卖做下来冯十的提成不少,他自然也满口答应下来,承诺尽快就替廖远的弟兄找到合适的工作。
廖远等人到了三亚一个多月,才在刘尚的指点下慢慢摸对了门路,而刘尚的进展可就比他们要快得多了,来到这里不过数日,就已经找到了晋升公门的捷径,并且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十分顺畅,远胜与他同院的这帮人。
刘尚吃过午饭,才拿着自己的行头不急不慢地出了门去港区的茶馆。他的说书差事其实是在晚饭时间才会登台表演,不过今天与老板姜翰约好了下午要去市立图书馆查阅资料,所以得早点出门了。
姜翰见刘尚到了,便将手头的事情先放下,对店里的管事交代几句,就和刘尚一起出门去了火车站。市立图书馆坐落在胜利港城区那边,乘坐火车就是最快的交通方式了。
刘尚倒是早就听过这海汉独有交通工具的名头,来到三亚之后也曾远远看到过火车在轨道上奔驰的身影,只是还未曾有机会乘坐这种神奇的交通工具。不过今天跟随姜翰去图书馆,倒是可以借着这机会近观这火车的真面目了。
随着冒着白烟的火车慢慢驶近站台,刘尚能感觉到脚下的地皮都在微微颤动,可见这黑铁大家伙的份量之沉重。刘尚也曾搜集过关于这火车的信息,可是除了这车是烧煤驱动之外,便没有更多的信息了。但光是烧煤如何能驱动如此沉重的大家伙飞奔于轨道之上,以刘尚的见识的确是想象不出来。
他可不相信什么海汉人有妖术之类的荒谬说法,倒是一直被海汉大力宣传的“科学”,似乎才能解释这种神奇的现象。听说市立图书馆中便有这火车的相关资料,如果有机会的话,刘尚倒是想查看一下海汉的文献资料里对这火车的运行原理是如何描述。
两人检票上车,在车厢里坐下来,姜翰见刘尚四处打量的模样,便得意地说道:“这火车乃是首长们的得意之作,一趟车便当百辆马车的运力,速度尤甚之。不过世上也只有海南岛才有此奇物,别处是决计见不到的。”
刘尚道:“想必是此车造价不菲,且需通行于轨道之上,这修路也是个极大的麻烦。”
“刘先生说的是。”姜翰点头应道:“若非自家国土,这征地修路便是极大的麻烦。”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刘振国对廖远的身手倒是基本满意,见他在待遇方面也不讨价还价,好感又多了一分。不过这廖远说他手底下有八个弟兄,自家这商栈却是没必要养这么多武师护院,而且这舞枪弄棒的人多了,到时候招来官府的特别关注,那也不太妥当。当下便跟廖远说明了情况,武师顶多只收四人,剩下的就只能请他们另谋高就了。
廖远心想这商栈既然正在招工,那如果有机会将手下这些人聚在
1265.第1265章 贵客到
刘尚若非能说善道,也干不了这说书先生的行当,这一番劝说之后,姜翰果然觉得他言之有理,这书要编得精彩编得有料,可不正是需要用详尽的素材来作为创作基础吗至于什么军事机密,政坛秘闻之类的敏感材料,想必在公开资料也并不多见。 再说刘尚不过是一介说书先生,又不可能是什么敌国奸细,看看这些资料也没什么打紧。当下便依了他的主意,等回头再慢慢将其感兴趣的资料借出来查阅。
先前借出来这三份资料其实内容也颇为丰富,刘尚看了许久才大致消化完其的信息,等他想让姜翰再去借一次其他资料的时候,姜翰却告诉他时间差不多了——等下还要在茶馆登台表演,从这边赶回去也得花些工夫,再不走可能要耽搁正事了。
刘尚虽然有些不舍这个难得的机会,但也明白这时候不可太过急切露了破绽,当下便随姜翰去归还了这三份资料,然后离开图书馆返回三亚港区。
回程路刘尚脑子里一直在回忆先前所看到的资料,如果这些资料内容基本属实,那么海汉与福建官府至少是在四五年之前已经开始了较深入的合作,当时前往漳州访问的海汉使团是以“贸易互通、化交流、军事合作”作为公开宣传的目标,海汉人这可是完全没有把自己当作番邦小国看待的意思。而且从献资料来看,海汉使团在福建当地也得到了极高的礼遇,不但得到了当地武官员的热情接待,在发生刺杀案之后整个漳州城还为此封城数日,大肆搜捕海盗余孽。再加之后双方合作在海剿匪杀敌,这些动作显然都说明了双方关系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外交往来。
刘尚并不认为海汉是花钱才买到了这样的待遇,福建官府敢冒这种大不韪,放心地允许外国武装进入其辖区,想必其是隐藏着极大的利益纠葛,而这从海汉公开的档资料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据先前所看的资料记载,海汉使团当时前往福建的任务之一,是向福建水师交付由海汉代为建造的新式战船,而船的操作人员,也都是由海汉方面代为培训。这似乎可以从侧面说明,双方在军事方面的合作已经极为密切,但福建官方却从未对外公布过这些合作项目。如果不是来到三亚亲自见证这些字资料,常人很难想到大明一省官府竟然与外邦有了这种秘密勾结的关系。
