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亲眼见到这样的人,朱允炆心中对于道德高尚之人的崇敬之心发作,丝毫不介意他这样说虽然语气柔顺,话语也言辞恳切,实际上还是推绝了自己的任命的事实,放下手中的纸笔,站起来绕过桌子,弯腰抓住三浦友臻的胳膊亲自将他扶起来,温言说道:“爱卿快起来。”
“草民恳求殿下答应草民的请求。”三浦友臻却没有顺着他的力道站起来,反而又跪下磕头说道。他作为武士阶层出身之人,从小习练武艺,力气比从小读书的朱允炆要大得多,他自己不愿起身,朱允炆也扶不起来。
朱允炆一愣,笑道:“你误解孤的意思了。孤之所以称你为爱卿并无其它意思,也无仍然坚持任命你为千户之意,只是觉得你这般品德高尚之人,如何能只是一个草民所以这样称呼你,别无他意。”
“殿下可是答应了草民的请求”三浦友臻又问道。
“你的请求孤准了。”朱允炆仍然笑着说话:“你说的如此言辞恳切,所求又是为了所有大明子民,孤岂有不准之意”
“多谢殿下!多谢殿下!”三浦友臻仍然没有起身,又连连叩头说道。
“快起来!快起来!爱卿不必如此。”朱允炆又要扶他起来。这次三浦友臻顺从了他的力道,被扶了起来。
“来人,看座!”朱允炆又高声叫道。很快一个从杭州带来的宦官手里提着一个小凳子跑进来,放在桌子对面,又弯腰低头退了出去。不过他在退出去的过程中一直在用眼角的余光看着三浦友臻,心里纳罕:‘不过是一个要被命为千户之人,如何值得殿下赐座又能有什么事情能与殿下当面商议’
“三浦爱卿。”等这个小宦官出去了,朱允炆又说道:“孤适才说了,你这般品德高尚之人,绝不能只是一介草民。当年孔圣、亚圣周游列国,虽列国国君多不接受二圣的观念,但也都对二圣以礼相待,赐予高官厚禄、娇妻美妾,厚待之;孤对你也绝不能薄待了。可孤现在手上也没有娇妻美妾,赐你高官你也不愿接受。既然如此,孤赐予你礼厅仆射衔,享从三品俸禄。孤还要在城中给你划一栋宅院,供你居住。”
“爱卿不必推辞。”见他有推辞之意,朱允炆又说道:“孤查过你的过往经历,知晓爱卿就算常年出去探索未知之地,可没探索完毕一块地方,也要回去休息一段时日,这栋宅院与俸禄都是给你用来休息的。宅院用来居住,俸禄用来支付在孤的封地内时的开销,你也可以这些俸禄作为外出探索的开销。”
“草民多谢殿下好意。只是草民从前只不过是一届平民,贸然被赐予从三品的官衔,恐怕众位官员不服。”三浦友臻又说出了自己的另一条担心。
“你又不真正做官,他们怎会不服”朱允炆说道。对于大多数官员的心思朱允炆现在也能比较准确的把握了,这些人虽然也在意名声和规矩,但归根究底还是在意自己现在的官职与将来的前程,三浦友臻既然不会实际做官,众人嚷嚷几句‘不合章程’后见国君不为所动,也就不会再说什么了。
当然,朱允炆还是相信天下有许多人做官是怀着济世安民的心思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在他看来,肯自愿随同他一起来到汉洲大陆教化蛮夷的官员不论文武都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认为自己手下这样的人不少。这些人或许对于不影响自己官职、前程的事情仍然会坚持进谏。
不过这样的人更好解决。朱允炆相信只要自己说出三浦友臻的理想,再说出这样安排的缘故,这些人就会被说服,停止进谏。
而且朱高煦等人在南洋做藩王,已经不知破格提拔过多少从大明跑到南洋混饭吃的百姓,三浦友臻自己在日本国内又是武士出身,还是地位较高的武士,放在大明也算得上世袭指挥使或指挥同知家庭出身,被赐予从三品的官衔也算不上太突兀。不过这些事情就没必要对面前之人详细解释了。所以朱允炆只是说了适才那句话,没有多说什么。
他不说,三浦友臻也不会问,只是又道了声谢。他又听了朱允炆对自己的几句赞赏,三浦友臻趁着朱允炆端起茶杯喝水的功夫,行礼说道:“殿下,草民敢问殿下可还有事情吩咐若是没有,草民这就告退了。”
“怎么还自称草民”朱允炆却这样反问道。
“臣请殿下恕罪。”三浦友臻赶忙说道。
朱允炆听到这话笑了笑,继续说道:“吩咐倒是没有了,只是孤想问一问,你要去哪里探索”
三浦友臻迟疑了一下,才回答:“殿下,臣在商王殿下的封地时,就曾随同船只去过北方,发现那边虽然也有适合生活之地,但地方很小,安排不了太多人口;再往北就更加寒冷不适合人生活,所以不会向北探索。”
“臣原本是打算继续走陆路南下,沿着海岸线继续向南;可在
