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进入远东地区的欧洲国家并不多,原本候选名单还有个西班牙,不过自从台湾岛一战之后,海汉与西班牙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和解过,虽说后续没有继续爆发战争,但这个梁子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动化解,海汉忙于拓展航路,也没心思横跨南海去找西班牙人的晦气。但双方心头都明白,南海一山不容二虎,迟早都还是会一决高下。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罗杰对于是否要对柔佛和英国实施报复早有打算,这两家在当下急着要鼓动海汉出兵,其各自的目的也早昭然若揭,也只有罗杰发话才能平息他们这种无谓的争执。于是两人都停了下来,转头望向罗杰,要听他有什么样的打算。

    “我国对战争的态度一向非常慎重,不会轻易开启战端。不管对手是谁,我们都会先考量战争的目的何在。与英国和柔佛的交




1259.第1259章 被迫接受
    星岛的武官员已经提前统一了意见,里卡多和菲利普想要对他们进行逐个击破显得十分困难了。事实他们能够拿出来的说辞也的确不多,翻来覆去无非是强调英国进入这一地区的危险性,以及南海贸易和治安局面的改变将会对葡萄牙和荷兰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这些理由对于海汉来说仅仅只是隔靴搔痒,根本起不到多大的说服作用。

    如果有可能的话,两名使者很想立刻出手干掉这里的英国俘虏,只有将交战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或许才会让海汉放弃之前的疯狂想法。但在星岛动武,激怒海汉人的风险非常大,他们也承受不起可能会因此所造成的后果,也只能在脑子里幻想一下,并不敢真的尝试这种危险的方案。

    尽管葡荷两国使者再三尝试,却终究难以改变罗杰的决定。第二天早,一封由霍格彻夜书写的信笺在经过罗杰的审核之后,被送了港口的一艘波斯商船,船长哈桑将作为间人把这封信送往印度半岛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据点。

    要得到英国人的反应,估计最快也得一个月左右。不过对于近在咫尺的柔佛,海汉可不会有这么好的耐心了,在葡荷两国使者抵达星岛当天,海汉又主动释放了一名柔佛军官,向他说明了目前的形势,并将其送回海峡以北的柔佛境内。

    罗杰这次提出的警告更加直接,他声称葡萄牙和荷兰的武装人员已经整装待发,如果柔佛不尽快作出回应,那么海汉将视其为不愿结束战争的信号,届时将会联合葡荷两国一同征伐柔佛。同时被带回柔佛的还有柔佛大将巴蓬及英**官霍格的亲笔信,内容便是证实海汉的警告绝非妄言,而是实实在在有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告诫柔佛王室要谨慎对待此事。

    这葡荷两国的使者做梦也想不到,紧赶慢赶来到星岛本来是想借海汉大胜之势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但被罗杰一口拒绝不说,反倒是被其当作了演出道具加以利用,一副三国即将联合出兵的模样,吓完英国人接着吓唬柔佛。

    不得不说这个剧本倒是切实地击了英国和柔佛的软肋,特别是本来实力不强,在这次行动对英国十分依赖的柔佛,大败之后完全被抽走了主心骨,不知该如何面对海汉的报复措施。在英国人都已经选择放弃对抗的状况下,柔佛王室自然也不会有跟海汉拼个鱼死破的决心和勇气。

    于是与柔佛国单独进行的第二轮谈判很快在星岛展开,葡荷两国使者作为特殊观察员也列席了谈判现场。罗杰并不担心谈判内容泄露给这两国,因为实在没什么好保密的内容,海汉向柔佛提出的条件仅仅只是经济方面的赔偿,并没有附加政治条件或者领土要求,甚至连确认星岛归属权的内容都没有——罗杰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通过书面件的方式来确认了,还是省下争论这种细节的时间来讨论更有价值的问题较合适。

    至于让葡荷两国使者列席,罗杰和谭举任都一致认为这将有助于对柔佛施加更大的压力,让其尽快明白事态的严重性,彻底放弃对抗心态接受海汉提出的条件。

    此次柔佛派出的谈判代表是一名王室成员,在其国内统治阶层也算是有话语权的人物,由此可见第二次送回柔佛的警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换来了柔佛王室的足够重视。

    不过算是柔佛国王亲至,在如今这个局势下也很难再在谈判场争取到主动的地位了。柔佛军曾经的精锐几乎悉数折在了星岛,自大将巴蓬以下一千余人仍在岛的战俘营关押,而海汉海军继续陈兵柔佛海峡,并且威胁会与葡荷两国联合出兵柔佛,这种情况下柔佛根本拿不出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本。

