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所有人听了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老家人,刘琅点的这个将可是大有来头呀!这位黄坤是个有本事的人,当年国家研发卫星,基础零部件的设计都是他和周明、谢喜德这些留学归来的科学家设计的,可以说,没有他们我们的卫星事业不会那么迅速!”
杜宏达在一旁赶忙介绍道。
“这说明刘琅你对国家的电子行业非常了解呀!好,没问题,你需要什么人才尽管说出来,我们尽量满足你!”
老家人实在是太喜欢刘琅这个孩子了,不仅仅是他超人的天赋,最重要的还是他对国家的热爱,他一个小孩子又是跟一帮工人在工厂里研究冶炼炉又是研究电脑芯片,为什么也没看到他得到多少钱,不就是为了国家的事业吗这就是刘琅太小了,另外国家也为了保护他,要不然什么劳模什么模范,各种荣誉都会放在他的身上,而且是名副其实。
“刘琅,这件事你就放心吧,有邓爷爷替你撑腰,你就好好工作,但是要注意身体,你毕竟还是个六岁的小孩子呀!”
老家人这话又差点把其他人都逗笑了,没错,刘琅的确只有六岁,但是很多人已经不怎么注意他的年纪了,年龄在刘琅身上完全没有用,甚至在座的很多人在刘琅面前都有压力。
“好了,刘琅这件事就先放到一旁,这一次你过来想必也知道原因,你在经济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我们想知道你对现在国家物价的上涨有什么看法!”
&nb
第四百三十九章 黄坤
周明和谢喜德在电子研究所找到黄坤,对方非常高兴,三人都是当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学生,又一同加入了电子研究所,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年代都献给了国家的电子产业,对国防事业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种战友一样的友谊,无论他们多久未见,这种友谊也不会淡去。
“你们两个家伙怎么凑到了一起………这个小孩子………你是刘琅吧!”
刘琅永远是那么显眼,纵然是黄坤没见过他,一眼也认了出来!
“黄爷爷您好,我是刘琅!”
刘琅赶忙上前。
“哦,我知道了,你们是为了中芯科技的事情吧!”
“老黄,怎么你知道上面的调令了”
谢喜德问道。
“我也是昨天晚上才知道的,组织部门的领导找我谈了话,说有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我,就是组织全国的专家把美国的芯片给研制出来!”
黄坤点头道。
“那你怎么回答的”
谢喜德立刻询问。
“上级领导决定的事情我只有遵守!”
黄坤回答。
“要不说你能当领导呢!领导都喜欢你这种听话的人!”
谢喜德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不说这个了,刘琅,我们初次见面,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国家有你这样的人才真是国之大幸!”
黄坤也听说了,这次国家筹建中芯科技就是刘琅提出的建议,而且还在邓老面前直接点了他的名字,黄坤还很纳闷怎么刘琅知道他,一大听才知道,前些日子周明谢喜德这两位老战友都跑到了沪市和刘琅一起搞起来晶圆生产线,想来就是周明他们告诉刘琅的。
“来,大家都快进来!”
黄坤把几个人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黄教授,这次我们来的目的很简单,一是问问您是否同意加入中芯科技,现在看是没有问题了,另外一个就是问一下您准备怎么做!
要知道万安公司随时都有可能研制出高尖端的芯片来,而且根据我的推测,明年整个世界的电子产业发展会迎来一次大爆发,世界都会被改变,万安公司的芯片无疑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国家的电子产业就会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所以咱们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跟上万安公司的步伐!”
刘琅也不废话,开门见山的问道。
刘琅如此直截了当,好像是把自己当成了领导,不过黄坤没有丝毫不悦,还拿着笔纸把刘琅的话记在了本上。
刘琅“威名赫赫”,在邓老面前都敢说实话,他黄坤比邓老那差的十万八千里呢,人家这么说没毛病。
“刘琅,你说世界电子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大爆发,能不能说说是个什么样的大爆发!”
黄坤问道。
“老黄,你费什么话刘琅说什么就是什么!”
谢喜德有些不耐烦,他是个急脾气,而且对刘琅也是非常信任,早就认为刘琅的观点是正确的。
刘琅却是微微一笑,“忽悠”别人是他的强项。
“黄教授你问得好,我先问您一个问题,您知道电脑吗”
“电脑嗯,应该也叫做计算机吧!我知道一些,当年我在美国留学时就曾听到过这个词,英文名叫做computer,这种设备可以进行计算,比我们人要强大的多,在四十年代美国人曾搞出了原子弹,很多数据就是用电脑来处理的!”