至于海汉踏足更早的广东,刘尚觉得已经没必要再去考虑其官场的立场倾向了,被海汉渗透的程度只怕尤甚福建。说这琼州岛被海汉硬生生地吃下来,并且在岛立国,这么大的事,两广的官场可从来没有因此而发声过,全都对此装聋作哑,视若罔闻,仿佛这片土地根本不是大明领土似的。
这种状况有多可怕,以刘尚的身份和见识,其实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但他知道的是自大明开国以来,似乎还从未发生过这种被外国不声不响抢走大片领土而毫无反应的情况。这事能被各级官府层层隐瞒了几年而没有在朝堂之彻底爆开,其背后不知道牵连了多少大人物的利益,才能把这么大的盖子给捂住。
刘尚想到此处,突然觉得自己此行所背负的任务几乎看不到成事的希望,海汉目前的“势”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组织的财富或武力所造,而是货真价实处于升期的一国国势,即便肉眼亲见也难以阻止,想逆势而为无异于螳臂挡车,因为对手可不仅仅只是海汉人,还有身陷其的南方官府里成百千的大明官员。这些人既然在此之前已经选择了向海汉妥协,甚至是背叛大明,已经背了不可饶恕的重罪,要指望他们来反海汉肯定是靠不住的。如果东南两省都无可借之力,那想要将海汉从这一区域驱逐出去将是非常困难的一个目标。
直到回到茶馆,刘尚的脑子里仍是被刚接受的诸多信息填得满满的,完全无法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他不得不让姜翰将登台时间推迟了片刻,以便能让自己的思绪暂时抽离出来,先把今天该完成的工作应付了再说。
接下来的几天,刘尚便基本在复刻这一天的安排,每天午处理私事,整理资料,下午便与姜翰一同前往市立图书馆,以编书的名义继续借阅各种相关资料。而廖远的手下也又有两人被冯十介绍去了另一家商行担任护卫,院所住的剩了四人,空处的房间也越来越多。刘尚便打算等剩下那三人找到去处之后,放弃这个临时居所,另行再找一处离城区近点的房子。他本来没有必要与廖远等人挤在一个院子里,先前也只是因为尚未熟悉本地环境,方便与廖远等人联系而已,如今既然各自都有了去处,那还是分开来住较妥当。
这天讲完了书,刘尚在柜台结清了当天的工钱和打赏,正准备去牙行找冯十说一声租房的事,姜翰过来将他叫住:“刘先生留步!”
刘尚回头应道:“姜老板还有事情”
“有客人想单独见一见刘先生。”姜翰说了一句,又压低了声音道:“在后面厢房等着,刘先生最好是去见一见。”
“哦”刘尚在茶馆说书这些时日,倒也有听众想在私下结交他,如请他赴饭局之类的。不过这种邀约一般姜翰都会出面替他挡掉,毕竟刘尚现在在三亚说书界声名鹊起,想来这边挖角的老板可不少,指不定人家要私下邀约他的目的是为了出价挖人,姜翰自然要尽力避免这种可能性。刘尚对此嘴不说,心头其实有数,但今天姜翰居然让他去单独会客,想必这客人的身份也是非同一般,不容姜翰再拒绝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刘尚若非能说善道,也干不了这说书先生的行当,这一番劝说之后,姜翰果然觉得他言之有理,这书要编得精彩编得有料,可不正是需要用详尽的素材来作为创作基础吗至于什么军事机密,政坛秘闻之类的敏感材料,想必在公开资料也并不多见。再说刘尚不过是一介说书先生,又不可能是什么敌国奸细,看看这些资料也没什么打紧。当下便依了他
第1266章 半推半就
更大的平台是什么,常德高嘴上没有明说,但他的guan fang身份摆在这里,其含义就不言而喻了。刘尚在此之前虽然设想过海汉guan fang人员来邀约自己的情形,但的确没想到会是当下的这种情境。他侧头去看姜翰的神情,心道海汉guan fang这么明目张胆公开登门来挖人,只怕姜翰对此会心有不快,且看他会作何反应。
孰料姜翰脸上非但看不到半点不快的神情,反倒是十分期待地说道:“刘先生,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多少新移民求神拜佛都求不来的!难得常干事如此欣赏你的才华,真乃喜事一桩啊!”
