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将李治发配到涯州,说不定李治运气好,还真能挨到涯州呢李治离开长安之后,宫里就无需再去打听他的消息了,无论是死了还是活着,在皇帝和皇后心里,就权当这儿子还或者,只是不会在联系了罢了,算是一个埋在心里的念想。
如此说起来,李二陛下的心里也是纠结的,一方面不想再见到李治,一方面也不想杀他,但是两次谋反,这是累犯,也是罪不可恕。
这次的事情让李二陛下觉得脸面上有些挂不住,被自己的儿子困在十六王宅,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年玄武门之后,天策府的人是如何逼迫李渊禅位给李二陛下的。
虽然当初也只是先立了太子,最后才是坐了皇帝,但是大唐之前没有哪朝哪代,皇帝或者的时候,太子就登基做了皇帝,然后自己就被架空,退居太上皇这个位子的。
张亮的妻儿没能幸免,到最后也要跟着张亮一同赴西市被斩首,听到了而结果的张亮瘫坐在了地上。
他奋斗了大半辈子,从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户,坐到了今天的位子,大唐的郧国公,沧海道行军大总管还有刑部尚书的位子,手上还掌着大唐的军权,何等的荣耀,身份何等的尊贵,到后来,一场谋反,都成了空,连个后人都留不下了。
李治虽然仍旧没有被陛下判死,但是发配到涯州,与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路途遥远,途中奔波劳累不说,南方多瘴气,涯州那个地方,更是临近南诏六国,居住的都是一帮未曾开化的野民,在关中人眼中,跟猴子也没什么大区别。
一个皇子被发配到那种地方,能活下来,才是个奇迹。
李二陛下在甘露殿宣布了对于这场谋反中所有人的下场,玄世璟静静的站在殿中,与政事堂的一帮大臣,默不作声。
李二陛下的判决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该杀的杀了,该流放的流放了,流放的还是自己的嫡子,他们若是再说什么,结果且不说能不能改的回来,也只是徒增李二陛下的不悦罢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魏征,敢跟李二陛下对着来,因此魏征死了之后,李二陛下才会说痛失一镜。
“九皇子的事,三省下发文书之后,大理寺全权办理,不走刑部,至于张亮的那些个叛军,等刑部的新尚书商人之后,再行发落之事。”李二陛下说道。
“是。”殿中众人,拱手应声。
“都带下去吧。”李二陛下挥手说道。
殿前的御林军将殿中的张亮和李治带走之后,李二陛下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经过今天这事儿以刺激,头又开始隐隐作痛了。
“接下来,还有一件事。”李二陛下说道:“张亮被处置了,刑部尚书的位子也就空出来了,诸位,可有合适的人选安排”
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一部尚书也是个很重要的位子,不能空的太久,否则刑部里没个章法,没个主事的,早晚要乱
第四百零六章:过不去的梗
但是后不后悔是一回事,心里头介不介意是一回事,那是一根刺,一直扎在李二陛下心里,旁人去戳这根刺可以,史官可以写,他不干涉,也干涉不了,史官的笔杆子硬,腰杆子也硬,骨头更是硬,玄武门的事儿,写去。
但是当儿子的戳当爹的痛脚,这怎么行他怎么能够说出口!
或许当时的李治只是在为自己的行事找一个标榜,找一个借口罢了,但是话说出来,李二陛下的心,是格楞痛。
年纪大了,总爱回想起从前,但是玄武门的事儿,他不想去想,一想起来,就能想起当初李家没有造反的时候,兄弟还没有反目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们兄弟四个,情同手足,一同走马长安,一同骑马射箭,饮酒作乐。
后来老三去了,剩下他们哥儿仨,大唐国立,兄弟之间的隔阂也就出来了,原因有很多,更多的,还是权利的诱惑以及些许身不由已的无奈。
可是如今,长安还是那个长安,剩下的,就只有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帝王,和两条玄武门的鬼魂了。
如今李治再向李二陛下提起玄武门的事儿,李二陛下便又想起来了,花了这么多年去遗忘,忘不了,顶多忙起来了,暂时不去想了,可是李治这么一提,又给烙在心上了。
“陛下息怒。”玄世璟拱手劝道。
其实玄世璟听想说,让您失望的也不止这一个儿子了,该放宽心就放宽心呗,帝王家,皇家,这不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吗看看前朝,杨广设计陷害杨勇,顺便了结了自己的亲爹,继位之后,还逼死了杨勇,你看,杨广自责了吗
有时候当个没心没肺的人挺好的,不至于被自己的心去折磨得难受。
“如何息怒”李二陛下反问道:“朕给了他机会,没有要他的命,而是让他在十六王宅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虽比不过晋王府奢华,但是朕亏待了他了吗”
