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宋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吃货大联盟

    石小凡也被赵祯提到了身边,赵祯皱了皱眉头:“咱们去哪儿”

    石小凡指着北面:“前面是司口镇,陛下若想体察民情,可到那里一看。”

    “好,就去司口镇。”

    石小凡久居西山,对此地风土人情还是了解的。司口镇穷乡僻壤,哪里的百姓就是整个大宋朝的缩影。

    让赵祯到那里去看看,看看百姓过的是些什么日子。

    陈琳下去给百官传旨去了:“陛下有旨,不得骑马坐轿,众人一概步行!”

    百官一听,立刻哭爹喊娘起来。不行,累死个屁的了。可天子圣旨,谁敢违抗。

    还好,陈琳接下来又道:“朝中年长者可以坐轿,凡三品以上官员全部到这里来领衣服,咱们这次是微服出巡。”

    什么,三品以上官员还得改换便装。这,众人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很快三品以上朝廷大员个个垂头丧气,前往营帐领衣服。

    这些养尊处优的官员,一到了营帐纷纷捏着鼻子。

    营帐内准备的,都是西山工人穿的衣服。这个时代的人是不怎么爱洗澡的,这些工匠衣服汗味与臭味混合在一起,中人欲呕。

    吕夷简捏着鼻子:“这,这怎么穿,熏死个人了。”

    赵宗彦捂着嘴:“这些都是乡野百姓粗布衣衫,怎可穿在身上,岂不是有辱斯文!”

    其他臣子哪里肯穿,这分明就是叫花子衣服。

    “老臣去找陛下!”门下侍郎楚昭贤大怒就要奔走。

    陈琳冷笑一声:“陛下还说了,谁要是不肯更衣,就连这身官服一并脱了回乡去吧。”

    楚昭贤一听,吓得立刻止了步。三品大员都是位极人臣了,要是因为这事告老还乡,脸不是丢尽了。

    众人不知道官家抽什么风,非得穿着些污秽不堪的破衣粗布。巡查,有什么好巡查的。

    可这是圣谕,谁敢违抗。宰相李迪长叹一声,过去选了一件。

    然后其他人一看不妙,纷纷也跟着过去挑选适合自己的衣服。

    这些三品以上大员从营帐里出来的时候,个个都成了衣不遮体的平头百姓了。

    往常,这些人见了底层百姓都是嗤之以鼻的。没想到今日来了西山,也成了这幅打扮。

    “哎呀,有虱子。”不只是谁喊了一声。

    然后群臣都觉得身上发痒起来,纷纷互相捉起虱子来。

    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员倒是高兴了,他们没有接到命令更换便装,看来这爬的高也未必是好事。




第二百八十九章 司口镇
    司口镇,远远的望去,这个镇子可以用破烂来形容。

    一排排低矮的茅屋,住着那些粗布衣衫,面黄肌瘦的百姓。

    赵祯他们到了镇子口外的山坡上,透过望远镜隐约可见农田里三三两两的百姓。

    赵祯放下望远镜:“就在这里驻扎吧,陈琳,你去通知那些臣子们,和朕一起到镇子里看看。”

    陈琳有些担心:“陛下,要不要带些护卫”

    赵祯摇了摇头:“不必,人多了反而吓着他们,把石小凡叫过来。”

    不用叫,石小凡已经带着狗腿子们过来了。

    “陛下,咱们走吧。”

    赵祯点点头:“等臣子们一起过来,朕就是要他们也看看,这就是咱大宋的百姓过的日子。”

    镇子上已经升起袅袅炊烟,各家各户到了饭点。午饭或者也称作是早饭,因为百姓都是一天两顿饭的。

    赵祯也换了便装,吕夷简等人衣衫破烂深一脚浅一脚的跟在身后。

    石小凡陪着赵祯:“前面第一户是葛老汉家,这家我认识。”

    “那咱们就先到第一家去看看。”赵祯最先走在前面。

    群臣跟在后面,门下侍郎楚昭贤凑到吕夷简身边:“吕相公,咱们去看什么”

    吕夷简其实也是莫名其妙:“陛下不说是巡查么,咱们就跟着巡查便是。”

    楚昭贤恨得牙痒痒:“你看石监事跟在陛下身边嚣张跋扈的样子,我看这馊主意就是他出的。”

    吕夷简现在学聪明了,他不会把矛头直接指向石小凡,而是扇呼他人:“那又有什么办法,谁让人家是官家身边红人呢。唉,人家砍了秀王都能官复原职,这才叫厉害那。”

    楚昭贤怒道:“哼,别看他现在嚣张得势,总有他倒霉的那一天。”

    吕夷简继续煽风点火:“那就不一定喽,人家是卫国公家的小公爷,将来是要接他老爹的班的。”

    楚昭贤冷笑一声:“那他还得有这个命,你没看这败家子得罪了多少人。别的不说,光宗室那些亲王,哪一个不想捏死他。”

    这次吕夷简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后面赵宗彦等人早就破口大骂起来,赵宗保咬着牙:“这败家子不是个东西,等会他就踩到一堆臭狗屎,臭死他。”

    然后他发现赵宗立不走了。

    赵宗保一愣:“立弟,走啊!”