第1352章 南洋风雨——第三个法子
"爱书网"访问地址更换为 font>
“谁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假的”听了曹彻强调这些兵不是他台湾镇的解释,朱高煦虽然在心里已经相信了,但嘴上还是这样说道。
曹彻与他不是很熟,也不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但也没有继续争辩,而是笑着说道:“苏王殿下,这次下官帮你守住了这座城,您打算给下官什么赏赐”
“你可是听从陛下之令前来南洋,还要赏赐而且你也不是我苏藩之官员,本王给你赏赐也不合适。”朱高煦半开玩笑道。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曹彻说道:“大军出征远地,对立功的将士给予赏赐,也不需六百里加急让皇上定夺。您就是大军统帅,下官就是奉命来援的一名战将,您就按照统帅赏赐立功之将领给下官赏赐便好。”他的声音十分平稳,让人猜测不出在想什么。
“那本王就对你赏赐一番!不过得等过几日,仗打完了再说。现下本王手里可什么都没有。”朱高煦大笑着说道。他一开始半开玩笑的说话是在试探曹彻是开玩笑还是真的向他讨赏,一听曹彻的回答就知晓他确实是在讨赏,朱高煦也就只能答应。虽然朱高煦是王爷,但也不敢得罪曹彻。一来,曹彻身为驸马,妻子又是允熥的亲妹妹,自己出身景川侯家,长兄又非常受允熥信任,在允熥心目中的地位未必比自己低;二来,就是曹彻的官职也很重要了。
曹彻身为台湾镇总兵,位于从南洋前往京城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与朱高煦有关的船只每年经过台湾海峡的不少,若是得罪了他,稍微动动手脚,自己就会有损失;像台湾镇这样的镇守总兵权力又非常大,与番国相比只是没有外交权,没有发动战争、没有独立任命官员的权力,镇守地方的军政大权一把抓,自己将来没准还会有事情求到他头上,这就更加不能得罪了。
这也是他从一开始就自称‘本王’,而不是‘孤’的缘故。孤这个词听起来太过于拉远距离,本王提干起来就亲民多了。
“而且本王现下也没什么钱,恐怕也赐不了你太多的现钱,只能是许多珍贵的古董了。不过你放心,本王这次在爪哇岛西部征集民间的财货,得了不少好东西,不会让你吃亏。”朱高煦想了想又道。虽然这次从爪哇岛抢来的钱不少,但他还需要还钱,藩国内的开销也很不少,不愿给曹彻太多钱,只能给他很值钱的古董了。这些古董的价值都很高,但想要变现却不那么容易,朱高煦不愿费那个事,就要直接送给曹彻。
不过曹彻似乎也不愿接受古董,笑着说道:“殿下此次在爪哇岛打了这样一个胜仗,又包围了满者伯夷国国君所亲自统领的大军,之后若是答应放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一条生路,必能得到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真心’奉送的许多金银;若是执意全歼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统领的大军,之后带兵去苦橘城打开满者伯夷国的官库任意取用也十分容易,岂会没有钱”
“这,”朱高煦原本还以为他对于战局并不清楚,想要暂时忽悠住他,等他答应了过后也不好改口;同时也有着他喜欢古董或其他珍宝的想法。现在两种想法都落空了,朱高煦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应付。
他不得不打了个哈哈,生硬的转移话题道:“曹总兵,正好您来了0,本王正要找人商议事情,就与曹总兵商议商议。”
朱高煦拿出一份爪哇岛地图,指着地图继续说道:“您带兵入了城,即使威格拉玛瓦尔达拿手下的将领有人看出来这一万多人并非都是能征善战的将士,现下也来不及了,城内多了这一万多人,能一直坚守到粮食耗尽,八马兰的援兵也会远远不断的前来,威格拉玛瓦尔达拿再无攻陷城池之可能。”
“既然如此,他必定会再次求和。本王想与曹总兵议一议,到底是放他一马,还是执意将他带领的军队全歼”
