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听闻此言,冯谖长长叹了口气。
而就在冯谖思索着该如何劝说眼前这位薛公时,忽然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旋即,有一名士卒走入了屋内,对田文附耳低声说了几句。
“哦竟有此事”田文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见此,待田文挥挥手遣退了那名士卒后,冯谖忍不住问道:“薛公,发生了何事”
只见田文伸手拍了拍窗棂,平静地说道:“就在方才,田黯进宫请见了魏王,恳请魏王允许扩充方城一带的驻军,扩增到五万人……”
『方城那不就是蒙仲即将赴任的职位么』
冯谖心下暗暗想道。
“大王怎么说”他好奇问道。
“……大王起初只允许扩增到三万人,因此田黯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剩下的两万军队,无需朝廷拨给钱粮……”
“咦”冯谖闻言惊讶地说道:“那蒙仲,竟自愿承担剩余两万军队的开支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听了这话,田文冷笑道:“他背后还有段干氏,还需他为他担忧”
“这倒也是……”冯谖笑着点了点头,旋即又问田文道:“那……薛公对此有何看法”
“呵。”只见田文轻笑了一声,淡淡说道:“拨出三万人的款项,就能收获五万精锐,何乐而不为”
见此,冯谖嘴角不易察觉地露出几许笑意,故意又问道:“薛公不担心那蒙仲执掌重兵后对您不利么”
“就凭他”
田文冷笑道:“我田文若有朝一日在魏国失势,必然是因为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岂会因为他”
说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徐徐收敛起来,皱着眉头又说道:“这样也好,蒙仲手中有了这些兵,我魏国或许有机会干涉秦国进攻楚国的战事……”
冯谖当然知道田文设法将蒙仲封到宛地一带,其实还有一层外人所不知的意思在,因此他压低声音问道:“薛公当真要介入秦楚两国的战事么”
听闻此言,田文皱着眉头说道:“先生又来考验我田某就算再愚钝,也猜得到秦国接下来必然对楚国用兵,胁迫楚国屈服于秦,继而再挥军攻伐我魏韩两国。非是我要介入秦楚两国的战事,而是必须这么做,否则若坐视楚国倒向秦国,后果不堪设想。”
“那田黯此番希望扩充方城驻军的事……”冯谖故意提到。
田文闻言冷笑一声,淡淡说道:“姑且当做不知就是。……我倒是更希望那蒙仲能尽快训练出五万新军。河东、邺城两地的驻军不宜轻动,但倘若那蒙仲能尽快练出一支军队,我或许就有机会设法挫败秦国那「挟楚国以攻魏韩」的意图!”
『明见!』
冯谖闻言点了点头。
旋即,在稍稍迟疑了一下,他试探道:“但……即便如此,您还是不肯与那蒙仲化解恩仇”
“绝无可能!”
田文面色微变,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见田文回答的如此果断干脆,冯谖亦没有办法。
平心而论,田文是个很矛盾的人,也的确并没有传言中所美化的那么好,想当初他冯谖初至田文府上时,他为田文到薛邑去收取息钱(高利贷),随后见薛邑的百姓过的很苦,冯谖便当众将那几箱借据给烧了。
事后田文非常生气,将他冯谖赶出了府邸。
直到最后田文意识到了“民心”的作用,又亲自将他冯谖给请了回来,且从此再也不提薛邑的息钱。
要知道,田文是为了蓄养那三千门客,才会在他自己的封邑设息钱,结果因为他冯谖的关系,连本带利全赔进去了,可即便如此,田文最终还是把冯谖又请了回来,奉为上宾。
不得不说,在“轻钱财、重信义”这方面,田文确实无可褒贬,可拥有这等胸襟的人,又不肯宽恕曾经得罪过自己的人,这让冯谖着实有些想不明白。
不过……
『……暂时就先这样吧。』
冯谖暗暗想道,毕竟据他所见,田文已经很满足于将蒙仲打发到宛地,并不准备再针对蒙仲,反而还准备利用蒙仲去挫败秦国的野心,因此他倒也没有必要冒着触怒田文的危险去劝说什么。
只是在心底,冯谖觉得非常可惜,毕竟当年张仪与魏章这对搭档,着实令中原诸国惊恐不已,而现如今,田文与蒙仲其实也有机会达到当初张仪、魏章那般的高度,只可惜田文始终不肯与蒙仲真正化解恩怨。
