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那么哈桑在醉仙楼见面的人并不是这个黎秦”这个转折倒是稍稍出乎了符力的预料。

    “从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应该不是他。但这两起案件的案情倒是很连贯,我也认为凶手可能不止一人。”张千智对林南的推测表示了赞同:“但如果哈桑在醉仙楼见面的对象与这个黎秦是同伙,那一切就能解释得通了。”

    “




第九百六十三章 告破
    关于杜达这个人,黎秦虽然能够提供给专案组的信息不算太多,但也并非无迹可寻。除了相貌之外,专案组还是从他的供述中拼凑出了关于杜达的一些信息碎片。

    杜达这个人比黎秦更早来到三亚落脚,在黎秦抵达三亚的时候,杜达就已经加入了归化籍。而他与黎秦之间主要的联络方式,就是去南洋阁翻看一些市面上比较少见的书籍孤本,偶尔也会买上那么几本书。杜达是一个沉默内向的人,除了向黎秦下达命令和收取报告之外,两人其实并无更多的沟通。

    “这还真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追求的间谍。”张千智分析道:“根据现有的信息,我们在排查中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他是在1632年之前抵达三亚的移民,按照黎秦的说法,很有可能也是通过广东这条途径移民进来的,这查起来就相对比较方便了。另外像这种有文化的移民,一般都不会从事最底层的劳作,并且会在民政部的用人记录中单独造册以便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再加上这个人长期居住在三亚,以及大致的年龄范围和外形体貌特征,我想我们应该能把需要筛选的名单压缩到很小的范围了。”

    三亚地区虽然目前的归化民人口已经超过五万,但各种条件细数下来,其实在排查之前就通过这种筛选过滤掉了绝大部分人。真正能符合张千智所说这些条件的对象,估计顶破天也不过两三百人了。这杜达虽然还没有被揭破身份,但要将他从人海中找出来似乎也不存在多大的难度了。

    目前出入胜利港地区的主要交通路线全都设了关卡查验身份,但这种关卡对于拥有合法身份的本地归化民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作用,杜达仍然有机会利用自己的归化民身份离开三亚。所以专案组也半点都耽搁不得,必须要尽快找到这个杜达才行。

    不得不说海汉安全部的运作效率要比绝大部分部门都高出一截,在黎秦开口之后两个小时,安全部就拿出了一份仅有十五人的嫌疑名单。这名单上的归化民都符合1632年之前从广东移民过来入籍、有文化、长期居住在胜利港地区、性别男、岁数二十至五十岁之间这几项条件,并且身体健康具备行为能力。

    名单已经筛选到这种程度,时间又十分紧迫,专案组也没有工夫一一进行鉴别调查了,只能先将名单上的人员全部缉拿到案再说。这名单上的人员分布在田独内陆至港区的多个单位,专案组三名头目分别带队,开始按照区域按图索骥缉拿嫌疑人。

    专案组本来还担心出事之后人已经跑掉,但名单上的十五人在下午五时全部到案之后,众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然后便立刻安排黎秦进行认人。

    “就是他了。”黎秦对于这个安排也没有抗拒,在暗处观察片刻之后,便为海汉人指明了目标。

    符力让他又确认了一遍之后,便让人先将他带下去,然后让手下动人逮捕黎秦所指出的那人。这些人被带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搜过身,所以倒也不用担心其暴起反抗。

    “其他的人先安顿一下,暂时不要放他们离开。”林南倒是很老成持重,万一黎秦故意扰乱视线,甚至是嫌犯中还有其他同伙存在,那再放跑可就太丟警方的脸了。

    抓捕的过程并无波澜,黎秦指出的对象甚至都没有采取任何的反抗措施便束手就擒。当然了,这大概也是他自知到了这里之后便再无侥幸,就算抵抗也是无用了。

    为了防止此人还有其他同伙趁机在外脱逃,专案组也顾不上连日奔忙的疲劳,立刻便提审了这名疑犯。此外还派了人分头去警察司和安全部报信,以便能让关注这起案件的上级及时得到消息。

    “杜文,1631年年初从广东新安县自行投奔镇南港移民营,然后来了三亚,1631年三月入籍,现工作于三亚大图书馆任管理员……你这工作倒是很不错啊!”符力盯着堂下面色煞白的男子,将手头的资料先择要念了几句,这才切入到正题:“为什么会被带到这里,相信你也很清楚,如果你觉得咬紧牙关不承认就能蒙混过关,那你还是早点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希望吧!在我们还跟你好好说话的时候,老老实实地交代问题,不然等你吃完苦头,还是会一五一十的交代出来。”