朱高煦虽然是为了转移话题说的此事,但也确实想与别人讨论一番两种做法的利弊各是什么。他原本的打算是在重重的敲了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一笔钱,又差不多消耗手上近半的军队后放他一马,满者伯夷国内同时有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与威拉布弥两股实力差不多的势力,让其国内内战不休,他作为第三方维持这两股势力的平衡,一直将满者伯夷作为无限取用的钱庄。
可经过了半天惨烈之极的守城战后,他心中十分想要至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于死地,又不想放过他与他的军队了。他也认真思考了一番,觉得这样一来,虽然满者伯夷国内不会内战不休,但实力也损失严重,之后数年甚至数十年都无法恢复元气,只要自己操纵的好,也能一直压制满者伯夷国,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而且这样一来自己也能一次将苦橘城劫掠一空,有了足够的金钱让苏藩快速发展。综合来看,未必比前一种做法差了。
但他又怀疑这是自己在心中已有偏向之下的想法,所以要找第三人来商议一番。正好曹彻在此,就与他商议。
“嗯。”曹彻想了想,说道:“下官初步想来,第一种想法更稳妥些。让满者伯夷国内两虎争雄,殿下如同春秋时期的霸主一般居中调节,不让哪一方势力受损太多,更加稳妥。”
“第二种法子却也不差。满者伯夷过雄霸南洋上百年,在建业元年陛下派兵之前一直是南洋霸主,都城内所积累的财货定然十分多,说不准就连京城也比不上,将其一次掏空,满者伯夷国数十年都不会回复元气;而殿下您的苏藩又能得到许多财货,国力更为强大,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些本王都已
第1353章 汉洲攻略(十五)
"爱书网"访问地址更换为 font>
“三浦君,亳王是否答应了你的请求”三浦友臻刚刚返回自己所住的帐篷,就听有人问道,而且有许多人同时焦急的询问道。
三浦友臻本来并不在意这些问话,想要先拿出茶具沏上一壶茶,可他的耳朵忽然听到一个十分熟悉的声音,已经伸向茶具的手停在半空,转过身来向人群看去,注意到一个身穿浅蓝色外衣、头戴用茅草编制而成斗笠的人。虽然没有看到这人的长相,但三浦友臻的脸上浮现出笑容,说道:“藤原君,你来了玛雅潘城”
“你认出我了”被叫做藤原君的人反问道。
这句话的功夫三浦友臻已经走了过来,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同时低声说道:“错不了,这必定是藤原君的肩膀。”随后放大声音说道:“如果你藤原君我都认不出来,我还能认出谁”
“哈哈。”那人大笑一声,左手拿起戴着的斗笠,又开玩笑道:“这可不一定,说不准就有哪家你时常光顾的妓家也能认出来。”
三浦友臻也笑了几声,与他一起走到桌旁,脱掉鞋子坐在日式榻榻米上,又让其它人拿来一壶酒与两个酒杯,将其中一个酒杯倒满酒放到藤原经九面前,又对他笑着说道:“这可是我当年从江户带来的清酒,最后一壶了,你可要省着点儿喝。”
“你还有当年带来的清酒我当初带来的早就已经都喝光了。”一边说着,藤原经九一边拿起酒杯抿了一口,又半开玩笑的说道:“嗯,喝过了这么多酒,还是只觉得家乡的清酒最好喝。只是清酒太难得了些。虽然大洋较为平静,但带酒过来的人非常少,明国的几位王爷又都不约而同的禁止酿酒,往往只有粗粝的烧酒和根本不应该算作酒的果酒,而且还特别少,价格昂贵。能相隔几年后再次喝到清酒,我竟然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
“再过几年,再过几年就不用了,咱们就不必看明国的王爷的脸色,听从他们的命令行事了。”三浦友臻语气坚定地说道。
是的,三浦友臻适才与朱允炆所说的话并不完全是假话,他确实喜欢探索,也确实对于脚下的大地到底是不是球体、会不会有边界等问题感兴趣,但他探索的目的并非是为大明子民开拓生存空间,而是为日本人开拓生存空间。
大家经常说大明的人口非常多,人多地少,但实际上大明东边的日本人口密度远比大明要更大。日本此时只有以本州、九州、四国三个大岛为主的岛屿,总面积还不到三十万平方公里,但已经有一千多万人;大明的总人口不算藩国此时大约七千多万,实际控制领土不算藩国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日本的人口密度接近大明的三倍。
而且日本长期以来就是如此,人口在一千多万,领土面积一直没有什么大变化。
