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官场先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岑寨散人
“不早了,熄灯休息!”
吴郁明眼疾手快“啪”地关灯,宿舍陷入黑暗。
硬床板,陌生的环境,完全新奇的感受,一时半刻哪睡得着啊。然而聊天并非两人最好的选择,一方面防止隔墙有耳,敏感话题不能说;另一方面前景难料,说什么都没用。
谈鄞峡,对吴郁明来说不是愉快的回忆;之后一个在省直机关,一个在地方,工作内容没有交集。
“孩子不小了吧?”方晟打破寂静问。
“高二,跟铁涯家的一个班,都学理科。”
“理科?将来想干什么?”
吴郁明无声地笑了笑:“跟过去不同了,干什么可不是我说了算,一会儿想学医,一会儿想搞生物工程,总之跟我们意见相悖。”
吴郁明是吴家长子,自然想儿子接其衣钵。
“学医好,有门谋生的手艺,什么时候都不愁失业,我真心希望小贝将来学医呢。”
“压力也不小啊,别的职业拿个研究生文凭足够,医生却是博士起步,工作后还得没完没了地学习、考试、进修,听说京都一院凡提拔室主任的一律派遣到非洲服务半年……”
“琢磨技术总比琢磨人好。”
吴郁明感慨地说:“出了医疗事故也麻烦,一辈子的阴影……唉,现在只好搁置争议,把学习抓上去再说。”
“等到选择专业时再吵。”
方晟笑道。对这些京都传统家族的子弟,只要基础还可以成绩不太差,京大、清大这些名校都没问题,考虑的重点就是专业。
“对,平时小打小闹解决不了问题,要吵索性吵个天翻地覆,彻底撕破脸……”
正说得起劲,辅导员在外面敲窗户:“熄灯后不准讲话!”
“睡了。”
方晟和吴郁明同时应道,继而宿舍里鸦雀无声。
周日开始正式学习,其实也不象辅导员描述的那么严格,学员们也始终积极参与并认真思考讨论。
主要因为授课老师要么是名牌院校资深教授,有的多次给最高层上课;要么是钟直机关大领导,在各自业务领域堪称权威。
讨论的课题有意识方面的务虚部分,但大都围绕国计民生来谈——如何解决当前农村空心化趋势;全民医保如何更好地覆盖到农村;产业转型具体思路和做法;怎样消除养老保险地区失衡问题等等。
这些课题都是学员们亲身经历,有的努力作出探索,因此言之有物且切合实际,也能够直面当前现实困难和体制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
争论是有的,但学员们掌握的分寸很好,点到为止并不介意输赢,其实这种议题比不出输赢,重要的在于讨论的过程。都是百炼成钢的老将,怎会逞一时之气呢?
报名时保安说的把秘书安排在学校附近的情况也有,极个别学员想精益求精;绝大多数虽谈不上出口成章,一个晚上应付两三千字心得体会或思想回报还不成问题。
紧凑的节奏和紧张的学习,三天下来方晟就把润泽那边的事务彻底甩开,每当开机看到请示回报工作的短信便自动忽略,都懒得回复。
为避免引人注目,方晟和明月刻意彼此回避,事实上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也很有机会接触。
期间方晟与詹印私下聊了两三次,正如在吴郁明面前不提鄞峡,方晟也绝口不提令詹印憋屈的朝明。
那聊什么?吴郁明呗,这是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然后说着说着悄悄转到詹印身上。
关于未来詹印倒是充满期待,淡然说无论组织有什么安排都无条件服从。潜台词是让我赶紧离开朝明吧,离开爱妮娅吧,我实在受不了了!
