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再加上唐直、焦革二人麾下的军队,魏军总共约还有八万左右。
若不是考虑附近一带魏方的散兵游勇,这八万人,即是目前魏军的全部兵力,不得不说相比较曾经十八万魏军,眼下的魏军兵力着实缩水了不少,但胜在军心凝聚、上下团结,士气亦颇为可观,只要准备充分,未尝不能一举击破秦军。
当日,在军司马焦革的指挥与调度下,万余魏卒就近砍伐林木,建造着军营与防御设施。
期间,秦军主帅白起假装斥候,带着几十名秦卒远远窥视魏军的军营选址,以此作为依据修改着自己的战术。
晚上,不出蒙仲预料,秦军果然对他们发动了夜袭。
但在魏青、郑奭、蔡午三位军司马的守备下,秦军非但无功而返,还被魏军的士卒们嘲讽了一番,被坐实了「只敢偷袭」的恶名。
魏军的嘲讽,让秦军的将领们感到颇为恼火,似季泓、孟轶、童阳等秦将,纷纷在白起面前请战,恳请与蒙仲所率领的魏军主力正面交锋,但却被白起阻止了。
平心而论,白起虽然忌惮蒙仲,但并不畏惧,并且白起也不畏惧蒙仲麾下的魏军主力
。
他秦军不是不能与秦军正面交锋,只是没必要——相比较常规的兵法战术,白起更倾向于“出奇制胜”,毕竟出奇招的回报更大,比如他之前在一夜之间击破了二十余万魏韩联军,期间击杀、击溃魏韩士卒超过十万人,自身伤亡两万不到,似这般酣畅淋漓的大捷,在白昼间作战几乎是办不到的。
因此,当蒙仲率领主力魏军抵达此地时,白起也想试试是否能通过夜袭击破这股主力魏军。
但很可惜,他没能得手。
不得不说,蒙仲不清楚白起的底细,但白起也同样不清楚蒙仲的底细——蒙仲,那也是一个极其擅长夜袭、偷袭的将领,又岂会轻易被白起偷袭得逞
毫不夸张地说,倘若白起知道蒙仲当初在赵国时带兵打仗的经历,得知蒙仲亦曾通过一次夜袭就击溃了数万齐军,他绝对不会再想着如何通过夜袭来击溃蒙仲。
只能说,白起在公孙喜身上尝到了太多的甜头,有点收不住了。
一次夜袭,两次夜袭,在短短两日间,秦军就对蒙仲麾下的魏军发动了整整两次的夜袭,但一次也未能成功,这使得白起终于放弃了夜袭的打算。
而这两次的夜袭,亦叫蒙仲麾下的魏军颇为懊恼,他们恳请魏青、费恢、郑奭、蔡午等军司马出面,希望能尽快进攻雒水秦营,但最终被蒙仲否决了。
因为蒙仲认为没有必要。
他对魏青等军司马解释道:“唐司马与焦司马的这座营寨,本来就不曾储蓄多少粮草,最多足够两万余军队吃上半月的
第251章:新郑的反应【二合一】
郑城,顾名思义即郑国的都城。
追溯历史,韩国境内其实有两座郑城,其中一座在宅阳的东侧约五十里处,是郑国早期的都城,而另外一座则在宅阳东南方向约百余里处,曾经乃是「古郐国」的都城,后来被郑国所灭,迁都至此,号曰「新郑」。
待韩国攻亡郑国后,便将国都从「阳翟」迁至「新郑」,至此新郑便成为了韩国的国都。【ps:前文记错了,韩国的都城是新郑,而非郑城。】
四月二十六日,一队士卒驾驭着战车快速驶入新郑,将荥阳、宅阳两地相继沦陷的消息,禀告韩国的国相「公仲珉」。
公仲,乃是「姬姓韩氏」的一个分支姓氏,即韩国的公室氏姓。
【ps:公仲珉,即韩珉、韩聂,由于古时礼数森严,称呼习惯与现代大为不同,因此当时并没有人称呼其为韩珉或韩聂,只能是公仲珉。但在《战国策》等史书中偶尔还是会看到“韩珉”字样,那是因为自汉代后“以氏为姓”,对这方面不再讲究所致,但文中作者还是尽量贴近当时的世俗习惯。】
巳时前后,当韩国国相公仲珉正在自家府上书房内批示政令时,便有卫士急匆匆地入内禀报。
