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它真的是个小任务,毕竟工厂的主打产品就是莫
第1776章 协调生产(二)
和往常一样,尼古拉耶夫斯基的冲锋枪厂按部就班的生产冲锋枪,工人们当然为别列科夫将军的靶场成功高兴,可是突击步枪的事对厂子的影响非常小。
即便有些工人参与到了突击步枪零件的生产,现在,大家的任务依旧是按照计划生产冲锋枪的零件。
他们操持着大型设备生产枪械零件,甚至希望自己也变成机器。
机器不会挨饿更不会疲惫,甚至没有七情六欲,也就用不着对战争这类的事操心。
任何人提供怎样的图纸都无所谓,身为工人,照着图纸办事就行了。
工人毕竟是人,身为人就必须关注吃饭穿衣居住,这三件关乎生存的大事。
尼古拉耶夫斯基则不然,他身为厂长自然在困苦条件下依旧不愁吃穿,他的肩头有着更大的负担。就在突击步枪靶场实验后,上级将830厂十月份的任务计划书下发了。
新的计划令人头大,很显然是由于前线战事紧张,后方的所有工厂必须加大生产。
面对新的计划书,突击步枪疯狂扫射的场景被他迅速忘却,尼古拉耶夫斯基现在必须解决一件事,如何用现有的人力物体提高冲锋枪的产量。
偏偏这个时候,市长本人又打来电话,乌莫夫基本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自己无条件听从别列科夫将军的意愿。
今天的天气不好,阴冷灰暗的世界弄得整个人心情一样糟。
尼古拉耶夫斯基强打起精神,他就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内,等着厂区门口传达室那位看门儿的老头打电话来,通报将军的到来。
他等了好长一阵子,终于在太阳行将落山之际,等到了似乎永远精力充沛的将军。
“谢尔盖,你把茶水准备好,再拿一瓶伏特加来。”
给副手交待清楚,尼古拉耶夫斯基这便穿上厚实的羊毛大衣,再戴上整个狐狸皮做的绒帽出了门。
北风吹在他的老脸上如同刀子,在看西方的场景,只有那里,昏暗中带着橘红。
将军的轿车来了,待车停下,将军麻利的下了车。
“嘿,我的老朋友,我又来了。”
“是的,朋友。我知道您所来何事。快进办公室,我们慢慢谈。”
虽然只打了一个照面,杨明志感觉着今天的厂长有点精神不佳
尼古拉耶夫斯基一直微皱眉头,由于其人反对暴饮暴食,整个人是偏瘦的,脸上的皱纹很多又蓄着一些胡子。忧郁的沧桑感让人着迷,也令杨明志有所担心。
他,可别是生病咯。
最后的一叠图纸被格里申科抱在怀里,杨明志则紧跟在尼古拉耶夫斯基身后,直接走进了温暖如春的厂长办公室。
“啊!依旧是朴素的。”杨明志稍稍一看,只见的办工桌上居然放着一瓶伏特加。再仔细一瞧,瓶子上的标签写着的文字怎么那么熟悉
“厂长同志,看来您也挺有品味,平常也要喝两杯暖暖身子如何我送的伏特加可是美味。”
“的确是好酒。”尼古拉耶夫斯基自然的坐在自己的座位,摘下帽子,平静的看着眼前的年轻将军。
“别列科夫将军。”他缓缓道,“我完全知道您因何而来,好的,我会遵从您的要求。”
“好……好啊。看起来您怎么有些闷闷不乐发生什么事了”
“没什么大事,只是上级下达了一道命令。我的工厂得到了十月份的生产计划,十月份的三十一天,我厂必须生产两万支合格的冲锋枪。您是知道的,生产如此多的枪械理论上完全可行,只是工人们将不得不牺牲所有的空闲时间。我有些焦虑,看来下个月我是没办法睡个好觉了。”
“确实是个麻烦事。唉,只要您的工厂增加了人手,满足两万支的产量也就不是问题了。”
“是吗”尼古拉耶夫斯基强作欢笑,“等到十一月份的时候,我的在岗职工计划上是增加一倍的。到了那个时候,只怕上级给我下的生产任务就是四万支。我明白,现在战争非常激烈我必须加紧生产。看来我非得使用点特殊手段,以前我非常反对儿童暂停学习来生产武器,现在不行了。我必须完成国家任务,看来我得把我儿子领回来,与其让那个臭小子在步枪厂帮忙,还是回到他父亲的工厂里。”
话题稍稍轻松了点,杨明志有所紧张的心才放松下。
尼古拉耶夫斯基叹了口气,旋即又挺起胸膛:“听闻您是来送一些图纸的,据市长说,是一种新型轻机枪。”
“是的。”