“陛下,或许,九皇子他也是被李安俨的话一事迷了心窍,毕竟,十六王府那种地方,陛下也应该有所了解才是,九皇子如今正是个意气风发的年纪,却被困在那等地方混吃等死,心中不忿,臣大概能猜想的出来,李安俨对九皇子来说,就是一条别的路,一道光芒,九皇子想要抓住这光芒,但是却不知,这光芒,虚无缥缈,不是伸手,攥紧拳头就能抓的住的。”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闻言,又叹息了一声,玄世璟所说,他大概能够明白,但是心中还是在介意。
“这件事情,多亏了你与晋阳,若是发现的晚了,长安城少不了一番腥风血雨。”李二陛下说道:“张亮手下的兵不少,今天也就是事发匆忙,他来不及调度,让晋阳钻了空子,拖延了时间,否则凭借太子六率,怕是抵不过张亮的兵,张亮的兵一旦占据了十六王宅,挟持了朕,即便你们兵力数倍于他,也是畏手畏脚。”
“此事说起来,也是臣小心眼儿,若非臣想抓住那几个挑事儿想要耽误臣的背后黑手去报复一番,恐怕也不会发现此事当中的蹊跷。”玄世璟笑了笑说道。
该怂就得怂,不是什么便宜都要去占的。
李二陛下点点头,指着玄世璟笑道:“嗯,你那点儿小心思,朕能理解的了,年前为了新宫的事儿,愁坏了吧,这年后闲下来,开始找人秋后算账了,小心眼儿。”
 
第五百零七章:经营脸面
“陛下的旨意,还是通过门下颁发到户部为好。”玄世璟说道:“反正,十二万与十五万,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户部那边的支出,需要再考量一番了。”
“增加徭役,缩短工期,花费是多了还是少了,未尝可知。”李二陛下说道:“现在气候正好,抓紧吧。”
“是,臣离开长安之前,会去龙首原上走一趟,去看看两位阎大人那边的情况,尽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速度。”玄世璟说道。
“嗯,去吧。”李二陛下挥了挥手。
经过今天这番折腾,李二陛下也是有些累了,想歇歇了,打发走玄世璟之后,便让德义备驾,回了东上阁休息去了,至于今儿个甘露殿中的这些奏折,则是让殿外守着的小太监,悉数搬去了东宫,放在了李承乾的桌子上。
这会儿能有什么大事儿无非是十六王宅的事儿过去了之后群臣上奏议论此事罢了,就交给太子去处理吧,正好借着此事,看看太子是怎么处理的。
李二陛下也是有心要考验李承乾了。
玄世璟从甘露殿出来,也不知道晋阳在哪儿,是仍旧在立政殿陪着长孙皇后,还是回了暖阁,出了这事儿,皇后娘娘心里滋味儿也不好受吧,要不要去立政殿走一趟呢
站在甘露殿外的玄世璟纠结着,远处的小太监见到玄世璟之后便跑了过来,来到玄世璟面前,拱手行礼。
“何事”玄世璟问道。
“回公爷,晋阳公主殿下让小看到您从甘露殿出来之后转告您一声儿,殿下现在正在暖阁等着您呢。”小太监说道。
玄世璟点点头,应声道:“好,我知道了,你先去吧。”
“是。”
人没在立政殿,看来自己丈母娘为了舅子的事儿还真是操碎了心,现在估计是只想一个人静一静吧。
玄世璟动身前往暖阁去了。
暖阁是晋阳未出嫁之前在宫中的闺房,玄世璟也是轻车熟路了,晋阳就在暖阁之中,等玄世璟过去之后,两人便一同出宫。
玄世璟是骑马来的,因此离开的时候,晋阳还顺走了宫中的一匹好马,两人一同出了宫。
“兕子,一会儿我要去龙首原上看看新宫的修建进度,要不要一起过去”两人骑马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玄世璟转过头来看向晋阳问道。
晋阳点头:“好,妾身随夫君一同前往,这龙首原上的新宫修建了这么久,妾身还一次未曾见过呢。”
现在龙首原上新宫的地基都已经打好,这盖房子,打地基是最为重要的,地基建好了,雏形出来了,剩下的可就简单多了。
“如此,现在就过去吧,时候尚早,早些从龙首原回来,咱们就回庄子上。”玄世璟说道。
“好。”
龙首原上十二万徭役忙着修建宫殿的场面实在是太过壮观,到了工地上,玄世璟与晋阳在工部的官员的陪同下骑着马溜达了一圈儿,都耗费了不少功夫,整个新宫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当初在工部看阎立本的图纸的时候便觉得这宫殿的规模不小,看上去浩然大气,这实际上开始建造了,现在底子已经初具规模了,再看,可比看图纸来的
第五百零八章:一场考试
如今无论是长安城里,龙首原上,还是东山县的庄子上,都是热闹非凡,百姓们忙忙碌碌,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四处奔波着,服从朝廷的徭役也好,来东山县庄子上做工也好,龙首原上虽是拿不到钱的徭役,但是管吃管住,出些力气,也能为家里省上不少东西,至于东山县,待遇就更好了,在庄子上做工,工钱可不少。
正好听说今年秋天书院要收学生,赚了钱,看看能不能把自家孩子送到书院了,说不准自家地里就能刨出个状元呢。
美好的理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奔着理想去,这日子过的就有动力了。
看看现在东山县的庄户们吧,庄子上的书院受惠的,他们就是第一批,现在家里的孩子在书院的,都不怕将来没个出路,再不济,就算是种地,那也是个识字的。