“相国,有宅阳的士卒赶来禀报,言荥阳、宅阳两城被秦军占据。”
“……”
年近五旬的公仲珉闻言愣了一下,停止手中的书写,抬头看着来人,颇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你说什么荥阳宅阳”
说罢,他的面色微微有些改变,心中暗呼道:莫非暴鸢已经战败
可转念一想,他又感觉有点不对劲,要知道前几日,他便已收到了暴鸢派人送来的消息。
在这份书信中,暴鸢告诉公仲珉一桩大事,即伊阙山一役魏军惨败,其主帅公孙喜被秦军杀害这件事。
但同时,暴鸢也在信中反复强调,虽然魏军遭到重创,但重创后的魏军反而变得更具战斗力,目前正与他一同展开反击,并且暴鸢还在信中提及,他正准备按照魏军给予建议,趁秦军主力被魏军拖住,趁机前往收复新城与宜阳。
简单地说,在暴鸢的那份书信后,魏韩联军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又怎么可能在短短几日内被秦军击溃呢
不过考虑到魏将公孙喜曾在一夜之间被秦军杀溃十几万人,韩相公仲珉心中亦难免有些忐忑。
然而这份忐忑,只是基于他作为韩国的重臣,事实上他并不担心秦国攻亡韩国,因为他与秦国私交很不错。
当年「宜阳之战」,秦将「甘茂」奉秦武王之命,率军攻打韩国的宜阳,韩国虽有十几万的军队,但自忖仍并非韩国敌手,一方面派大将「公叔婴」驰援宜阳,一方面派人向楚国求援。
自楚怀王客死秦国之后,楚国便与秦国成为了世仇,只要是牵扯到秦国的事,楚国十有**会干预,这不,楚国立刻就派将领「景翠」率十万军队救援韩国。
在这场战役中,秦将甘茂围攻宜阳长达五个月之久,秦国国内上下无不对这场仗失去希望,但唯独秦将甘茂没有失望,他写了一封信给秦武王,秦武王这才想起甘茂出征前曾与他做出约定,即。
原来,宜阳乃是韩国的重城,甘茂早就猜到攻打这座城池不会顺利,说不定要打上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在他朝中与向寿、嬴疾等人关系恶劣,他担心自己率军出征后,嬴疾、向寿等人会在秦王面前诋毁他,因此他在出征前,亲自请见秦武王,与后者做出约定,希望秦武王全力支持他进攻宜阳,如若不能取胜,则他甘茂自愿临死。
秦武王与甘茂关系亲近,欣然同意,这便是“息壤之盟”。
而事实正如甘茂所预料的那般,当他围攻宜阳长达五月之久时,秦国国内果然出现了非议,以嬴疾为首的秦国朝臣在秦武王面前诋毁甘茂,指责甘茂进攻宜阳不利,再打下去也只是伤军伤财,说得秦武王亦有些犹豫不决。
而就在这时,甘茂写了一封信给秦武王,上书“息壤在彼”四个字,以此提醒秦武王当初的约定。
秦武王幡然醒悟,当即按照约定,派将领「乌获」率六万精锐相助甘茂,使甘茂最终一举攻下宜阳,攻下了这座无论是对秦国、还是对中原诸国都意义重大的城池——正是在宜阳失守之后,韩国退守伊水,全力建造新城,试图用新城来代替宜阳行使战略上的作用。
韩国战败之后,公仲珉立刻亲自跑到秦国,向秦国求和。
由于宜阳之战时,楚国将领景翠趁秦韩两军展开恶战时,趁机攻击秦军,秦国亦是元气大伤,又因此恼恨楚国,便同意了韩国的求和,转而针对楚国,这使得韩国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机会,加紧时间在伊水建造新城。
而在前往秦国求和的期间,公仲珉不惜花费巨资结识了向寿、魏冉、嬴疾等秦国的臣子,亦借机示好秦武王,哪怕后来秦武王不幸过世,其弟嬴稷继位秦王,公仲珉亦不忘派人贡献财礼结交秦王嬴稷、宣太后、魏冉、向寿等人,总的来说,他在秦国还是颇有人缘的。
