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这么说就是行了,咱们几家郡营乡团比不过罗五兄弟的章丘营,平时都是些乌合之众,上不得台面,真要搞大动作,还得联合起来。我看各家可以先抽调点精锐,咱们拉出一支精锐队伍来,先找几伙贼匪,干他几票,打出点士气声威来先。程咬金野心比较大,他甚至计划着,先以在座的几家联合,等以后打出名气来,到时就可以把几郡的各县乡的郡兵乡团都联合起来。

    到时这流窜各郡的贼匪便无处立足安身。

    咱们这就一方有匪,八方来剿,还怕剿不清这些鸟毛吗?老程拍着桌子道。




第196章 歃血为盟、义结兄弟
    程咬金的乡团联盟,让徐世绩等很有兴趣。他们有兴趣的不是剿匪立功,而是自保。他们都是地方豪强,以前都是仕魏仕齐的名门大族,可在北周灭齐后,魏继承的是北周西魏,对于关东的这些贵族士族自然是打压的。

    在政治上不得意,便只能在乡下当土豪了。

    可如今土豪也不好当,不说朝廷和地方上对这些土豪们动不动就派战争捐,各种杂费,这些他们无法反抗,只能认了。可是地方上毛贼多如雨后春笋,却严重的威胁着他们的根本。

    官府的苛捐杂税,好歹也只是拔拔毛。他们毛多,拔点也不会马上就秃了。但贼匪不同,贼匪可不会跟你讲客气,真要让贼匪得了手,那就是破家灭门的惨事。

    本来朝廷在各地都驻有军府,大隋天下有七百多个军府,边关之地还有戍卒镇兵。多达七十万之众的卫府军,数量极多。可是呢,卫府军重点驻扎的是在关中以及两京附近,其余的地方就相对驻扎的少。

    而且各地虽有军府,但军府调动却极其麻烦,地方官府根本无权调动一兵一卒。哪怕是要调动卫府十个兵以上,都必须得有兵部的兵符,还得有十二卫的调令,无兵符调令,擅调兵十个以上,就是谋反。

    正是有着这些条条框框,所以地方上除非是遇到了谋反这样的紧急情况,一般府兵根本不会管。你说出现了些盗匪毛贼,想请府兵清剿,做梦吧。

    所以这才有了郡兵系统,各郡有郡丞统领郡兵乡勇。但是呢,郡兵本就是群民兵,根本没什么战斗力。

    无奈之下,如徐世绩这等地方豪强为了自保,才会打点官府,给自己弄了个乡兵校尉或郡兵都尉的头衔,不是为了当官,毕竟这都尉校尉也一般不是职官没有品级,他们不过是为了能够光明正大的招募乡勇,组织民壮,保家守土罢了。

    别人都指望不上,只能指望自己。

    可乡团拉起来了,也不好弄,各地治安越来越差,贼匪越来越多,尤其是越来越多的贼匪属于那种流窜型的,今天这里干一票,明天又流窜到别处去了,对付这种贼匪,程咬金他们这种地方乡团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总不能跑到别的郡县去剿匪吧。

    罗成对这提议也有些兴趣,虽然暂时还不可能说真的就联合起来各处剿匪,但起码来个共享情报总可以吧。

    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定期分享匪情,若遇匪讯,及时通传,这样大家就不再是被贼匪们牵着鼻子走的情况了,起码能做把握到清晰的脉胳。

    罗成这么一说后,程咬金顿时拍着桌子道,我就是这个意思,还是小五说的透彻,不愧是剿匪破贼的先锋,这方面比老程我强的多了。

    如果要建立这样一个情报共享机制,那么就需要有人从中主导,例如我们各家定期把情报传给这个主导者,然后由其负责汇总这些情报,最好是能再筛查核对,然后把情报汇总,抄写成册,再分发给各家。罗成继续道。

    单雄信等人听的都觉得不错。

    办法是罗兄弟你想出来的,那这事就由你来主导如何?一事不烦二主,我们每一旬上报一次情报,若是有紧急匪情则随时上报,由你来负责牵头汇总,再核对筛选,然后把情报再分发给我们?单雄信道。

    大家若是这么信任我,我愿意来做这个牵头汇总之人。罗成没有拒绝,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加强与这些好汉猛人们的联系,提升友好度。

    当然,从长远来看,这个联盟若是真的成功了,那对他未来也是有帮助的。毕竟历史已经告诉他,马上天下就要大乱,到时河南道将成为反乱的中心,无数贼匪反民蜂起,光靠自己一地一人,已经很难自保了。

    办事肯定也得费钱,这样我们各家筹钱。我愿意先出一百贯,以后不够再说。徐世绩财大气粗,直接道。

    一百贯对这些土豪们来说,倒不算什么,为表诚意,各人都表示愿意出这个钱。

    罗成便道,那我也出一百贯,这钱就算是我们联盟开销,到时会专款专用,设立专账,保证公开透明。

    五哥你说这话干嘛,兄弟哪有不信你之意。徐世绩道。

    一码归一码,账还是要清楚的。

    那以后罗五弟就是咱们四郡剿匪平贼乡盟总瓢把子。单雄信道,来,喝一杯。

    大家一起举杯。

    罗成忽然道,今日大家结盟,何不干脆结为兄弟?

