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夫君说的也是啊,毕竟书院就这么一个,周围附近庄子上的孩子这么多,总不能方方面面全都顾忌到了,总有力所不及的时候,庄户们都想让自家孩子上学,可是书院能力有限,考试选拔,也是正常。”秦冰月叹息道。
自从秦冰月坐了母亲之后,心地就越发的柔软了起来,尤其是关于孩子这一方面,以前这些事情秦冰月从来不会开口问,更不会因为这些事而感叹。
到底是做了娘的人,性情都变了一番模样,不似以前,对待不相干的人,是死是活,都丝毫不关心。
不管如何,书院秋后的考试该考还是要考,能不能入学,就看那些孩子自己了,离着考试还有半个月呢,这半个月,能够决定很多事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二陛下的嘉奖令下来了,招生当天李二陛下在庄子上的书院转悠了许久,也与来报名的人在外头聊了聊天,看了官府给他们开具的户籍证明。
当时李二陛下心里就对东山县周围的这些官吏十分满意,也提醒德义,回宫之后记得提醒他这回事,为的就是要嘉奖、表彰这些官员。
加之在书院里与玄世璟聊了几句关于大唐吏治的事情,李二陛下更是觉得,这样的官吏弥足珍贵,一定要好好嘉奖表彰。
后来李二陛下回到皇宫里后,德义也提醒了李二陛下有这么一回事,于是李二陛下就诏三省拟定嘉奖令,让内务府准备些东西,将内务府准备的赏赐派人送到了那些官吏所在的衙门之中。
这些东西在那些官员眼中或许还不如李二陛下的那一张嘉奖令来的值钱,那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天子对他们的肯定,这一张纸摆在家里也好,传出去也好,那都是莫大的荣誉,莫大的名声。
明德书院的一次招生,造就了一批声名显赫但是位子却不高低层官吏,在他们的仕途之中有了这样一笔光辉,往后的仕途肯定是更加平坦了。
皇帝都喜欢能臣,喜欢良臣,能为百姓办事儿解忧,能为朝廷办事儿,能为君王办事儿的,那就是能臣,就是良臣。
而这一次的嘉奖令一下,整个长安周围都被李二陛下这次的嘉奖令给刺激到了,当官的除却要钱之外最想要的是什么,还有名声啊,还有什么能比陛下亲自颁发嘉奖令这等事情更能赚足名声的了,而且这名声可是赚大了,东西是宫里的人给送过来的,但是送过来的还以一句话,那就是让这些官员三日之后收拾好,去长安城,进皇宫领嘉奖令,皇帝陛下亲自为他们颁发嘉奖令。
这一
第五百二十章:碍人眼了
因此,医学院仅仅是药材,要操办的就不少,玄世璟让人联系了庄子上市集上的药材商人,直接与医学院那边联系,这联系的事儿,就交给了孙思邈身边儿的小道童,这小道童跟在孙思邈身边儿也好几年了,不会连这点儿小事儿都做不明白。
书院这边玄世璟不必太操心,开学之后,一切就已经步入正轨了,医学院和工学院玄世璟不必操心,至于兵学院那边,苏定方将裴行俭送到兵学院,除却是冲着李孝恭去的之外,还是冲着玄世璟来的,大唐的武将都知道,玄世璟练兵有一套,因此,苏定方也是在替裴行俭觊觎玄世璟的练兵之法。
练兵之法,那是不传之秘,但是苏定方知道,玄世璟不是那么规矩的人,若是玄世璟是那么守规矩的人,还会办兵学院因此,苏定方也是明里暗里示意了玄世璟。
玄世璟既然办了兵学院,那他也不会藏私,能教的自然会教导,因此,兵学院的课本与课程表的编撰,玄世璟都有参与。
而明德书院那边就简单多了,如今的明德书院分了两个级别,一级是今年刚刚入学的新生,由新的夫子教导,而第二级,则是去年留在书院的那些继续深造的学生,依旧由高士廉和萧瑀两人主要负责,从今往后,萧瑀和高士廉就只负责二年级的学生了。
都说士子寒窗苦读十年之功,那是因为他们只是在家闭门造车,若是在书院里,每天有这么紧凑的课程,学完他们所学的东西,何须用上十年,大唐不是后世,没有这么多学科,士子要学的,也不过是经史子集,至于君子六技,在刚进入书院的两年,有固定的课程学习那些,到了二年级之后,就成了选修了。
一年级是两年,到了二年级,就是三年了,加起来最多能够在书院待上五年。
十二岁入学,毕业十七岁,就算是十四岁入学,毕业也才十九岁,这个年纪也不耽搁他们成亲娶媳妇儿生孩子。
玄世璟如今在东山县,平日里闲暇下来的时候就陪着女儿,安安咿咿呀呀的说话,玄世璟也一脸笑意的回应,至于父女俩之间说什么,外人是听不懂的。
看着玄世璟这般喜爱女儿,晋阳想要个孩子的心愿,也越发的迫切了起来。
只是离着与玄世璟的约定,还有整整一年。