所以在前几年,在秦将向寿坐镇宜阳之后,公仲珉派族弟公仲侈前往游说前者,希望向寿履行甘茂曾经许下的承诺,使宜阳的百姓回归韩国,并归还武遂——即上党(郡)临汾西南的武遂。
因为向寿乃楚国出身,他与楚国的关系很好,自然希望秦楚两国联合起来对付其他诸侯国。
于是当时公仲侈便对向寿说,如果秦楚两国联合起来进攻韩国,韩国必定灭亡,而到时候公仲珉收拾一下,仍可前往秦国侍奉秦王,以此劝说向寿莫要逼迫太甚,向寿听罢赶紧解释,他主张秦楚联合绝非是针对韩国。
由此可见,韩相公仲珉在秦国的人缘确实不低,纵使韩国覆亡,他照样也可以改换门庭在秦国立足,毕竟改换门庭这种事,在战国年间极为常见,世人早已习以为常。
但在韩国尚未覆亡的情况下,公仲珉自然还是要竭尽全力为国家、为君主谋取利益,这是作为臣子的操守。
在沉思了片刻后,公仲珉率先前往王宫,请见韩王韩咎,向后者禀告荥阳、宅阳两地被秦军攻占这件事。
果不其然,韩王咎在得知此事后亦是面色大变,惊呼道:“莫非暴鸢已败”
见此,公仲珉立刻将他所了解的情况告诉韩王咎,这才使这位君王稍稍心安:“这么说,暴鸢并未战败,而是与魏军达成了协议,趁机进攻新城与宜阳去了……换而言之,是魏军拖延秦军不利,使这支秦军跑到了我韩国境内”
“正是!”公仲珉点了点头。
韩王咎闻言沉思了片刻,旋即沉声说道:“立刻派人通知暴鸢,叫他安心攻打新城与宜阳,务必要收复这两座城池!”
听了这话,公仲珉颇有些意外,抬头看了一眼韩王咎,试探道:“大王的意思是,由我郑城组织军队阻挡这支秦军么”
韩王咎重重点了点头,颇感惆怅地说道:“父王过世之前,曾对寡人说过一席话,他生平最遗憾的一件事,即眼睁睁看着宜阳被秦国所夺。秦国占据宜阳之后,千里三川(郡)皆为秦国所有,国力日益增强……今暴鸢有机会收复宜阳,寡人又岂能拖他后退告诉暴鸢,纵使秦军杀到新郑,他亦不许从新城、宜阳两地退兵!”
“老臣谨遵王令。”
公仲珉闻言拱手拜了拜,旋即又试探着道:“但若要再组织军队阻挡这支秦军,老臣认为,应当委任一名能够胜任的人才。”
“哦”韩王咎闻言欣喜问道:“相国有何推荐的人才么”
“老臣推荐我的族弟,公仲侈。”公仲珉正色说道。
“公仲侈……”
韩王咎的面色变得古怪起来,年仅三十岁不到的他,负背双手在宫殿内徐徐踱步,似乎是对公仲侈这个名字颇为忌讳。
见此,公仲珉连忙又劝说道:“大王,我弟侈的才能,十倍胜过老臣,先王在世之时,最为倚重的莫过于公叔婴与公仲侈……”
“……”
韩王咎瞥了一眼公仲珉,没有说话。
或许有人会感到奇怪,韩王咎既然重用公仲珉为国相,但为何对公仲珉的族弟公仲侈却这般讳莫如深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当年老韩王过世前,鉴于太子婴早早病故,他准备在二儿子韩咎与三儿子「公子虮虱」之间选一人继承王位,而当时公叔婴支持韩咎,而公仲侈则支持公子虮虱。
最终,公叔婴凭借势力与手段,击败公仲侈,拥立韩咎为韩王,而韩咎在继位之后,亦立刻任命公叔婴为国相。
后来待公叔婴过世,韩咎才任命公仲珉为国相,至于才能尚在公仲珉之上的公仲侈,则逐渐被韩王咎所淡忘。
可能是察觉到了韩王咎的为难,公仲珉试探着说道:“大王,不如这样,先不册封公仲侈的官职,让他以老臣门客的身份带兵阻挡秦军,若战败则重罚,若战胜秦军,再做奖赏”
韩王咎沉思了片刻,终于点点头说道:“好吧,就按照老相国的意思。”
“多谢大王!”
