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吃货大联盟
赵祯看了眼那些臣子,院子里站着的群臣一脸黑线。
葛老汉倒是大起知己之感:“谁说不是,一亩地一斗米。赶上旱灾蝗灾涝灾怎么办朝廷还是照收不误。牟县和许县为什么那么多流民,就是因为交不起租子还不起账,地被财主收去了。他们活不下去,这才成为乞丐。”
石小凡意味深长的看了赵祯一眼,当年是他和范仲淹解决了牟县许县流民安置问题。
当时石小凡将南霸天狗头给砍了下来,范仲淹依样葫芦杀了许县县令,为此他二人差点被流放三千里。
赵祯脸色微微一红:“说下去。”
葛老汉是个话痨,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说到兴起他一拍桌子:“你就像我老汉,家里三十亩地。每年也就只能种十亩地,却得缴三十亩地的赋税。我家一年产粮大概一千多斤。这还是好的年景,赋税就达三四百斤。除去来年留的种粮我一年也就剩下四五百斤粮食。”
这四五百斤粮食对赵祯来说就没有什么概念了,按理说,够他爷俩吃的了吧。
葛老汉看出赵祯好奇,当下又怒道:“你以为这四五百斤粮食就是我老汉的了县衙还得来收引钱税、纳醋钱税、卖纸钱税、户长甲帐钱税、折纳牛皮筋角钱税,这些好在还不多,可这耗米税我们实在就是交不起了。”
赵祯越听越惊,这些花样繁多的税种有许多都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耗米税又是什么”
葛老汉叹了口气:“就是缴纳粮食的损耗,损耗多少全在县老爷的一张嘴上。好的年景就多收,差的年景就少一些,总之是衙门不会让百姓有好日子过得。”
耗米:官府为弥补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向农民征收的一种税赋,名曰“耗米”。在实际征收中,官府普遍多收,例如一个农民明交一石米,官府实加4~5斗甚至1~2石,即所谓“加耗”。
第二百九十一章 公敌
赵祯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京城周边小镇,苛捐杂税居然恐怖如斯,别的地方就更别提了。
赵祯冷冷的看着群臣,有人开始擦汗了。
葛老汉并没有在意,他是越说越起劲:“今年我家实在是打不起租子还不起账了,幸亏前些日子我放羊的时候遇到小公爷。小公爷看我可怜,这才把我儿子送到了玻璃厂,我家这日子才好过起来。”
赵祯是越听越心寒,大宋朝表面的繁华背后是百姓无尽的苦难:“那镇子上的其他人家呢”
葛老汉又叹了口气:“大家都一样,谁家也好不到哪里去。”
深入民间疾苦,方知众生百姓之苦。赵祯站起身来,葛老汉看到那些人更加恭敬了,不由得又对赵祯身份产生怀疑起来。
隔壁家的烟囱炊烟袅袅,显然是在做饭,赵祯指了指:“到他家看看去。”
石小凡招呼着葛老汉:“你带路。”
葛老汉“哦”了一声,带着众人出了门。
隔壁是马二郎家,马二郎夫妇二人有四个孩子,家里日子过得更是紧巴。
大宋朝的百姓很多起名都是姓氏加上家里排行,比如武大郎和武二郎。
“马二郎,二郎在家吗”葛老汉在门口喊了一声。
马二郎家的柴门仅限于防君子所用,实际上他家也不会招贼,估计贼来了也得哭着走,太穷了。
“谁呀!”生活的折磨使得马二郎脾气暴躁,他从屋子里出来,一看是葛老汉,这才招呼到:“葛叔啥事”
葛老汉看着身后:“这位是西山小公爷,想到你家来看看。”
一听说是石小凡,马二郎立刻慌了,激动的跑了过来开门:“哟,原来是小公爷,快快快,快到家里来坐。小公爷啊,您可真是活菩萨,若不是您西山给了镇子上每人一袋米,我这一家子还不知道咋过下去。”
然后马二郎就看到葛老汉身后那一群人,不由得吓了一跳。
石小凡笑了笑:“二郎莫慌,这些都是我西山的工人,这位是京城赵王爷,听说西山有好玩的东西,就想跟着来看看。”
石小凡说的是赵祯,马二郎一听慌忙便拜。
赵祯“哼”了一声:“不必拘礼了,马二郎我看你家升起炊烟,想来看看你家做的什么饭。”
马二郎请众人进院,这些百姓的屋子都是低矮的屋檐,泥胚的茅屋加上昏暗的屋内,是无法待人接客的。
赵祯他们只好都站在院子里,比起葛老汉家,马二郎家院子里连个石桌都欠奉。只有几个木桩权当凳子,马二郎只好回屋把屋子里的一张桌子搬了出来。
桌子破旧黝黑,赵祯实在无法坐下去,只好站在一旁。
马二郎媳妇没见过这么多生人,吓得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马二郎只好把饭菜自己端了出来。