如今大唐过的是太平日子,一整年,玄世璟都在折腾庄子上的书院,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等着看玄世璟的笑话,结果呢,这一年过去,真被玄世璟给折腾成了。
到了过年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不少人都赶着牛车,带着东西到了东山县庄子上,一是给书院的夫子们凑些礼物送过去,算是谢师礼了,另外就是到玄家,来为玄家送东西,若是没有玄世璟,他们的孩子哪儿能上的了学。
当初一场考试,刷下去不少学生,最终书院招满额,仍旧有许多学生没有能够进入书院,因此进入书院的学生大多庆幸,家里的人也明白了,自己家的孩子能进入书院,也不算太容易,因此到了过年,都准备了礼物,来到东山县庄子上,给先生送礼,给玄世璟送礼。
玄世璟本来是想拒绝这些庄户往这边送东西的,可是毕竟都是一片心意,若是不收,大过年的,这些庄户一来会在玄家大门口不离开,二来,他们也不会心安。
礼收是收下了,玄世璟又赶紧吩咐府上的人准备回礼的,库房里有东西就往外搬东西,没东西就直接发红包,算是给孩子的压岁钱了。
&n
第五百二十一章:秋后算账
到了现在这个年头,新旧世家的荣辱兴衰,基本上已经成了定局,但是朝中一小部分官员,仍旧是出身于老世族,老世族在朝堂上虽说权势没落了许多,但是毕竟是世族,是世家,底蕴还是在的,世家子弟,从小读书骑射,起点就比平民百姓要高很多。
朝中的寒门士子不是没有,有,但是也只是一小部分能够踏入朝堂,每日五更天到太极殿参政议事,大多数寒门士子都是在官府之中做个普通的文吏,有了成绩,再一步一步的往上走,而这些寒门士子想要做出成绩,也要有机会,在机会方面,世家子弟比那些寒门士子要多的多,不可一概而论。
看似很不公平,但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现状。
而东山县明德书院的出现,那就是有玄世璟在为这些普通庄户家出身的孩子铺路,现如今陛下已经注意到书院的学生了,将来毕业的第一批学生,他们所面临的机会,不会比世家子弟要少,如此一来,朝廷里,位子就这么多,这些学生多占一些,世家子弟就少占一些。
如此,这就触动了他们的利益,碰了他们的蛋糕,他们就不高兴了,不高兴,自然就要生事了。
书院那些学生,没有什么可针对的,因为源头不在他们,这源头,就在于玄世璟。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长安城这边,才有针对玄世璟上奏折的御史,御史参奏简单啊,御史的职责本就是闻风而奏,即便是这一次奏折上的事情都是杜撰出来的,那也是因为看到了那样的场景才有的猜测,李二陛下即便是怪罪,那也只能在心中怪罪,而不能去下旨惩戒御史,因为这是御史的职责所在。
至于玄世璟会不会报复,他们巴不得玄世璟报复,那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揪住玄世璟的小尾巴,继续来整治玄世璟了。
这事儿过去良久,奏折也送到玄世璟面前看了,但是玄世璟就是没有动静,仿佛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样。
“夫君,之前长安城的御史这般造谣生事,夫君就一点儿不生气”某天在书房,晋阳与玄世璟单独相处的时候,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玄世璟笑道:“生气啊,但是不能动啊,他们的目的不就是冲着我来的吗我要是生气了,大闹一场,正中下怀不是,这事儿得等等,有句话叫做秋后算账,你家夫君我可不是什么好人,等到这事儿的风头过去,在别的事情上,我非得好好整治整治那帮子御史不可,我可是很记仇的。”
玄世璟已经数不清楚长安城的御史弹劾了他有多少次了,写了多少污蔑他的奏折了,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这些事情,玄世璟可都记着呢。
若是真是他做错了,御史写奏折到李二陛下那里去告状,那他玄世璟认了,错了就是错了,但是这无中生有的事儿,也去告状,平白给人添麻烦,这个可不能忍。
“哦夫君打算如何整治”晋阳问道。
“我就不相信,长安城御史台的那些御史真的就个个都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底子,让锦衣卫去查,去收集证据,等到收集够了,一并送到陛下面前,公诸与众,让天下人好好看看他们
第五百二十二章:大明宫!