    被称作杜文的男子脸色煞白,耷拉着脑袋没有应声,也不知道是否把符力的警告听进去了。

    符力心知这种人既然有胆子谋划杀人并且亲手实施,而且可能还受过专门的反审讯训练,自然心志远比常人坚定,想要凭借几句口头威胁就打消其心理抵抗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专案组所属的两个部门都已经调了行刑专家过来,如果这杜文不肯合作,说不得便要让他尝尝海汉十大酷刑的滋味了。

    符力沉声问道:“先说说你的真实身份吧,除了图书馆管理员之外,你是不是在为西班牙人做事”

    杜文慢慢地抬起头来,一字一句地应道:“你们既然什么都知道,又何必再审我要杀头就杀头,何必那么多废话!”

    符力在警察司这几年里倒也审了不少犯人,形形色色的应对态度见过不少,杜文这种故意要激怒审讯人员的做法,也并不是什么新鲜手段,当下只是继续问道:“波斯商人哈桑,是不是你下手将其杀害”

    杜文这次没有做声,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不过他的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其实倒也是在专案组的预料之中,毕竟对他而言,认与不认,似乎结果都不会有什么差别了。咬着牙不松口,说不定还能比直接招供活得长一点。

    符力又问了几句,见杜文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当下也有些上火了:“杜文,你犯的事已经通了天了!别以为装死就能混过去,这案子已经有执委首长表了态,要彻查到底!你要是继续顽抗,那就只能请你好好吃点苦头了!”

    便在此时有人进来走到符力耳边低声说了两句,符力收起怒气,对两边的林南和张千智道:“首长亲自来了!”

    如果仅仅只是凶杀案,那么由专案组办案审理就已经足够了,高层最多在案件卷宗上签个字,毕竟海汉现在的地盘这么大,高层人员精力有限



第九百六十四章 结案
    如何摧垮审讯对象的心理防线,任亮和郝万清在这方面的功力肯定是要远远超过这几名属下,两人红脸白脸演了一番之后,杜文心知绝无侥幸,也是被他们一点一点地套出了话来。

    实际上西班牙人在1629年就已经注意到海汉这支新兴势力的存在,当时海汉民团派兵介入安南内战,并且协助北方朝廷战胜了南方的阮氏武装势力,算是在南海地区靠着自身武力打出了一点名气。虽然当时西班牙人并不认为这支民间武装可以威胁到自己,但还是习惯性地准备派人前往海汉控制区潜伏收集情报。不过当西班牙人做好相关准备的时候,1630年海汉发动了琼北攻势,为求稳定,海汉将整个琼州岛都对外封锁了一段时间,以至于当时已经抵达广东准备转道前往三亚的杜文不得不等到了下一年才得以成行。

    来到三亚之后,杜文凭借自己的文化基础很快就获得了入籍的机会,而他当时可以选择去的单位除了图书馆之外还有民政部下属的移民机构。不过杜文认为整天跟那些脏兮兮的移民打交道无助于收集情报,反倒是海汉人的图书股应该可以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机密文献,而且清闲的时间比较多,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于是他便选择了这份看似不错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身份掩护。

    不过做上这份工作之后,杜文才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想象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这工作清闲倒是清闲,但并没有多少搜集有价值情报的机会。图书馆里的秘密资料虽然堆积如山,杜文能看懂的却连百分之一都没有,而所能传递回马尼拉的情报,其价值也往往达不到上司的期望值。虽然他也努力在将海汉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通过书面报告传回去,但马尼拉当局对于海汉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基建能力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想得到海汉不断更新的军工技术和军队情报,而这却恰好是杜文难以获取信息的领域。

    不过杜文在三亚这几年里也没闲着,虽说没收集到多少有价值的情报,但还是利用兼职成人扫盲班教师的机会,慢慢地发展了几名外围情报人员,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已经入籍的归化民。虽说干不了什么刺杀重要任务颠覆海汉统治这样的大事,但协助他从各个层面搜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情报信息,倒也已经够用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杜文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情报人员了,找不到重要情报不是他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吃了文化不够的亏。

    杜文招供的同时,林南和张千智就已经按照他所供出的人员名单,各自带队前去实施抓捕了。值得庆幸的是杜文所笼络的这些外围人员基本都是普通人,并没有在军、警、金融等重要机构中任职的人物。这主要还是因为杜文平时所能接触到群体,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都相对偏低,这些人对于经济方面的诱惑所具备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差,往往会为了获取杜文许诺的回报而帮他跑腿做事。

