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不过考虑到当前已临近十月,蒙仲决定还是决定先前往楚国。
毕竟再过一个月左右就会天降大雪,到时候就算他想借助骑兵的速度走遍楚国的北部地区,天气恐怕也不会令他如愿。
在蒙仲的计划中,他准备在十一月底,即在腊月大雪前返回方城。
不得不说,时间非常紧迫。
“请禀告贵城令,我乃新任方城令蒙仲,眼下尚有要事在身不便亲自拜访,一个月之后,我当亲自前往宛城,拜会贵城令。”
向与他们接触的韩军巡逻卫队留下这句话后,蒙仲率领千余骑兵继续向南而行。
自宛城再往南,不过一日即可抵达赫赫有名的「垂沙」,即当初齐将田章携魏韩两队击破楚国大将唐昧的战场,也是现如今魏、韩两国与楚国的大概边界。
再往南,便是楚国如今的边境城邑「唐邑」,顾名思义,即已故的楚国大将唐昧这一支族人所居住的封邑。
考虑到魏楚两国的关系现如今并非宣战状态,蒙仲叫麾下的士卒们收起了魏字军旗——虽说就算收起了军旗,明眼人一眼也能看穿他们的底细,但总好过举起魏旗大模大样地闯入楚国境内不是
毕竟他们此番的目的是从楚国诱拐平民前往叶邑,又不是要跟楚国开战,倘若摆明了车马,那日后就不好周旋了,反之,他们则可以推卸责任于魏楚两国边界的贼寇,虽然傻子都知道区区贼寇根本不可能有一支全副武装的骑兵。
九月二十九日,蒙仲等人抵达了唐邑一带。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并未靠近唐邑,而是在周边搜索楚人的村邑。
不得不说,他们这支魏国骑兵的到来,让当地村邑的楚人着实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这不,当日就当蒙仲与蒙虎二人找到了一座村邑,正准备施行“诱拐人口”的行动时,他们愕然看到几十名男子提着木棍、锄头冲出了村邑。
“胆子很大啊……”
蒙虎当时惊愕的嘀咕了一句。
不得不说,蒙仲等人当时都愣住了,心说这帮楚人的胆子也太大了,他们千余名骑兵丝毫未曾露出敌意,而这帮人却提着木棍、锄头冲了出来,似乎要与他们厮杀搏斗。
何来的勇气
还没等蒙仲等人反应过来,他们就听到那群楚人当中有人尖叫了一声,旋即,一大帮人又逃回了那座村邑。
“……”
当时蒙仲、蒙虎二人以及率下的三百余骑兵面面相觑,搞不懂这帮楚人究竟在干什么。
随后,待蒙仲与这条村邑的老人——大概是管理这片村邑的长者——聊过之后,他们这才恍然大悟:这帮楚人,竟是将他们胯下的战马误认为袭击村庄的兽群,因此召集了村内的男人出村驱赶野兽,结果走近一瞧,才发现那是一个个全副武装,骑在“可怕野兽”背上的士卒,这才吓得又逃回了村邑。
或许在这个年代,人可能比“可怕的野兽”还要使人畏惧。
哦,对了,这帮楚人口中所说的“可怕野兽”,其实指的就是骑兵胯下的战马。
别看自周国起,战马作为战争的工具已被使用数百年,但当世绝大多数的平民,却未必有机会亲眼见过战马,尤其是在楚国这种地理位置比较靠南的国家。
再加上马匹也称得上是大型动物,不认得的人看到这种陌生生物,自然会感到畏惧。
什么
这条村邑内的楚人,为何会允许蒙仲等人进村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无力抗拒。
这只是一片仅仅只有百余户人的村邑,满打满算数百个村人,虽说村邑内的男人倘若全部聚集起来,也有个百余人,可又如何抵挡得住三百余名士卒
