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玄世璟在台上讲话,底下鸦雀无声,听到玄世璟这般语重心长的说话,下面的人当中有人说道。
“公爷与我们这些庄户讲课,那是看得起我们这些人,我们都听公爷的,公爷为庄子上所做的一切,这么多年,我们都看在眼里,庄子上是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是过的越来
第五百一十章:平和的日子才是最珍贵的
“今日与诸位说这些,也是见你们在书院门口等的焦急,一来让大家进来坐坐歇息歇息,二来,也是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对待自家孩子读书上学这件事儿,无需强加给孩子太多。”玄世璟说道:“今天的考试,一般在下午就能考完,考试完后,大家都领着自己的孩子先回家,书院从明天开始放假,至于考试的结果如何,五天之后,书院会发放结果,到时候到书院来看就好,回去之后,也与自家孩子多商议商议,若是家里不打算让孩子继续在书院待着了,书院不做干涉,若是选择继续在书院深造,那么,庄子上还有兵学院、医学院,长安城还有工学院,可自行选择,当然,也不是你选了,就一定能进去,入学之前,仍旧要测验,就好比说,性情暴躁的人不适合进医学院一样,便是这么个理儿。”
玄世璟与他们解释,庄户们也能听进去,玄世璟的这一番话也并非没用,至少给他们指明白了几条路,让自家的孩子可以选择,而非吊死在一棵树上。
也就是说,即便是这场考试没有考好,没有机会继续在书院里跟着先生们读书深造,还是有出路的。
“公爷,这庄子上的兵学院和医学院,不知要花多少钱”
让自家孩子读书是好事,可是越往后,学过来的学问越是深,而且这庄子上的学院盖的这么宏达,多少有名望的先生都已经在庄子上住下来了,听说医学院是孙思邈孙神仙执教,而兵学院的先生也是了不得,听说是皇室的人呢,还是个王爷。
“与在书院读书花费相差无几。”玄世璟说道。
“这样啊,那就好,那就好啊。”
若是从花费的多了,即便家中再怎么想让孩子读书学本事,那也供不起啊,若是仅仅与书院花费差不许多,说不定来年自家还能再供一个娃上学呢。
“孩子是咱们大唐的未来啊,也是咱们庄子的未来啊,只要孩子能出息了,有本事了,那咱们的庄子会一天比一天繁荣,那大唐,将会一天比一天强盛。”玄世璟说道:“这些年下来,庄子上的变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这不是玄家一人之力,都是咱们庄子上的人齐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所以,本公也希望,今年秋后,书院招收学生,咱们庄子上或许还有够年纪的孩子,能送到书院来,为周围的庄子上的人,做个表率。”
“公爷放心,我等一定做好表率。”
玄世璟话音落下,下面坐着的人便有应声的,他家就有孩子,两年前因为年纪还不够,所以没能来书院,只是把家里的老大送到书院里来了,今年秋天正打算把家里的老二也送到书院里呢。
这般情况的,也非这人一家,在场的许多人家家里的孩子今年都足了年纪,打算送到书院里来,书院的花费对于庄子上的庄户们来说,算不得多,只要平日里勤快一些,供应孩子上学,绰绰有余。
供应一两个孩子是没问题的,若是三个四个,日子可能就紧张一些了,尤其是这三个四个年纪都相仿,可能就很吃力了。
书院的孩子们经过这一场考试之后,考试的成绩出来以后,会有书院的先生们一起进行评估,哪些孩子适合留下来继续深造,哪些不适合读书走仕途,之后将会在书院之中张榜。
而过了今天,书院的学生们将迎来为期一个月的暑假,暑假过后,入新学。
在等待之中度过这一天是有些艰难的,时间
第五百一十一章:百事待兴
“今年是第一次这么做,许多事情都在摸索之中,有了这第一次,往后就能总结到经验了,即便是学子考试,从头到尾,也能总结出个章程,这总结的事儿,还要劳烦诸位先生了。”玄世璟拱手笑道。
“你这小子,倒是会偷懒。”高士廉无奈笑道:“早知如此,当初老夫讲课,别的就不与你讲了,先教教你如何勤奋。”
玄世璟虽然只是在书院里做个潇洒先生,位置不高,但是却是书院隐形的主心骨,书院的事情,有不少还需要玄世璟出面处理,或者是共同商议了章程之后,要询问他的意见。
毕竟书院是他一手建造起来的,而且书院的许多东西,也都是玄世璟弄出来的,书院的先生们虽然学识丰厚也是见多识广,但是对于玄世璟弄出来的新鲜东西,却也是闻所未闻,正是因为没见过,没听过,所以在接触的时候,十分依赖玄世璟,等到以后熟悉了,这种现象也就能够改变了。
“今年是书院的转折点啊,书院是就此止步不前,还是继往开来往前迈上一大步,就看秋后了。”玄世璟面色严肃的说道:“因此,在座的诸位先生,可能要辛苦上一阵子了。”
“无妨。”颜勤礼抚须一笑:“万事开头难,如今书院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了,往后的路,会越走越顺畅的。”
颜勤礼是萧瑀请过来的,原本就住在长安附近,萧瑀一封书信便将他请到庄子上来了。
