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真是太好了!”激动之中,斯大林居然伸开双臂,狠狠的拍在杨明志的肩头:“我就等着你的这份承诺。”
看着这位苏联领袖炯炯有神的双眼,杨明志知道自己正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刻。自己终于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唯有进一步让他满意。
杨明志继续说:“我们研发的飞鱼火箭炮,它的科技水平比德国人的低。我们改良了燃料配方,降低推力从而延长推进时间。我们为其安装短小的机翼和方向舵,使之具备滑行能力。它能飞行四十公里,有近一半的距离实际靠滑行实现。”
“所以,它很像是滑翔机”
“正如我们给它取的绰号飞鱼,它因为具备滑翔能力从而非得更远。所以按照这一思路,如果我们增加火箭炮的体积,增加燃料量,它理应非得更远。”
斯大林也是有着俄罗斯常有的直线思维,增加燃料从而非得更远,逻辑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杨明志继续添油加醋介绍起飞鱼火箭炮的优势:“比起德国人的武器,我的火箭炮有着自己的优势,即成本低廉。在沼泽地,我们使用战场上的废铜烂铁,和自己就地取材配置的燃料,即可完成远程轰炸的壮举。倘若我掌握了绝佳的物质资源,以及大量的专业人士,我相信,四十公里级别的火箭炮将得到量产。当它的数量达到一种级别,我军即可拥有一种战略优势。”
“真是好极了。”
斯大林兴奋的几乎跳起,趁着兴头,杨明志进一步介绍自己。
“斯大林同志,除却火箭炮,我还有许多新型武器研发计划,从火炮到最基本的枪械,甚至炸药!您看,我甚至把我组建的设计局骨干人员全部带来了,就是渴望在科研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我向您郑重保证,我没有任何的谎言,如果我失败了,我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不!你会成功的!我会给你拨款,你发明的新武器将继续增强红军战斗力,你必须研发更多的新式武器。呵呵,您真的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杨明志站得笔直,严肃外表下压制着的正是狂喜的内心。
“我是军人,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员,而您是最高军事指挥,这一切正是我的义务。”
此言斯大林极其爱听,他眯起眼睛继续听着。
“我也是个现实的人,或许我并没有您想象的那般伟大。在白俄罗斯,在明斯克的郊外,我们284师一万七千人几乎全军覆没。在沼泽地的一年时间,我更是见证了多达四万战友的牺牲,仅仅戈梅利战役,单是游击共和国就有两万八千人牺牲。
他们都是我的战友,作为他们的司令员,我有理由为他们报仇。”
斯大林满意的点点头,他背着手又走到自己的办工作前,舒缓地坐下,拉开抽屉。他拿出一份牛皮纸的文件袋,念念有词:“这个时代,理想主义者是稀少的,现实主义者才是最多的。既然您自诩现实的人,我们就谈谈现实的事。”
文件袋被打开,斯大林亲自宣读文件内容。
该文件实际是对杨明志各项荣誉的最终总结,在他服役期间指挥或参与的历次战斗,取得的各项荣誉,以及这些荣誉将带来多少精神与物质上的奖励。
斯大林自己也很现实,想要士兵能安心打仗,充分的物质支持是必须的。即便现在的苏联很困难,一线士兵至少得吃得上饭。就算吃得不好,军饷不但照发,还进行了小幅上涨。
在前线,卢布现金基本没用,许多士兵是把军饷送给家人以补贴家用。击毙一个德国兵赏金一百卢布,击毁坦克则是五百卢布,击落敌机则高达两千卢布。等于说,击毁一辆坦克所得的奖金,几乎是战前士兵一年的收入。
当然士兵最需要的是精神鼓舞,在勋章问题上,斯大林毫不吝啬,一个身经百战的士兵不仅能从列兵迅速晋升,也能迅速拥有一副由勋章构成的胸甲。
杨明志认真的听着,一切如他之前的预料,自己获得的各类战功,都可用不同额度的卢布衡量。
根据一年来上交的各类战报,以及苏联情报人员确认的德军多个战败事实。杨明志所率部队,的确重创或基本歼灭了德军707师、715师、722师、734师、634师、815师、罗马尼亚第6师、ss59团、ss元首团,以及还有德军第7装甲师的主力坦克团。
斯大林和国防委员会就是对敌人的明码标价,战士们的确是以保卫家园的态度作战,但高额的卢布奖金不能停。
任何指挥作战有功的将领,在职位晋升的同时,奖金远超一般立功士兵。
话说仅凭一支军队,一年内击败多达十万敌人,苏联情报部门评估,杨明志指挥的部队合计击毙了不少于七万名敌人。这个战果实在太恐怖了,所以在计划该给这个不可思议的将军多少奖金时,斯大林实在懒得仔细琢磨。
斯大林必须考虑一点,如果疯狂的给这个男人发奖金,会有许多将领心存不满。如若发得少了,铁木辛哥、波诺马连科,乃至许多大型游击队指挥官也会不满。
在奖金问题上,斯大林干脆由着性子做出特别决定。
所谓击毙一个普通德国士兵奖金一百卢布,ss士兵则是五百卢布,作为指挥官的别列科夫进行10%的抽成。所以,一个德国师按照一万人计算,它被基本歼灭,指挥官获得十万卢布奖金。
而缴获或摧毁的坦克装甲车,亦是按照相同的比例,对奖金抽成。
如此粗略的计算,杨明志得到的真是一个天价的特殊战争奖金!