通过眼神示意,格里申科麻利的将图纸奉上。
杨明志赶紧说:“您快看看吧!我希望您能立刻开始生产,争取在三天时间内,把我需要的零件造出来。”
刚刚还有些愁苦的尼古拉耶夫斯基,看到图纸后,整个人进入一丝不苟的状态。
他还从抽屉中拿出老花镜,仔细的端详整个图纸,之后又看着工艺卡片,和图纸进行比对。
他虽然年纪大了些,头脑依旧好使,例如几天前生产突击步枪,相关图纸的许多细节,他记忆犹新。
调动起记忆再比对现有的图纸,十分钟过去了,他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的结论。
“亲爱的将军,看来您所谓的班用机枪,就是您的突击步枪进行的机枪化改造。不,应该是一种技术性修改。”
“没错。”杨明志笑了笑,“我几乎就是围绕枪管进行修改的,大部分地方是没变的。尤其的枪匣部分,您还是用老模具老方法冲压。至于那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图纸上我都做出标记。我想,经验丰富的工人们会完美的落实图纸工艺。”
“他们的确会贯彻落实,现在说说要紧的事。将军同志,您希望我们多块完成生产”
“我刚刚已经说了,三天时间内完成。”
“三天不,太漫长了。”尼古拉耶夫斯基绷着嘴,毫不客气的说:“现在我必须告诉您一个现状。由于上级提高了下个月的产量任务,我不得不从现在开始就调整工人的工作时间。本月我将超额完成任务,多生产的冲锋枪将囤积到下个月,从而减少下个月工人们的工作强度。”
“妙啊!妙啊!”
&n
bsp; “所以,您的图纸已经在这里了。等过了晚餐时间,上夜班的同志开始上岗,他们照着您的图纸就能立刻生产。”
“哇!这么迅速”
“当然,还是那几个班组负责您的新枪零件生产,他们已经有了经验,生产速率将是极高的。您觉得如何我觉得,可能一夜过后,到了明天早晨,还是二十套零件,我将差人送到您的设计局,您看如何”
现在看来,这个尼古拉耶夫斯基早就做好了准备。对此杨明志还能怎么表态他也只得高高兴兴的敬个军礼,以表尊敬。
看着杨明志的眼神,尼古拉耶夫斯基如同老父亲般看待这位年轻的将军,他站起身,干瘦的身形一样显得厚重可靠。
“走吧将军同志,我现在就把您的图纸发给相关班组。如果您不介意,请随我下车间。”
“好啊!我正想再参观一下呢。”
……
全新的图纸发放下去,得知又是别列科
第1777章 造点中式厨具
烈酒下了肚,整个肚子暖和和的,或是歉意和感谢,杨明志连喝三杯,嘴里更是振振有词:“厂长同志,很抱歉不能和您共进晚餐。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我连续喝下三杯酒,以示我的歉意。”
“啊,您不必这么拘礼,在我们俄罗斯就没有这种传统。不过,每个冬季都有酗酒的笨蛋躺在路上睡觉,醉酒中被冻死。或许今年的情况会好很多,联盟的粮食大部分供应军队,实在没余粮酿酒,但愿酒鬼能少很多。”
“但愿如此。”
“可是有酒不喝就太愚蠢了。将军同志,既然是您妻子亲自给你做饭,想必也是最正宗的中餐吧。”
听得尼古拉耶夫斯基如此问,杨明志努力思索,猛地想到这个老家伙曾说过,十多年前新西伯利亚城市还有一些中国商人,城中有一些中餐馆。
“当然是正宗的中餐,用苏联的实在做出最正宗的中国面条。嘿嘿,厨师是中国人,做法也是中国式的,真是最正宗的中餐。”
杨明志故意这么说,引得尼古拉耶夫斯基瞬间提起兴趣,整个人双眼烁烁放光:“是嘛或许我可以去拜访您。我不得不佩服你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你们的国家并不强盛,做出的餐饮却是不可思议的,或许你们把所有的心思用在做菜了。哦,对不起……对不起,我的话有些不恰当。”
“不碍事。反正七十年后中国又是全世界第一强国。”杨明志压根就没有对尼古拉耶夫斯基的话多想,他喝了酒亦是敢说。
既然说到吃饭的事,杨明志当然不介意请这位对自己帮助巨大的厂长吃顿中国大餐。
请客是必要的,届时杨明志丝毫不介意自己亲自做大厨。
“尊敬的厂长同志,您绝对想不到,其实我的厨艺也是不错的。相比较我的妻子,我的厨艺更佳!”
“哦!”