    赵宗立一脸生无可恋:“保哥,我踩到狗屎了。”

    赵宗保一低头,只见赵宗立一脚踩在一堆牛粪上,臭气冲天。

    乡下地方牛屎马溺随处可见,许多百姓闲着无事的时候就会出来捡粪,那可是上好的农家肥。

    赵宗保捂着鼻子:“这是牛屎,狗屎哪有这么大一坨。你、你快点把他弄干净,臭死了。”

    路过的群臣都远远的躲了开来,赵宗立拼命的在地上擦着鞋:“保哥,这败家子有神灵保佑,咱们以后不敢再背后骂他了。”

    赵宗保怒道:“屁的神灵保佑,那个败家子害得我们兄弟吃了这么大苦,赵青还被这混蛋给砍了脑袋,这仇岂能就这么算了。我就不信,等会他就一脚摔死在这大路边。”

    话未说完,路边一个凸起的石块将赵宗保摔了一个趔趄。赵宗保一个不稳,一跤摔倒在地。

    人生许多事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这兄弟二人互相惊恐的看着对方,只感觉寒毛直竖,这败家子真有神灵保佑啊!

    “你们俩干什么,快走!”赵宗彦从二人身边走过,不由得生气道。

    赵宗保慌忙从地上爬起来,小跑着跟了上去:“彦哥,大事不好了!”

    赵宗彦一愣:“什么”

    赵宗保惊恐的睁大了眼睛:“这败家子有神灵保佑啊。”

    这时赵宗立也奔了过来,他也跟着点点头:“正是正是,适才保哥骂这败家子一脚踩狗屎。结果他没踩着狗屎,我踩着了,你看。”说着抬起脚。

    赵宗彦扇了扇鼻子,一脸嫌弃:“你俩傻了”

    赵宗保惊道:“这还不算,我刚说摔死这个败家子,结果我自己先摔了一跤,你说奇怪不奇怪。”

    赵宗彦真为这两个废物感到头疼,他是不相信这些无稽之谈,当下怒道:“快走,别在这给我丢人现眼。”

    俩兄弟依然深信不疑,他们开始对石小凡感到恐惧。

    “真的彦哥,这混蛋会妖术。”

    “对,定然会妖法,不然他怎么会造出那什么火药的。”

    兄弟二人这么一说,赵宗彦心中一动。这败家子身上确实有许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他简直是怪物一般的存在。

    虽然说是乔装打扮,几十号人来到司口镇,还是引起镇子里百姓一阵骚动。

    百姓们惊恐的看着这群陌生人,虽然说是这些陌生人衣着打扮很普通。可他们个个细皮嫰肉,根本就不像是出力的人。

    幸亏人群中的葛老汉认出了石小凡:“小公爷”

    石小凡微微一笑:“葛老汉,你好啊。”

    “哎呀,真的是小公爷,是西山的小公爷。”葛老汉立刻激动起来。

    镇子里轰动了,人们纷纷窃窃私语起来,石小凡,看来这败家子在这一带名声不错。

    既然是熟人,镇子上的百姓终于放下心来,葛老汉奇怪的看着石小凡一行人:“您这是……”

    “哦,这是我西山的工人。今日无事,我们想到镇子上转转,看看有什么能买办的东西。”

    葛老汉“哦”了一声,然后叹了口气:“我们这穷乡僻壤的小镇,哪有什么好东西采办了。诸位乡亲,既然都没什么事,大家都散了吧。”

    这些百姓都还有农忙要干,于是众人纷纷散去。

    石小凡说道:“葛老汉,我们想到你家去看看,不知可方便”

    葛老汉一听大喜:“方便方便,这有什么不方便的。走走走,小公爷不嫌弃老汉家破就成。”

