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一株株的粟谷墨绿油亮,吐出的穗如同是一根根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

    嗯,粟就是小米,但最早也正是从狗尾巴草中培育出来的。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位年轻的官员,已经在田间里看了许久了,他们甚至很认真的去跟那些屯田的郡兵或屯奴们询问这些粟谷种植的方式,比如几月播的种,播种前如何耕田翻地,一亩地撒了多少升种子,又比如播种后如何管理,如何追肥浇水间苗等等。

    两人甚至不时拿笔把问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这山里的地不都说比山外的要贫瘠吗,怎么我看这地里的粟苗却反而比外面还长的好,你看这穗也结的长粒也多,眼看着收成绝不会差。杜如晦惊讶不已。

    王铁汉挑着两大桶粪水过来,听完后放下挑子,那是我们都尉教的好,我们春天时把地都深耕了一遍,他帮我们借来牛马,所有的地都耕的很深,然后还让我们把人畜粪尿堆沤后埋进土里。

    连种子我们也全是精选过的,一亩地播了三升种,播种前还用温水浸过,特选在了谷雨前后下种。

    等粟苗出了三片叶子的时候,都尉又让我们在缺苗的地方补种,就算有些种子没生也不怕。等到六片叶子的时候,我们开始定苗。

    ·······

    房杜两人都是名门出身,衣食无忧,以往一心读书便可,对于种地还真是不怎么清楚,特别是这些什么选种啊埋肥啊什么补种定苗啊,又是什么中耕除草三次啊,特别是这中耕不止是除草,还要碎土等。

    等到拔节时,除草碎土还要跟浇水同时进行,这次的中耕还得要深一些,然后还要给米苗培土。

    等快要封行时,还要进行一次中耕,培土还要更高。

    这些细节太多了。

    房杜听的十分惊讶,感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大门。

    这些是罗都尉教你们的?杜如晦疑惑,罗成能冲能打没错,可他毕竟才十七,他难道连地也会种,还这么精通?

    尤其是通过采访,他得知一些耕种方式,甚至以前好多老把式都并没有听过的。

    比如光是一个沤肥堆肥之法,就好像有许许多多的讲究,比起以前农人普通的堆肥,好像效果确实提高了好多。

    不说其它的,这里的这些军屯,本来是比较差的山地,可现在粟苗却长的这么好。

    这春粟眼看着已经快要成熟,马上能收获了,不少有经验的老农都说今年军屯的亩产能达到两石。

    春播三升,夏收两石,这可是很惊人的。

    要知道,普通的地,往往要播四五升种,可最后却只能收石把粟。

    平均亩产两石,这是章丘城外那些田地都不敢保证的。

    越是采访的多,房杜就越是惊讶。

    劝桑课农本是我们的职责,可现在罗成却做的比我们好多了,真是惭愧啊。房玄龄叹道。

    我在想,这罗成的郡兵营有军屯两万亩,山中郡兵还有两万五千亩地,这一亩如果能收两石,那他今年夏天就真是大丰收啊。

    简单一算,四万五千亩地,那不就是九万石粟。这五百郡兵,平均下来一兵合一百八十石,就算这一半多是郡兵私有,一半才是营屯所有,营屯还有几百屯奴之功,但还是让人足够震惊的了。

    真是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啊,之前罗成也跟我提过几嘴,说今年军屯效果不错,可我哪料到,会是这么好的效果,本以为一亩能收个七八斗,就算不错了吧,那咱们县今年还能轻松点,不用再额外拔钱粮给郡营,谁能料到,他不声不响,倒是在这里闷声发大财。

    房玄龄捋着自己的胡子,有些可惜的道,早不知道啊,早知道今年肯定要拉罗成这个壮丁,让他好好传授经验,然后全县推广,如果都能如他边军屯这样,不敢多说,增产三五成那是绝对能行的。

    三五成啊,那得增产多少粮食。

    一算到这笔账,房玄龄就感觉自己相当心痛。

    刚才听那屯奴说,这夏收过后,罗成还要再种一茬小麦呢。杜如晦道,这一荐小米收九万石粟,这再来一茬小麦,又得收多少?

    还能再种一茬?不需要轮耕休种吗,都说粟米费地,不能连种啊。

    据说罗成说休耕是地力不足,但可能通过深耕和施肥来弥补改善。粟谷确实不能连种,但可以种其它的,比如种小麦种豆子。虽然第二季肯定不如一季的产量,但就算收一半,只要不影响明年春耕,这不也是等于凭白增加了五成的收获吗?杜如晦叹声道。

    这个罗成,有这么好的法子,居然还一直藏着。房玄龄都有些气了。

    可关键是罗成之前就算跟我们说了,我们也未必就会相信吧?杜如晦无奈道。

    也是啊,不亲眼所见,谁又能相信又敢相信呢。

    军屯越丰收,两人越有些郁闷。军屯今年就算真能收九万石粟,跟他们也没半点关系,因为军屯都是些中男,不到成丁之年根本不用交一粒租。至于营田所得,那也说好是归郡营的。

    两人在山中的田间地头转了一天,黄昏时才一身疲惫的回到县城。

    结果一到衙门,县令张仪臣就有些神色沮丧的告诉了他们一个新消息。

    罗成要走了。

    走哪去?