刘尚也不想在这种时候表现得太过薄情寡性,如果一口就答应下来,未免吃相也太难看了一些,于是他便故作犹豫状道:“在下如今借着鑫隆茶馆这宝地说书,拿着姜老板发的工饷与茶客们给的打赏维生,若是遇到有更好的境遇便拍拍屁股走人,这样做岂不是有弃主背义之嫌再说当初来的时候,已经与姜老板约好了半年之内不主动离开这里,在下虽然只是个说书的,但也明白信用二字的份量。刘某多谢常大人的抬爱,但此事怕是恕难从命!”
常德高对于刘尚的印象立刻就拔高了一个层次,不但有文化、口条顺、脑子好,而且还有原则和朴素的道德观,这些素质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可是说是相当难得了。虽然说书先生的社会地位不高,但这个刘尚的素质看起来却是远远超出了他所在民众阶层的平均水准,的确是一个值得提拔的对象。
常德高不慌不忙地应道:“刘先生的顾虑我能理解,不过事情也不是完全像你想的那样。姜老板,要不你先给刘先生解释一下吧!”
刘尚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自己会错了意,自作多情以为常德高是要邀请自己进衙门当差,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姜翰应了一声,转头对刘尚道:“刘先生,常干事的意思的确是邀请你到宣传部为国效力,但并不是单纯把你从我店里挖走了事。这么说吧,能向宣传部推荐优秀人选,在下也是要记功的,宣传部还会给店里发一块牌匾作为表彰。日后刘先生飞黄腾达,小店说不定也能跟着沾点光不是”
刘尚心道发给你一块牌匾作为奖励,难道就能抵消你店里台柱子被挖走的损失了至于什么飞黄腾达一说,那更是现在没影的事,姜翰这种开茶馆多年的商人,哪会如此大方无私,必定是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好处,才能让他在常德高面前说出这种话来。
刘尚的猜测倒是与事实相差不大,他之前只知有不少说书先生都接到过海汉宣传部的征召邀请,一部分人由此踏入仕途吃上了公门饭,却还没仔细想过如果宣传部动不动就在民间挖人,那对于雇佣说书先生的这些茶馆、饭庄、酒楼都会造成不消的影响。
本书首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更大的平台是什么,常德高嘴上没有明说,但他的guan fang身份摆在这里,其含义就不言而喻了。刘尚在此之前虽然设想过海汉guan fang人员来邀约自己的情形,但的确没想到会是当下的这种情境。他侧头去看姜翰的神情,心道海汉guan fang这么明目张胆公开登门来挖人,只怕姜翰对此会心有不快,且看他会作何反应。
孰料姜翰脸上非但看不到半点不快的神情,反倒是十分期待地说道:“刘先生,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多少新移民求神拜佛都求不来的!难得常干事如此欣赏你的才华,真乃喜事一桩啊!”
刘尚也不想在这种时候表现得太过薄情寡性,如果一口就答应下来,未免吃相也太难看了一些,于是他便故作犹豫状道:“在下如今借着鑫隆茶馆这宝地说书,拿着姜老板发的工饷与茶客们给的打赏维生,若是遇到有更好的境遇便拍拍屁股走人,这样做岂不是有弃主背义之嫌再说当初来的时候,已经与姜老板约好了半年之内不主动离开这里,在下虽然只是个说书的,但也明白信用二字的份量。刘某多谢常大人的抬爱,但此事怕是恕难从命!”
常德高对于刘尚的印象立刻就拔高了一个层次,不但有文化、口条顺、脑子好,而且还有原则和朴素的道德观,这些素质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可是说是相当难得了。虽然说书先生的社会地位不高,但这个刘尚的素质看起来却是远远超出了他所在民众阶层的平均水准,的确是一个值得提拔的对象。
常德高不慌不忙地应道:“刘先生的顾虑我能理解,不过事情也不是完全像你想的那样。姜老板,要不你先给刘先生解释一下吧!”
刘尚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自己会错了意,自作多情以为常德高是要邀请自己进衙门当差,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姜翰应了一声,转头对刘尚道:“刘先生,常干事的意思的确是邀请你到宣传部为国效力,但并不是单纯把你从我店里挖走了事。这么说吧,能向宣传部推荐优秀人选,在下也是要记功的,宣传部还会给店里发一块牌匾作为表彰。日后刘先生飞黄腾达,小店说不定也能跟着沾点光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