    镇子里穷人家都过的差不多,柴门院墙是一些石头堆砌,屋子都是泥胚茅草屋。这里的百姓对于生活的需求极为简单,就是一个‘穷’字贯穿了整个镇子大多数百姓的一生。

    赵祯带着群臣,一起拉到葛老汉家。百官都被这残破的民居给惊呆了,不曾想这里的百姓日子困苦于此。



第二百九十章 微服巡查
    院子里,石桌旁。

    赵祯和石小凡还有葛老汉坐在一起,那些群臣只能眼巴巴的站着了。

    葛老汉看出不对,来的人都是一群老头子,看他们穿的破烂,可怎么看也不像是穷苦百姓。

    好在石小凡特立独行惯了,大概葛老汉也知道这位小公爷总喜欢弄一些稀奇古怪的花样,也就没有在意。

    “这位是赵六公子,东京城的王爷。”石小凡介绍着。

    葛老汉一听慌忙站起来恭恭敬敬施了一礼:“原来是王爷驾临,小人有眼无珠,还请王爷不要见怪。”

    赵祯摆了摆手:“老人家无需客气,快快走下吧。”

    这可是京城的王爷,葛老汉看了看石小凡,石小凡冲他点点头,他这才敢坐了下来。

    自太祖太宗立国,赵氏皇亲开枝散叶。东京城王爷遍地走,皇亲多如狗。是以石小凡这么一说,葛老汉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况且大宋朝京城的王爷掌握实权的并不多,看赵祯年纪轻轻,有可能是出来贪玩的。

    赵祯问道:“老人家,你家种了几亩地”

    葛老汉叹了口气:“三十余亩吧,不多。本来我与儿子父子二人种着。后来我儿子去了小公爷的矿上,这地就剩下我自己种了。唉,老了,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三十亩地,不要被这恐怖的数字吓到,其实这属于地少的了。

    自唐朝起,官府分给百姓的田地是按照每口人二十亩永业田计算的。

    对我们现代来说,一口人二十亩地简直不要太恐怖,一口人的地就养活了一家人的节奏。

    其实不然,古代的粮食产量极低。低到什么程度呢,一亩地产稻米一百余斤。

    这就等于,十亩地顶现在一亩地的产量。这还不算,因为没有化肥。这些土地不能每年都种,你需要种一年作物,养两年地。

    也就是说,这一亩地第一年你种了粮食,第二年和第三年就不能种了。你得养地,待两年后地里的养分恢复,你才能再次耕种。

    为什么古代地广人稀,却还有这么多失地农民,这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三十亩地,对于葛老汉家来说,温饱都不够。

    三十亩,赵祯对这个土地概念还是了解的,他又问道:“老人家,你们每年交给官府的赋税高不高”

    葛老汉一愣,他看着石小凡,显然不敢说。

    石小凡冲他点点头:“没事,你尽管说吧。这西山地界上,还没人敢来找你麻烦。”

    这句话霸气,石小凡是什么身份。卫国公府小公爷,在东京城都是横着走的人物。他既然答应了,自然就会罩着自己。

    有石小凡撑腰,葛老汉登时理直气壮起来,当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高,怎么不高。这老百姓一年到头种的粮食,还不够缴税的。”

    赵祯一惊:“朝廷不是规定,亩税一斗么”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措施是降低田赋的税率,先规定十五税一,后又减至三十税一,并成为以后汉朝的定制。“三十税一”制度前后执行了353年之久。

    三十税一,才能使农民真正的得到实惠,真正做到百姓休养生息。

    而宋朝实行的是不管一亩地你收入多少,都必须缴纳一斗米的赋税。

    宋朝的农业税税率,按照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亩税一斗者,天下之通法。”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按照宋朝的农业税计算方法,是每亩田地不计产量多少,统一只征收一斗米的税。

    也就是说,如果亩产为一石米,那就是十税一(税率为10);如果亩产为二石米,那就是二十税一(税率为5);如果亩产为三石米,那就是三十税一(税率为33)。

    有人会觉得奇怪,明朝杜宗桓在《上巡抚侍郎周忱书》中说:“五季钱氏税两浙之田,每亩三斗,宋时两浙之田,每亩税不过一斗。”两浙鱼米之乡。

    宋朝的农业税只有明朝的三分之一,按理说应该很轻的了。

    明朝作物的产量比大宋要高,还有就是,大宋朝不论你土地贫瘠与否,你产量多少,都是按照一亩地一斗米。

    所以赵祯这么一说,葛老汉就气不打一处来:“这是哪个狗官出的这馊主意,他种过地么”

    石小凡跟着义愤填膺起来:“没错,哪个王八蛋狗官出的赋税政策,简直瞎了他的狗眼!”
1...134135136137138...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