    “扫盲教育中的政治思想工作还是有待加强啊!”任亮对于杜文钻的这个空子也很是无奈,越是没文化的人越容易被鼓动和欺骗,而过去几年的扫盲教育工程对于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显然还不够,才会让杜文这种并不高明的措施得逞。

    郝万清对此倒是更看得开一些:“情报战线就是这样子,不比你们搞治安,只要加强普法教育再搞搞严打,至少能在一段时间内取得效果,而我们这次抓了杜文这批人,并不会杜绝外部势力再派人来三亚潜伏。你看最早来三亚卧底的锦衣卫投靠我们都几年了,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死心,一样前仆后继的派人过来。”

    郝万清所说的人是锦衣卫百户李清扬,此人在三亚被抓捕之后不久便选择了投靠海汉,并且在此之后加入了海汉安全部,成为了海汉对付大明锦衣卫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几年里锦衣卫依然还在派人来到三亚执行潜伏,但由于其办事的手段并没有什么改进,加之海汉自身的情报网已经逐渐深入到东南沿海各地的官场,这些来到琼州岛的大明情报人员很难完全隐匿自己的行迹,基本上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被安全部抓出来的倒霉鬼。

    作为治安案件来看,两起连续命案的确会在本地民间造成比较恶劣的影响,好在相关方面处理及时,迅速破获案件抓获人犯,接下来只要发告示安抚民众,很快就能把事态平息下去了。但最终对外公布的结果并不会涉及到情报战线,安全部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众人皆知却又不能随便提及的秘密,安全部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也不会随便对外公布出来。

    至于海汉会不会以此为把柄向马尼拉当局施加压力甚至是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报复手段,那就不是安全部自己能够做主的事情了。这种涉及到对外大政方针的措施必须要先有执委会的明确指示,安全部才能有所行动。不过以目前海汉所需处理的国际事务来看,这事即便需要有所反应也不会排在近段时期了。

    二月四日,胜利港街头出现了盖着海汉司法部大印的告示,宣布近期发生的两起连环杀人案已经告破,并且人犯也已缉拿到案。案犯杜某、黎某,因贪图钱财,合谋杀害了一名波斯商人及本地一家商行员工苏某,窃取私人财物若干,现已人赃并获,案犯对犯罪事实也已全部供认不讳。目前审理阶段已结束,只等海汉**院宣判之后便会择日行刑了。此外有协助两人行凶、销赃罪行的同案犯数名,也已全部缉捕到案。

    海汉近年已经极少再采取公开行刑的做法,顶多只会让几名公众代表到场监督行刑过程。不过有了这么一份戳有官方大印的告示,也就基本能够平息这段时间本地民间对这两起案件的种种议论和猜测了。至于案犯最后是判了终身监禁还是死刑,关心此事的人反而不会太多,毕竟被害的两人和两名主犯在本地都没有家人亲属,不会有人去跟海汉司法部较真事后对犯人的处置。

    虽然海汉司法部和



第九百六十六章 贸易目标
    相较于用战争方式去征服对手,海汉一直都更倾向于从商业领域下手去控制对手的经济命脉。打仗就是烧钱,如果能够直接控制对手的经济,那很多状况其实都无需再采用武力手段去解决。海汉花费心力组织南海贸易联盟的目的,一是整合各国各方的共同利益,二来就是为了能够让海汉的商业体系名正言顺地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运作。

    与军事手段相比,海汉通过贸易入侵这些国家经济领域的方式其实更加难以抵御,成熟的经济金融体系和操作手法比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准领先了数百年之多,而且这些东西实施推广的难度其实还要远远小于海汉手中掌握的制造业黑科技。其他国家只看到了海汉贸易制度中的严谨和便利,却很难察觉到这些规则套用到自己国内市场之后,所将带来的长期隐患。

    海汉赶在周年庆之前匆匆谈定了南海贸易联盟的大体框架,为的就是要趁着各国到三亚观礼期间多谈一些贸易协定,尽快将海汉的商业和金融体系在南海地区铺开。海汉执委会相信哪怕是以贸易能力见长的西方同行,在真正进入海汉一手打造的贸易体系之后,恐怕也很难再有足够的动力来继续与海汉进行正面较量了。