    高升,咱们这庙小终究还是容不下他那尊大佛了。郡里刚来的消息,咱们齐郡新增三个军府,长白山设一个,罗成的郡兵营为基础新设长白鹰扬府,那五百郡兵都转为府兵,罗成升任长白鹰扬府司马。

    罗成不再是县郡兵都尉,不再是章丘县衙的人,那五百郡兵也都不再是县郡兵了。

    杜如晦和房玄龄相视一眼,心里都有点郁闷,白天才觉得郡兵营山里的几万亩山地是个宝,结果现在这宝就划归卫府了?




第203章 霸王硬上弓
    ?

    虽说只是个消息,但却是已经确定的消息。

    张仪臣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坐在衙门里,沉思了好一会。弄的县衙的胥吏们都暗暗疑惑不已,不明白这三位上官今天是怎么了。

    罗成从郡城回来了。

    他先召集自己的郡营军官们开了个会,宣布了这个新消息。

    然后他第二天特意入县衙拜见了张房杜三人,不管怎么说,章丘是他的家乡,也是他起家之地,就算如今要调离,可实际上以后他依然还是要跟他们打交道的。

    老师张须陀跟他说过一句话,他认为很对。他们是武将,练兵打仗是第一要事,但是如果没有后方的文官们负责后勤粮饷,就算再厉害的将军也是打不赢的。

    这就如同汉朝那位以五千步兵却硬战八万骑兵的李陵一样,名将之后,不论是统兵还是打仗的本事都是一流,他带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兵,穿着最好的装备,与匈奴骑兵硬战。可是呢,这位了不得的名将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在没有友军协助的情况下,在没有后续粮草支持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导致自己最终被重重包围。

    虽说他以五千步兵硬战八万骑兵,还杀伤匈奴人上万,可有什么用呢,最后还不是箭矢用尽,粮草耗光,只能无奈的分头突围,结果自己最后被擒。而被俘消息传回后,汉武帝还灭了他满门。

    虽然以罗成后世人的观念来看,当时这场战败,与李广利等几路兵马不配合出击有很大关系,但李陵做为一个名将,明知道几路友军不出击,不但不退兵,却依然要孤军深入,这未免就太意气用事了。

    罗成给张仪臣他们带了点礼物,算是感激他们一直以来的照顾了。

    去冬时,罗成让田庄那边杀猪制作的香肠腊肉和火腿,这些东西看起来不太美观,但罗成指点了下厨子处理方式,再端出来时,已经非常漂亮了。

    一道薄片火腿,选用了上好的火腿,切片如纸般的方形薄片,一片片的摆开,色泽红润香味浓郁。

    张仪臣夹了一片,感觉咸鲜适口。

    这是猪肉?

    嗯,猪后腿,经过盐渍烟熏和发酵干燥处理,便得到了这风味独特的美食了。罗成介绍道。

    你这本事还真是多,昨日我们去了山里看屯田,你那粟谷种的是真好。杜如晦说的时候,还故意瞪了罗成几眼。

    我之前也跟县尉说过些耕种之法,不过你们当时没在意啊。

    你没事研究这什么火腿做何?张仪臣问。

    当然是吃啊,你们不觉得这火腿好吃吗?

    房玄龄摇头,肯定不止是吃这么简单,我观你今天带来的这几样东西,火腿香肠腊肉,都是盐渍腌熏而成,似乎很易储藏保存吧?

    哈哈哈,房县丞真是眼力惊人。这火腿香肠腊肉确实易储存,因为经过盐渍腌熏后,可以不腐不坏,能够保存几年甚至是十年之久。而且这些都是用猪肉制成,成本也较羊肉等便宜,我打算用这些来做储备军粮,尤其是战时出征,携带方便还不会坏,特别是这些肉很咸,做饭的时候炖也好蒸也行,甚至直接吃都可以,能够替代盐和盐布。

    这么一说,那就不再只是一样食物了。

    杜如晦也意识到这几样猪肉果然不错,真能保存那么久?

