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真是如此,我还得好好感谢他。没那个男人的支持,斯大林可能还会对我非常关注,恐怕不如当前的重点关注。”
月台之上,杨明志在深情拥抱一下自己的老婆,你侬我侬也就到此为止了。
接下来全都是男人的大事,乌莫夫走近他,一脸期待的说:“还好我喝得不多,现在还能站在这儿。您即将登上开往莫斯科的特别军列,经过了这一次,您必将收获巨大荣誉。”
“是我们的荣誉,未来的州长同志。还有您……”杨明志有看着送行的戈洛夫斯基,“您担任鄂木斯克州的州长,您定会将那里治理的很好。这些事当然不是我关心的,不过我还有一事相求。”
“行……行!”戈洛夫斯基忍着迷糊,“你的要求我完全满足。”
“那好,未来您尽量挑选一些青年才俊,送到新西伯利亚来,送到我的工厂。”
“好的,这些都是小事。我们……我们都是伟大联盟的一份子,为了打赢战争,我还想骑着骏马,用马刀砍掉敌人的脑袋……”
也不知这个老家伙听懂没,怎么感觉都是在说胡话。
杨明志也不再多言,反正这趟军列的旅途必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军区司令本人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副司令和总参谋长等人都在月台呢。正职司令不在场的确有些遗憾,倒是军区方面实在够意思。
参与护卫样枪的人员有三十余人,他们是从卫戍团中挑出的精锐。
军区卫戍团,每一人都是佼佼者,放在普通部队都是当班长的料。这里面的精锐,只怕有着后世“特种部队”的意味
如此众多的人看护几个大木箱,这防卫也太到位了。就是西伯利亚、乌拉尔山,军列一直狂奔,防卫间谍也不至于吧!
防卫严密终归是好事,另一件好事让杨明志欣喜不已。
来新西伯利亚时,军列可是磨蹭了长达五天,固然那趟军列承担多种任务,速度必定提不上了,五天时间也太漫长了。
这次则不然,从东方去莫斯科,军列会走绕道叶卡捷琳堡。那条道路杨明志根本不需要他人解释,他可以自豪的说:“我1941年春,就是随军从远东调往白俄罗斯,走的就是这条线路。”
同一条线路,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的,也必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比起那时候,这次的军列的豪华车厢也更为舒适。
不过,没有妻子的陪伴,杨明志第一次体验到了孤独感。一想到自己必然要和格里申科、卡斯特留拉还有费留多夫这三人住在一起,就觉得自己完全被三个卢比扬卡来的特工监视。
事实当然是如此,格里
申科基本算是自己人,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还一门心思想搞点大新闻立功的。
这里面唯一的小透明就是多布洛夫,对于他,本次远行就是见世面之旅。
军列的两个车头是很新的型号,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跑得快。
车头能跑多快呢首席司机声称机车单体测试的时候,飙到了七十公里的飞速。
那么多久能到莫斯科对方也给予了非常喜人的结果。
军列二十六日出发,预计在二十九日晚,即可抵达莫斯科。
听到这番解释的杨明志一时间难以相信,惊愕的表情对应的则是首席司机的哈哈大笑。
“尊敬的将军同志,请相信我们苏维埃的速度。由于中途不会经常停站休整,我们将彻夜前行。”
不过首席司机不知道一件事,为了能够让杨明志早点抵达,苏联的铁路部门特别调整了一下西伯利亚铁路的日常运行情况。
现在,途径叶卡捷琳堡通过乌拉尔山的线路异常繁忙,所有军列被要求竭尽所能的飙车,以求把更多的物
第1792章 来自斯大林的正式命令
经过了一天多的狂奔,杨明志终于在九月二十八日早抵达了叶卡捷琳堡,时隔一年半,他又站在了这里。
战争改变了太多,这座城市也发生了巨变。
瞧瞧热闹的火车站吧,充分证明了城市的巨大战略价值,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
他未被许可离开火车站进入城市逛逛,而且军列也只会在城市最大的车站逗留区区三个小时。时间非常短暂,杨明志不得不打消短暂旅游的念想。
城市究竟如何了他就站在月台上晃荡一阵子,抽一会儿烟,又钻回温暖的车厢里。
说实话,待在户外绝对不是个好选择。
空气中弥漫着焦糊气息,那绝对燃煤不充分弥漫的气味。杨明志依稀记得,上次来这座城市,空气可是相对澄澈的。一年半后,一切变了样,至于原因杨明志稍稍想想便能明白——他们在疯狂制造武器。
叶卡捷琳堡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城市建设在乌拉尔山的东麓,是乌拉尔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亦是连接东西部的极度重要的铁路枢纽。
无论是沙俄时期还是当前,叶卡捷琳堡是那样的重要,甚至于末代沙皇也是死在城里的伊巴特叶夫宫里。
如今一百余万人口成就了庞大的城市,百万人口级别的城市对于苏联是庞然大物,就是和平时间,全苏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只手可数!