“为国为民的人,很伟大,但是他的家人,很悲哀,因为他的心里装的是天下,装的是万民,难免对自己的家人,少放了些心思。”玄世璟说道:“我敬佩这样的人,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不能完全成为这样的人。”
“夫君这话,很是矛盾。”晋阳说道。
玄世璟点点头:“是啊,人本来就是很矛盾的,我可以为国为民,但是不代表我必须要忽略自己的家人,我所奋斗的一切为了什么,为了家人的日子能够过的更好,在家人日子过的好了的基础上,我才有心思去担心国家,担心百姓,去做利国利民的事,先前我引用孟子的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就是如此了,圣人都这么说,何况我还是个俗人。”
“若是都能做到夫君这般,那俗人也就罢了,可是纵观那些世族,却是连个俗人都不如了。”晋阳叹息道。
玄世璟闻言一笑,劝慰道:“少叹气,整天愁眉苦脸的叹气容易变老。”
“妾身还巴不得年纪大一些呢。”晋阳笑道。
“何出此言”玄世璟问道:“哪儿有姑娘家想要自己年纪变大一些的。”
“什么姑娘家,兕子这不都已经嫁为人妇了嘛。”晋阳说道:“只是夫君一直觉得妾身年纪小而已。”
听到这里,玄世璟算是弄明白了,晋阳这是想要孩子了,如今安安咿呀学语,前些日子开口叫喊了“ba”“ba”的两声,让玄世璟十分欢喜激动。
一激动之下,又赏了府上的下人不少东西,在玄世璟看来,自己的女儿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都要好好的高兴一番,不,应该说自己的女儿的每一个日子,都值得纪念。
玄世璟原先还曾经笑话过李二陛下是个女儿奴,到现在位置,玄世璟自己也在女儿奴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了,撒欢跑出去好几十里地了。
“着什么急,到时候就怕你喊不要不要呢,哈哈哈哈。”玄世璟心情畅快之下,与晋阳开起了夫妻之间的小玩笑。
晋阳这下闹了个大红脸,羞怯之下,干脆不与玄世璟再言语,红着脸离开了玄世璟的书房。
晋阳一走,玄世璟笑的更放肆了,这笑声站在书房门口都能听见。
日子庸庸碌碌,日复一日,龙首原上的新宫也到了最后的关头,这一年,玄世璟是亲眼见着它是如何拔地而起,成为现如今这宏伟壮阔的模样。
元日大朝会的举行地点已经定在了龙首原的新宫之中,新宫是第一次启用,因此李二陛下对待这件事情也十分的看重,让礼部从进了冬天就开始忙活了,整个太极宫开始忙活着搬家,太极殿里仅仅留下了足够平日里上朝用的东西,其余的东西都已经搬到了新宫的含元殿之中。
恐怕过了这个年,大唐的权利中心,就要从太极宫,转向龙首原上的新宫了。
从长安城内的中轴线也就是朱雀大街一直往北,越过皇城和太极宫之后向东,就是新宫的南门,叫做丹凤门,丹凤门是整个新宫的正门,一般的城门只有三个门道,而丹凤门,则是五个门道,宽大的门道,高耸的墩台,雄伟的阙楼,这丹凤门,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门。
丹凤,便是朱雀,意思是
第五百二十三章:皇家搬迁
如今的太极宫显得有些空荡荡的,甘露殿内多数东西也都已经搬走了,在元日之前,李二陛下仍旧在甘露殿处理朝政,而长孙皇后也依旧住在立政殿,其余的妃嫔,早都已经搬到新宫里去了。