    当然,保存的好十年肯定没问题,不过久了味道肯定不好就是。

    盐渍腌熏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能缩水,比如一百斤的肉,熏成腊肉估计只有六七十斤了。

    随军携带能减轻重量,又易保存不易坏,兼之还能代替盐布,这多好啊。

    回头再送些腊味来。张仪臣不客气的道,你小子说走就走,自己高升也就算了,还把郡营也带走了,五百人啊,本来都是我们县里的。

    杜如晦在旁边加了句,县令你别忘记山里还有四万五千亩军屯和营兵田呢,我们昨天去看过了,一亩起码能收二石,今夏他那山里能收**万石粟,这下也全成卫府的,跟咱们章丘县没关系了。

    张仪臣听的直吸气,肉疼。

    蒸香肠炒腊肉,简单的做法,却有别样的味道。

    四人一桌,吃着菜喝着酒,倒不知不觉的喝了好几壶。

    午后。

    罗成就躺在后衙的廊下,享受着夏日的微风,昏昏睡去。

    半睡半醒之间,似乎听到有人喊他,等他睁开眼,就看到廊下走来一个身披碧绿丝绸披帛的女子,刚起身,那女子已经如一阵风似的到了身边。

    她直接伸手扯起罗成。

    到处找你,原来你在这呢。

    这么不避男女之嫌的姑娘也不会有谁了,却是单二哥的妹子单彬彬了。

    说话年初秦琼大婚,罗成去历城恭贺,认识了来喝喜酒的单雄信程咬金一干人,当时七人还义结兄弟。

    婚宴后,单雄信他们还来章丘参观了罗成的郡兵营,一起在南山村罗家住了几天。那次,单雄信就是带着妹子来的。

    单雄信的这个妹子古灵精怪,不像一般大家小姐一样肯天天呆在家里,最喜欢到处乱跑。单雄信又极宠爱这个妹子,因此也就根本不拘束她。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这单彬彬一见到罗成就非常投缘,罗成本来也只是把她当成自己小妹一样的妹妹,因此对这个活泼的姑娘也常说些笑话趣闻给她听逗逗乐,结果好了,这姑娘离不开罗成了,跟粘上了一样。

    在章丘的那些天,那是罗成在哪她就跟到哪。虽然后来单雄信带她回去了,可隔段时间她就要偷偷跑来找罗成。

    单彬彬牵着罗成的手,眼眶居然还含泪。

    她仰头望着罗成,我这次是离家出走,现在走投无路了,来投奔你的,你不能再赶我走,更不许告诉我哥,我已经跟他没关系了。

    罗成只觉得头痛。

    他看了看左右,发现单彬彬身边并没有随从。

    你一人来的?

    嗯,我说要来找你,我哥不许,说我整天不着家,疯疯颠颠的,还说我以后会嫁不出去。我说我以后就嫁给罗成哥哥,然后我就偷偷跑出来了。

    罗成一时无语。

    估计单雄信也知道妹子来章丘了,肯定也派了人在后面跟随。

    彬彬啊,你今年也二八年华了,我怎么感觉你还跟八岁一样啊。你这样跑出来,你哥会担心的啊。

    他才不会担心呢,他就只想着要把我嫁给什么崔家郑家公子,可那崔家郑家的公子我见过好几个,一个个都无趣的紧,而且他们也瞧不起我们家,我才不会嫁给那样的人,要嫁,我就嫁给罗成哥哥,又风趣又英俊,还最会疼我。

    单彬彬抱着罗成的手,根本不放。

    罗成心里暗想着单彬彬其实是个挺漂亮的姑娘,哪都不错,长的高挑,而且还会拳脚刀剑功夫,能骑马能射箭,就是有些太主动了点。男人,其实还是更喜欢那些被动点的姑娘啊。

    彬彬这样,总让罗成觉得自己被霸王硬上弓了似的。



第204章 三百斤锤
    单彬彬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很可怜,但再可怜罗成也不可能真的不通知声单雄信。他甚至不能把单彬彬安排住进自己县城的宅子里,那样的话就真说不清楚了。

    无奈之下,罗成只得先让单彬彬住到张仪臣家去,张润娘出嫁之时,红线并没有陪嫁过去,她如今是张家的义女,并不是丫环。罗成把人领到张家,跟张仪臣一说,张仪臣对着罗成呵呵而笑,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搞的自己好像真成了拐骗良家的牲口似的。

    彬彬妹妹就在这里住下来陪陪姐姐我,正好一人无趣呢。红线白了罗成一眼,但还是答应暂时收留单彬彬。

    回到家,罗成就立马给单雄信去了一封信。

    可信发出去转眼就半个多月了,也没见那边来个人,甚至连封回信都没有。不过送信的人说信是亲自送到单家的,而且当时确实是单雄信亲收的。可不回信,这也代表了一个态度。

    或许单雄信也对这个妹妹有些无语了,或者是对罗成跟单彬彬两人的胡闹非常恼怒,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暂时不会来接了。

    单彬彬于是真的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每天拉着红线来找罗成,不管罗成去哪,她们都跟着,单彬彬还出了个鬼主意,带着张红线女扮男装,充当罗成身边的中男执衣,天天跟屁虫似的。

    罗成甩也甩不脱,时间久了,居然还慢慢习惯了这两跟屁虫。
1...9899100101102...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