而斯大林,的确很乐意支付这一笔特别巨款,以把别列科夫驯服得服服帖帖。
特别奖金清单如下:
基本歼灭德军715师、722师、634师、罗马尼亚第6师,奖金:四十万卢布。
两次歼灭德军707师,奖金:二十万卢布。
抓获德军707师师长,奖金:五万卢布。
&
第1672章 与斯大林的密约
话说到这里,一个埋藏心底的疑问,斯大林不得不现在就问:“别列科夫同志,当战争胜利后,您难道不愿去中国么哪里才是您的故乡,难道您就一门心思扎根在白俄罗斯了”
对于杨明志,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又尖锐的问题,他看着斯大林的双眼,勉强苦笑:“您会允许么我现在是苏联公民,我的妻子也是,我未来的孩子更是。据我所知,苏联禁止公民处境,除非有特别许可。”
斯大林可不傻,他发现杨明志在陈述苏联移民政策的同时,实际也是对该政策有一些抱怨。
这个男人亦是很有自知之明,知晓自己不会放他离开。而他的内心对于中国,怎么可能没有依恋
斯大林轻轻敲敲桌子:“如果,我许可你去中国呢”
“哦!那真是太谢谢您了。可是,即便我去了中国也是去扫墓。这场波及全球的战争我失去了太多,只有我和妻子两人因为逃入苏联境内才得以幸存,到了现在,我们夫妻在中国已经没有亲人了。何况在中国我只是普通人,我在苏联却得到了大量荣誉,以及一笔巨款不是么作为一个理性现实主义者,在苏联安家才是务实的。在白俄罗斯,那里有我的许多战友,那里基本是我的第二故乡,选择那里才是最优选。”
听到这儿,斯大林陷入沉默,目光深邃的凝视办公桌,一言不发……
杨明志知道,斯大林最无法容忍背叛。假若自己并没有才能,斯大林绝不会挽留。现在可好,这个大胡子的男人绝不会许可一个科学精英、优秀将领便宜了他国,任何一个不傻的国家领袖,都会竭力挽留甚至用特别手段控制住这样的人才。
斯大林从杨明志的话中听出了许多意味。
这个中国人的确理性现实,此人愿意留在苏联的最大原因,正是因为只有在苏联他才享有地位。想想看也是,如今的中国非常混乱,就算别列科夫战后去了中国,又有何用武之地呢
斯大林琢磨着,正是因为无用武之地,这样的人才得到联盟的重用,而这样一个聪明又有才能的势利之徒,只要给他喂饱了肚子,那就是一条忠于自己的忠犬!
很多的话在这个场合绝对不能说透,它只能埋在两人心中。
斯大林非常爱惜重视这个人才,而杨明志对未来的生活又有着新的抱负,对于中国,他更是在酝酿一个长久的计划。
“亲爱的彼得伊万诺维奇!”这是杨明志的俄语的名与父名,斯大林开始如此称呼杨明志,充分证明了对他的关爱。“我非常支持您的决定,白俄罗斯是个美丽的地方,你对那里充满情感。你愿意在那里安家,我完全支持。还有什么新的要求吗我会尽量满足。”
“当然,那是一些并不苛刻的想法。我……我想首先在莫斯科有一处自己的住宅。”
“住宅这只是一个小问题。”
杨明志敏锐的注意到斯大林改变了对自己的称谓,既然这位苏联的领袖更加信任自己,得此良机必须抓紧时间邀功请赏。
“谢谢,斯大林同志。我要一处舒适宽大的住宅,要有暖气,要电力充沛,不能距离莫斯科城区太远。我还要一辆车,一辆一般的军用吉普即可,这样我可以亲自带着家人度假,甚至还能游历联盟的许多地方。”
“您想要的是别墅吧没有问题,我想也只有别墅能配得上您的将军身份。关于别墅与私人车辆的要求,我今日就可下达命令,满足您的要求。”
那么,斯大林爽快的送给杨明志一套问题,真的没问题
当然没问题,因为如今莫斯科郊区,就是有着大量的别墅。
莫斯科是苏联第一大城市,不仅城内街道纵横,郊区也是别墅林立。沙俄时代,贵族们广泛在城郊兴建私人住宅,王朝落幕,苏俄合法的接受了这些贵族财产,冠名以“人民的财富”。
但沙皇和贵族的别墅并没有变成莫斯科市民的住宅,苏联的许多官员合情合理的成为别墅新的主人。许多官员挑肥拣瘦,装饰精美地理优越的别墅被一抢而空,剩下的那些大部分闲置下来。
有的因年久失修坍塌,建筑材料倒是没有被浪费,在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时期,倒塌的别墅砖瓦,很快用作堆砌机枪堡垒。
在众多空置的别墅中挑出一个送给别列科夫有何问题,自来水和供电问题更是好解决。
“将军同志,既然您将拥有一套大房子,配属的女佣是必须的,您是将军,还需要一支专属的警卫员部队。”
杨明志点点头:“这些的确是必须。何况我的身份的确不一般,说不定德国人正想着刺杀我,所以我真的需要一支精明强干的贴身保镖。”
