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苏军的攻击并没有打断电线,也没有弄坏炸药。
爆炸来的非常突然,这座长达四十米的木桥,愣是被完全炸毁。连带毁灭的还有桥头堡,包括德军军官在内,所有伤兵均在爆炸中丧命。
甚至掀起的碎石、泥土和木屑,大量溅落到围攻的苏军头顶,剧烈的响声甚至震昏了二十多人!
桥头陷入厚重的浓烟中,即便是希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没有抹除烟雾。
巴尔岑率先清醒过来,他揉了揉眼睛大为吃惊。
“糟了!他们又是自己把桥炸了!”
战局发展的有些酷似莫济里之役,只是这里的德军炸了桥,分明就是同归于尽的行为。
剧烈的爆炸完全成了德军最后的抵抗,至此,图罗夫的战事完全结束。
没有人欢呼胜利,也没有人悲伤,普通士兵都在忙着搬战利品,以及将俘虏统一押解到一处。
进攻作战的伤员,主要来自于对桥头堡的进攻。有三十多个伤情不一的伤员被送到后方,其中五个刚刚抵达就短期了。
科夫帕克部队里的卫生员稀缺,这个工作一般由女性代理,自部队从莫济里之战后分兵,精简下来的部队中居然就只有三个卫生员。他的卫生员在战争前都是医院的护士,做外科手术算是本职工作。
仅仅三名卫生员,照顾三十个伤兵已经非常忙碌,娜塔莎的到来,多少缓解了医疗压力。
部队携带的药品数量不多,毕竟出于完成奔袭任务的需要,部队根本不可能携带许多要务,再说指挥官本人也不知道自己会面临多么严重的激战。
战前缺乏准备,注定相当数量的伤员得不到救治,即便是得到救治,因为消炎药的匮乏,也得有不少人罹患败血病。
然而现实的情况更为糟糕。那场暴雨后,导致八月一日,科夫帕克麾下二百多人患了感冒。如果是轻度感冒,忍一下还是不怎样影响作战的。只是其中的三十多人发烧,他们在用强大的忍耐力支撑着身体的战力不瘫倒。
战斗结束了,他们的忍耐也到了极限,如此后方的临时野战医院,有多了一群纯粹的病号。
得益于对图罗夫镇的大规模搜捕,苏军发现了德军的医疗处。
毕竟这个城镇在德军治下,他们要在这里生活,免不了粮食药品的需求。缴获了那点药品解决了燃眉之急,不过想要治好所有伤病员,还需要更多的药剂。
以军医的视角来看,战斗也不该再持续下去。部队早已脱离原定目标,从莫济里开始又向西征战了近一百公里。所有士兵的身体正超负荷运转,而且继续西进,因西方的城镇会越来越多,德军驻军的实力也会愈发强劲。
敌人理所当然的采取防备,他们甚至会设下圈套,就等着科夫帕克往里面跳。
结束了战斗,拎着枪的巴尔岑到桥头检查了一番,正巧,科夫帕克本人又穿上皮衣,意气风发的走过来。
“到此为止吧!同志。”巴尔岑说。
“是该停止大规模主动进攻!我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又把桥炸了!”
“敌人无一幸存,他们甚至拒绝做我们的俘虏。”巴尔岑摇摇头,“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居然是734师的兵。他们就是靠着一点兵力,愣是导致我们数百人伤亡!”
“他们的确很强,倒是他们也并非全军覆没。我军还抓获了一批战俘,其中还有几个德国人。”
“哦”巴尔岑立刻兴奋起来:“您审讯他们了吗我必须问问他们,是谁守卫这座桥。”
“那就跟我走吧!”
这一战,科夫帕克损失很大。第二轮进攻,部队的伤亡又达到一百人,加上病号的存在,永久性损失和失去战力者,加一起高到五百人。
也就是说,这支近四千人的队伍,经过图罗夫一战,丧失了八分之一战力。如果是平常那样打伏击战,科夫帕克相信他的伤亡会非常小,如今强势进攻城市,像正规军那样打仗就势必拥有正规军那样的伤亡。
不打了!是该按计划迂回撤退!
科夫帕克决定要撤,城市占领后的善后工作也需要解决,尤其是关于那群战俘的善后处置。
巴尔岑陪着他,抵达了关押所有战俘的城市空场,第二大队队长已经进行了一番审讯,见得兵团长来了,旋即简短汇报一番。
“兵团长,我们在迂回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屠杀现场,死者都是城镇的平民。被俘的伪军一致表示,就是昨日早晨,因为德军担心我军要攻城,将平民全部杀害。”
这种事,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德军对占领军政策非常残酷,平民被怀疑私通游击队,最轻的刑罚就是绞刑。
罪行又增添一笔,科夫帕克问:“我们不是还抓获几个德军士兵他们对屠杀行为供认不讳吗”
“是的!”
“那就把他们全杀了!”