既然无力反抗,那名村邑内的长者就只好服软,命人打开村邑的大门,请蒙仲、蒙虎等人入内,好生款待。
他已打定主意,无论对方是想要他们村邑内的女人,亦或是他们留着过冬的粮食,尽皆满足,只求这些看起来并不好惹的士卒尽快离去,莫要加害村邑任何一人。
为此,这名长者非但命人将他们村邑留着明年祭祀时所用的酒水取了出来,还说服村人“献出”了几名看起来有些姿色的女子,陪蒙仲、蒙虎等人喝酒,只希望寄这些女人的魅力,早早打发走这群煞星。
瞧见这一幕,蒙仲哪里不知他们这些人被对方误会了,连忙解释道:“长者且莫惊慌,我等并非贼寇,而是魏国的军队……”
然而这话不说还好,一说顿时将屋内的楚人吓得面如土色。
要知道在距今仅仅七八年的垂沙之战中,正是齐、魏、韩三国的军队攻入了楚国,将原本还有几分强国底蕴的楚国,彻底打成了残废。
眼见在旁倒酒的村内年轻人们一个个下意识屏住呼吸,蒙仲暗道不妙,只见他左手按住腰间的剑鞘,沉声说道:“莫要冲动,我等今日前来贵地,是带着善意而来,绝无恶意,我不希望有人一时冲动而出现伤死。”
而从旁,那名长者显然也注意到了旁边那几名年轻人的态度,立刻将对方驱逐出屋,旋即稳定心神听蒙仲解释所谓的“善意”。
见此蒙仲便说道:“我乃魏国新任的方城令,魏王赐我叶邑、舞阳两邑作为食邑。……倘若贵邑愿意迁到叶邑居住,我可以免贵村头两年的田税……”
是的,开垦荒田减免赋税两年,这正是蒙仲准备用来“诱拐”楚人的杀器。
当然,这招并非蒙仲受创,毕竟早在一两百年,郑国、魏国等国家已经开始用这招吸引流民,只不过这些国家减免田税的程度并没有蒙仲这么彻底,前两年分毫不取。
“您……您是新任的方城令”
楚地的长者,当然知道方城是什么地方,他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看起来似乎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非但已成为方城的城令,甚至于还得到了两座城邑作为食邑。
见对方似乎有些不信,蒙仲轻笑着说道:“老丈不必猜疑,谁也不会拿这种事说笑。……倘若老丈不信的话,可以派村邑内的年轻人往方城、叶邑一行,便知在下所言并无虚言。”
说罢,他沉吟了片刻,起身说道:“为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争端,在下今日先行告辞。……多谢款待。”
说完,他抱了抱拳,拉着仍有些不愿离去的蒙虎,在几名魏卒的簇拥下离开了。
期间,蒙虎不满地抱怨道:“阿仲,怎得不再呆会我跟那个嘴角有颗痣的邑女聊得可好了,再给我点时间,我连她的小名就能问出来……”
“得了吧!她的发束都盘起来了!”蒙仲翻了翻白眼。
“哦是、是么我没怎么注意……”蒙虎有些心虚地撇开了头。
见此,蒙仲翻了翻白眼,当即示意进入村邑内警戒的骑兵们立刻退出村外。
没办法,当地楚人对他们心存恐惧,可能在这些楚人眼里,作为魏队的他们,甚至远比当地的贼寇更加可怕。
对此,蒙仲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信任是要慢慢培养的,再不济,就当今日一行白走一趟咯。
他并不知道,在他率领骑兵离开之后,在这座村邑内,那名老者立刻请来了村里的其他几名老丈,几人老人私底下谈论商议着方才这件事。