他家四个孩子眼巴巴的走了过来,其中两个五六岁小男孩光着屁股。他们都瘦骨嶙峋,条条肋骨露了出来,都是面有菜色营养不良。
只有那个大一点的男孩和那个小女孩穿着衣服。他们身上的衣服打满了补丁,身上更是脏兮兮的。
饭菜是腌制的萝卜干,和熬好的稀粥。
稀粥见过,赵祯也喝过,不同的是他喝的稀粥虽然难喝却很浓稠。
而这碗稀粥只能用清水来形容,碗中飘着一层青菜,只有碗底才有点米粒的样子。
马二郎有些羞惭:“我、我们庄户人家吃的就是这个,倒叫官人们笑话了。”
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他们把头拱进碗里,猪吃食一般酣畅淋漓。
赵祯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么难吃无比的食物他们竟然吃的那么香甜。
他回头看着吕夷简这帮子群臣:“看看吧,得看看,这就是朕治下的大宋朝,这就是你们这帮子文武百官天天在朕面前鼓吹的盛世!”
赵祯怒了,他的语气冰冷。盛世大宋,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陛下,”群臣齐刷刷的跪下:“臣等有罪!”
葛老汉吓得一个趔趄,马二郎紧紧的抱着俩孩子。屋里的媳妇也慌忙冲出来抱着另外两个孩子,众人一起跪了下来。
谁特么能想到,在家吃顿饭能遇到皇帝老爷。葛老汉吓得浑身发抖,马二郎噤若寒蝉。
在这个时代,皇帝犹如天神一般不可仰视。谁知道小公爷胆大包天,居然把圣上给弄到司口镇。
赵祯看着桌子上那碗稀粥:“你们可都是朕的肱股之臣啊,大宋朝好一派盛世啊。看看这里的百姓,再看看你们定下的赋税。二府三司的官员们那,你们都给朕好好看看,私设税收,鱼肉百姓!谁给你们的胆子!”说着赵祯一脚将那桌子给踢飞了。
稀粥撒了一地,两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马二郎夫妇吓得慌忙捂着俩孩子的嘴。
吕夷简等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赵宗彦等宗亲也吓得六神无主。
赵祯,朝中朝外都已他仁厚为所称颂。没有人见他发过这么大火,当初废郭后的时候,赵祯都没有如此愤怒。
地方官府私加税收,中饱私囊,这似乎已经成了惯例。
要命的是从上到下都是一个德行,就连石元孙也在瑟瑟发抖,因为卫国公府这种事也干过。
石家有数百倾肥田,都是租给百姓种植的。按照宋律规定,这些土地需要按实上报,可上报的都是虚数。
比如实际石元孙有五百多倾土地吧,上报朝廷的也就不足三百倾。因为报的少,缴纳的税就少。
石小凡是不知道的,他向来懒得管这种琐碎事。
石家还算是好的了,京城其他官员犹甚。这事要是查下来,谁也跑不了。
石小凡也不敢嚣张了,弱弱的问了一句:“陛下,咱们还去看别的家么”
“看什么看,还不够丢人么,回宫!”
赵祯怒气勃发,头也不回的走出了院子,后面群臣都愤恨的看着石小凡。
败家子惹下大祸了,没错,他现在成了众人死敌。
后面赵宗彦暗暗欣喜,好啊,这么多人都恨上了败家子,这小子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不过仔细一想似乎又不大对,这败家子一直都是众人公敌来着,不还照样活的好好的,嚣张跋扈么。
马二郎欲哭无泪,本就穷的叮当响,这午饭又没了着落。
石小凡从怀里掏出一个玉扳指:“马二郎,拿去换些钱粮,权当是赔偿了。”
后面赵宗保一愣,这不是我的那块玉扳指么。
第二百九十二章 回京了
马二郎吓了一跳:“小公爷,这、这太贵重了,我们可受不起。”
这块玉扳指价值不菲,对于这些穷苦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石小凡指了指正要走的赵宗保:“这不是我给的,是这位新平王送给你们的。”
赵宗保一愣,回头看了一眼。
马二郎立刻带着老婆孩子过去磕头:“多谢王爷,您是活菩萨,大恩大德我们不敢相忘。”
赵宗保有些不知所措起来,这与他何干。
马二郎是老实人,他回头看了眼石小凡:“小公爷,只是这东西太贵了,小人着实承受不起啊。”
赵宗保一听高兴了:“哦,你不要那就还给我好啦。”说着伸出手来欲夺。
“咳咳!”石小凡咳嗽了两声走了过来,赵宗保吓得慌忙把手缩了回去。
石小凡笑着道:“新平王只是跟你开个玩笑,这玉扳指呢你拿去长生库换了钱财,分给这镇子上的穷苦百姓吧,旺财!”