    好啊!程咬金赞成,其它人倒也没反对的。

    结拜兄弟,这倒没什么,既然投缘,那就结拜吧。

    当下,各报年龄。

    众人之中,翟让年纪最长,单雄信年纪其次,然后是秦琼程咬金黄君汉徐世绩,最小的反而是罗成。

    叫了半天的五哥,原来你比我还小点啊,亏大了。徐世绩跟罗成同一年,都是十六岁,开皇十四年出生,只不过徐世绩是二月生的,而罗成是三月生的。

    罗成看起来黑点,相比面白的公子哥徐世绩自然显老点,但其实他反而还小一月。

    当下众人报完年龄,然后这排序自然也就出来了。

    翟大哥!

    单二哥!

    秦三哥!

    程四哥!

    黄五哥!

    徐六哥!

    喊了一圈的哥后,众人都高兴的喊罗成为,罗七弟!

    秦琼让人拿来香烛。

    焚香烧纸。

    斩鸡头喝血酒。

    黄天在上,厚土在下。

    我翟让(单雄信秦琼程咬金黄君汉徐世绩罗成)在此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愿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吉凶相共患难相扶。

    如有异心,天神共鉴!

    干!

    一碗血酒,七人共饮。

    从此结为兄弟,肝胆相照,祸福相共!

    哈哈哈!

    酒喝干,嘴里还满是腥味,不过却有一种豪迈的感觉随着酒气在上涌。

    罗成看着这一众兄弟,觉得自己有些飘飘然了。



第197章 龙气将尽
    隋大业六年,正月,上元佳节。

    帝都,大兴城。

    夜虽深,可京城却亮如白昼,京师灯市,花灯遍布。尤其是那些贵族豪门之家,家家门前扎起灯楼,各种各样的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无数的京师百姓走在街上赏灯猜灯谜,摩肩接踵。

    那些外域来的胡商蛮子们,何曾见过如此辉煌的都市,何曾见过如此繁华的人间,一个个全都跟傻子一下,只觉得眼睛不够用,只觉得学过的赞美之词太少,根本无法描绘这美丽的盛世之景。

    京师东北角,龙首原上。

    这是一条象征着龙脉的山原,自大兴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到了这里,恰为龙首。

    龙首头高二十丈,站在寺庙高阁上向南眺望,整个大兴城尽收眼底。

    一个高大的男子静静的伫立在阁上,任风吹拂着他的披风。

    脚步声由远而近,一个宽袍博带的男子拾级而上,最后在高大男子身边停下。

    据说当初文帝按易经选此建新都,以地理和天象相对应,象征着紫微星的皇宫大兴宫,被安排在了大兴城北中央的位置,可我看这布局却有缺陷,大兴宫虽在城北中心,可却是大兴城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夏季潮湿而燥热,这说明什么?

    说明杨隋天下,注定就是短命的。

    高大的男子缓缓的说道。

    这里才是龙首所在,龙脉精气之所在,若他日你定鼎天下,可在此建立新宫,永镇龙气,可保天下三百年。宽袍博带的男子微笑着说道。

    龙气啊,杨广家的龙气尽了,天下便要风云动了。

    高大的男子笑了,他的笑容里有一种霸道,可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昏君,却还在肆意的挥霍着这天下的气运。再让他折腾下去,刚从三百年分裂之中统一的天下,只怕又将混乱不止。

    法主,我们必须得阻止他。

    还请楚公再等等,昏君做的恶还不够多,影响还不够坏。如今天下人还在感念隋一统带来的安定,还在怀念开皇时的富足,现在起兵,并非最恰当的时机。

    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我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楚公,昏君已经越走越远了,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杨广继位以后,先是兄弟汉王杨谅反,当时差不多整个关东地区都跟着造反了,虽然杨广派出杨素为帅,最终击败了叛军,斩杀了这个兄弟,平定了关东。