这一点跟吴郁明差不多。
吴郁明在省直机关也压抑太久,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反而方晟却三心二意,觉得继续留在润泽把前面铺垫好的各项规划逐步落实到位是最好的结果。
江业的继任者是朱正阳;红河的继任者是樊红雨;鄞峡的继任者是房朝阳,三个地方由他主导作出大开发大调整后,在继任者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均取得质的飞跃。
相对而言顺坝走得仓促,是于家等各方势力利用他险些被**事件强行突破并破格提拔,没准备好接手的人结果如今每况愈下,又落到清河倒数去了。
对比鲜明,考虑到市长是郑南通,方晟不禁担忧润泽的未来。
但这种事怎么说呢?其实是一个城市的运道。
倘若1948年润泽会战守城者不是黄埔名将左潮光,打了一年多都没结果,临海省会肯定还是润泽,就不会出现后来经济陷入低迷始终徘徊在低位的窘境。
一个人无法改变一个城市,但一个人可以改变城市的发展轨迹,使之运行在正确的方向。
方晟担心的就是自己刚把方向盘拨正了,没准会被郑南通一把打歪,因为这家伙时时刻刻想着弯道超车!
可发展经济从来没有捷径,必须踏踏实实做好做实每个环节,把根基打深了才能突破的潜力。
党校学习除了单调枯燥和节奏太快之外,实际上是一次总结和提高的必备环节。亲身躬为的事经过学习提高了理论认识;理论经过热烈广泛的讨论更加具体生动。
有比较才认识到差距,多次交流下来方晟发现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并非只有“方晟模式”,还有很多高招妙招;在民生民计、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自己确实也存在诸多短板。
如江业时期就想尝试的医药分离;如顺坝、鄞峡设想的农副产品规模经济;如红河浅尝辄止的产业链布局……
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这么一想,觉得自身存在不足不止是一点点,需要努力和孜孜不倦奋斗的空间仍然很大!
正如苏格拉底的圆圈理论,圆圈越大代表知道得越多,与未知事物的边界也就越大,意味着不知道的也越多。





官场先锋 第1312章 人海战术
至于会不会和詹印搭班子,两人都没想得太多。缜密的规划建立在虚无飘渺的传闻上,这不是成熟的领导干部做的事。
走一步算一步,天晓得后面会发生什么。
半个月下来,方晟等学员确实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学习使人进步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
反之当你觉得不需要学习,或对学习完全丧失兴趣时,说明你对前途失去信心。
暑期七月班结束了,窦晓龙等兴高采烈地与八月班学员打个招呼,便在羡慕的目光中离开学校。
“我们也快了,赛程过半。”方晟看着他们的背影喃喃道。
吴郁明道:“暂时解脱,回去还得等消息——等八月班学习完了才会调整吧?”
方晟失笑道:“那倒也是。”
詹印从走廊另一侧踱过来,不紧不慢道:“我们也得等,最新消息下午又有一个班开学,我们是八月上班,他们姑且算八月中班,不知有没有八月下班。”
“那……”吴郁明瞠目道,目光溜了下四周低声说,“那才调整多少人啊!”
“放到全国范围一半省份都有动作的话也不算多,中国太大了。”方晟道。
詹印道:“并非每位参加学习的都有说法,或许不一定放到同一批,党校学习本来就是近距离考核的过程。”
“但传闻上面很着急,恐怕等不及明年。”吴郁明道。
詹印目光一闪:“为什么不能等?人海战术嘛。这一批拉上去打,不行由下一批顶上去,等的是学员又不是上面。”
“有道理!”方晟道,“考验考核周期越来越短,不容得犯错!”
说到这里几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意识到未来道路更加险峻,更加磨难。
下午操场上陆续出现人影,八月班学员都有些心神不宁频频向窗外张望——新班级即将开班的消息已经传开,大抵猜到詹印“人海战术”推断,个个忐忑不安。
吃晚饭时刚坐下,冷不丁卫君胜从人群里冒出来在方晟肩上重重一拍,咧着嘴只笑不说话。
太诡异了!
太震惊了!
方晟一口馒头堵在嗓子眼里差点噎住,半晌才回过神来将卫君胜拉到偏僻处一迭声问道:
“商界干腻了准备从正?意向哪边?这批学员多少来自央企?都象你这样的部级干部?”
卫君胜笑嘻嘻只说了三个字:“不知道!”