    为此商务部从去年开始就与制造业、农林、运输等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一一协商,筹备今年要准备向外界市场推出的项目和产品。特别是考虑到成立南海贸易联盟之后,客户对象会有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差异,相应在供应的货物种类、等级、数量方面也会对成员国有所倾斜。商务部希望能够通过待遇上的差别来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到这个由海汉主导的贸易联盟中,加快贸易联盟的框架体系在远东地区的推广速度。

    海运部下属的港口、航运、造船等部门也都各自准备有向外推介的业务,特别是造船厂的订单一向都是海汉工业体系外贸收入的大头之一。仅胜利港造船厂一地,去年全年交付给外部客户的民用船只就多达四十余艘,总排水量已近万吨,今年打破这个纪录估计问题不大,而上限就得看这次庆典期间的洽谈结果了。

    除了海汉目前向部分军事盟友限量出售的作战船只之外,这次海运部还准备了改进型的货运、客运船只,在装载能力、航行速度和适航性能方面都较之前的出口型号有所提升,以满足南海地区日益增加的贸易量对海上运力和转运效率的需求。而且这些从海汉下属造船厂定制的船只,今后在海汉所属的港口停泊补给,也将会因其拥有标准化的船体结构获得更为便利快捷的维修维护服务。

    “我们这次要争取的目标,就是民船的订单总量比上年翻一番。”越之云说得兴起,站起身来指向海边的船坞道:“我们去年就准备好的3000吨级干船坞,今年也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事实上海汉在四年前开始建造威严级战舰的时候,所用的船坞就已经是奔着3000吨级的标准去了。不过这船坞也并不是在海边挖个坑就算完事,相关配套的各种设备和基建设施也十分重要,在建造威严级战舰期间,配套设施基本还是根据实际需求在更新,直到去年空出来一个大的干船坞之后,造船厂才开始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能够适应建造3000吨级大船的技术要求。

    之前的威严级排水量尚不足2000吨,一下要将吨位提升一半,在理论方面倒不存在太大问题,海运部也早就设计出了相应的建造方案,不过实际操作起来肯定还是会有诸多问题出现,届时就需要张天贵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船匠对其作出应对了。

    张天贵虽然早就知道海运部有建造更大船舶的打算,但听到越之云宣布比较明确的时间之后仍然难掩兴奋,出于谨慎他还是追问了一句:“首长,那今年这是打算上军舰还是民船”

    越之云回过头来笑了笑道:“这还得看执委会的决定,我个人是主张上民船的,3000吨级的货船,一艘就差不多可以当现在一整支货运船队的运输能力了。”

    目前海汉的海上航运主要还是依靠早年购入的福船、广船以及自家所建造的探索级民用版帆船。这些船的最大负载能力不过一两百吨,而且船舱的大小尺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所能运载的货物种类,装卸货物的速度也明显受限于船舱口的大小。如果将货船尺寸放大到三千吨级,那么之前的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不管是散货还是标准货柜都能更快地完成装卸。至于运载能力也将轻松突破千吨大关,算下来的确是相当于一整支船队的运力了。

    越之云和孙长弥甚至已经联合了工业部向执委会提议,将目前往返于安南黑土港与琼西昌化港的运煤船全部换成大船,以此来提升两地间煤炭转运的效率,满足昌化工业区钢铁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后的煤炭需求增长。当然了,有鉴于大型货运船只的高昂造价和较长的建造期,这种交通工具的更迭换代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按照他们的计算,就算是胜利港造船厂能够在今年完成扩大产能的改造工程,一年能建造一到两艘这种3000吨级左右大船便已经是极限了。至于今后这种产能究竟是放在提升运力上还是用于暴兵,那就要看执委会如何权衡利弊了。

    相较于目前一门心思扑在造船上的海运部,负责统筹安排此次国际贸易洽谈的商务部可就忙碌多了,施耐德从安不纳岛回来之后,几乎就没怎么停下来歇过,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左右。最后还是执委会几个老哥们看他辛苦怕他累到猝死,陶东来、宁崎和顾凯等人也帮他接管了一部分事务,让他能够专心于完善贸易协定的细则内容。

    能够打造出一个以海汉为核心和主导的国际贸易组织,对施耐德而言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目标和愿望,事实上从穿越前开始,他的心中就已经有了这么一个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实现的构想。在穿越之后这几年里他在商贸领域所做的种种努力,或多或少也是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铺垫工作。而随着海汉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目标从最初的遥不可及,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在安不纳岛的多国磋商结束之后,施耐德知道自己的
1...346347348349350...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