这一转眼,到了七月底了,庄子上的书院的学生们,迎来了他们决定人生的一场考试。
整个书院都被玄家的护卫全副武装的给戒严了,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被萧瑀和高士廉请过来的几位先生就在考场的门口,亲自对即将要考试的学生搜身检查,确认没有带多余的东西之后,才放进了考场。
明德书院的考试严格程度可不比长安城的春闱考试松快,甚至更加严格。
书院的孩子们在品格方面到底是让玄世璟还有书院中的先生们欣慰,或许有的书读的不是很好,但是面对考试,都选择了本本分分光明正大的去考,并没有去耍小聪明的。
考题都是头天晚上几位先生商讨之后拟出来的,除却几位先生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拟题之后,用牛皮纸密封起来,到了考试的时候,才在考场之中,当堂开封。
如今书院的学堂也多了,七十多个学生被分在四个考场之中,没个考场里就只有十几个人,座位都是玄家的人提前布置好的,相隔甚远,考试的时候,监考的先生会不断在考场之中巡逻走动。
整个书院的气氛都十分安静,甚至也影响了书院外等候的家长们,今天是自家孩子重要的日子,当初送孩子来读书都没有这般紧张过,或许将来有的孩子会去长安,参加春闱,那个时候是否也会像如今这般紧张,他们不知道,但是现在,在书院的大门口,玄家的护卫的防护圈子外,庄子上的这些孩子的家长们,紧张程度,可见一般。
有的三五人聚在一起搓手叹息的,有的不断的在外面来回走动的,有的一家三口子都来了,父亲母亲,还有孩子的爷爷,都等在外头。
平时稳重的老人家,现在也变得话多了起来,儿子儿媳妇儿不断的在老人身旁安慰着,说什么混蛋小子要是考不好回家打断他的腿之类的话。
这场考试,听说可是关乎到家里的孩子是继续读书深造,还是就此打住,从书院里分派到别处去呢。
在庄户人的眼里,还是读书有前途,读书,参加春闱,考取官身,这才是正道,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了,再被刷下来,那心里得多失落。
玄世璟没有在考场之中监考,而是在书院里头不断的溜达,溜达着溜达着就出来了,看到外面儿庄子上的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此时脸上所带着的焦急。
这些庄户们心里想什么,玄世璟还是能猜测出一二的。
这样下去可不成,还是得给这些人做做思想工作,不然这孩子考完了,回家肯定得吃一顿竹笋炒肉去。
玄世璟站在书院门口的台阶上
第五百零九章:玄世璟的演说
众人闻言,哄然一笑,笑过去之后,脸上有些不好意思。
“公爷,您是不知道,现在我们这一家子,都盼望着我家小子能留在书院继续读书呢。”
此话一处,坐在这聚馆里的庄户纷纷附和。
在他们心里,还是觉得自家孩子只有读书,做官,才算是出息了,倒有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味。
读书的确是能开启民智,但是一个国家的兴旺,靠的可不仅仅是读书人,先前玄世璟也想过,大唐缺什么,缺的不是人才,而是能够思考的人才,脑子灵活的人才,能够理性的思考,思考哲学的人才。
显然,在座的这些人,希望的只是自己家的孩子,通过读书,升官发财,这不是玄世璟当初办书院的初衷。
这样的人大唐太多了,玄世璟又何必花费大力气去培养呢费这么大的劲,添这么多麻烦在庄子上修建这么大的一座书院,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甚至与朝廷抢人。
这可不行啊,而且,这场考试下来,按照玄世璟平日对这些学生的了解,肯定会有一部分人,不会留在明德书院继续读书下去,而那些不适合读书的孩子,回到家里之后,眼前的这些人当中有他们的家长,回去之后的日子,可不好过啊。
“诸位,安静一下。”玄世璟站在上面说道。
这个聚馆是经过特殊的设计的,人站在前方台上说话,声音经过折射与反射,虽说场地不小,但是整个聚馆之中却都能清楚的听到,而现在聚馆之中就只有书院中的学生的家长,人数最多不超过二百,也就坐满了前排的几排罢了,因此,玄世璟在上头发声,显得声音很大。
听到玄世璟的声音之后,底下安静了下来。
“你们想的,本公知道,也正是因为如此,本公才将你们带到这聚馆当中来。”玄世璟说道:“你们都觉得,自家孩子只有读书、做官,那才叫有出息,那样才能光宗耀祖,你们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不是这个理儿”
底下的人纷纷点头。
“这边是问题所在,今年一开春,庄子上这么大的动静,想必没有人比咱们庄子上自己人了解的更透彻了吧本公在明德书院的基础上,拓建了兵学院、医学院,长安城道政坊内还有规模宏大的工学院。”玄世璟说道:“或许,本公的用心,你们都未曾真正体会到,那么今日,本公就趁着这个机会,仔仔细细的为你们解释,正好,你们的孩子在书院之中读书、考试,而你们,在这里,好好的听本公为你们上一堂课,这庄子上的事,若是连你们这些自家人都不了解,不支持,那本公所做的这一切,在庄子上这么折腾,也就没了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