曾经的魏队,即垂沙之战时的那支魏军,非常凶恶,攻破了他楚国的楚方城,杀死了他楚国的大将唐昧,且此后在唐邑一带杀人抢掠,无恶不作,使他们万般痛恨,但今日前来的那支魏队,却似乎并无这方面
第275章:屈原【二合一】
屈原,出身楚国芈姓屈氏公族,名平、字原。
其祖先,乃「楚武王熊通」的次子「熊暇」——当时熊暇的兄长继承王位,即「楚文王熊赀」,而熊暇则官拜「莫敖(相当于大司马)」,且被封至「屈邑」,是故其后人便以屈氏作为家族的氏称。
屈氏一族乃是楚国的大族,与同样作为熊氏分支的昭氏、景氏两支,并称楚国三大家族。【ps:后来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即指昭、屈、景这三家。】
屈氏一族迄今为止出现过许多楚国重臣,比如「屈瑕(熊瑕)」、屈完、屈荡、屈建、屈盖(屈匄),这些皆是在楚国出任要职。
在这些当中,相信「屈盖」并不陌生,此人正是「秦楚丹水、蓝田之战」的楚国将领,曾受楚怀王之命进攻汉中上庸,然最终被秦国的名将嬴疾所击败,八万士卒被秦军斩杀殆尽,屈盖因而羞愤自杀。
而屈原,即是屈盖的同族,只不过屈盖出生于楚郢,而屈原出生在「乐平里(秭归)」。
曾几何时,屈原曾是楚国的「左徒」,受楚怀王重托变法改革,他本该接替当时年老的「昭阳」出任楚国的令尹——即国相,却不曾想,变法改革遭到了楚国旧贵族的强烈抵制,以至于最终楚怀王不得不放弃变法改革,由左徒被下放为「三闾大夫」。
昭、景、屈三家贵族在都有自己的居住区,称为“昭闾”、“景闾”、“屈闾”,而三闾大夫,顾名思义即是管理管理这三支家族事务的官员,确切地说,这并非是能参与国事的官员。
但即便如此,屈原还是遭到了一名上官大夫的进谗,以至于被楚怀王流放——其幕后黑手,正是他的政敌,楚怀王的儿子,楚公子「子兰」,楚国旧贵族势力的其中之一。
原因很简单,因为屈原迎娶了昭氏的女子为妻,纵使一度遭到贬官,但楚公子子兰还有楚国的旧贵族们,仍觉得楚怀王或对放弃变法改革一事心存不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启用屈原施行变法改革,因此,旧贵族势力无法坐视屈原留在楚郢。
后来,楚国在「丹阳、蓝田之役」中被秦国击败,楚怀王这才召回被流放的屈原,派后者前往齐国,希望与齐国恢复曾经的盟交。
然而齐国并没有接受,甚至于,为了报复楚国对曾经对齐国的背叛,齐国还派了名将田章联合魏韩两国对楚国落井下石,即「垂沙之战」。【ps:好像齐国尽干这种落井下石的事,好几次变相帮助秦国、给中原诸国拖后腿,之前对赵国也是。】
西边有秦军入侵,北面有齐魏韩三国联军进攻,楚怀王被逼无奈,派太子熊横到齐国作为质子,向齐国求和,而他则亲自到咸阳向秦王赔罪求和。
当时屈原以及他妻族的好友「昭雎」力劝楚怀王,但由于楚公子子兰等人的怂恿,楚怀王最终还是赶赴了秦国。
没想到,秦国见楚国腹背受敌,亦趁机向秦国索要土地,楚怀王誓死不从,最终客死秦国。
而楚国这边,为了使秦国放弃趁机索要土地,楚国迎回了在齐国作为质子的太子熊横,拥护其作为新君,即如今的楚王横。
而楚王横上位之后,便提拔了弟弟公子子兰出任令尹,楚国的旧贵族势力,卷土重来,再不是屈原所能抗衡。
但屈原依旧我行我素,当面斥责、数落楚王横与令尹子兰,让这二人恨不得将屈原千刀万剐。
然而考虑到屈原终归不是一般的贵族,而是屈氏之后,楚国的公族,楚王横与令尹子兰便决定再次将屈原流放——无论打发屈原到哪里都无所谓,只要别在楚郢这边碍眼就好。