    柔佛现在并没有足够的实力继续与海汉进行军事对抗,更勿论这三国组成的联军了。这位谈判代表唯一所能做的是承受海汉的怒火,并乞求海汉能将赔偿数目稍稍降低一些,至少降到一个柔佛财政能够承受的程度。对于罗杰义正言辞的指责,他只能闷着脑袋接受,但是谈及赔偿时一直哭穷,称柔佛国根本拿不出海汉所要求的数目。

    罗杰并不想在这种战后谈判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在持续了半天的僵局之后,罗杰便已经失去了耐心,言辞也越发严厉起来:“我们所提出的赔偿,并不是看这些钱财,而是给贵国一个和平解决争端的机会!阁下一直这么推三阻四,毫无和谈的诚意,我看这个谈判也不用再进行下去了。贵国既然不肯主动配合,那我们也只能自己动手了,不过到时候大军兵临城下,可再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了,贵国将因战争而蒙受的损失,也绝不止目前我们所要求赔偿的数目了!”

    那柔佛代表仍是叫苦不迭,只是继续哀求罗杰能够放宽条件。他知道算现在答应下来,柔佛也根本赔不出海汉要求的数目,到时候一样无法交代。来之前柔佛国王给他的命令,是至少把赔偿数目砍成对半,但现在看来要完成任务的难度极大,在海汉表现出的强势态度面前甚至可以说根本看不到什么希望。

    最后负责唱红脸的谭举任出来打圆场,建议柔佛以其他方式的付出来抵扣部分赔偿,如按年交付海汉指定的一些柔佛土特产,又或是派出一定数量的劳力到星岛为海汉工作。这个方案其实在第一次的谈判已经提出过,不过当时并没有得到柔佛的认同。这次海汉将赔偿部分的现金例进一步降低,柔佛便得以用更灵活的方式来偿付战争赔款,但同时海汉也不再留下还价余地,柔佛要嘛拒绝,要嘛只能全盘接受。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星岛的武官员已经提前统一了意见,里卡多和菲利普想要对他们进行逐个击破显得十分困难了。事实他们能够拿出来的说辞也的确不多,翻来覆去无非是强调英国进入这一地区的危险性,以及南海贸易和治安局面的改变将会对葡萄牙和荷兰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这些理由对于海汉来说仅仅只是隔靴搔痒,根本起不到多大的说服作用。

    &n



第1261章 潜伏的套路
    刘尚这番话足见他对海汉社会状况的了解颇深,但这么深刻的看法从他一个说书先生口中说出来,却显得有些怪异,而且也不像是一个初到三亚这个环境中的人应有的水准。即便是已经入籍海汉一段时间的新移民,也未必能对这个问题有如此透彻的认识。

    那廖远被他不咸不淡地批了几句,脸上却丝毫不见愠色,而是恭恭敬敬地应道:“刘先生说的对,当初还是来得急了,仓促间也没细细考虑,就选了这杂耍演武的营生。若是多盘算盘算,当有更好的选择才是。”

    刘尚轻轻摇着手里的蒲扇道:“你们这帮人既然有武技在身,可以选择替富家当护卫保镖、看家护院,也可以参军入伍、报名警队,相信在本地落脚难度都不至太大。但在街头抛头露面,靠着卖艺为生,却是极易引来官府注意,难以隐藏行迹,日后也不便行事,这便是你们最大的失误之处。”

    廖远挠挠光秃秃的头皮道:“那刘先生以为该如何补救才好”

    “以我之见,你们还是要尽快设法寻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差事比较好。”刘尚沉吟道:“你们无需急于成事,先在本地站稳脚跟,慢慢再作打算。这吸引眼球之事,还是交由我来负责好了。”

    两人谈话内容越发诡异,如果是被有心人听到,只怕立刻就会去派出所举报这二人言语不端了。外人皆以为这两人只是搭伙同住一个院子的陌路人,孰料其关系远没有外界所认为的那么简单。

    廖远劝道:“本地官府对民众监管极严,刘先生要搏名头,须得小心从事才是。”

    刘尚摆摆手道:“我当下这营生与你们不同,名声越大,越是安全。你可知我为何费心费力去为海汉军鼓吹征战之功”

    廖远应道:“在下不敢胡乱猜测,还请刘先生指点。”

    刘尚道:“海汉官方极重宣传文治武功,丁点事迹也巴不得能让每个百姓都知道。你看只要是民众聚居之地,便会有专人负责宣传事宜。这三亚所有茶馆饭庄,但凡有说书的地方,都得抽出一定的时间宣讲官方报纸上的内容。而且那些说书厉害的人,往往也会得到官府的征召,可以考虑是否进入官府当差。听说海汉官府中有个职位名曰宣传干部,其中便有不少人是民间说书人出身,进了衙门有了官身,那能接触的层面便与普通民众不一样了。若要成事,光靠蛮干是不行的,要是官府里没人里应外合,举事也只是白白送命而已。这几年琼州岛上反抗海汉的事迹不少,可曾听说有谁成了气候”