“您对我帮助很大,我有理由请您吃一顿家宴。”话赶到这里,杨明志灵机一动,顺理成章的把自己另一个计划和盘托出。“我记得830厂的前身是专职生产家用金属工具的厂子。我想,生产一点厨具也是有能力的”
“当然!生产一些铁盘、餐刀、餐叉,都是非常容易的。”
“哇!这是太好了。正宗的中餐需要一些正宗的中国式厨具,那些厨具是苏联没有的。如果您为我生产一些,就太好的。”
“当然可以。”
“那好,请您给我纸笔,我就在这里,给您画一下图纸。但愿……但愿您的工人也能像生产冲锋枪那样,以巨大的热情给我……给我生产一些特殊的大铁锅,以及一些蒸汽笼子……”
俄罗斯不曾用蒸汽加工食物,杨明志不知道相关的词汇,只能用“蒸汽”和“笼子”形容蒸笼这种中国炊具。
听着这个,尼古拉耶夫斯基当即费解。
“什么蒸汽”
“对,就是用蒸汽来加热食物。”
“蒸汽还能用来加热食物,我……等等!”
尼古拉耶夫斯基仔细思考,终于想到十多年前,他吃过一种特殊的面包。
“尊敬的将军,我年轻时到中餐馆吃过一种不用烤箱加工的面包,那种面包的里面还有一些酱肉,样貌奇怪口味倒是不错。”
“哦,您说的是包子。”
在这里杨明志所说“包子”一词完全是汉语音译,尼古拉耶夫斯基丝毫没有头绪。
“包子就是用蒸汽加热的。”杨明志继续兴奋的说,“中国人不吃烤面包,我们最多吃烤制的饼。我们热衷于用蒸汽加工食物,比如把南俄的大米用蒸汽蒸熟,或是把腌制好的鲜鱼蒸熟,甚至是牛肉羊肉。高温蒸汽可是比开水更热,足足一百五十摄氏度呢但用蒸汽烹饪需要相应的厨具。您必须明白,中国人加工面食,手法可是多种多样的。”
尼古拉耶夫斯基内心充满了期待,如果能吃上将军做的一顿中式晚宴,那是一种幸运,也是自己长久以来高强度又乏味工作的一种调味剂。
纸和笔都放在杨明志面前,很快的,蒸锅和笼屉的结构图被突击画下来。图纸简陋一些不是问题,杨明志知道工人们照着自己标注的数字参数,参考着粗糙的图,把厨具生产出来不是问题。
“不管是冲压还是焊接,您的工人照着图纸制造就行。终归我需要的是一些特制的锅,您觉得您的人多久能完成”
“大概一天时间,或者……”尼古拉耶夫斯基想了想,“最多也就是两天时间。看看您的图纸,似乎不是什么困难的操作。”
“那就拜托您了。除此外我还需要一些别的的厨具,似乎830厂曾经有所生产”
“当然,如果您需要一些餐叉,我们将再度量产。那些模具暂且收起来,我们把模具拿出,即可开始大规模冲压生产。”
“那就再生产一些餐叉餐刀之类的,如果可以再造一些铁盆铁盘”
“好的,您交待的所有任务,我都将完成。”
生产一些餐具,尼古拉耶夫斯基没有丝毫的压力,不过是从仓库里将冲压用的模具拿出来。例如铁锅,它根本就是用冲床一压而就的。
苏联家庭对厨具的需求是有限的,主要源自于他们平日做饭的烹饪方式。
全联盟范围的集体农庄化,使得做饭的工作交给农庄食堂了。至于城市居民,由于人民所分配的房子太小,厨房基本就是几家几户共用。
人民非常热衷于吃面包,所以城市居民就去商店买面包,农村居民就到农庄食堂兑换面包。
轮到人民亲手做菜,不过是把大量的蔬菜土豆扔进一口铁锅里熬煮,以浓汤果腹罢了。
固然沙俄宫廷流传下来许多种俄式大餐,到了平民百姓这里,就着菜汤啃面包,正是最常见的居民写照。
830厂的身前,工厂生产了各类金属工具,其中刀叉这种餐具早已完成了全市家庭的普及,熬汤用铁锅也基本家家户户有一口。
尼古拉耶夫斯基今天接下两个任务,在他看来这些任务都是能够迅速解决的小问题。
最终令他头疼的问题依旧只有一个——如何安稳的完成下个月的两万支冲锋枪任务。
……
夜幕笼罩着整个新西伯利亚,大街之上出现络绎不绝的人群,他们是下班的工人们。
城市有一百五十多万人口,以苏联的标准这就是罕有的大城市。当然以中国的标准,如此人口的城市也不算小了。
即便斯大林格勒激战正酣,也不是所有的苏联工厂是全天候连轴转。最繁忙
的是军工厂,其次是皮革纺织类工厂。
跑了一整天,杨明志的身子没法不疲惫。一想到老婆挺着肚子还给自己下面条,那种幸福感几乎将疲惫消除。
汽车的鸣笛惊扰了正在吃饭的人们,所有设计员和卫兵们,基本是左手端着菜汤,右手握着面包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