斯大林不动声色,别列科夫这是玩了一出阳谋,他一定清楚,警卫员在贴身保卫的同时,也是作为监视员的存在。
“关于警卫的事,我看就在内务部挑人吧。”斯大林看着杨明志的眼镜,直白的说:“内务部的同志都是精英,他们能在一万个市民中分辨出刺客和间谍,也只有这样的精英才能保护您。”
“当然,法理上近卫284师也是内务部队,我和内务部一直有着紧密的关系。”
“嘿嘿,我居然忘了这一点。很好,我会差人办好这件事。您还有什么别的要求,说吧。”
“的确还有新的,就是关于我家人的安排。”
“是您的妻子吗”
“是的。我的妻子别列科娃,她本是一孤女,是联盟给予她全新的人生。在白俄罗斯战斗的一年多里,她不但击毙了七十多名敌人,更是成长为为数不多的外科医生。明斯克第三人民医院的外科专家逃到了沼泽地,我的妻子就做了这位专家的学生。”
斯大林点点头:“一个可怜的孤儿,在苏联成长为英雄,真是令人欣慰。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我认为,别列科娃同志有着远大的前景,我希望她能去专业的医学院深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她的文化知识很欠缺,但是她有刻苦学习的毅力。我肯请您做出特别批准,让她成为大学生。”
“这依然是个小问题。但是她怀孕了,一个孕妇实在不适合上学,不是么”
“是的,别列科娃有自己的优势。她很年轻,即便孩子出世了她才刚刚十九岁,孩子断了奶她也才二十岁。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应该打赢了战争,这时候她也能安心的去大学深造。”
“完全没问题。”斯大林答应的非常爽快,几秒之后,他发觉到别列科夫依然话里有话。
战争胜利了,妻子就成了苏联的大学生,这对夫妻还想回中国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杨明志继续说:“我知道联盟的工龄制度,我和妻子都是在1940年在军中服役的,理应从那时开始计算工龄。当我的孩子出生,孩子必须享有苏联公民应有的一切权力。当孩子长大,他要在最好的幼儿园,然后是最好的中学学习,当孩子长大了要在最好的大学深造。”
“这些都没问题,本身就是你们该享有的权益。”
对于斯大林来说,他的身边不乏邀功请赏的真正的势利之徒。瞧瞧别列科夫,他自诩势利之徒,所要求的中规中矩又都符合常理。
在关注杨明志的同时,斯大林也注意了一下他的妻子。
别列科娃怎么看都像是小孩,她的确就是个刚成年的孩子。众多资料表明,这个姑娘也不是常人,可以说这对夫妻都是苏联的福星。
斯大林陈述说:“您的妻子也将得到一笔奖金,她击毙了74个敌人,得到七千四百卢布。再加上其他的奖金和拖欠的津贴,有不少于两万卢布的奖励。她是一位立下功勋的妇女同志,当你们的孩子出世,别列科娃同志有权享有两年产假,她的津贴照发,工龄照样统计。您觉得如何”
&
第1673章 杨桃的克里姆林宫之旅
斯大林又对“决定”做出了一番解释,比起所谓“开会研究需要时间”这种有些无聊的借口,杨明志在莫斯科多逗留一些时日真的理所当然。
“未来的几天,你和妻子去银行开新账户吧,巨额的奖金当打在你们的户头上。我许诺的住房、车,还有女佣、警卫员,都将迅速落实的。至于您今晚,我郑重的邀请您睡在克里姆林宫里。”
“睡在克里姆林宫!”杨明志万万没想到,斯大林居然会给予自己这样的礼遇,“您……”
“哈哈,沙皇早已成为历史,这座宫殿如今是人民的宫殿。您作为苏联公民,是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干脆这样,今晚我们共进晚餐,在这之后我许你一间大房间,你们夫妇安稳的睡上一夜。明日,我会安排专人为你们安排正事。”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敬的酒岂能不一饮而尽呢
杨明志估摸着,他受到的已经是超国民的待遇,切不可辜负这位大胡子铁人的特别关注。
“遵命!斯大林同志!”
克里姆林宫是苏联当局的代名词,它是权力的象征,抛去这些,这座宫殿的确如斯大林所言,是“人民的宫殿”。
苏俄刚刚建立,国家财政吃紧,国民生活糟糕,尤其是人民的住房状况非常恶劣。例如莫斯科城内,当时许多旧建筑成了危房,吃紧的财政导致国家没能力在首都大兴土木建造新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