    刘尚大概也是说到了兴头上,端起茶盅喝了一口润润喉咙,便又接着继续说道:“前几年海汉尚未建国之时,便有人尝试过各种手段,在城中,在乡村,在矿场,在各种环境下组织暴动,但结果呢动作越大,输得越惨!我曾花很多时间研究过这些案例,想弄明白为什么这些手段行不通,后来发现其共通的缺陷便在于彼时官府中无人可予以援手配合,光靠着武力生事,无非只是让海汉多派出一些军队平乱而已。”

    如果安全部部长何夕听到他的这番言论,或许会当场为他鼓掌也说不定。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再怎么在民间搞事,也很难真正形成气候,发动之时往往便已经离彻底失败不远。譬如1631年的儋州刺杀案,当时忠明书院山长黄子星、锦衣卫千户赵野一干人等计划刺杀儋州管委会政要,然后在当地举事暴动,推翻海汉在儋州的统治,孰料事情尚未发动就已暴露行迹,反被海汉安全部在城中设下圈套,借乱党发动之际将其一网打尽。假如这帮乱党有耳目在官府中效力,就应该知道管委会在此之前调动城防,在动手地点附近设下了层层包围,就等乱党自投罗网了。

    廖远听了这番论述之后,也明白了刘尚的意思,当下便应道:“刘先生所言极是,不过据说要进海汉衙门里当差,所需接受之审查手续极为严苛,履历稍有瑕疵便被会排除在外,刘先生若是有这种机会,还需小心为上才是。”

    刘尚点点头道:“正因为如此,我才需要更大的名气来作为铺垫。只有名气足够大了,海汉人来征召我当差的时候,才能有底气跟他们讨价还价,尽可能缩简审查手续。不过即便查也无妨,我人是真人,这身份是真身份,谅他们也查不到什么端倪。待我日后进了官府做事,很多事情操作起来便会比现在简单许多。”

    廖远点头称是,接着便跟刘尚商量要如何才能将自己带这几个人化整为零,不声不响地融入到本地社会之中。他们原本是比刘尚早一批抵达三亚打前站,等刘尚到了之后再由后者作为主导人物,策划并指挥实施今后的行动。不过刘尚来了之后便觉得廖远等人的身份掩饰大有问题,须得设法作出调整才可进行后续事宜。

    这两人虽然坐在院中谈话,看似保密性极差,但廖远手下的几人却已经四散开去,在院子内外各处值守,以防隔墙有耳知晓了他们的秘密。偶尔有行人从院子外面路过,透过开着的院门看到端坐于天井中喝茶这二人,决计想不到他们竟是在公开商议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翌日,廖远和他的手下们便没有再出门卖艺,而是留在家中,一起商量该如何改行去做别的营生。

    参军或是报考警察倒是简单,但廖远和刘尚均有些担心如果有自己人合格入选,将来也不知道会被分配去何处驻扎。据说海汉军目前执行的规矩是新兵不在兵源地服役,在三亚入伍的新兵都会被分去其他地区驻扎,警察司对招入的新人也有类似的规定。他们目前潜入到三亚的人手有限,还承担不起这种有失手风险的折腾法子,所以在尚无稳妥的保障时,也只能暂时将这个方案先放到一边。

    他们对三亚本地的状况还暂时处于不太熟悉的阶段,在本地没有什么人脉可用,也不可能自行登门去向本地的豪门大户推销自己,如果想找合适人家去做看家护院的差事,那还得求助于本地的牙行中介才行。

    三亚的牙行承接的业务极广,招工寻人、租房置产、抵押贷款、买卖货物、水路运输等等,只要是有市场需



第1262章 看家护院
    冯十给廖远联系这东家是初到三亚不久,准备在本地建立商栈的大明客商,目前商栈主体建筑已经基本竣工完成,这商家便寻思就近从本地雇几个人看守存放于仓库中的货物,负责日常的防火防盗。但本地的海汉国民在入籍之后就会有官方分配的工作岗位,加之有劳动等级制度的约束,一般都不会再接受私人雇佣,因此这种差事往往也是由尚未入籍的新移民所包揽。这客商初来乍到对于本地的状况也不甚熟悉,便托了牙行代为雇人,正好廖远此前刚在牙行这边交钱登记了相关的工作需求,于是冯十便第一时间通知了他过来面试。