或许颜勤礼本身的名望不甚很大,但是有个爷爷叫做颜之推,未来还会有个孙子叫做颜真卿。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倒是不假,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万事开头难,然后中艰难,最后结尾难,玄世璟别的不怕,就怕这书院一路走不顺畅。
如今的东山县的书院,已经进入到国子监的眼中了,等到秋后招生,国子监差不多就要开始眼红了,等再过个两三年,国子监与庄子上的书院,说不准便会势同水火。
若仅仅是书院内部百事待兴,玄世璟丝毫不惧怕,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有这么多先生在呢,书院的事情应付起来绰绰有余,玄世璟就怕有人眼红,背地里使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明德书院能否迈过这道坎,全看今年秋天。
玄世璟与诸多先生坐在一起,开始看学生的试卷,也算是看看这两年书院教导学生的成果,看看这两年,学生都学成了什么样子。
这么多孩子,天赋是不同的,孔夫子说有教无类,话是这么个话,但是教导到一定的程度,还是要让孩子们去择其长处而习之,这才是最好的,也是书院最应该做的,否则,收人钱财,不懂因材施教,平白误人子弟罢了。
批阅试卷的工作玄世璟就只参加了一天,剩下的这几天,都是书院里的先生们在讨论。
学生们放了假,放假在家的学生又为庄子上多增添了一分活力,虽然不知道是否能继续在明德书院读书下去,但是总归往后还是要上学的,继续学本事,因此,大多数学生都纷纷选择了在庄子上凭借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暂且找份工,赚些钱财,说不定一个月下来,就能将来年的学费给赚出来,不必再依靠家里缴纳学费了呢,还能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n
第五百一十二章:招生报名
有些庄子离着东山县也不近,离着长安城就更远了,一年到头出来不了几次,见到东山县庄子上的繁华,心里也是一阵羡慕,羡慕过后,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开始在庄子上逛集市,买一些东西,顺带着带回自己家里。
书院这边报名,出动的仍旧是玄家的护卫,维持现场的秩序,进了书院的大门是一片开阔的广场,里面都已经重新整修过,广场上铺着平整的青石板砖,广场之上十张桌子一字排开,书院的先生坐在那里,接受学生们报名。
在外头接受学生报名的都是年纪比较轻的书院夫子,像高士廉和萧瑀这等年纪的,哪儿能让他们在外头风吹日晒的,这八月的太阳可是毒的很,老先生要是出点儿啥差错,可担待不起。
接受学生报名的夫子查看过学生的户籍之后,再将学生的名字记录在册,为学生发放加盖了书院印章的入学证明,这学生的入学报名便算是完成了,等到九月初,按照入学证明上的日子到书院考试报道就是了。
今年书院招收学生也是有人数限定的,书院虽然建造的规模弘大,学舍学堂也是众多,但是不代表能容纳下十里八乡所有的孩子入学,所以入学考试是不可避免的,招收条件再也不可能像之前招收东山县庄子上的孩子那般宽松了。
如今书院的人手还是有些紧张,玄世璟也是亲自在书院里忙活着招生的事情,坐在桌子前面,前头有伞,用以遮阳,玄世璟不知疲倦的重复着动作,查看孩子的户籍,记录在册,随后再发放入学证明。
一连在外头坐了有一个半时辰了,即便是口干舌燥,也来不及喝上一口凉茶,只是偶尔腾出手来拿手帕将脑门上的汗水擦一擦。
书院外头,一辆马车在几个气度不凡的护卫的护送下来到了大门口,马车停下,车门帘被掀开,从马车上下来一中年男子,一身青色书生袍,头戴白色软脚幞头,那幞头正前方还镶嵌着一方成色上好的玉石。
“主上,前头这么多人,要不“
“无妨。”中年男子挥手止住了身边儿人的话头:“就从正门进。”
说完,中年男子,迈开步伐朝着正门那边走去。
门外还有许多在排队的人,见到这中年男子往里面走,以为他也是来给自家孩子报名的,只是见这男子气度不凡,而且身后还带了家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走到门口,玄家的护卫见状,将人拦了下来。
“先生止步,若要给自家孩子报名,还请带好东西,到后面去排队。”
中年男子笑了笑,说道:“我不是来给孩子报名的,只是想要进去看看。”
闻言,玄家的护卫拱手道:“不巧,书院不在开放日是不对外开放的,外人无事不得进入书院,还请先生谅解。”
“哦这开放日,又是什么日子”男子问道。
“书院每年春日和秋日,会有三天对外开放的日子,介时外面的人皆能入书院,或是旁听先生讲课,或是在书院之中游览,除却这一年六天和书院学生报名的日子,书院一律不对外开放,外人是进不来的。”护卫耐着心解释道:“先生若想入书院参观,约莫十月的时候,书院会开放三天,介时书院将另行通知。”