于是乎,年已四十六岁的屈原再次遭到流放,准备前往江南——即楚国吞并越国所得到那片吴越土地。
然而就在屈原正准备出发前往江南时,他忽然得知有一股魏军在他楚国境内诱拐楚民前往方城、叶邑两地,心中好奇的他,便决定先前往方城、叶邑两地。
他将这件事告诉了前来送别他的「昭雎」——昭雎是屈原妻室的族人,关系就好像是蒙仲与乐进、乐续兄弟,只不过昭雎最终屈服于令尹子兰等楚国的旧贵族势力,而屈原不愿屈服,因此才遭到二度流放,否则,似屈原这等有能力主持变法改革的楚国重臣,又岂会长久的遭到排挤
“你欲前往方城、叶邑两地”
在听到屈原的话后,昭雎感到很意外。
“嗯。”屈原点点头说道:“传闻中所称,魏国派了新的方城令,这名方城令任职之后,便派人到我楚国,许诺田利以诱拐国人,我思他图谋不小,是故前往一探究竟……恳请兄长代我隐瞒。”
昭雎闻言暗暗苦笑。
其实他很清楚,楚王熊横与令尹子兰根本不在乎这屈原究竟在哪,他们只要求此人别出现在自己面前就好,毕竟任谁被人指着鼻子痛骂昏君、奸臣,都会因此感到不快,更别说楚王熊横与令尹子兰确实如屈原所说的那般是误国的昏君与奸臣。
想到这里,昭雎点头说道:“你放心吧,你的妻儿我会代你照顾。……保重。”
“……唔。”
随后,昭雎便用钱财收买了押送屈原的那一队楚卒,嘱咐他们在途中照顾好屈原。
那队楚卒几乎都是平民出身,对主张变法改革、提高楚国平民生活的屈原心存好感,如今又得到了昭雎的好处,自然是连连答应。
于是乎,就当楚王熊横与令尹子兰误以为屈原已踏上流放至江南旅程的时候,屈原在那队楚卒的保护下,直奔方城。
为了掩人耳目,屈原吩咐随行的楚卒们脱下了甲胄,改换平民服饰,防止被魏军识破。
十一月的天气,已逐渐寒冷起来,天空亦陆续飘落白雪。
在这等寒冷的天气后,屈原与那队楚卒徒步四五日,终于抵达了方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方城的途中,他们亦碰到了不少楚民,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听说了方城许诺的田利,因此携家带口迁往方城的楚人。
就屈原在途中陆续所见到的,便有数百人之多。
抵达方城境内后,沿途时常遇到魏军的巡逻卫队,但正如传闻中那般,这股魏军颇为和善,非但对他们秋毫无犯,反而向他们指明了叶邑的方向:“……方城乃驻军要塞,寻常百姓不得靠近,你等可以沿着这条路前往叶邑,那里才是许以田利的地方……就是说,无论在叶邑一带开垦多少荒地,前两年都可以免去赋税。”
见有魏军士卒肯定了这则消息,屈原这支队伍中的楚民们满心欢喜。
但屈原却从中听出了几分端倪,故意那些魏军士卒道:“我等不能居住在方城么我观方城一带土地广阔,岂不是更适合耕种”
领头的魏军看了几眼屈原,摇头说道:“方城这边的田地,是留给我军耕种的军屯田,并不用于民。”
『军屯田』
屈原闻言颇感意外,又问道:“那此前方城一带的人呢”
“都已迁往叶邑。”那名魏卒回答道。
听到这里,屈原愈发好奇,本想问问这方城究竟有多少驻军,何以有能力耕种方城一带所有的田地,但考虑有可能被当成奸细抓起来,他最终忍了下来,跟着大队伍徐徐前往叶邑。
在前往叶邑的途中,屈原等人经过了一个隘口,那里有一座魏军的营寨,当屈原等人经过的时候,有成百上千的魏军士卒正在那边操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