数日后,由于田文这边的故作不知,田黯最终还是说服了魏王遫,使魏王遫允许将方城的驻军扩增到五万人,但就像田黯先前承诺的那样,大梁这边只给予蒙仲三万军队的钱粮,倘若蒙仲确定要用满五万人的编制,那么多出来的两万军队,就得由蒙仲自己承担。
其实倒也不是魏王遫吝啬,只是这一次战争,魏国的损失实在太大,阵亡了足足十万士卒,且其中还有将近一半是魏武卒,单单抚恤的金额,就已经让魏国的国库出现了赤字,哪里还有余钱让蒙仲组建新军
也亏得魏王遫并不昏昧,他在田文的分析下,已得知秦国接下来的目标是楚国,意在迫使楚国屈服后再次攻伐魏韩,因此,即便国库再艰难,魏王遫也会拨出所剩不多的钱款,让蒙仲组建新军。
确切地说,并不止蒙仲,公孙竖的河东军,魏王遫也决定重新补充至十万人,毕竟河东(郡)维系着魏国一半的税收来源,绝对不容有失——倘若失去了这片土地,那他魏国就再也无力阻挡秦国了。
而与此同时,蒙仲等人仍在前往方城的途中。
方城,它位于魏国最南边的边界,距离大梁约有六百里的路程,距离蒙邑则有九百里左右,可谓是非常的遥远。
正因为路途遥远,因此在临行时,蒙仲决定先回蒙邑一趟,一方面看望老师庄子,一方面将愿意投奔他的蒙邑诸家族子弟一同带往方城,顺便将家中的母亲、妹妹以及新婚的妻子亦带往方城定居——毕竟若不出意外的话,蒙仲他们得在方城一带居住很长一段时日。
因此在出发的时候,蒙仲就将队伍分为了两支。
其中一支由蒙遂、蒙虎二人率领,其中蒙遂暂时统率约一千五百名步卒,而蒙虎则与其副将曹淳,统率三百余骑兵沿途保护,这支队伍先启程前往方城。
而另外一支队伍,便是华虎、穆武二人所率领的六百余骑兵,他们将沿途保护蒙仲、武婴、乐进、乐续等人,先回蒙邑一趟,然后再追赶蒙遂、蒙虎二人的那支队伍。
考虑到前赴方城任职的期限有足足一个月,因此蒙仲等人倒也并不着急。
至于蒙仲另外一位老师孟子那边,时间就不算宽裕了,因此蒙仲在从大梁临行前,便给孟子写了一封信,大概地讲述了一下他即将前往方城担任城令的事。
大梁距离蒙邑,还是有段距离的,但由于蒙仲这支队伍全部都是骑兵,因此倒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倒是在穿越魏宋两国边境的时候,花了些工夫。
魏国这边的关隘还好说,在蒙仲取出魏王遫册封他为「方城令」的公文后,关隘内的魏国守军立刻就改变了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关隘的守将,正是当初蒙
第272章:初抵方城【二合一】
九月初,在经过十几日的赶路后,蒙仲等人在途中与蒙遂、蒙虎带领的队伍汇合,一同抵达了叶邑、舞阳一带。
此时,他们已经隐隐能够看到远处那座城邑——叶邑。
叶邑,追溯几百年乃是周国分封的诸侯国「应国」的都城「滍(zhi)阳」,位于「应山(平顶山)」的南侧,处于连接宛雒两地的要道,后楚国攻灭应国,建立叶邑,后赐予楚国重臣「沈诸梁」,后者因此自号「叶公」——即“叶公好龙”的那位叶公,也是因为曾子之父窃食邻人之羊而责问孔子“何为正直”的那位叶公,并且还是挫败了白起先祖「白公胜」试图窃取楚国的行为,迫使芈姓白氏逃奔秦国的那位叶公。
叶邑的西北、东南皆有山,独有一条通道可从宛地通往魏韩两国,地理位置颇为关键,当年叶公镇守此地,也是为了加强“楚方城”的防御能力,在叶公的治理下,叶邑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成为了一座人口多达三千户的大邑。
然而垂沙之战时,楚国却不敌于齐、魏、韩三国的联军,以至于非但叶邑、楚方城、宛城等地纷纷被联军所攻克,大批楚国百姓向南逃亡,这才导致叶邑的人口锐减,即便后来在魏国的治理下有所恢复,邑地内的居住也只是勉强达到两千户左右,甚至可能还不到两千户。
缓缓来到叶邑城外约五里处,蒙仲吩咐蒙遂负责于城外驻扎之事,而他则带着蒙虎、华虎、向缭三人,率领六百余魏国骑兵直奔叶邑城下。
鉴于目前已是九月初,城外的田地里装满了庄稼,这让蒙仲有些担忧的心稍稍放了下来——叶邑,总算不是一座荒凉而无人烟的城邑。
六百余骑兵接近城邑的动静,自然引起了叶邑守卒的警惕。
只见这些守军士卒立刻关闭了城门,一个个手持兵器登上城墙,警惕地看着城外的不速之客,直到他们发现城外的骑兵中高举着「魏」字旗帜,心中的警惕这才稍稍放宽。
当时有士卒在城墙质问蒙仲等人道:“你、你等是什么人”
听闻此言,蒙仲拨马出列,沉声说道:“我乃魏王新任命的方城令蒙仲,叶邑、舞阳两地已被大王赏赐于我作为食邑,叫城内县令速速出城见我!”