这书院开放日也是玄世璟提出来的,书院毕竟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若是不封闭,学生没儿专心上课,若是完全封闭,外面的人不知书院里面是个什么样子,如何把自家孩子安心送到书院里读书学习
因此便有了开放日,让外面的人能够了解书院,这样也不会在平常打扰到书院的学生读书。
&n
第五百一十三章:微服私访
虽然也只是查询本地的户籍,给孩子开个书面证明,但是架不住这庄子上的孩子数量大啊,而且这工作都集中在这一两天了,能不忙活吗
虽然忙,但是也许久未曾有这般充实的日子了,偶尔这么忙活一下,也挺高兴的,至少,在百姓心中,身为官府书吏,还有能被需要的一天。
在入官府做书吏之前,没个年轻人都有一腔热血要报效国窖,提起笔杆子为国家效力,只是到最后结果却不是很喜人,春闱过后,未曾被朝廷选用的,也只能到地方官府,做一书吏,日子长久了,当初的性子,也都给磨平滑了,平日里无所事事,在官衙之中朝九晚五日子,再勤勉的人,时间长了也容易有所懈怠。
说好的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的心思,都淡了。
但是就在这两天,官府的书吏终于感受到了被百姓所需要的心情。
而且,百姓来给自己的孩子开文书证明,那也是为了让孩子去上学,对于百姓来说,这就是重要的事儿,能为百姓解决事情,这才是官吏应该做的。
也不得不说,贞观年间,整治的确清明,贪官污吏有,但是大多数人,受正统儒家教育,在地方为官,还是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思大多还是正的。
不能说儒家在朝堂上大多只是坏处,至少教导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身具浩然正气的君子,官场上磨炼的时候长了,也知道什么叫圆滑了,经过时间的洗礼而不失本心的,这才是大唐最需要的。
“那官府的户籍证明,能否与我一观”李二陛下问道。
“呐,就是这个。”老者笑道:“也不是什么难办的东西,就是到官府,报个名字,官府的人给开个证明,证明我孙子的确是在书院招收的年纪之内,有了官府的这个印章就够了。”
李二陛下点点头:“原来如此,这庄子上的人,全都跑到官府去办理这个证明,官府的人给办理吗”
“办啊怎么会不办呢老汉带着孙子到官府的时候,官府那里好些人呢,官府的书吏老爷们都忙坏了,一直忙到天黑呢,实在办理不完,也只能等第二天了。”
“看来这官府的书吏,也是勤勉。”李二陛下听到老者这般说,心中十分满意,看来底下的官员,还是很勤勉为民的,没有辜负朝廷对他们的厚望。
就这么一件事儿,让李二陛下对这边这一片儿的官府的书吏印象大好。
“德义,回去以后让人去查查,这书院十里八乡都有那些官府给开这些户籍证明了。”李二陛下说道。
“是,主上。”德义应声道。
老汉一听李二陛下这口气,便想着这肯定是长安城的大官儿,这是来微服私访来了。
李二陛下与这老汉又聊了些别的,这会儿原本进去报信而的侍卫从书院里出来了,来到李二陛下面前,躬身行礼。
“贵人且随小的来。”
“你家公爷呢”李二陛下问道。
“回贵人的话,公爷在里面忙着学生们报名的事儿,正在找人接替工作,里面安排完了之后才能抽身来见贵人,还望贵人恕罪,贵人且随小的先去书院会客室喝杯茶稍等一番。”
“不必了,直接带我去见你家公爷。”李二陛下说道。
&nb
第五百一十四章:对谈
“这布置,倒是有趣。”李二陛下进了会客室之后大量四周笑道:“看上去,坐在一起,倒是能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
玄世璟笑了笑,解释道:“陛下,这书院里都是些做学问的先生,平日里或是外面有先生来书院拜访,或是自家书院里的先生在此小聚,泡上一壶茶水聊聊天,没必要生疏了,臣也未曾想到陛下您会微服私访到书院来,这等布置,让陛下见笑了。”
李二陛下摆摆手:“不,这很好。”
说着,李二陛下便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虽是实木做出来的沙发,但是上面都有软垫,因此坐上去也还算舒适,对于海绵,玄世璟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他承认自己没那本事,弄不出来,但是这沙发靠背的曲线,却是经过工匠反复测量试验所做出来的,倚在上面最舒服的角度,雕刻出来的。
这估计就是最早的人体工学了吧。
“站着作甚,坐。”李二陛下示意玄世璟坐下。
到底是做皇帝的人,往哪儿一坐,就跟在自己的宫殿里一样。
玄世璟在李二陛下的对面坐下,外面候着的侍卫早就去准备茶水去了,这会儿两人落座之后,侍卫端着茶水走了进来,将茶碗放在了李二陛下和玄世璟面前。
“今儿个朕来的贸然,也未曾事先跟你这边打声招呼,但是朕却是见到了平日里许多未曾见到的东西啊。”李二陛下感慨道:“你这庄子上,朕不是第一次来,但是两次来这庄子上相隔的时间,也挺长,上次来的时候,这庄子上还是满目疮痍的模样,这么多年过去了,焕然一新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