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是有些奇怪,但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究竟是何人劫走的王薄,京师那边到处搜查,但根本不见王薄和那伙人的踪影。

    罗成摇了摇头,跑了就跑了吧,反正跟他也没什么关系了。

    二哥你什么时候回东莱?

    刚和润娘成亲,哪里走的开,母亲更是不许,我已经跟来帅去信,希望能够请三个月假。

    新婚燕尔的急什么,干脆请半年假在家,最好是等嫂子怀上孩子再走不迟。罗成取笑道。

    秦琼暂时不会返回东莱军中,但罗成却得返回章丘了。他们一家子来历城,既是来省亲,也是来参加秦琼的婚礼,另外罗成也是来给师傅张须陀拜年。

    如今元宵节都过完了,他肯定也不能再逗留郡城了。

    你真不打算跟我去东莱军中吗?只要你肯,我与来公一封信,他肯定愿意招你过去。

    罗成摇头。

    不说东莱的来护儿军营,只要罗成愿意,张须陀也想把他调到郡城来。不但是他,存孝嗣业士信几个,张须陀也都愿意调来。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罗家兄弟几个的勇猛,那是可圈可点。郡兵系统里,缺的就是这样的年轻人。过来好好历练一下,以后就是郡兵的中流砥柱,可惜罗成并无意来郡城。

    想当初杜如晦把他挤兑的都无处立脚时,他都硬撑下来了。

    对他来说,章丘虽小,可是他的家。

    另一方面,他也知道,隋末乱世要来了,就算郡城又如何呢?还不如在家里继续带他的郡兵营,好歹有人有枪,这就是力量。

    乱世之中,宁为鸡头,莫为牛尾。

    做别人的棋子,又哪如自己做主好呢。

    咬金他们几个也会去章丘走一走,你到时替我好好招待一下他们,我这里暂时走不开。秦琼道。

    二哥你就在家好好陪嫂子和舅母吧,他们到了章丘我自会照顾的。

    大业六年,正月中旬。

    罗成拜别了秦琼母子,又去郡衙辞别了张须陀,然后一家子返回章丘,同行的还有单雄信徐世绩程咬金三人。而翟让和黄君汉则赶回东郡去了,他们也是衙门中人,不比单雄信他们三人这般潇洒自由。

    ·······

    几乎是同一时间,数千里之外的关中。

    帝都,大兴城。

    城中青龙寺中,寺里的樱花远近闻名,虽未到樱花盛开的季节,可寺里的香客依然众多。

    寺后一间静室之中。

    王薄一边喝茶一边等人。

    良久,茶凉,等的人却还未到。

    你的老师架子也未免太大了吧?王薄等的有些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对旁边的王伯当道。

    等等又何妨,我老师也是很忙的人。

    又等了约一盏茶时间,终于有人来了。

    一个面色黝黑,个子不算太高的男子进来。

    王勇连忙起身,恭敬的道,老师。

    黑个男子宽袍大袖,打量了王薄几眼,王法司等急了吧,非常抱歉,刚才路上遇到了一位皇亲国戚,拦着我说了会话,呆误了些时间,实在是不好意思。

    他似漫不经心的说道。

    本来很不高兴的王薄听到这番话,倒觉得心里舒服多了。

    哪里哪里,蒲山公能抽空见我一面,我已经是感激不尽,我还要向蒲山公当面谢过救命之恩,若非蒲山公,王薄已是京外乱葬岗里的一具枯骨了。

    他一边说一边悄悄打量这位蒲山公。

    蒲山郡公李密,王薄的老师,其实年龄不大,今年不过二十八岁。但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家族,他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司徒李弼,北周时为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为北周的太保刑国公。

    到李密父亲李宽时,隋已取代北周,他入隋为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密的家族可谓是关陇贵族中最顶级的家族之一,到了他这一代时,家族之中公侯十几个,姻亲遍及皇家和诸阀。

    只不过李密的父亲去世的早,他很小就袭父爵位,凭父亲门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后来一次值班之时,不知为何惹的当今皇帝不快,于是他便辞官回家,一心读书。他还好结交朋友,散发家产,救济亲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

    他好读书,尤好兵书。

    后来从师名儒国子助教包恺门下,十分得包恺喜欢,他的才名很快也是名动京师。连前宰相杨素也对他称赞有加,前吏部尚书牛弘更是十分看好他。

    只是李密虽才名远扬,却再未出仕。

    王薄有时常想,如李密这样的贵族,为何一心想着要造反呢?

