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徽城目前开发了三座煤矿,最大的一座就是这个露天煤矿。另外两座是原来唐门留下来的,都已经出煤了,还有两座煤矿,暂时没有开采。

    矿山的绿化做得还算可以,矿区和员工宿舍区,都栽种了花草树木,并没有烟尘滚滚的现象。

    巨大的水下储煤场,阳光一照,把周围都映衬成墨绿色。

    煤矿的最大污染就是粉尘,水下储煤,极大地解决了扬尘的问题只。

    “是可惜了这一潭好水。”李东文感慨一句。

    马立雄说:“没啥可惜的,这里流出去的水,我们都用来做蜂窝煤了。”

    “煤球厂,也要注意环境保护,你给工人都配上口罩什么的,防尘。”李东文叮嘱一句。

    马立雄说:“口罩都发了,但没几个人愿意戴,都嫌不透气。”

    李东文又问:“电厂那边,咱们的煤炭供应没出啥问题吧”

    马立雄说:“大问题没有,小问题有一些。刚开始嫌弃我们的煤含水量大,后来我们给他们用网兜捞煤,都是成块的,煤泥我们自己做煤球用。他们又说块煤,燃烧不充分,回去以后他们还要粉碎,又嫌麻烦了。这帮家伙真难伺候。”

    李东文说:“不惯着他们,爱要不要。”

    视察完煤矿,李东文就准备走了。

    这时候徽城的两位县官,郭小木和李军,联袂找上门来。

    李东文也有点纳闷,我这一回来,怎么走到哪里,都有县太爷找我

    这两位找上门来,还真是有大事商量,商量的是徽城县的发展战略。

    徽城现在拿得出手的资源,就是煤炭。不是说煤炭储量有多大,主要是徽城的煤球卖的太便宜,已经远近闻名了。

    &nb




第316章:飞流直下三千尺(求推荐)
    周道平拿着电话走了进来:“谢老板找您。”

    李东文接过电话。

    电话里传来谢安平的声音:“李老大,您哪天有时间,我们去莞城,商讨一下物流公司上市的事情。”

    李东文:“我在徽城,你在哪里”

    谢安平:“我在三边煤矿。”

    李东文:“我过去找你,一起走。”

    李东文去三边,是看上了那里荒凉的土地。在他眼里,那就是廉价的风水宝地。

    当初李东文第一次来西北考察,看中的地方就是三边县,只可惜阴错阳差,被当成了骗子,没有谈成。

    李东文和周道平两人,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才从徽成赶到三边,到了三边县,已经是半夜了,谢安平和乔山一直在三边县宾馆等候着,安顿下来已经是后半夜了。

    翌日。

    西北夏末秋初的天气,正是秋高气爽。

    李东文提出要去煤矿看一看,谢安平和乔山求之不得,希望李老大能到现场,帮着指点一下江山。

    煤矿的建设如火如荼。

    李东文看着到处扬起的灰尘,紧皱眉头。

    “好好一个煤矿,让你们搞得乌烟瘴气的。同样是煤矿,你们也学一下徽城。”

    面对李东文的批评,谢安平和乔山毫无一点愧疚之色。

    乔山说:“煤矿都这样。再说这里荒无人烟的,要树没树,要草没草,一刮风就灰土暴尘的。”

    谢安平也说:“这里哪比得上徽城,山清水秀的。”

    李东文盯了谢安平一眼,说道:“事在人为!徽城那地方,刚从唐门接手的时候,你不是没见过,比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是满目荒凉。现在你再去看看……”

    谢安平仔细一想,当初好像是挺荒凉的,这才两年时间,就已经大变样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好像什么都有了。

    谢安平好像明白了点什么,问道:“你是说,这里,也能变成像徽城那样”

    李东文微微一笑:“徽城有点远,可能没有可比性。咱们说点近的。三边这里,隔壁就是我们通远公司,当初也是和这里一个鸟样,你再看现在,怎么样了”

    乔山忽然来了兴趣:“李老大,你的意思是,这里也能改造成农场”

    李东文淡淡一笑:“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我们通远公司目前有大几万员工,徽城公司同样也有几万人,这就是人的力量。”

    谢安平和乔山琢磨了半天,还是没有琢磨明白。尽管李东文说的这些都是事实,人和环境改造,这两者之间貌似存在着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但总觉得好像逻辑不通,感觉哪里不太对。