旺财奔了过来:“小公爷。”
石小凡没说话,一把将旺财拽过来,从他怀里把那块赵宗彦的玉佩又给搜了出来。
赵宗彦看到自己的那块玉佩眼睛也直了,旺财更是欲哭无泪,那是送给他的啊。
石小凡叮嘱道:“还有这块玉佩,你和葛老汉拿着去京城长生库。记住,多去几家,货比三家,谁家给的钱多将卖给谁。卖了钱,你们买些粮食分给镇子里的人。”
葛老汉和马二郎双膝一曲就要跪下:“小公爷,您可是我们的大恩人呐!”
石小凡慌忙扶起:“你们要跪啊,就跪这两位吧,这两块玉器是这两位王爷送给你们司口镇的。”石小凡指着赵宗保和赵宗彦二人。
葛马二人对着他俩噗通一声跪下,咚咚咚的磕起头来。
赵宗彦等人吓了一跳,慌忙过去扶起:“起来,这是干什么,都快起来。”
宋代当铺称长生库,由于宋朝社会经济日益发展,长生库亦随之发达。富商大贾、官府、军队、寺院、大地主纷纷经营这种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业务。
宋入长生库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银珠玉钱货外,有时甚至还包括奴婢、牛马等有生命的物品,而普通劳动人民则多以生活用品作抵押。
到了明代,方有当铺称呼。当铺往往肆意压价,于是上当一词到了清朝才出现。
吕夷简看了眼石小凡:“石监事,你想干什么,你到底要干什么”
群臣仇恨的看着石小凡,很明显,这败家子将要在京城掀起一场暴风雨,这将触动他们所有人的利益。
石元孙心中一寒,这次儿子作的太大,恐成为众矢之的。
石小凡迎着他的目光:“我是想为百姓做点人事,而不是只知道做一个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枉顾百姓死活的畜生!”
“说得好,我支持你!”宰相王曾。
“还有我。”宰相李迪。
“我也支持。”
“朝廷早该整顿了,看看这些百姓,咱们还有什么脸为人父母官”
这个世界有黑暗,同样也有光明。赵祯不是昏君,朝廷中不乏清流支柱们,有些臣子还是很清正的。
而李迪和王曾一直受到吕夷简打压,这俩人是为了对抗吕夷简,这才公开支持石小凡的。
赵祯怒气冲冲的准备回京,群臣悻悻的跟在了后面。
赵宗保心中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跑过去问赵宗彦:“彦哥,你没发现不一样么。”
赵宗彦一愣:“什么不一样”
“就是,就是那些百姓感谢咱们的时候,我感觉做一件好事还挺爽的。”
“贱骨头。”赵宗彦骂了一句。
赵宗保愣在当地:“是挺爽的。”
赵宗立在一旁也跟着点点头:“你说得对。”
“你也这么觉得”
“嗯,我喜欢做好人。”赵宗立说道。
回到西山,范仲淹他们面面相窥,看官家脸色不悦,群臣垂头丧气,谁还敢问一个字。
“起驾,回京!”
随着陈琳的一声吆喝,禁军将士重新竖起黄龙大旗,拔营回京而去。
东京城,终于回来了。
群臣纷纷散去,谁都知道,明日早朝怕是日子不好过。
赵宗保和赵宗立在一起,他们的家丁都迎了上来。
“王爷。”
“王爷您可总算回来了。”
西山之行,让赵宗保心中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做个急危救困的好人,尤其是被人感激涕零的感觉真的很舒服。
赵宗立也是一样的想法,他俩不想坐轿了,想步行走走。
家丁们颇为奇怪,这俩王爷今日这是怎么了。
而这俩货突然感觉自己一下子升华了,没错,他们现在只想做一个好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