公仲珉面露喜色,告辞离去。
回到自己府邸后,公仲珉立刻唤来卫士,吩咐道:“替我把公仲侈找来。”
卫士依令而去,大概一个时辰后,便将公仲侈带到了府内。
由于已多年不在朝中任职,公仲侈并不清楚国内的事务,见族兄公仲珉派人传唤自己,还以为是一起吃酒,在见到兄长后,便笑呵呵地说道:“族兄今日叫我来,莫非是一同吃酒么”
见此,公仲珉立刻板起脸说道:“正经些,今日是为国事传唤于你。”
公仲侈愣了愣,旋即脸上的表情立刻变得不以为然起来,因为他很看不起如今的韩王韩咎,在他看来,韩咎的才能远远不如「公子虮虱」,之所以能继承韩王之位,只因为公叔婴与韩咎趁「公子虮虱」在楚国作为质子时,耍弄手段,令后者无法回到韩国。
正是这份芥蒂,使得公仲侈亦不愿为韩王咎效力,宁可闲置在家中,无所事事。
“先听我把话说完!”
见族弟满脸不以为然,公仲珉正色说道:“此乃我韩国兴旺衰败的关键时候……”说着,他便将「伊阙之战」目前的战况以及秦军偷袭荥阳、宅阳两地的事通通告诉了公仲侈,只听得后者颇感诧异。
“魏国的犀武,死了”公仲侈简直难以相信。
要知道,魏国的犀武公孙喜,虽然在带兵打仗方面不如齐国名将田章,但再怎么说也是“名将”级别魏国宿将,公仲侈实在难以想象会死在这场战争中。
忽然,他心中一愣,惊讶问道:“犀武既死,然而魏军却还未崩溃如今的魏军由何人执掌”
第252章:应势而生,魏国骑兵【二合一】
公仲侈的军营,由于营内彻夜点着篝火,因此在夜里犹如皓月般显眼,魏军士卒们当然不可能视而不见,当即禀报于蒙仲。
蒙仲远远观望了一阵,便从远处那座军营的规模中推测出十有**是韩军的军营,便叫士卒们就地歇息,同时派蒙虎前往那座营寨,远远朝他们喊话。
可即便如此,公仲侈麾下的韩军还是难免如临大敌,尤其是蒙虎等人靠近的起初,营内警讯声大作,三千韩军士卒纷纷涌到营寨,可能是误以为秦军袭营。
就连主将公仲侈,都对蒙虎自称魏军的说法抱持几分怀疑。
这也难怪,毕竟黑灯瞎火的,他如何肯定对方是魏军,而不是趁机想使诈偷袭他们的秦军呢
因此,他并不敢立刻开启营门放蒙虎等魏卒入内,而是站在哨塔上远远喊话,大意是让蒙虎等人暂且回去,待天亮之后,他自会亲自拜访魏军。
听到这话,蒙虎也不以为意,带着手底下的士卒离开了。
这个举动,让公仲侈更加相信了蒙虎的说辞,不过出于谨慎,他还是让营内士卒们彻夜警惕。
一直到次日天蒙蒙亮时,公仲侈派出斥候搜寻魏军的踪迹,果然在军营西北方向约十里处的树林中找到了魏军的踪迹,不下五万的军队。
『看来昨晚联络我方的果然是魏军了。』
得知此事后,公仲侈疑虑顿消,当即带着二十几名韩卒亲自前往魏军驻扎的营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