    谢安平想了想说:“我可没有那么多钱,聘请几万人,来赌这片荒山变桑田。”

    “你们不想赌,现在不也来了吗”李东文淡淡说了一句。

    谢安平和乔山两人一愣。

    所有的投资创业,其实都是在赌博,都是一个确定性的问题,区别在于,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两人之所以在这里开矿,是赌这里有矿,起码有矿是大概率事件。

    即便发生小概率事件,前期投入也不大,风险还能承担得起。

    企业创业和个人创业,据说九成以上会失败,这是为什么通常是对成功率的判断出现偏差,创业之初信心满满,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结果越挣扎越痛苦,越努力,越失败。

    乔山叹了口气,说道:“三百六十行,做熟不做生。我们家是开矿的,我还是专心开矿得了,农场真的不熟,怕是做不来。”

    李东文看向谢安平:“你呢”

    谢安平内心明显有些纠结。

    他不是出身什么世家,三百六十行,刚开始他哪一行也不熟。

    改革开放之初,仗着自己是个纨绔,做点投机倒把的生意,靠着走私捞点偏门起家的,现在慢慢洗白了。

    物流行业,和投机倒把以及走私,都能算沾点边,再加上和李东文的合作,也就顺势搞起了物流。

    现在开矿是受到了李东文徽城煤矿的启发,就这样,他还要拉上开矿世家乔山等人合伙入股,才能干得起来,让他单干的话,还是有点心虚。

    但是,他对李东文还是有信心的,这家伙无论干什么,都没有失败过。

    谢安平一咬



第317章:台前与幕后(求月票)
    李东文说:“我懒得跟这地方的官府打交道了。你们出面去谈,先把地圈下来,然后我们两家联合开发,租金平摊,各占一半。这里肯定要修路,修路的费用也各占一半。但是……”

    李东文说到“但是”,谢安平和乔山听得格外认真,一般“但是”部分才是重点内容。

    “但是,整体规划要听我们公司安排。煤矿和油田的部分,我不参与,你们自己搞开发,地盘给你们单独划出来,其余部分,都是我的农场。”

    乔山问了一句:“李老大,矿山和油田,能占多大面积”

    李东文四周扫视了一眼,说道:“最多一成,可能半成吧。”

    乔山和谢安平对望了一眼,搞了半天,绝大部分都是农场,矿山和油田的地盘,只是一个零头。

    李东文看出来两人那点小心思,就说:“联合开发,我不勉强,你们回去好好商量一下。”

    对于谢乔两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小项目,投资需谨慎,不可能脑袋一热,就把钱砸进来。

    谢安平说:“我们先去找找关系,咨询一下,拿下这片地方,需要多少钱。”

    李东文说:“花多少钱,那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我们在凉州的农场,好像没花什么钱,在蒙省的电厂,好像才十几块钱一亩。”

    第二天上午,李东文就和谢安平动身出发,赶往莞城。留下乔山在这里,找关系打探租地投资的事宜。

    初秋的莞城依旧热浪逼人。

    李东文和谢安平都住进了赵灿光的会所。这里的房间设计堪比五星级酒店,两人的待遇当然是顶级的总统套房。

    上市筹备工作组的办公地点,不在这里,设在了莞城安平物流大厦总部。张俊茹带着她的小组,已经开展了前期工作。

    得知李东文和谢安平两位老板的到来,张俊茹立刻召集大家开会。

    张俊茹首先说:“目前的核心问题,是你们两家公司的整合。桃花仙公司在全国各地的仓储物流中心资产,整体注入安平物流公司。”

    “这次资产注入,对公司的营业收入贡献并不大,但公司的净资产会大幅度增加,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会大幅增强。”

    “桃花仙公司的仓储物流中心,基本都是购买土地,自己建设的,固定资产不菲,但仓储收益并不理想,主要是自家产品的临时仓库。”

    “合并之后,桃花仙公司的自家产品,就需要向新公司缴纳仓储费了,这一块也能为公司带来一定收益。同时还能充分利用仓储资源,向其他公司其它产品开放收费,提高仓储中心利用率。”

    “物流行业的毛利率普遍偏低,安平物流算是比较高的,也不到百分之三十,这对公司估值较为不利。”

    “安平物流去年的营业额一百二十多亿,净利润才二十亿。如果按照十倍市盈率估值,公司市值才两百亿。按照百分之二十的上市发行比例,才能融资四十亿回来。”

