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他们冲上城头以后按照领头之人的命令排成三排,之后这人转过身走到刘度面前,行礼说道:“卑职加查,听候大人命令。”

    “除你以外,可有人会说汉话”听到加查的话,刘度回过神来,问道。

    “禀报大人,有二十一人会说汉话,其中有五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另外十六人差些。”加查回答。三宝垄城是爪哇岛的大城,平时汉人来此做生意的不少,城内会说汉话的人也不少。

    “五人能说流利的汉话,”刘度轻声说了一句,轻声与身边的副千户商量几句,副千户的表情忽然变得十分激动,大声对刘度嚷嚷了两句,不过加查只会说广东话和官话,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们二人激烈的争辩了一会,刘度转过头来对加查吩咐道:“本千户单独分出一段城头,交给你来驻守。记住,一定要阻挡城下的人冲上来,即使全军覆没也决不能让他们踏上城头!”

    “卑职一定会守住城头!”加查大声答应一句,转过身来用爪哇话对青壮说了些什么,就见到青壮们激烈的大喊起来。刘度询问身边懂得爪哇话的护卫,护卫说道:“他们在喊,为了家人!”

    ……

    ……

    “真是叛徒坏事!”放下手里走私来的千里眼,克塔拉亚萨咬牙切齿的说道。

    他又指着城头上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一看就是爪哇人的人问其他人:“这人是谁”他指着的人,赫然就是加查。

    众人纷纷摇头,之前统领从三宝垄城调来的支援八马兰的军队的将领也不例外。加查原本只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除了他的直属上级,没有将领认识他。

    克塔拉亚萨见没有人认识他,骂了一句,又转过头去,看着城头正在指挥将士的加查说道:“等攻陷了城池,我一定要亲手将他砍成碎




第1349章 汉洲攻略(十三)
    第二日等朱柏与朱桢都走了,朱允炆就打算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封地,可他没想到的是,很快就出现了一件预料之外的事情。

    “草民三浦友臻,见过亳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一个身穿直垂服饰,头顶月代头的年轻男子走进房屋,朝着朱允炆的方向跪下,用最标准的礼节对他行礼说道。

    “不必多礼。”朱允炆愣了一愣,才说道。虽然朱允炆一直说要坚持大明礼节,但汉洲大陆毕竟不比中原情况不同,要让当地的蛮夷与野人一下子就接受大明的礼仪也不太现实,所以不得不对礼仪进行简化,方便蛮夷与野人学习。既然蛮夷与野人能够对朱允炆与朱桢、朱柏等人行简化后的礼仪;这样一来,从中原来到汉洲的汉人也就渐渐改用简化的礼仪,朱允炆虽然略有些不愿但也只能接受。所以他自从来到汉洲大陆以后已经许久未受过这样完整的礼仪,就愣了一下。

    “三浦友臻,朕已经任命你为玛雅潘西城千户的副千户,兼任百户,你不应对孤自称为草民,而是应当自称为臣才对。”他又说道。

    “殿下,草民今日前来正是为了此事。”三浦友臻又跪下说道:“殿下,草民请求殿下收回这道命令。”

    “怎么,你不愿为孤效力做官”朱允炆的语气变得不那么友好起来。你既然是日本人,应当知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既然陛下将我封为亳王统领这一地,这里的百姓都应当听从孤的命令。当地的蛮夷不懂规矩,你也不懂规矩么他在心里想着。

    三浦友臻又磕了一个头,直起上半身说道:“殿下,草民当然愿意为殿下效力,只是草民另有难言之隐,只能推绝这个差事。”

    “你有何难言之隐”朱允炆马上追问道。

    “殿下,草民三浦友臻,追随大明自日本乘风破浪而来汉洲大陆这片蛮荒之地,并非是为了高官厚禄,也并非是为了此地的金银玉石。……”三浦友臻说道。

    朱允炆点点头。他确实知道,三浦友臻不仅是最早来到汉洲大陆的日本人,也是最早来到汉洲大陆的人之一,随同朱柏的第一批船队前来。当时还不知道大海的东面有什么,更不会知晓会有大量的金银矿,如果为了高官厚禄、金银财宝,根本就不会坐船过来。朱柏前来是受了允熥的命令,可他还有另外几个日本人可都是完全自愿上船的,没有任何人指使。

    “……,草民当初之所以要来汉洲大陆,一是因为草民喜欢探索。”