第1576章 在林中行进
德军在白俄罗斯境内并没有设立什么大型的集中营、战俘营,所有被抓获的犹太人和苏军战俘,大部分会运到乌克兰和波兰。
德军在波兰东部城市卢布林,建设了一个巨型集中营,也就是所谓的杀人工厂。
在战争爆发前,白俄罗斯境内生活着数十万犹太人,尤其是其南部城市的犹太人,多数被德军运到了卢布林。
那个被俘的德军士兵述说的正是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在彼得里科夫抓到很多犹太人,其中一些人当场就枪毙了。还有一些身体强壮的,他们被带走后,被送到南部的森林中。在图罗夫南部有个叫布克察的村子,那里就是关押幸存犹太人的地方。”
这个战俘对名为布克察的村子知之甚少,他也只知道,顺着图罗夫通向南方的土路,最终可以找到那个村庄。
仅仅的一个战俘的供述,难免让人无法完全相信。
万幸的是,游击队找到了两个幸存的女人,她们除了供述了敌人施加于自己身上的暴行外,也表示自己对这一带的环境比较了解。
因为白俄罗斯的南部有着大片的无人森林,其中的人类定居点稀少而珍贵,居住于此的居民对周边的环境都非常敏感。
这两个女人的供述令巴尔岑和科夫帕克大为惊喜,因为在战争之前,她们不但对那里熟悉,甚至有一个女人,实际是乌克兰人。她就是1941年初从乌克兰嫁到图罗夫这里,途中就经过了森林中的村镇布克察。
她更是声称,虽然村镇在白俄罗斯,其居民基本是乌克兰人。
仅从村镇名称的后缀来看,科夫帕克也觉得那里乌克兰人居多,毕竟它是冠以“察”结尾的地域名。
布克察被选定为下一个进攻地点,未来的行动,部队也无法再轻装行动。
大量缴获的物资要带上,伤员和病号他们成为实在的累赘,处于情感考量,他们决不能丢下。当然,部队行动慢一些也绝非坏事,征战许久的士兵可稍稍休整,以迎接未来更长久的武装奔袭。
他们在下午四点撤出了图罗夫,这时候雨也停滞下来。
通过城镇南部的抛荒麦田,军队行进了四公里,便开始进入森林区。
“如果夜里又来一场暴雨,我们可受不了。”科夫帕克忧心忡忡的对顾问巴尔岑说。
“所以,您打算就地扎营”
“您看如何我们可以立刻生火,无论夜里是否有雨,我们至少能先把衣服烤干,舒坦一阵子。”
巴尔岑点点头,他以自己的经验估摸着,既然之前下过一场暴雨,以后再下暴雨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稀疏的小雨可以忍受,就是潮湿的衣服令人浑身难受。
他奋力提提裤子,调侃说:“湿漉的衣服对我的伤害胜过敌人!我要是罹患烂裆,我就不要想着有儿子了。”
“哈哈!”科夫帕克放纵的大笑一声:“您还是穿着衣吧!您毕竟是一个军官,若是士兵效仿你,这森林里不得到处是白色的猴子再说,我们队伍里还有几个女人,尤其是英雄斯佩洛斯金娜。”
巴尔岑无奈的耸耸肩:“唉,我们需要那位年轻的女战士,图罗夫一战,她的总战绩超过四百人。接下来您该给上级发送电报了,我想司令同志已经等得不耐烦,是时候让指挥部的军官们安心。”说罢,他就拍拍身子去整顿自己的侦察营。
科夫帕克欲言又止,娜塔莎的总战绩超过四百人,这个数字已经无法用惊讶来行动他的表情。
“此事!我必须汇报给别列科夫同志!还有萨林奇金同志!通讯员!”
整个部队在森林中扎营,为了担心降雨,有不少士兵不但的砍伐随处可见的红松作为篝火的燃料,还用树枝搭建自己的窝棚,以求多少挡些雨水。
虽然科夫帕克很不乐意部下把衣服脱
第1577章 游击共和国的八月一日
八月份终于到来了,本月第一天,普里佩特沼泽又下起了小雨。
八月九月,白罗斯的降雨是偏多的,尤其是沼泽地,这一天气特点更加显著。
降雨意味着气温的降低,又因为地理纬度较高,真可谓一场雨水一场寒冷。就在几天以前,士兵乐意跳进随处可见的池塘洗澡,如今让他们跳水,多数人得掂量一下。
新的一天,又有一百多人因感冒被送到医院,甚至还有十多人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闹肚子。
所有进入游击共和国核心控制区的难民、撤回来的士兵,医院为照顾他们,工作量亦是大幅度增加。
暴雨没有重演,淅淅沥沥的小雨虽弄得世界一片潮湿,普里佩特河和第聂伯河,水量明显有了减弱。水流不再湍急,盘踞于米西渡口左岸的上万撤退军队,终于开始了大规模渡河。
渡河行动与当日下午两点半展开,渡河手段为摆渡。
吸取了之前的坠河事故,阿纳托利率领的工兵就只规划了五条线路,每个线路同行的木筏也只有一个,乘坐人员也被苛刻的限制为二十人。
一切都是为了安全!