    可这场平乱,却也再次动摇了隋朝在关东地区的统治。本就在齐灭后归服没多少年的关东地区的豪强大族们,再次对皇帝离心离德。

    而杨广做死不断。

    大业元年,派兵南征,攻打占城国,虽然攻占了占城王城,擒得国王。可隋军不耐南方天气,班师之时爆发瘟疫,死者近半。而隋军一走,占城人便又在隋设置的比景海阴林邑三郡复国。

    隋军除了抢得一些金银财宝,白费一场力,连主帅刘方都病死在班师途中。

    同年,杨广又派韦云起征讨契丹,虽然大败契丹,可韦云起却是借突厥之兵打的仗,战后,突厥人趁机吞并了契丹的许多部族,势力大增。

    大业三年,杨广又派朱宽前往琉求,要流球称臣纳贡,流球不从,于是发兵征讨,可几次出兵,都是损兵折将,并没有什么大的战果。

    再到大业四年,杨广指使高车部袭击吐谷浑,吐谷浑被迫向隋求援,杨广乘机出兵,于隔年灭吐谷浑,此战虽说开疆千里,设立四郡,但是对这新占领之地,隋并不能有效管理。

    最后依然只是派了吐谷浑王子伏顺云管理,可结果伏顺被吐谷浑人驱赶回来。表面上隋拓疆千里,可实际上劳民伤财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战果。之后吐谷浑各部返回故地,并进攻大隋的河右,朝廷却无力防御。

    在这次胜利背后,是关中大安诸县以及西北诸郡,都要转输塞外,每岁钜亿万计。路途险远并且时常遭遇寇盗抄掠凡是人畜死亡却没有转运到达的人,郡县都会征破其家。

    因为青海四郡,河西陇右大量百姓失业,朝廷西半部已经穷困不堪,百姓水深火热。

    可杨广却还醉心于他的开疆拓土狂热之中,幻想着万邦来朝,成为天朝中心。

    另一面,东征西讨的同时,杨广又大令征召民夫服役,工程不断。

    大业元年,营建东都,历时十月,每月征召民夫二百万。但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洛阳城到现在都还只有内城墙,连外城墙都没建起来。

    建东都同时,又下令修运河,役夫数百万。

    大业二年,杨广北巡塞上,召见突厥可汗。

    大业四年,修榆林长城,征召民夫百万,工期紧任务重,民夫死伤过半。

    大业五年,又出巡河西陇右,带着二十万官兵官员宫女等穿越祁连山,到达张掖,结果一路上遇暴风雪,冻饿死近一半。

    明年昏君会御驾亲征高句丽,到时将征发百万大军,征召数百万民夫,天下都将为此役而动。我料定,昏君此役定败。宽袍男子道。

    何以见得?高大男子问,发百万大军,这可是自古以来未有之事,高句丽虽说野蛮强悍,可也不可能挡的住百万大军。

    楚公,若杨广只是选一上将军为帅,统兵三十万征辽,我敢说必胜。但他却要御驾亲征,还要发百万大军,那么此役必败。发兵越多,杨广败的越快越惨。到时侯,楚公的机会就来临了。

    可只怕他未必会败。

    楚公,就算杨广不败,可他调集百万大军出征,这中原还有多少兵?我大隋天下军府不过七百,十二卫总数不过七十万,要发兵百万,还得各州府扫地为兵,到时连州郡兵都要调走,天下空虚也。宽袍男子意味深长的笑道。

    天下空虚。高大的男子终于点了点头。

    那就再等等吧

    楚公,王薄还在京城,过些天就要出京了,你要见他一见吗?宽袍男子问。

    无用匹夫,见之何用,你替我安抚他几句就罢了。

    宽袍男子欲言又止,最后点头应下,转身离去了。



第198章 李密
    (第五更送上,求几张推荐票!)

    王薄逃了。

    早上一起来,秦琼就告诉了罗成一个大消息。

    跑了?怎么可能?罗成惊讶。

    刚收到的消息,绝对真实。他在京师跑的,齐郡的贾校尉刚把人交接给大理寺,结果入城之前就在半路上被人劫走了,那伙人还杀了大理寺的官差,胆大之极。

    罗成也不知道听到这个消息后是该高兴还是失落,本以为王薄此去京城必死无疑,那么不管他和王薄之间曾有过什么样的恩恩怨怨,也算是一笔勾销了。可现在王薄居然没死,这事情就有点······

    我有个疑惑,为何大理寺的人要到京城外接人,为何不等贾校尉把人送进京城大理寺呢?

    据说是因为大理寺比较重视王薄这个反贼,所以特派人到城郊接人,可谁能想到,却还出了这事。

    难道没查出来是谁劫了王薄,京师之地,总不会这点也查不出来吧。
1...9596979899...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