    “草民从小就喜欢探索。虽然草民出生于日本的关东,距离北方阿依努人的土地极远,但草民就曾去北方阿依努人的两座岛屿探索,看看其与日本有何不同,也曾去现下永王殿下的封地,还作为出使大明的使者去过大明的京城。”

    朱允炆又微微点头。因为自愿出海去东面未知的地方探索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所以朱柏就让驻守横滨的朱孟炯查了一下三浦友臻的过往,发现他确实很喜欢去各处探索,



第1350章 南洋风雨——援兵是怎么来的
    “怎么会是你”朱高煦十分惊讶地对面前之人说道。他面前这人大约二十七八岁,与高煦差不多,只是尚未蓄须。他侧头看了一眼,见到自己带来的‘兵’都已经入了城,城门也马上要关上,松了口气,笑着对朱高煦说道:“你以为会是谁”

    “我当然以为是从八马兰而来的第二批援兵。”朱高煦马上又道:“你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此这里离着你的镇守之地太远,你怎么能来到此处是陛下的旨意”他最后猜测着说道。

    “当然是陛下的旨意。”那人又笑道:“没有陛下的旨意,我岂敢擅自来到此处”

    听到这句话,朱高煦马上问道:”陛下派你来做什么你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三宝垄城附近此外,这就是你带来的兵连运输辎重的兵都不如吧!”看着正从房屋旁边经过的这些人,朱高煦非常惊讶:“你就凭这样的兵将满者伯夷人吓跑了要是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看出了虚实,分出少许兵马就能将这些人击溃,根本不用收兵回营。”

    “你可别以为我台湾镇的兵是这样的!”那人解释道:“这些人可不是我台湾镇的兵,他们甚至不是陆师将士。”

    这人就是台湾镇的总兵,与江都长公主成婚的景川侯曹震的次子曹彻。他来到三宝垄城,也是奉了允熥的旨意。

    允熥从萧卓嘴里得知南洋有封藩要打仗后,马上命令广东的锦衣卫将事情查探清楚奏报给他,而且以四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到广州城。广东锦衣卫千户看到密旨,又看到代表四百里加急的文书后,不敢怠慢,马上将他知道的详情写成密报,也四百里加急送回广州。其实朱高煦联合各藩国攻打满者伯夷之事他早就知道了,不仅是他,广东地面上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了,朱高煦与朱贤烶打仗的军费都到广东来借了,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只不过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南洋又不是他们的管辖之地,大家都没有奏报而已。现在既然皇帝问起,当然要如实说明。

    允熥看到奏报后,心中对广东的衙门略有些恼怒。广东布政使与按察使也就罢了,这事与他们完全无关;巡按御史也可以推脱不在广州城不知道;宝安市舶司也没有相关职能。可驻扎广东的南洋水师,与锦衣卫知情不报就太不应该了。

    可他们又没有违反任何章程,允熥也不会处罚他们。在他看来,处罚钻朝廷法令漏洞的人没有多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将漏洞堵上,或者彻底拆了有漏洞的墙,新建一面。所以他不会处罚南洋水师与广东锦衣卫千户的官员,但要想一想如何堵上漏洞,待自己有了章程后再去与大臣商议。

    不过在此之前,他给曹彻下旨,让他带领台湾镇的数千兵马,又将南洋水师的一部划给他暂时管辖,去满者伯夷巡视一番。虽然朱高煦很有用兵打仗的本事,也不会打无把握之仗,但战争毕竟是充满偶然的,以苏藩为主的联军也有可能打败仗。允熥让曹彻带兵去巡视一番,若是朱高煦等人真的打了败仗,就协助将他们撤回,而且警告满者伯夷不得追击。

    他又下令清点此时在京城附近的监牢中关押的犯人,点出了七八千人,随水师一并前往南洋,分给诸位藩王。

    曹彻接到旨意后倒是颇有些高兴。从建业二年他来到台湾至今已经七年了,期间除了回过一次京城、去过一次广东,一直在台湾待着,再好的风景也看腻了,又听闻南洋的风俗与台湾大为不同,很有兴趣去看一看。反正此时台湾镇的诸事都已经上了正轨,也不需他多费神。何况,还有昀英在。

    昀英不太愿意。打仗就可能会出意外,何况这个季节南洋也有台风,她不愿意曹彻冒着风险,哪怕是很小的风险去南洋。可这毕竟是皇帝的旨意,昀英抱怨了几句,还是只能为曹彻收拾行装送他去码头。