无论是李二陛下还是长孙皇后,都是喜欢怀旧的人,这马上就要入驻新的宫殿了,心心念念了两年多,结果真的事到临了,反而对这太极宫有些舍不得了。
李二陛下站在甘露殿外的台阶上,放眼望去,虽说视线有限,但是满目之中,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熟悉,无数个日日夜夜,都在这甘露殿里,呕心沥血,处理朝政,说是日理万机,一点儿都不为过,偌大的一个国家,大大小小的政事军事,汇集起来,那得是多少事,这些事虽然没有全都送到皇帝的面前,尽管都是被挑选出来的重要的奏折,但是往皇帝面前一放,那一天下来,工作量也不少。
都说当皇帝好,都想当皇帝,这皇帝又岂会是这么容易当的治理好一个国家,就需要每天兢兢业业,万般的小心谨慎之下,还是怕出纰漏,一旦朝堂出纰漏,那么事情到了地方,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
当皇帝想要享受也可以,事情丢给大臣去做,自己什么都不管不顾,今天丢三两件事儿,明儿个就能把大好的江山给丢了,然后被史官在史书上狠狠的画下一笔。
自己享受了,享受多少年且不说,反正是别想留个好名声了。
李二陛下为了在史书上留个好名声也是够拼的,但是即便如此,仍旧是有赞扬的,有唾骂的,所以说,当皇帝不容易。
一整天的政事处理完,李二陛下抬起头看向外面,外面的天色早就已经黑了下来。
起身,活动了一番筋骨,李二陛下打算到殿外去看看。
德义见状,连忙从旁边拿起厚实的披风,给李二陛下披上。随后走到殿门口,将甘露殿的大门打开。
大门一被打开,一股冷风瞬间就灌了进来,李二陛下紧了紧身上的披风,踏出了甘露殿。
这会儿外面天空之中已经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李二陛下就这么站在甘露殿外的台阶上,放眼朝着外面看,越是要离开这宫殿了,越是觉得这旧景看不够,想要一一的描绘在眼中,刻印在心里。
这太极宫见证了太多太多,见证了大唐立国,见证了武德与贞观朝的更替,更是见证了大唐由穷到富,由弱小到强盛。
回忆当年,草原十八部,兵临城下,几乎都能看得到这太极宫了,眼前景色依旧,昔日草原雄主,也就剩下在宴会上跳舞的用处了。
长孙皇后带着两个宫女和两个太监,来到了甘露殿外,看到李二陛下站在甘露殿外,停下了脚步,良久,才继续迈步往李二陛下身侧走去。
“陛下,明日就要搬去新宫了,陛下可是对这太极宫有些不舍”长孙皇后问道。
李二陛下叹了一口气,外面如此天寒地冻,李二陛下的叹息在嘴边的白雾的衬托下,如此显眼。
“这太极宫,历经两朝,不说前朝,陪着大唐,也走了三十余年了。”李二陛下说道:“皇后真别说,这临了,朕对这儿还真有些舍不得。”
“看这模样,又是一场大雪。”长孙皇后没有接李二陛下的话头,而是
第五百二十四章:新宫的必要性
“两位爱卿,这新宫大体上朕都已经转遍了,着实不错啊。”李二陛下说道:“想当年在洛阳的时候,前朝炀帝修建的宫殿别苑,朕也都曾看过,极尽奢华,朕当初就想,耗费国驽征调百姓,却只为一己私欲,难怪乎百姓反他,今日见了这大明宫,朕倒是有些体会当初炀帝修建宫苑的心思了,只是这么一来,是不是连朕,也成了昏君了啊哈哈哈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