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想想也是,当日蒙仲面对的秦军,只是一支在经过与二十余万魏韩联军鏖战后的疲倦之师,军中秦卒的精神面貌与作战能力大打折扣,而今日他遭遇的这支秦军,却是在汉水北岸歇养充足,精力非常充沛的秦卒,这使得蒙仲难免有种错觉:这支秦军,比当日伊阙之战时的秦军更为强悍,更为悍勇!

    “攻城!”

    随着一名秦军将官的厉喝,不计其数的秦卒登上长梯,朝着城墙上方攀爬。

    见此,在城墙上督战的魏续拔出利剑,沉着脸鼓舞着魏卒:“不要惊慌,用长戈将秦卒推下去即可,他们攻不上来的。”

    在魏续的指挥下,只见众魏卒们微微探身在城墙外,用手中的长戈不停地朝着底下连续戳刺,使一名又一名的秦卒惨叫着从长梯上摔下。

    但旋即,便有其后续的秦卒立刻顶替了袍泽的位置,继续借长梯朝城墙攀爬,整个军队的气势分毫不泄。

    当真是秦国的士卒不惧死亡么

    当然不是,只是秦国的军法森严,在主将下令撤退前绝不容许任何人后退一步而已。

    “再攻!”

    城墙底下,再次传来了一名秦军将官的命令,在他的催促下,秦卒们再次加快了攀爬长梯速度,而这,也使得秦卒战死的人数直线上升。

    可即便如此,秦军的气势非但不见削弱,反而越来越强。

    “梆!梆!梆!”

    “梆!梆!梆!”

    不知从何时起,城外传来了类似金木敲击的声音,声色浑厚,极为整齐。

    蒙仲转头一看,便发现在秦军的本阵,那些尚未参与攻城的秦卒们,此刻正整齐地用手中的长戈敲击着盾牌,发出阵阵整齐的梆梆声。

    皱了皱眉,蒙仲感觉情况有点不太妙。

    在秦军那整齐的盾牌敲击声下,方城的城墙上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变化。

    不知是什么原因,魏军士卒的动作逐渐变得不如先前灵敏,彼此的协作亦开始出现失误。

    更有甚者,明明两军才接战不久,但城上的魏卒们却已开始大量流汗,甚至气喘吁吁。

    仿佛有一个无形的枷锁套在这些魏卒的脖颈,勒地他们喘不过起来。

    『……我军的气势被压制了。』

    看到城墙上己方士卒的细微变化,蒙仲深深皱起了眉头,转头冲着旁边喊道:“叫擂鼓的士卒加重鼓声,务必要盖过对面!”

    “喏!”

    命令传达之后,城墙上的战鼓声立刻就加大了声量,但遗憾的是,这区区几面战鼓,如何抵得上城外数千名秦卒同时击打盾牌的声音

    见此,蒙仲立刻下令道:“传令蒙遂、武婴,想办法让士卒们稳住……”

    话音未落,忽然南城墙的西侧爆发了一股人声,蒙仲转头一瞧,骇然在城墙上看到了几名秦卒的身影。

    虽然仅仅就只有几名秦卒,但仍将蒙仲唬地不轻。

    这就被秦军攻上城墙了

    他简直难以置信。

    “死!”

    远处,传来了魏续的吼声。

    魏续不愧魏武卒旅帅出身的猛将,发现自己负责的防守区域竟被秦卒杀上城墙,当即直冲过去将那几名秦卒砍翻在地,继而伙同附近的魏卒,堪堪将秦军的攻势又挡了回去。

    “呼……”

    蒙仲微不可查地松了口气。

    但即便如此,蒙仲的这个小动作还是被时刻关注着他的军司马郑奭发现了,后者见四下无人注意,上前对蒙仲低声说道:“方城令,不如让在下麾下的士卒协助守城”

    蒙仲愣了愣,旋即便明白郑奭这么说的原因,摇摇头说道:“郑司马的好意在下明白,但城上的士卒还坚持地住……”

    『还坚持地住这才接战多久就已经被秦卒攻上城墙了……




第291章:方城初战(二)
    『ps:上章的序号弄错了……没办法改……』

    ————以下正文————

    正如方城诸将所猜测的那般,今日白起前来进攻方城,纯粹就是为了试探方城军队的虚实。

    因此,白起从未奢求今日能得到什么进展。

    但事态却出乎意料,两军接战还不到一刻时,他麾下的秦军士卒就攻上了城墙。

    还别说,当时就连白起也愣住了。

    虽然攻上城墙的秦卒很快就被魏军杀死,且秦军后续的攻势也始终被魏军挡回,但这个“变故”,还是让白起琢磨出了些东西。

    比如说,他一看就看出此刻在方城城上防守的军队,必然是此前驻守在此地的魏军,而不是参与过伊阙之战的魏卒。

    伊阙之战,十八万魏军死伤大半,只剩下九万余人最终得以返回魏国,接近五成的阵亡率,一般军队死伤三成就难免会濒临崩溃,而伊阙之战的魏军,却以五成的阵亡率硬生生撑了下来。