    因为并不知道战争现在是什么进展,曹彻决定带领船队来到爪哇岛北海岸的最东段,从东向西行船,同时抓捕渔民打听情况。反正在南洋没有任何国家的水师是他统领这支水师的对手。

    沿途得知有这么一支舰队的满者伯夷城池的守将都吓坏了,以为大明果然派出军队配合朱高煦等藩国攻打他们,一方面加紧对城池的防守,另一方面派出铺兵告知威格拉玛瓦尔达拿。

    可此时洋流是从东向西,风也是从东南向西北,再加上这段时间正是爪哇岛的雨季道路十分不好走,他们又不敢用船,使得消息传递的速度还没船队跑得快。

    今日曹彻带领船队来到三宝垄城附近,马上就有瞭望兵汇报道:“总兵大人,岸上似乎正在打仗。”

    “朱高煦已经带兵打到这里了”曹彻笑着说道:“仗打得不错嘛,给我一支千里眼



第1351章 汉洲攻略(十四)
    看着面前跪着、只对他露出后背的三浦友臻,过了好一会儿朱允炆才回过神来。

    朱允炆虽然也算得上理想主义者,也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做出牺牲,比如从杭州这个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来到汉洲大陆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忍受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忍受难闻的气味‘教化’当地的蛮夷;但有些东西也是他不愿放弃的,那就是身份。

    他早已习惯了这样一人说话、万人听从的情形,也早已习惯了有许多人服侍他的情形,根本不能想象自己如果变得与平民一样会如何。在他想来,三浦友臻虽然身份比不得他,可也是勋贵出身,哦日本独有的名字称为武士,生活富足,本应有与他差不多不愿放弃的东西;但他却能够经常独自一人或只带着很少的人去完全陌生,或者荒无人烟这种没有人会在意身份的地方,只为了自己的理想,这种人可以称之为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了。虽然朱允炆并不知道‘理想主义者’这个词汇,他是用其它词汇评价三浦友臻。

    ‘若论品德,孤虽然远超小人,但还算不上君子,可这个名叫三浦友臻的人已经快要追得上圣人了。当年孔圣、亚圣不就为了儒家思想能得到传播,宁愿放弃高官厚禄、娇妻美妾,周游列国么。’朱允炆在心里说道。

    亲眼见到这样的人,朱允炆心中对于道德高尚之人的崇敬之心发作,丝毫不介意他这样说虽然语气柔顺,话语也言辞恳切,实际上还是推绝了自己的任命的事实,放下手中的纸笔,站起来绕过桌子,弯腰抓住三浦友臻的胳膊亲自将他扶起来,温言说道:“爱卿快起来。”

    “草民恳求殿下答应草民的请求。”三浦友臻却没有顺着他的力道站起来,反而又跪下磕头说道。他作为武士阶层出身之人,从小习练武艺,力气比从小读书的朱允炆要大得多,他自己不愿起身,朱允炆也扶不起来。

    朱允炆一愣,笑道:“你误解孤的意思了。孤之所以称你为爱卿并无其它意思,也无仍然坚持任命你为千户之意,只是觉得你这般品德高尚之人,如何能只是一个草民所以这样称呼你,别无他意。”

    “殿下可是答应了草民的请求”三浦友臻又问道。

    “你的请求孤准了。”朱允炆仍然笑着说话:“你说的如此言辞恳切,所求又是为了所有大明子民,孤岂有不准之意”

    “多谢殿下!多谢殿下!”三浦友臻仍然没有起身,又连连叩头说道。

    “快起来!快起来!爱卿不必如此。”朱允炆又要扶他起来。这次三浦友臻顺从了他的力道,被扶了起来。

    “来人,看座!”朱允炆又高声叫道。很快一个从杭州带来的宦官手里提着一个小凳子跑进来,放在桌子对面,又弯腰低头退了出去。不过他在退出去的过程中一直在用眼角的余光看着三浦友臻,心里纳罕:‘不过是一个要被命为千户之人,如何值得殿下赐座又能有什么事情能与殿下当面商议’