    他想不明白,可他知道李密一心要造反。

    上元佳节过后,京师这边抓捕你的风头已经小了很多,我已经替你安排好了,明天会有一支商队出京去河南,到时你和伯当便一起充做商队护卫一起同行,你不用担心,一路都打点好了,不用有事。

    王薄问,蒲山公让我回河南,要我做什么呢?上次我失手被擒,如今家业兄弟都已经没了。

    你上次虽失了手,可你在那边还有名声,还有威望。我希望你回到那边后,转入地下,暗中行事,积极联络有志之士,暗中准备,为我们的大事做好准备。

    你愿回去,还敢回去吗?李密问。

    王薄点头,我王薄这条命是蒲山公再造的,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愿意闯一闯。

    好,痛快!




第199章 丁忧
    仿佛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了。

    草木逢春,天地间忽然就罩上了一层绿色的纱衣。

    青草绿绿,桃花朵朵。

    大业六年的春天,章丘也一片欣欣向荣,经历了去冬的匪乱以及剿匪后,章丘县境内似乎已经没有匪贼,贼匪都对章丘避而远之,销声匿迹了。

    就连章丘的长白山里,如今都是一片播种忙。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如今的罗成已经不再是当初刚来时那高瘦样子,每天练武,如今骑射技艺大进,五十步远,步下开弓十箭能够有七八中。就算是马上开弓,十中也能中五。

    自得了单雄信送来的两把枣钉槊,这两把槊让他如虎添翼,使的是得心称手,槊法突飞猛进。

    现在他已经是一身的肌肉,八尺个头有一百八十多斤。体重起码增加了五十斤,但却不是大肚肥肠,而是打熬出了一身的肌肉。

    手掌更粗糙了,也更有力了。

    他甚至连毛笔字现在都写的有模有样了,起码不再会被人鄙夷不通书法。

    新年过后,郡兵营五百人满员,土地也分下去了,每个营兵山里分了五十亩口分田,乡里分了十亩永业田。后顾无忧之后,他们安心练兵。

    年后这段时间,罗成也几次率兵越过县境,深入到了长白山其它几县辖下的山区剿匪,以剿代练,效果不错,尤其是每次剿匪总有不少收获。

    杀死的贼匪能请功,俘获的贼匪则干脆都做了郡营的奴隶,负责在郡营的铁作坊打铁,或者在郡营的军屯田里戴着镣铐干活。

    每次还总能缴获一些刀兵武器,或牛马猪羊,以及不少金银细软等物。而山里的一些漏网的逃民,每次发现也会被郡兵围了,然后捉回来当了军屯奴。

    兵越练越勇,匪越剿大家却越富。

    原本贼匪多如毛的长白山里,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成伙上规模的了,就连以前山里那些逃民,现在也基本难寻踪影。

    匪剿的差不多了,这也差不多要春播了。

    于是罗成便只留了小部份人马值守,其余人干脆都赶春播。

    衙门里甚至也放了春假,让胥吏们回家种地。

    新的县丞已经到任了,果然就是房玄龄,今年三十出头,比杜如晦更沉稳些,没那么多的书生气,他自到了之后,县衙运转果然更高效,胥吏们也没有人敢偷奸耍懒,更无人敢欺上瞒下。

    新的主簿也到任了,是录事段偃城的兄长段偃师。

    他到任之后,段偃城便被段偃师以避嫌之名,让他辞了录事之职,回家去了。不过段偃城在家倒也没闲着,他成了白水乡的乡团校尉,也不知道他们兄弟是怎么想的,或许是见罗成握着乡勇郡兵,便也想抓点人马在手。

    暂时罗成跟段家还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段偃师每次见到罗成都还主动打招呼,甚至有天带着儿子段志玄过来向小六陪礼道歉。

    罗成对段家总觉得不怀好意,也表面应付,不过心里暗暗留着意。

    段志玄如今天天呆在他叔父的乡团里,据说带了队人马,也是整天操练,不知道在划算什么。

    张仪臣依然还是县令,他做了秦琼的岳父,因此跟罗成的关系更加亲密,有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位佐官,张仪臣现在日子过的很轻松很惬意。

    文有房杜,武有罗成,章丘县进入了难得的太平阶段。

    不过也有不好的事情开始了。

    开春了,各种都在赶春耕,可郡里已经开始让县里筹备今年的派役。春耕结束后,县里将要应上面要求,派出大量的民夫去服役。多数都是出县甚至是出郡的大役,如往东莱造船,往涿郡打造军械去洛阳筑城等等。