    不用说也能明白,经历过伊阙之战的魏卒,在意志力与心态上得到了极大的磨砺,不说这些魏卒日后会变得如何可怕,至少他们日后可以轻松从容地面对危机——伊阙之战都熬过来了,这些魏卒难道还会被别的什么吓住

    但此刻城墙上的那些魏卒,却被他秦军整齐敲击盾牌的声音震慑住了,可见对方绝对不是参加过伊阙之战的老卒。

    不过考虑到这支魏卒还算稳妥的挡住了他秦军的攻势,想来也不可能是蒙仲赴职后重新征募以及训练的军队,因为时间不够。

    由此可见,对方是此前驻军在方城的魏军。

    或许有人会问,看穿此事有什么用呢

    其实也没什么用,纯粹就是白起心中一转念而已。

    但仔细想想,这条讯息也并非完全没有用。

    效仿曾经的田忌赛马,白起亦将蒙仲麾下的军队,大致分为“上驷”、“中驷”、“下驷”三支。

    上驷,即指参加过伊阙之战的魏卒,比如方才在他秦军攻上城墙后,有几支精锐的魏卒立刻涌上城墙支援,短时间内就杀退他白起麾下的秦军,这些人一看就知道是参加过伊阙之战的老卒,因此丝毫不受他秦军气势的影响。

    中驷,白起则用来指代此刻在方城城墙上防守的魏军,即在蒙仲前来方城赴职前,就已驻扎在此的军队。

    而下驷,自然就指蒙仲来到方城之后征募的新卒。

    那么问题就来了,今日他白起前来试探攻城,那蒙仲为何采取守势,而且派中驷守城

    要知道,他白起今日就只带了一万人,难道那蒙仲就被这一万人吓到了

    倘若换做别的魏将,白起还会相信几分,但蒙仲,他丝毫不会相信。

    蒙仲是什么人

    那是在他白起率八万军队在一夜之间击破二十几万魏韩联军后,次日清晨仍敢带着区区两万名败卒前来搦战的家伙!

    这种胆子大到仿佛胸腔内全部是胆的家伙,会被他区区一万名秦卒吓到

    凭白起对蒙仲的了解,这家伙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设法采取主动,比如说,率麾下方城军倾巢而动,配合骑兵尽可能地击杀他麾下的秦卒。

    然而,这次蒙仲却采取了守势。

    可见,蒙仲麾下的“上驷”并不多。

    『……我记得那小子曾经是师帅,待公孙喜死后,才代为指挥魏军……唔,这么想的话,可能他前来方城任职,身边就只有那一师的兵力,呵,两千五百人么』

    摸着下颌想到这里,白起的嘴角莫名地扬起几分笑意。

    从旁,有近卫注意到了白起脸上的笑容,奇怪问道:“白帅为何发笑”

    只见白起笑道:“我笑那蒙仲……方城明明就只有这么点擅战之兵,他前段时间居然还敢现身跟我谈条件,强行从我手中带走十几万的楚民,你说这家伙的胆子是不是大”

    那近卫听了这话,惊讶问道:“白帅,您说方城并无太多精锐”

    “啊。”白起随口应了一声,淡淡说道:“前几日不是有人禀报,说有两支魏军打着旗号来到了方城么当时我还没有细想太多,但此刻想想,极有可能就是蒙仲感觉方城兵力不足,是故请来……等等,他去年还是一个师帅,如何能请来两支魏军……哦,我明白了。啧!居然是两支参加过伊阙之战的魏卒么”

    说罢,他凝神注视着方城,喃喃说道:“上驷……最多两万,中驷,应该在一万以内,下驷不清楚,照这么想,方城此刻最多只有三万军士以及人数不明的新卒……三万,三万,我有七万兵……有胜算,有胜算。”

    他才不会有发觉蒙仲麾下兵少而感觉胜之不武的想法,相反,发现有机会羞辱一下那家伙,白起心中反而高兴地很。

    比如说,当着蒙仲的面,把方城打下来,然后一路撵着这厮,迫使后者逃回魏国。

    可惜,抓到蒙仲应该不太可能,毕竟他也知道蒙仲那厮有一支骑兵,倘若蒙仲丢下方城带着骑兵逃离,他根本没有机会将其抓到。

    但即便如此,单单只是有机会击败蒙仲,这就足以让白起感到欣喜了。

    当然,这算不上是什么体现将领价值的胜利,这一点白起很清楚,而他也不会因为这次的得利就沾沾自喜,充其量就是报复一下蒙仲曾经对他的所作所为——他白起当初被那蒙仲带兵撵地来回乱逃时,是何等的憋屈!