一听这话,城上的守卒不敢怠慢,立刻到城内禀报邑令。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城邑的城门缓缓敞开一线,继而从城内走出两人,一个目测四十岁上下,穿着打扮像一名士大夫,十有**便是这座城邑的县令;而另外一人目测三十来岁,孔武有力,俨然是执掌城内兵卒的邑司马。
只见二人快步走到蒙仲等人面前,旋即,那名士大夫打扮的男子拱手拜问道:“不知哪位是新任的方城令”
“是我。”蒙仲缓缓拨马上前。
见此,那名中年人朝着蒙仲又拜了拜,拱手说道:“在下朱奂,乃此地县令。”
从旁那名健壮的中年人亦立刻抱拳拜道:“在下应猛,乃叶邑司马。”
“在下蒙仲。”蒙仲翻身下马,抱拳回了礼。
此后,那名叫做朱奂的县令恭声问道:“请问,阁下是否带有能表明身份的文书。”
“有!”
蒙仲从战马的背囊中取出一个竹筒,继而从中抽出了魏王遫对他的赏赐状,其中详细写有蒙仲此番收到的赏赐,还盖有魏王遫与国相田文的印章。
在仔仔细细看过后,朱奂恭恭敬敬地将赏赐状归还蒙仲,旋即拱手拜道:“下官早几日已收到来自大梁的消息,已命下卒封存县库,只等与方城令交割……”
说着,他抬手示意道:“方城令,请。”
“请!”
在朱奂的示意下,叶邑的城门缓缓敞开,蒙仲、蒙虎、华虎、向缭六百余骑兵尽皆下马,在朱奂、应猛二人的带领下,徐徐走向城内。
进城后,城内的邑民瞧见了他们,纷纷上前围观,且彼此私下询问蒙仲这一行人的身份底细。
这也难怪,毕竟骑兵在中原还是非常稀罕的,以至于有些邑民在看到蒙仲等人的战马后感到很不可思议——这些人的战车呢
在前往城内县府的期间,蒙仲问朱奂道:“城内有多少邑民”
朱奂回答道:“城内城外约共有一千九百余户。”
按照一户五六人计算,叶邑亦相当于有过万邑民,说实话这样的城邑已经不算小了,至少与蒙仲的故乡蒙城相当——可能稍微少点,但也少不了多少。
“守卒呢”
应猛回答道:“在下手下有守卒八百人,除此以外还有近两千人的在册役卒。”
所谓的「在册役卒」,即是在官府登记过的服役兵卒,按照魏国的律法,无论大郡小县,境内每户平民都必须出一名男丁服役,负责修缮城墙、铺设道路、挖掘渠道等等,若当地爆发战争,则这些役兵需无条件协助守卒守卫城池。
至于酬劳,微乎其微。
点了点头,蒙仲心中有了个大概。
片刻后,他们来到了城邑内的县府,在朱奂的带领下转到了一个库房——姑且就称作文库,因为这座库房内,放置有叶邑一带的田籍、民籍、兵籍等档案,那一堆堆的竹简,简直堆满了整间库房。
“咳,向缭。”蒙仲转头看向向缭。
仿佛是意识到了什么,向缭苦着脸说道:“方才你带上我,我就感觉不对劲……”
听了这话,蒙仲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安抚道:“能者多劳嘛,日后这方面的事,我准备通通都交给你。……唔,从现在起,你就是叶邑的邑令了。”
在旁,蒙虎与华虎二人颇有默契地抬手鼓掌,表示对向缭就此升官的祝贺。
“我怎么感觉,你是把麻烦事都丢给了我呢算了……这好歹是咱们的基础,你若交给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说着,向缭朝着朱奂拱了拱手,正色说道:“在下向缭,叶邑的事,请与在下交接。”
“喏!”
朱奂拱了拱手。
此时,蒙仲吩咐华虎的副将蔡成道:“蔡成,你领士卒五十人在此,助向缭清点库房。”
“喏!”蔡成抱拳领命。
吩咐完毕后,蒙仲又叫应猛把城内的兵卒全部解散,随后又召武婴、魏续二人率五百名魏武卒进驻叶邑。
应猛一一照办。
待等到黄昏前后,蒙仲手下的兵卒便已接管了叶邑,这或多或少引起了邑内平民的惶恐与不安,好在蒙仲命朱奂亲自出面向邑民解释,使当地邑民了解这座城邑已被魏王赏赐给他蒙仲作为食邑。
然而在了解罢情况后,城邑内百姓虽然少了几分惶恐,但也多了几分担忧,毕竟叶邑成为了某人的食邑后,应征收的田租、田税将彻底由某人拟定,除非邑主横征暴敛引发民变,否则君王是不会再过问的,而这就意味着,叶邑人日后的生活,将与作为邑主的蒙仲息息相关。
对此,由于蒙仲还未与蒙遂、向缭等人拟定具体的政令,因此无法向当地的邑民做出什么保证,他只能让朱奂代为出面,安抚民心。
次日,蒙仲带着蒙虎、华虎等人以及六百余骑兵,在原叶邑邑司马应猛的带领下,前往舞阳与方城。
此前说过,叶邑位于西北、东南两边群山的要道东侧,刚好卡在一个狭隘的隘口,而顺着这条要道笔直向西南方向而行,约在二三十里外还有一个狭隘的隘口,而舞阳,就位于这条要道的东南处,三面环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