大量的优质焦煤、铁矿石运到城里,甚至于一些美国援助的特种工业原料也运到此地加工。矿石变成各种合金,最后变得各类武器。
诸如冲锋枪的生产,新西伯利亚方面的产能才刚刚开始提速,而叶卡捷琳堡,**沙冲锋枪的产能已经突破了一天两千支!
甚至于城市里的两个工厂,专职承担官方版本rpg的生产,并不停的加以改进。
又有相当多的反坦克炮、野战炮,也从城里的兵工厂拉出,直接坐着军列奔赴前线。
杨明志是没有更多时间参观这一庞大的火车站,当他的军列抵达时,有五辆货运列车正陆续卸下生产原料,另有两辆军列正被装载货物。那是一些令人兴奋的货物,每个板车装载两门57毫米反坦克炮,三辆串联的火车头将一口气拉动五十节板车。
一百门反坦克炮,能够装备两个反坦克炮兵团了。
没有错,苏联就是组建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团。实战证明,57毫米的反坦克炮对德军疯狂增加正面装甲厚度的改良型四号坦克,一千五百米的距离,只要打得准,其侧面装甲还是可以被击穿。
至于立下赫赫战功的rpg系列武器,随着德军增加了坦克装甲厚度,全面安装栅栏网后,攻击的效能已经减弱不少。不过,它们仍是一百米距离内的优秀反坦克武器。
那些专职生产rpg的工厂职工们,他们一直闷头工作,压根就不知道武器的最初设计者就在九月二十八日登陆城市。
杨明志亦是对叶卡捷琳堡的军事工业产能缺乏认知,也不可能和这里的官员们打听一些事情。
“您感觉如何果然还是我们的车厢暖和。”费留多夫问道。
“寒冷无所谓,就是空气有些污浊。”
“好吧,空气确实不好闻。我知晓的非常有限……”说着,费留多夫望着窗户,“整个城市变成巨型兵工厂,她的产能比新西伯利亚更为强大。”
“这一点我倒是感受出来,产能怎么样可从燃煤使用量衡量,煤烧的多,空气中多是煤粉。”
“啊,您真的什么都懂。”费留多夫附和说。
“我懂得也是有限,相比而言,我们的多布洛夫知晓的就更少了。”说罢,杨明志有意拍拍年轻的多布洛夫的肩膀。
此刻的多布洛夫表现得有些腼腆,他的二十年生涯基本用在学习上,学习就是为了建设苏维埃祖国,如今,自己认为保卫国家的特殊战士,这份自豪与责任感不言而喻。
但是即将进入这辈子从没到过的东欧,对未知世界的担忧感又浮上心头。再说,跟着局长回到列车,刚上车厢就和顶着蓝帽子的费留多夫彼此对视。
“是内务部的家伙,我真是不想和他们有交集……”话憋在心里,多布洛夫啥都不想说,这种沉默反而让性情活跃的费留多夫多加注意。
“将军同志,看起来您的部下精神状态不太好。”
“这是肯定的!”杨明志无奈的摇摇头,“军列跑得快,中途几乎没有停留,闷在车厢里时间太长,人怎能不头晕呢”
说着,他左顾右看一番:“咦卡斯特留拉呢他刚刚下去抽烟,怎么还没回来。”
“是和那些人接触去了。”
“那些人哎呀!”直到这时候,杨明志才意识到自己把要事忽略了。“我还以为他们会派人在车站等候,把领袖的新命令送上车。他们没有来接应,我一度以为领袖也没有下达新命令。”
“不!命令是存在的!”费留多夫耸耸肩,“您都看到了,这座车站可比新西伯利亚车站繁忙十多倍!现在可能有三千人在车站工作,管理如此多的人、货物的装车卸下,官员们哪有时间搞什么接应仪式。”
费留多夫解释一番,其意思非常明白,所谓一切要为效率服务。繁文缛节的仪式就不需要了,卡斯特留拉去火车站负责人的办公室,和那里的驻叶卡捷琳堡的内务部人员完成任务交接,带着文件夹归来,这一任务就结束了。
“好吧,我就等着,我迫不及待的向知晓领袖的新命令。但愿,卡斯特留拉能在军列发车前抵达。”
费留多夫笑了笑:“您多虑了。他不回来,列车怎能发车呢我们将持续占有现在的铁道,直到完成在这座城市的全部任务。”
杨明志没有更多的想法,也就翘着二郎腿,品着加糖红茶平静等候。
又有一列军列满载货物疾驰而过,向着东方奔去。不一会儿,停泊许久的一列军列也发车了。
“看来,他们把反坦克炮装载完毕了。”杨明志随口一说。
“应该是的,这里的铁路工人总是充满效率。”叹言一番,费留多夫也有些烦躁:“这个卡斯特留拉,办事怎么如此磨蹭”
“再等等吧,你说过的,他不回来我们也跑不掉。”
等待的时间并未漫长,泊车的三个小时期限也未超越。