    好在今年罗家不用担心了,段偃师当了主簿后,让他兄弟回家了,却主动提出让罗成老爹来当录事。

    罗成倒觉得老爹没必要去衙门,但几个兄弟却觉得录事不错,最后老爹也同意了,罗成便没反对。

    如今老爹是县录事,大哥继祖是长白乡里正,二哥是长白乡校尉,三哥是郡兵营的一团校尉,四哥是县司法佐兼二团校尉,他自己是县都尉,而小六则是营直属旅旅帅。

    大姐夫是郡兵营旅帅兼皂班捕头,二姐夫是郡兵营的记室兼县司户佐,三姐夫是郡兵营旅帅兼快班捕头,四妹夫也是县郡兵营的旅帅。

    一家子人现在都有官身或吏职,因此今年并不用担心派役。

    就连县郡兵营的这五百兄弟,县里也同意不派役。

    一切都非常好。

    眼下对罗成来说,就是要把家里的那一千多亩地给播下去就好。

    现在老大老二老四都结了婚,他们的新院子也都盖好了,因为是夯土加木梁柱结构,房子起的很快,如今都已经搬到新院另住。

    罗成他们几兄弟的房子也盖好了,但他暂时还没有搬过去,依然还是住在老院子,老院子也翻新了,换了瓦顶,墙壁也刷过,屋里添置了些新家具。

    另外罗成还在县城里买下了一间大院子,他现在经常在县城里议事,因此干脆花了点钱买下了一座院子,价钱倒也不贵,甚至还买了几个奴仆,现在那院里有管事有厨娘有车夫有门子有丫头,不回家的时候就住那边,一回去就有人侍候,倒也舒适。

    骑马回到家,兄弟几个都回来了,现在都在忙着春耕的事情。

    如今各人都分了家,每人名下都有地,如何安排都由各自说了算。

    小五,你田庄里也上点心,这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耕都不管,哪能行。罗母现在也富态了不少,脸上有光泽了,如今不需要她再下地干活,就连编纱织布这样的事情也不需要了,家里还有丫头侍候,这人气色一天好似一天。

    她现在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着家里三个媳妇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

    老大媳妇年前怀上了,老四媳妇年后迎进的门,进门没多久也怀上了,倒是老二媳妇,反落在老四媳妇之后,赶在这正月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有了喜脉。

    娘你放心吧,我田庄那边有庄头把式呢,种地他们比我熟,之前已经过来跟我禀报过了,说是今年一半地种水稻,然后再种些小麦,剩下那些缺水的地方种粟谷。

    也就是一千亩地,但是那边现在有二十多个奴隶,牛马这些耕地的大牲口也不缺,因此根本不用罗成怎么操心。尤其是罗成之前颁下的那个亩产超过一石,多收的就能有分成的悬赏之后,那些人干活很用心。

    特别是他把那一千亩地分成了几份,让四五个奴隶分一组,然后分组分片耕种管理,这样也省的他们吃大锅饭,让他们包干做事更有积极性。

    你啊,就是心宽,这么重要的事情全扔给下面庄头去了,也不怕他们弄不好。

    他们要是弄不好,那我就更弄不好了。罗成可没精力心神去天天下地盯着呢,就如郡营里的军屯,郡营在山里足划了两万亩地,这些地他也是全交给下面人去管了,具体的就由屯田奴耕种,春耕忙就让郡营兄弟也帮下忙。

    一会喊老大他们都过来吃饭,难得一家人都在。老爹道。

    刚说完,阚棱骑马冲进院子,滚鞍下马,急急忙跑了进来。

    义父,历城秦家派人送信来了,说是····说是···

    说是什么?罗成见被他留在县里的阚棱急急忙跑来报信,估计是出什么大事了。

    果不然,阚棱告诉他,秦叔宝刚派人送来信,说秦母去世了。

    怎么人说没就没了?过年时去看,不是还十分硬朗健康吗?罗母惊讶又悲伤的问。

    说是好好的突然就没的,没病没痛的。

    老爹叹了声气,估计也是寿数到了,这样走了也好,没受折磨。收拾收拾一下,准备去郡城奔丧吊唁吧。

    我那苦命的嫂子哟。罗母忍不住泪水下来,这儿子刚娶了妻,孩子都还没怀上,孙子都没抱到,这就走了,走的也太早了。

    起码也看到叔宝长大成人还娶了妻,这走的时候叔宝也在身边守着走的。老爹劝尉妻子。

    罗成听了也不由的心情有些沉重,老太太是个很不错的人,他第一次去的时候,她也没有嫌弃过半点罗成乡下小子,每次去都把他看的很重,让叔宝多照顾他。

    如今居然说走就走了。
1...96979899100...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