面对方晟怀疑的神情,卫君胜继而解释道,“首先我是昨晚才接到通知,之前家父飘了一句‘准备动动’,还以为要去万埃国际集团,上个月董事长被**嘛;今天上午又打电话给家父询问,他也语焉不详只说好好学习;要交待的事情太多,我是四十分钟前最后一个报到的,对班上的情况一无所知,就这样。”
“看来所谓中坚力量涵盖了央企中青年领导干部,这次高层决心很大呀。”方晟道。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卫君胜很轻松的样子,“还让我干董事长,继续躺着赚钱;调到地方当领导就换换口味,我不信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领导最喜欢你这样的。”
方晟笑道,不便多说回到座位,没多会儿吴郁明等人都传来消息,这批21位学员有12位央企领导,还有9位是重量级国企老总,都达到正厅或副部级别。
说明什么?
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发展经济将是不能动摇的主旋律!
按计划当晚有个辩论会,四个组围绕“经济开发区是否成为正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分正反方展开辩论,由钟组部、发改委、党校等相关领导组成的专家评审组打分,最终逐出冠军。
冠军组组员都有考核加分,因此所有学员非常重视,连续两个晚上翻阅资料、查询数据做准备。
方晟是第四组首席辩手,自信满满要超水平发挥,本来嘛场面越大人越多他的状态越好。
谁知辩论会开始前十分钟,辅导员突然把他叫到教室外,简洁地说你不用参加辩论了,902办公室,有领导找你谈话!
方晟愣了愣,还惦记着能一展才华的辩论会,说报告辅导员,我是四组首席辩手呢,一旦退出会影响……
辅导员摆摆手,不容置疑地说钟组部领导约谈,快去!
哦——
方晟这才有些明白,从电梯直奔九楼,暗想这回临时放鸽子不知要被四组学员们腹诽成怎样,不过辅导员说得也是,钟组部领导约谈何其重要,说不定关系到自己去向问题!
九楼是校领导办公区,学员禁地,此时静悄悄一点声音都没有,但每间办公室都亮着灯,说明里面还有人在工作。
轻轻敲门,里面有人低低应了一声,似乎在说“请进”,方晟推门进去,与端坐在办公桌前的钟组部领导目光撞了个正!
“晓灵!”
方晟惊呼一声,旋即进屋反锁好门正待说话,范晓灵却站起身道:
“跟我来。”
两人悄无声息穿过长长的走廊从最东侧一个隐蔽的电梯下去,直达停车场,范晓灵的车就停在电梯出口边。上车后她轻车熟路出去,没多会儿便驶出学校来到附近一家四星级酒店。
直至走进事先预定的房间,两人才松了口气紧紧拥在一起。
“很冒险啊,你不该这个时候过来的,”方晟责怪道,“万一辅导员乱说咋办?今晚参加打分的领导很多呢。”
范晓灵笑笑道:“本来我也参加打分啊,非但如此,我还是党校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呢,别看他在学员面前绷着脸不可一世,私底下很好说话……考核分还别太在意,档案资料而已,最后讨论人事任免谁看那个啊。”
“分数高些总是好事儿。”
“是分数重要还是我重要?”范晓灵灵巧的舌尖从他耳垂滑过,纤纤素手慢慢下探,“猜到洪水快漫堤了,大禹说过堵不如疏,白白流掉多可惜,所以我来了……”
方晟咬牙切齿道:“你主动逗上门的,别怪我下手太重!”
她笑得更甜更媚:“倒想领教重到什么程度呢,泰山压顶,还是乱箭齐发?”
“今儿个教你一招二龙戏珠……”
……
良久,黑暗中有人问:“怎么样?”
“别,让我享受会儿余韵……”
“史无前例?”
“嗯……”
又隔了好一会儿,黑暗中传来声音:“还有新招儿吗?”
“有啊。”
“什么?”
“翻江倒海……”
……
惊涛狂浪,风卷云残,一切归于平静。
“饱了吗?”
“你,还是我?”
“两者兼而有之。”
“嘻嘻……”
十分钟后亮起灯,范晓灵居然有闲暇穿上一身洋气晶莹的白雪公主服,伏在他身侧口对口喂水果。
一看时间,方晟道:“不能再耽搁时间,辩论会快结束了。”
“别怕,辅导员那边我有说辞,加分也少不了,”她笑道,“今天遇到卫君胜吗?”
“真会有大批央企国企领导到地方任职?”