卡斯特留拉和两位士兵两手空空而去,归来时则夹着一份黑牛皮公文包。
他一上车就嚷嚷起来:“将军同志,领袖的新命令下达了。”
“哦在哪里”兴奋之余,杨明志已经没工夫喝茶。
“在文件夹里。哦真是抱歉,刚刚我们内务部交接公务时,我先行审阅了一下文件,确保它是完全合法的。为此,我耽搁了一些时间。”
“原来是这样。”听到这儿,杨明志就有些不高兴了,合着内务部连斯大林的命令也要审查一番
对!他们就这种本事,至少在1942年,他们这么做并不违法。所以等到赫鲁晓夫掌
第1793章 最后的狂飙
多布洛夫就是在发抖,想想他才二十岁出头,被两个老谋深算的内务部人员看着,怎能不发憷呢
杨明志觉得,此时此刻自己简直就是在面临审讯,所谓对自己忠诚与否的审讯。
只怕现在的情况也不全怪多布洛夫。
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这两位在卢比扬卡有点身份的人,可不是靠什么后门关系任职的。他们在审讯方面有点能耐,又有多次出远差的工作经验,故而一直在升职。
两人刻意保持了一番可怕的沉默,弄得场面有些僵直。
此刻,军列恢复运行,逐渐离开了叶卡捷琳堡,列车呼啸着向乌拉尔山、向着欧洲奔去。
多布洛夫知道他要抵达欧洲了,现在却无丝毫登陆另一个大洲的兴奋。
对方已经开始提问一些问题,很明显,提问者是故意要保持严肃可怕的气氛。这种情况下,杨明志自知不好插手,也只得站在一边,默默为多布洛夫擦一把汗。
两人问了许多简单的问题,如同做一番政治审查似的。
政审这当然非常重要,凡是能够参见斯大林的人,他们的政治身份必须清白,也必须拥护布尔什维主义,必须拥护斯大林。
两人询问的问题也颇为详细,事实上,杨明志自己都没详细询问多布洛夫的详细籍贯,到了这里,他已经知道多布洛夫的多少代前的爷爷,居然是个“十二月党人”,举家被从斯摩棱斯克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的。
“呵!祖辈因为反对沙皇获罪很好。想必到了你这一代,你同样也反对克伦斯基”
“是!”这是非常关键的提问,多布洛夫甚至提高了音量,“克伦斯基不代表人民,列宁拯救了人民。现在,斯大林同志将带领人民打败侵略者!”
此刻,多布洛夫第一次意识到他了解的那些宣传口号是多么的受用,自己今天就在两位“凶神恶煞”的内务部的中尉面前,体现了自己的根正苗红。
一般性的审问令费留多夫颇为满意,甚至对卡斯特留拉调侃:“看来回到卢比扬卡,我们走个过场,一般性闻讯一笔带过,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卡斯特留拉耸耸肩:“我觉得还行,我从不觉得这个年轻人存在坏分子的可能性。”
听到此二人对自己的身份定性,多布洛夫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可是,什么叫做“下一个环节”
杨明志亦是满意的点头:“现在你们两位明白了,他是很好的人。或许,格里申科同志还能解释更多。”
“不必了。”费留多夫摇摇头,“我们已经做了记录,交到相关人员,就算是多布洛夫通过了政审。只是还要经过另一个阶段都是审查,将军同志,您知道的,去克里姆林宫前肯定要换一套衣服。”
“对!何止是换衣服,还应该再洗一次澡吧。”
“当然。将军同志,关于这件事稍稍复杂一些。贝利亚同志当然非常信任您,但是这位多布洛夫,检查还需详细一些。”
“他”杨明志一脸不解。
卡斯特留拉回应:“我们得给多布洛夫发几件新衣服,若是面见领袖时过于邋遢,那真是坏事!”
“这都属于检查的一部分。”费留多夫看得出多布洛夫的青涩,故意捉弄说:“嘿!多布洛夫,你小子才二十岁就能在克里姆林宫住一晚,这是何等殊荣那么,更详细的检查,您觉得是不是非常应该”
“是……是的!”不知所措的多布洛夫只好称是。
“那么,您知道那是怎样的特别检查吗”费留多夫故意摆出阴森恐怖的脸,恍若吓唬一个犯人似的:“我们将扔掉您的所有衣服,派专人仔细检查,确保你身上不会有任何可能伤害领袖的东西。包括一些特别的部位,你……你懂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