    这处商栈就位于三亚港港区附近,廖远来三亚已有月余,对这一带的地形倒也基本摸熟了,没费多大工夫便找到此处。他远远就看到冯十在商栈大门外张望着,连忙向其挥手致意。

    冯十没急着带廖远等人进去,而是先将他拉到一边,介绍了一下东主的情况:“廖爷,等下你要见的这位刘振国刘老板是从福建来的海商,据说跟我海汉国的民政部、交通部和国防部都有合作关系,不过最近才把买卖开到三亚这边来。你瞧见没,这商栈也全是才建好的新房,四进的大院子,临街这边是商铺,后面有两进院子是库房,买地建房前前后后起码投了一两万进来。这可是手眼通天的有钱东家,只要钱撒出来,雇人容易得很。我可是第一时间就想到把这差事留给你廖爷,够仗义吧”

    “冯小哥自然仗义,回头事情办妥,再找时间请冯小哥出来吃酒!”廖远也是老江湖了,这种场面话当然是张口就来。

    “走走走,我们赶紧进去,刘老板已经在里边等着了,不可让他老人家久等。”冯十对廖远表现出来的态度十分满意,当下便赶紧将他领了进去。

    刘振国在福建与海汉合作已经有两三年多,在海汉尚未将控制区扩展到福建海峡以北地区之前,他所负责的北方航线为海汉从青州府、淮安府抢运出了因为登莱之乱所造成的大量难民,可以说为海汉从大明北部获取廉价移民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在1632年登莱之乱爆发至1634年海汉北上舟山期间,他名下的船队几乎是承担了过半的南下移民运输任务,刘振国几乎每个月都要在山东半岛与福建之间往返一次,一年之中在岸上的时间不过十之一二,着实是相当辛苦。

    当然了,刘振国当时的卖力也跟海汉给出的优厚回报有很大的关系,除了按人头计数的基本运费酬劳之外,海汉官方也给了刘振国诸多承诺,比如在贸易方面给予刘振国特许优惠,甚至还包括了一些海汉商品的地区专卖权,以及部分福建土特产的供货资格。这些特许资格拆开来看,几乎每一样都是令人羡慕的肥差,油水可谓十分丰厚,寻常人就算挤破头也未必能求到。

    但当时刘振国忙于完成海汉交付的运输任务,将所有运力都投在了北方航线上,暂时也没有余力再来操作这些利润丰厚的项目。直到去年海汉军北上山东,在登州建立了据点,海汉海运部门自行建立起了山东与浙江之间的客货运航线,刘振国手头的运力安排终于松弛下来,可以逐步安排麾下的帆船转向南方航线,开始经营福建与海汉之间的物资贸易和客运生意。

    要进行长期跨国贸易,自然需要在三亚这边有一个固定的办事处和贸易窗口,于是修建商栈也成为了必要的措施,而这又要涉及到地皮、设计、建房等诸多事宜。不过这个时候,他头两年的辛苦也终于有了实际的回报。

    刘振国与海汉官方关系一向不错,所以在进驻三亚的手续上也是得到了一路绿灯,寻常商家可能要等上数日至一月不等的审核期,到他这里只需拿着执委会签发的特批文书,由商务部的人带着去各个主管部门噼里啪啦把章一敲就行了,连排队的时间都省下了,不消半天就办好了相关的手续。然后三亚管委会又在三亚港区附近批了几亩地皮给他修建商栈之用,就连设计和施工也是建设部这边替他联系的人手,可以说是照顾得相当到位了。

    有了官方的照顾,刘振国在建立商栈的过程中的确是省时省力省钱,他这商栈的建设成本比绝大多数的同行都要更低,而且建设周期更短,不到六十天就宣告完工。而海汉相关部门对他的要求也不多,就是希望刘振国在商栈用工方面能尽可能在本地招人,以便增加本地民众就业率,同时也减少安全机构对外来人员的审核工作。

    刘振国拿了实打实的好处,自然不会推卸这点小小的要求。于是他决定除了掌柜和帐房之外,其他商栈工作人员都尽量从本地招收。不过这事当然不能再指望民政部替他办了,他便找了商栈附近比较大的一间牙行,将招工的事情外包出去,由牙行推荐人选,他来负责坐镇审核。不过这牙行收钱之后的办事效率极高,还没过半天时间,就带着候选人来让他过目了。

    廖远带着手下进到花厅中见过刘振国,然后大致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他并没有刻意隐瞒目前街头卖艺的营生,这种事冯十多半已经跟对方说过,只要据实以告就行了。对方既然是做跨国生意的大海商,自然与各地三教九流的人都会过,不至于对这个行当有什么大的偏见。
1...484485486487488...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