“如若再出事!我可担不起责任。”
阿纳托利的决定,在那些着急过河的士兵看来压根就是懦夫行为。部队都到了河畔,还能磨磨蹭蹭的渡河尤其是在知晓,游击共和国的有着大量住房,无论是否简陋,都是一处遮风挡雨的好去处。
因此,整个渡河行动有些拥挤,大量士兵聚集河边,就如同一大群等待渡河的角马。他们望着宽阔的第聂伯河上孤独的几个木筏,纷纷无奈的摇头。
天气状况糟糕,也就绝不会出现德军战机。至于德军地面部队,他们已经被揍成重伤,雨水更迫使其不敢贸然南下。没有后顾之忧,阿纳托利坚持磨蹭谨慎的渡河也就合情合理。
无论对岸的军队怎样要求加快速度,他以不变应万变。
可以说,他就是要在这个问题上凸显一下自己的权力,也是奉行指挥部的命令。
原来,杨明志支持了萨林奇金的一个提议,即放慢撤退部队的回归速率。那么阿纳托利就设立五条线路也就合情合理。
军事指挥方面,杨明志有着最高权限,游击共和国的日常运转,则是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这种专业人员全权负责。
“人不可能一口吞掉整个大列巴,我们要拿出刀子将其切成小块,一点一点的吃。”
萨林奇金的意思是,介于游击共和国突然吸收了数万难民,这些人的安置本身就是个大问题。如若短时间内,整个大河左岸的部队全撤回来,三大集体农庄,人口多达八万人!
于七月三十日基本结束的庞大战役,长达四十天的战斗中,游击共和国永久性的损失近两万人!
即便精锐损失极其严重,共和国尚控制着四万余人(三万人仅能持枪自保)。纸面上看,共和国战斗力暴跌,人口并非雪崩。
从北方而来的两万五千难民,以及起义的第21游击旅,为共和国增加了近三万民众。如若再算上渡河完毕后的“红十月”“茨冈人”两个大队,共和国又要接收一万五千人。
萨林奇金从没想到过,一场损失惨重的大战后,游击共和国的核心,也就是被承认的城市“诺夫戈梅利”,她必须负担起十万人生产生活!
在白俄罗斯,一个有着十万人口的城市已经属于中等规模。即便是战争爆发前,戈梅利的人口有近二十万。诺夫戈梅利赶上戈梅利市一半的人口,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却也是巨大的人口压力。
“等到科夫帕克归来,诺夫戈梅利可能就有十万人口了。右岸定居点在战争中毁灭,剩下的就只有三个集体农庄和霍姆尼奇兵站,能够安置这些人。”曾经的戈梅利市长柳得巴廖夫,他不得不解决好这一问题。
 
第1578章 土豆抢收会战
所有难民得到许诺,凡是参与挖掘工作者,每天配给的土豆量高达五公斤。
仅仅的这样的许诺,就足够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结果萨林奇金给予报酬更高。
二五时期的“斯达汉诺夫竞赛运动”,大大刺激了该时期的经济建设。对于那段激醃情燃烧的岁月的,萨林奇金记忆犹新。
他知道,人民喜欢英雄,人民渴望自己成为新的英雄,人民也知道,一旦自己成为英雄,个人和家属都将飞黄腾达。
抓住人民这样的心理,萨林奇金决定开展一次劳动竞赛。
“每支劳动小组,完成当天工作了,小组成员即可领取五公里马铃薯兑换券。劳动者有权按需兑换马铃薯,多余票据可积攒。注意,每人每天兑换上限是十公斤。
指挥部鼓励人民向斯达汉诺夫同志学习,特此说明,凡是超额完成一倍工作量的小组,每人额外分的一百克面包和一条烤鱼。超额两倍者,每人额外再分得的四百克面包。”
基层政委念着有些文绉绉的文件,其宣读的对象听明白后,劳动热情空前提升。
他们撤到南方沼泽地,本来觉得,在吃饭方面比过去的生活还要糟糕。不曾想,当地苏维埃提供的伙食不可思议的丰盛!
两万五千名难民中,除去被紧急编入民兵的那六千名年轻女人外,还有上千名幼儿和老年人,这些人都被排除在外。在所有扛着工具下田劳动者中,纯粹的难民有着一万一千人。
七月三十一日,军民冒着小雨,将三个集体农庄周边的土豆田,挖掘了至少一半。
八月一日,所有被动员起来的人,不但要将农庄周边农田扫荡一空,还有继续深入森林中和偏远地区的农田继续挖掘。
一万一千名难民、所有的列宁少先队员、结束右岸定居点作战的军人,投入到空前规模的“土豆抢收会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