“不会大批,但也不会少,可以确定的是以后不懂经济的逐渐要靠边站,提高综合国力、解决民生问题将是重中之重。”
“用董事长管理企业的思维去治理地方,总觉得不太妥当。”
“贸易冲突和全球经济颓势带来的冲击太大了,沿海发达省份还撑得住,内地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地方明显不行了,必须强有力的手腕和坚定意志去带动发展,”范晓灵道,“时运造人啊,正如几十年前一阵子重用知识分子,又一阵子培养年轻干部,如今是经济型人才,你呢则是不折不扣的潮头先锋。”
方晟长长叹息,道:“先锋难当,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了,正面作战潜在的对手太多,压力也太大,每前进哪怕半步都要付出十倍、百倍努力。”
“但在你掩护下朱正阳他们大踏步前进呀,”范晓灵柔声道,“你看黄海那批干部,再看明月他们都有飞速进步,如果没有你冲锋陷阱、杀出血路,怎会有那些成就?对了,小道消息说齐志建和肖翔很可能都在下一批学习名单里……”
“真有八月下班啊!”方晟失声道,暗想詹印消息果然灵通,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思忖有顷道,“他俩的位置和级别再向上走都很难,不如回到地方发挥基层经验足的优势。”
“也有领导旁敲击征求我的意见,我犹豫再三委婉拒绝了,还是喜欢相对安定舒适的生活,不想象爱妮娅那样风火火忙成一团,大概,心态已经老了吧。”范晓灵自嘲道。
“钟组部的位置很重要,也有需要有你这样善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女干部。”
方晟安慰道。
转眼晚上十点多钟了,不能再说下去否则难以交待,匆匆梳洗一番范晓灵驱车将他送到教学楼下,还好辩论会仍在进行中。
悄悄从教室后门进去,正是气氛最轻松的时候:评审组在统计成绩,辅导员发调查卷给学员现场答题。
五分钟后公布成绩,詹印领衔的第四组居然获得第一;方晟所在的第三组获得第二,虽然组员们埋怨如果不是他临阵脱逃肯定夺冠,对成绩亦无不满,毕竟只是游戏而已。
而明月、杨花所在的第一组意外垫底,杨花哭得稀里哗啦认为输得很冤枉。回宿舍途中吴郁明悄悄说她根本不会辩论,全场抓不住对手辩词里的漏洞只知道死缠烂打,比明月至少差两个档次,一组可以说就输在杨花身上。




官场先锋 第1313章 学业结束
“农工部长,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口才应该不错吧,难不成以前没参加过辩论赛?”方晟开玩笑道。
吴郁明道:“当了这么多年领导,没辩过总该见识过吧?”
心情大佳的詹印难得幽默了一句:“或许她以为她的方式才是真正的辩论。”
当晚方晟躺下沾着枕头就呼呼大睡,鼾声之大吴郁明戴了耳塞都没用,辗转到深夜才睡着。
按说两连击的频率不至于累成这样,但范晓灵战斗力不弱于樊红雨,体力堪与鱼小婷抗衡,又似徐璃身藏名器,几方合力之下令方晟痛快淋漓之余也消耗巨大。
第二天早上洗漱时吴郁明终于问起昨晚谈话一事,方晟轻描淡写说相当于上次谈话的延续,有些问题做个回访而已。吴郁明听说他接受过钟组部谈话,不便问得太深,因为组织谈话是有保密规定的。
纯属巧合,当天钟组部长朱梦奇来到学校,点了三位学员个别谈话,无巧不成书地圆了方晟的谎言。
三位学员分别是碧海的老任、朝明的老李和第一学习小组组长,均为资深副部级领导。
这也正常,以朱梦奇副国级身份当然不会亲自跟厅级干部谈话。
詹印没被选上有点失望,不过也在情理之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沿海派干部炙手可热,所以老任和老李被另眼相待很正常;詹印则是相对过气的京都传统家族子弟,晋升副部也才两年,无论背景还是资历都不够。
能在朱梦奇面前坦诚心迹、畅谈人生理想与施正理念当然是绝佳机会,但有时也是双刃剑。因为学员们普遍对朱梦奇了解不足,脑子里只是个“**”的符号,具体他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激进还是保守、偏左还是偏右等等一无所知,万一哪句话得罪了他后果极其糟糕。
领导很忙,三位学员加起来只谈了一个半小时,内容自然保密,不过吃午饭时食堂里都知道朱梦奇隐隐暗示此次调整力度将会很大,而重点则是各省的副省级城市。
亦在情理之中。
地区发展向来以省城和副省级城市为龙头,继而带动其它地区共同富裕。
还有个令人意外的消息是——朱梦奇与三位学员谈话时都委婉地提到发展中培养人才问题,当时以为培养自己,事后大家反复琢磨恐怕意不在此——已经到京都党校学习了,还存在什么发展中培养?