    从旁,白起的近卫却不知自将主将心中所想,见白起面露笑意,他亦配合地说道:“卑职提前祝白帅旗开得胜,击败蒙仲,将此缭擒杀!”

    听闻此言,白起不禁稍稍一愣,似乎显得有些错愕。

    见此,那名近卫不解地问道:“难道卑职说错了什么呢”

    白起稍稍思忖了一下,旋即笑着说道:“我可没奢望把他抓获,他麾下有骑兵,他想走,我军士卒根本追不上……”

    说罢,他目视着方城,喃喃说道:“倘若能抓到就好了……”

    此时他的双目,丝毫不见杀意,反而充斥着某种期待。

    此后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白起下达了前军撤退的命令,将另外一半兵力,即此前敲击盾牌的那部分秦卒派了上去。

     



第292章:秦之名将司马错
    继白起收到咸阳的消息后仅三日,身在江关、巫郡一带的秦将司马错,亦收到了来自穰侯魏冉的书信。

    从魏冉的书信中,司马错得知楚国已向咸阳送达了表示愿意臣服的书信,于是他立刻下令停止对巫郡的进攻,且将大军交给副将,自己则带着仅三千名秦卒,按照信上的指示,前往楚郢会见楚王熊横。

    巫郡距离楚郢并不远,仅两日工夫,司马错便带着三千名秦卒抵达了楚郢。

    而此时,楚王熊横已召回了先前驻守鄢邑的大将昭雎,命其与令尹子兰一同迎接司马错。

    四月二十三日,即白起对方城展开试探性攻城的当日,司马错在楚郢城外与楚国的令尹子兰与大将昭雎面会。

    见本国的目的已经达到,楚国已经臣服,司马错自然也不会节外生枝,因此当令尹子兰与大将昭雎带着楚国的臣子出城迎接时,司马错表现得颇为谦逊得体,倒也不至于引起这些楚人的反感。

    他当时对令尹子兰与昭雎说道:“在下此番奉王命讨伐贵国,实乃情非得已,事实上太后对楚国始终是念有旧情,在下临行前还得到了太后的叮嘱,不可滥杀楚人,在下这一路前来,丝毫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思……”

    这一番话,纵使是让昭雎这等对秦国满怀不满的臣子听了亦感觉顺耳许多。

    不得不说,秦王嬴稷的母亲宣太后,楚国的臣子对她还是有不少好感的。

    尤其是当初宣太后说服秦王,将张仪欺骗楚怀王时许诺的六百余商於之地交割给楚国,这的确是让楚国的君臣们大感意外。

    而这,也是令尹子兰等人一直坚持秦国对楚国并无恶意的一大依据,认为宣太后纵使嫁到了秦国,仍对故国念念不忘,绝不会坐视秦国覆亡楚国。

    但屈原、昭雎、庄辛等臣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宣太后只有只能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照拂楚国一二,但倘若涉及秦国的利益,宣太后绝对还是会站在秦国那边,毕竟她已是秦国的国母,她的儿子是秦国的君王。

    就像这次,秦国在因为试图攻占韩国而爆发的伊阙之战中惨败,只能改变策略转攻楚国,难道宣太后就不知情么

    怎么可能!

    没有宣太后的默许,纵使是穰侯魏冉,也不敢擅做主张。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昭雎对司马错所说的那番话,纯粹就抱持着“随便听听”的态度,并没有太过于当真,只有令尹子兰,才在司马错说完后连连称是,不断地称颂着宣太后。

    在子兰与昭雎的带领下,司马错进入楚郢,见到了楚王熊横。

    起初,楚王熊横对司马错颇显畏惧,言行举止比较往日拘束许多,但司马错倒也恪守作为秦臣的礼仪,对待楚王熊横颇为恭顺,这让熊横逐渐消除了心中的担忧。

    几句寒暄之后,司马错道明了来意:“楚王在上,外臣司马错这次奉太后之命前来许婚,希望楚王能迎娶嬴氏宗女为妇,使秦楚两国日后再结秦晋之好。”

    是的,与白起收到的书信不同,司马错接到了两项来自咸阳的任务,其一,即使楚王熊横迎娶嬴氏宗女为妻,达成联姻;其二,才是组织秦楚联军,为日后讨伐魏韩两国做准备。

    对于司马错的提议,楚王熊横自然不会推辞,也不敢推辞,当即一口答应下来。

    见此,司马错脸上的笑容更浓,笑着说道:“泾阳君不日既会前来贵地,到时候他将负责婚娶之事,希望到时候令尹与其……”

    他口中的泾阳君,即泾阳君嬴芾,秦王嬴稷同父同母的弟弟。

    一听这话,令尹子兰连忙说道:“司马国尉请放心,在下到时候定会好好接待泾阳君,仔细与他商议王婚之事。”

    司马错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又与楚王熊横、令尹子兰以及在场的诸楚国臣子闲扯了几句,使得在场的气氛活络了许多。
1...215216217218219...3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