    “三浦爱卿。”等这个小宦官出去了,朱允炆又说道:“孤适才说了,你这般品德高尚之人,绝不能只是一介草民。当年孔圣、亚圣周游列国,虽列国国君多不接受二圣的观念,但也都对二圣以礼相待,赐予高官厚禄、娇妻美妾,厚待之;孤对你也绝不能薄待了。可孤现在手上也没有娇妻美妾,赐你高官你也不愿接受。既然如此,孤赐予你礼厅仆射衔,享从三品俸禄。孤还要在城中给你划一栋宅院,供你居住。”

    “爱卿不必推辞。”见他有推辞之意,朱允炆又说道:“孤查过你的过往经历,知晓爱卿就算常年出去探索未知之地,可没探索完毕一块地方,也要回去休息一段时日,这栋宅院与俸禄都是给你用来休息的。宅院用来居住,俸禄用来支付在孤的封地内时的开销,你也可以这些俸禄作为外出探索的开销。”

    “草民多谢殿下好意。只是草民从前只不过是一届平民,贸然被赐予从三品的官衔,恐怕众位官员不服。”三浦友臻又说出了自己的另一条担心。

    “你又不真正做官,他们怎会不服”朱允炆说道。对于大多数官员的心思朱允炆现在也能比较准确的把握了,这些人虽然也在意名声和规矩,但归根究底还是在意自己现在的官职与将来的前程,三浦友臻既然不会实际做官,众人嚷嚷几句‘不合章程’后见国君不为所动,也就不会再说什么了。

    当然,朱允炆还是相信天下有许多人做官是怀着济世安民的心思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在他看来,肯自愿随同他一起来到汉洲大陆教化蛮夷的官员不论文武都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认为自己手下这样的人不少。这些人或许对于不影响自己官职、前程的事情仍然会坚持进谏。

    不过这样的人更好解决。朱允炆相信只要自己说出三浦友臻的理想,再说出这样安排的缘故,这些人就会被说服,停止进谏。

    而且朱高煦等人在南洋做藩王,已经不知破格提拔过多少从大明跑到南洋混饭吃的百姓,三浦友臻自己在日本国内又是武士出身,还是地位较高的武士,放在大明也算得上世袭指挥使或指挥同知家庭出身,被赐予从三品的官衔也算不上太突兀。不过这些事情就没必要对面前之人详细解释了。所以朱允炆只是说了适才那句话,没有多说什么。

    他不说,三浦友臻也不会问,只是又道了声谢。他又听了朱允炆对自己的几句赞赏,三浦友臻趁着朱允炆端起茶杯喝水的功夫,行礼说道:“殿下,草民敢问殿下可还有事情吩咐若是没有,草民这就告退了。”

    “怎么还自称草民”朱允炆却这样反问道。

    “臣请殿下恕罪。”三浦友臻赶忙说道。

    朱允炆听到这话笑了笑,继续说道:“吩咐倒是没有了,只是孤想问一问,你要去哪里探索”

    三浦友臻迟疑了一下,才回答:“殿下,臣在商王殿下的封地时,就曾随同船只去过北方,发现那边虽然也有适合生活之地,但地方很小,安排不了太多人口;再往北就更加寒冷不适合人生活,所以不会向北探索。”

    “臣原本是打算继续走陆路南下,沿着海岸线继续向南;可在



第1351章 汉洲攻略(十四)
    看着面前跪着、只对他露出后背的三浦友臻,过了好一会儿朱允炆才回过神来。

    朱允炆虽然也算得上理想主义者,也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做出牺牲,比如从杭州这个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来到汉洲大陆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忍受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忍受难闻的气味‘教化’当地的蛮夷;但有些东西也是他不愿放弃的,那就是身份。

    他早已习惯了这样一人说话、万人听从的情形,也早已习惯了有许多人服侍他的情形,根本不能想象自己如果变得与平民一样会如何。在他想来,三浦友臻虽然身份比不得他,可也是勋贵出身,哦日本独有的名字称为武士,生活富足,本应有与他差不多不愿放弃的东西;但他却能够经常独自一人或只带着很少的人去完全陌生,或者荒无人烟这种没有人会在意身份的地方,只为了自己的理想,这种人可以称之为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了。虽然朱允炆并不知道‘理想主义者’这个词汇,他是用其它词汇评价三浦友臻。

    ‘若论品德,孤虽然远超小人,但还算不上君子,可这个名叫三浦友臻的人已经快要追得上圣人了。当年孔圣、亚圣不就为了儒家思想能得到传播,宁愿放弃高官厚禄、娇妻美妾,周游列国么。’朱允炆在心里说道。
1...318319320321322...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