再往深处琢磨,一个影影卓卓却又不便公开的答案挥之欲出:
新任者可以带干部到所在的城市!
以往类似情况是明令禁止的,副部级以下连秘书都不准带,只身赴任,就是防止形成小圈子、拉帮结派等情况的发生。
特殊情况下,如援边支疆等为防止各种不适应可以带秘书,如陈皎把程庚明带到原山;反之沈直华从白山到三相则有被贬的性质,就孤零零前往。
话说仕途被贬等于从此走下坡路,谁还乐意跟在后面?
下午课堂里很多学员明显心神不宁,脑子里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如果只有一个名额,我会带谁?
方晟则照例听得很专注,这个问题之前已经想过——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原则上不考虑带黄海系干部,既然何超愿意继续跟自己那就保持秘书的连贯性吧。
离结束还有五天的晚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件:有位学员悄悄跑到学校后门与秘书接头,拿当天布置的一千字学习心得,被埋伏在暗处的辅导员当场抓获!
考虑到这位学员平时表现还不错,在班上年纪偏大,而且一个月学习临近尾声,辅导员也没真的如开学第一天警告的那样来个一票否决,而是采取较为温和的写书面检查并在全班当场检讨的方式。
虽说躲过一劫也的确很难堪,可怜的学员平生都没经历过此等羞辱,读到最后泪水涔涔而落,难过得不能自抑。
坐在下面的学员们也心有戚戚哉,反省自己偶尔的过失未必没落到辅导员眼里,倘若也揪到台上读检查丢人现眼也罢了,倘若夹到档案里那可真是终生污点!
由此又衍生出一个新问题:谁是告密者?!
辅导员提前埋伏,说明对这位学员接头时间、地点了如指掌,提供情报的必定是学员里的某一位。
其实没有必要——党校学习不过是组织培养的必经程序,不存在淘汰,告密者除了遭受普遍道德谴责之外得不到任何好处。
正出于同样想法,这位学员请秘书代笔的事并不十分刻意地隐瞒,同宿舍、同桌以至于座位周围的学员都清楚。
追查告密者已无意义,但此事极大地降低了学员间的互信,剩下几天里气氛因此变得更加沉闷,前期偶尔的戏谑、玩笑几乎绝迹,所有学员都巴不得赶紧结束。
似乎校方有意为之,卫君胜所在的八月中班总比八月上班晚半小时,方晟煞费苦心想跟他聊聊都找不到机会。
倒数第三天的晚上,八月上班组织笔试,形式为开卷,整张卷子全是论述题,方晟从开考铃声响起瞬间写到收卷,手腕累得都抬不起来了。
倒数第二天下午举行最后一次班会,所有学员轮流上台畅谈学习感言。
最后一天,岳首长、朱梦奇等高层领导出席毕业典礼,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后集体合影。
一个月紧张充实的党校学习到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中午方晟拖着行李箱离开宿舍时接到范晓灵的电话,苦笑说还是没逃过去,下午来党校报到参加八月下的班级。
她还透露齐志建、肖翔也在名单当中。
两人通话时有几个电话打进来,方晟无暇理会一路聊到学校门口,正好遇到也在打电话的吴郁明茫然四顾。
停在门口的出租车都被归心似箭迫切回家放松的学员们叫走了,这会儿一辆车都没有。
京都党校率先响应高层关于“机关学校迁出市区”的号召,新校区设在四环东侧,时值现在不算繁华,也不算偏僻,没有高档大气的宾馆酒店因此留不住贵客。通常来一批走一批,再来一批再走一批,仿佛流水席一般。
1...476477478479480...12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