所以在日本,那些忧国忧民的贵族或武士阶层,一直以来就想发现另外能够容纳大片土地的地方,扩展为日本的领土;日本常年从上到下对南阿依努地的进攻,对朝鲜半岛的贪婪,都是这一意识的体现。在发现了汉洲大陆这么一片广大的土地后,他们怎么可能不起将这片土地都纳入日本所有的想法
实际上,三浦友臻与藤原经九随同朱柏一起来到汉洲大陆,经过了对日本东边竟然还有这么一大片广袤的土地的震惊后,迅速就开始琢磨在这片大陆上占据一块只属于日本人的领土。当然,他们其实想将这片土地都变成日本人的土地,不过他们好歹保有理智,知道这是不现实的,将目标缩小了。
但即使这个缩小的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朱柏落脚的地方太荒芜了,所有重要的物资又都被他亲自掌控,即使他们二人想方设法从国内找船运一些过来,但港口是属于朱柏的,他又命人在港口对所有人带来的东西进行检查,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就强制收走。当然,朱柏并不是白要,他会照价给钱,而且是按照汉洲大陆的价格,对于那些一心想来汉洲大陆发财的人来说没什么,但对于他们这些想要在野外开荒的人来说就是大麻烦了。虽然他们也尝试过私下里偷偷开辟码头让船只停泊,但合适的天然港口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朱柏又会命令水师在海上巡逻,近三年时间积攒下来的东西也没多少。
后来朱桢来了汉洲大陆,萧规曹随,也采用了与朱柏类似的办法,他们同样难以积攒多少有用的东西。
与大明的商人联合的方法也失败了。严家等几家派人来到汉洲大陆做生意的人家对他们的试探完全没有回应,看起来对他们的建议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三浦友臻后来想想也是,他们作为赚了不少钱的大商人,怎么会对汉洲大陆这片鸟不拉屎的地方感兴趣就好比一个开启了灵智的猴子,当然不愿留在猴群里面做大王,而是想要求仙问道。就算严家因为受到皇帝的严厉惩处在大明国内被看不起,想搬到大明周围的国家也很容易。
之后传来朱桢要带兵南下开拓新领土的想法。三浦友臻认真思考了一番,决定带领一部分迁移过来的日本人南下。在北面很难打开局面,没准换了新的地方能够进展。但金川城也是他们经营很久的地方,不愿舍弃,二人商议一番,决定藤原经九留守金川城,三浦友臻南下。
朱桢轻而易举打败了墨西哥谷地的蛮夷,三浦友臻虽然惊讶于当地的蛮夷这么弱,也是有些高兴的,毕竟他与他带来的日本子民也都在城中,如果被打败他或许能够活命,但子民多半就会被蛮夷俘虏;他还得到了许多新作
第1354章 南洋风雨——各自的想法
"爱书网"访问地址更换为 font>
“下官凭此以为,第一个法子也不能用。”
说到这里曹彻顿了顿,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给了朱高煦思考的时间。
朱高煦也的确低头认真思考起来。曹彻说的确实有道理,威格拉玛瓦尔达拿认为自己年纪还轻,虽然长子死了,将来也一定会有其他孩子,所以不愿将王位传给威拉布弥的儿子,可始终存在传位的可能;有巨室大户和寺庙在侧,有规矩约束,威拉布弥不敢,也没有必要除掉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他除了失去权力外没准比现在过得还舒服。当然,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愿意失去权力,但他的算盘显然就想让局势陷入不正常的情况,威格拉玛瓦尔达拿会做什么可不好说。
可是,“曹总兵,这个称呼太生分了,江都比本王小一岁,本王就托大叫你一声妹夫。”朱高煦忽然改了称呼,见曹彻没有出言反对,继续说道:“妹夫,这样做确实稳妥,能够永绝后患,但这样一来,仗就打得多了,得到的财货未必能弥补损失。”
“殿下说笑了,”曹彻笑道:“殿下能征善战之名下官做台湾镇总兵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后来就封乾安后更是南征北战,短短几年间就将封国扩大了几倍,如今苏门答腊岛上除了殿下的封国只有两个番国,怎会担心打仗怎会仗打不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