    “桃花仙公司的资产注入之后,公司的净资产将达到一百五十亿,这样算下来,市净率才一倍刚出头,公司上市也没赚多少。”

    谢安平听说能融资四十个亿回来,很是高兴,这都是真金白银啊,能买不少大卡车,聘用好多司机,业务还能扩大至少一倍。

    物流公司的运营成本,主要是油费,其次是车辆维修折旧,过路过桥费和司机工资。关于过路过桥费,安平物流的农产品,走的是绿色通道,节省不少。现在有些地区,连电煤都开通了绿色通道,也免交了过路过桥费。

    李东文对融资多少并不太关注,只要公司能继续做大做强,多养点人才是他关心的。

    谢安平看着李东文说:“李老板,我觉得融资四十亿,已经不少了,您觉得呢”

    &nb



第318章:利益是这样交换的
    谢安平要申请一个桃花仙专卖店的名额,在京城。

    这家店只是挂在谢安平的名下,实际经营者另有其人。

    这个另有其人,就是谢安平找的关系,证监会的某位实权人物。

    散会之后,谢安平悄悄找到李东文。

    “这位人物可是手握大权,你的桃花仙茶上市,要不要我帮你介绍一下”谢安平略显神秘地说。

    李东文:“没必要。桃花仙茶上市,州里和省里在帮着我们走流程。”

    谢安平一脸羡慕地说:“还是你牛啊,官府都上赶着帮忙。”

    李东文:“其实,跟官府打交道也没什么难的。他们要政绩,正好我们能创造政绩,一拍即合。用商场上话来说,就是合作共赢。”

    谢安平:“桃花仙公司现在财大气粗,去到哪里,用钱都能堆出业绩。对了,京城的专卖店,我找谁去办”

    李东文有点纳闷,一个专卖店的名额,就能搞定一家公司上市

    “找小周就行。你这关系也够铁的,就只要一个专卖店的名额,没再要点别的”

    谢安平:“你可别小看这专卖店的名额。你知道一家专卖店每年能赚多少钱吗”

    李东文一听,也来兴趣,问:“能赚多少”

    谢安平有点小自豪:“桃花仙公司第一家加盟店,目前也是桃花仙最大的专卖店,就是我开的莞城店。每年营业额几个亿了,纯利润至少每年上亿了。我英明吧……”

    李东文:“全国,不是每家店都能赚这么多吧”

    谢安平:“至少也能赚个千把万,主要看产品配额。京城这家店,配额可不能给太少,尤其是茶,酒,仙桃和海鲜。”

    “怎么海鲜也成抢手货了”

    谢安平说:“瞧你这老板当的,什么东西抢手,自己都不知道。有钱人,都是吃货啊!养殖的海鲜不稀罕,你们公司野生的海鲜,早就供不应求了。”

    李东文有些日子没去万州了,看来得想点办法,扩大一下海鲜的供应。

    谢安平离开了莞城,直奔京城。李东文刚想着去万州,马小龙就找上门来。

    “报告老板,咱们上次进的那批木材,不知道怎么走漏了风声,被人盯上了。”马小龙汇报。

    木材的事情,李东文记得,好像李仙琼曾经提过一次,他当时并没有在意,现在马小龙又旧事重提,恐怕是真有事了。

    “知道是什么人吗”李东文问。

    马小龙说:“都是同行。听说是港岛一个姓陈的女老板,做紫檀生意的。看中了我们的紫檀大料,想收购。还打听我们的货源,想从上游搞垄断。”

    李东文问:“官府那边,没人盯着我们吗”

    马小龙回答:“目前还没有。我们进的木材,属于原材料,有凭证有发票,杂木一批,均价进来的,没有细分品类。要有事,也是供货商的问题,跟我们公司无关。”

    李东文忽然意识到,李仙琼的天仙公司,可能会因此受到牵连。没有手续,说不清来源,那就是走私木材,早晚是个雷,一千多万元,查出来要坐牢的。

    “港岛那些人,如果再来问,你就出面跟他们接触一下,了解一下他们究竟想干什么,留下联系方式,不急着答应他们,也别拒绝,先拖着,等我来处理。另外,咱们在莞城建一座酒店,正规的酒店,不要像赵灿光他们那样,搞得乌七八糟的。”

    李东文交代完马小龙,就赶赴鹏城。

    鹏城。

    李仙琼的天仙公司,把国际贸易做得风生水起。
1...8889909192...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