黄坤说道。
“没错,您说得的确是电脑,它的主要构成就是用半导体材料制造的芯片,其实就是一种集成电路板,只是芯片的集成电路不光有其他半导体设备的功能还具有其他强大
第四百四十章 我有一些人选
刘琅的话让几个人非常感动,尤其是黄坤,他跟刘琅没什么接触,只是听说这个神童颇的高层领导的赏识,连邓老都非常喜欢他,现在看来,刘琅的眼界的确是高人一等,不,应该是高人好几等才对,他的认知已经超过了常人,达到了一个“未知”层次。
都说刘琅是有特异功能的人,黄坤还不信,现在看来这个小孩子就是有特异功能,是一种可以预测未来的特异功能,这种人应该做一下研究才对………!
当然,这是黄坤的想法,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但也只能想想而已,谁敢把刘琅给切片研究
“刘琅,其实昨天上级找我谈话后我就想了很多,咱们国家的电子产业的确不错,基本上达到了能够自给自足的条件,只是按照你说得技术水平不高而已,只要做到提升就能进步一大块,而提升的目标就是把万安公司的芯片制造出来,我说得对不对”
“对,黄教授您的话一针见血,只要能把万安公司的芯片制造出来,我们国家的电子产业必定会提升一大块!”
刘琅点头。
“咱们要想把技术搞上去,设备是一方面,但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没有人才一切都是免谈,我个人觉得应该首先把全国最好的人才都找出来,然后才是找设备,有了人才和设备,我们就可以专心去做事情了!”
黄坤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一是人才,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点,其二才是设备。
“老黄,你说得太对了,不过人才方面就得靠你和老周了,你是电子研究所的所长,老周是华夏大学的教授,你们手底下都是人才,比我可强多了!”
谢喜德说道。
“谢教授,你手下的那个人中芯科技可是要定了!”
刘琅笑道。
“你说得是王元他们三个”
“没错,就是他们三个,我在江南厂已经跟他们说好了,一旦中芯科技成立,他们三人必须要加入,而且他们也同意了!”
刘琅回答。
“什么你私下里已经跟他们三个说好了”
谢喜德有些吃惊,这件事他怎么不知道,要知道他们三个可是自己最中意的徒弟,自认为平时和他无话不说,但这一次………!
“刘琅,看来你已经有了人选了”
黄坤赶忙问道。
“有几个,黄教授你看,这是我选的人!”
刘琅拿出一张纸递给了对方。
三个人一下子围了过来,王元、许衍和俞中钰三人的名字就在最前面,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名字了,足足有二十多个人。
“这些人有一部分是我们华夏大学电子学院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我在江南无线电厂认识的,这些人虽然年轻,但是水平绝对不差,同年龄来说必定是佼佼者,我跟他们都说好了,不会有任何问题,当然,周教授和谢教授两人国家已经下了文件,二位也将是中芯科技的副总工程师!”
刘琅说道。
“…………!”
三个人你看看我看看都没吭声。
原来你刘琅早就打算好了,还指定了一帮人进入中芯科技,不过,这些人都是人才,加入中芯科技没有任何问题!
“刘琅,那个王海军你怎么没加入,我看他的水平也很高呀!”
周明对王海军的印象很深刻,这个年轻人的水平已经远超同龄人了。
“王大哥日语很好,我准备送他到岛国学习,学成归来后再加入中芯科技!”
&n
第四百四十一章 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
虽说上级下文让黄坤主抓中芯科技的筹备工作,可毕竟他不是一把手,筹备工作完成后还得是这负责人掌握全局,而且一把手是正局级,“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可不是笑话,要是这个人和黄坤他们搞不到一起去,那中芯科技的工作就不好开展了。
“中芯科技的经理叫做刘先明,是经委设备司的副司长,这个人前些年我接触过几次,人还不错!”
黄坤说道。
“经委的人他是什么专业毕业的!”
刘琅问道。
“刘先明没上过多少学,他在战争年代是情报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无线电有些了解,除此之外我就不是很了解了!”
“是这样!”
刘琅微微皱了下眉头,这个什么刘先明是经委的官员,经委就是计划经济委员会,是国家最有权利的部门之一,到了九十年代被国家取消,变成了发改委,按理说中芯科技属于电子产业部,负责人理应在这个部门里挑选,这样专业起码对口,而且电子产业部的部长杜宏达也对刘琅很好,但最后怎么派来一个经委的领导,他懂电子产业吗
科技型企业最忌讳就是外行管内行了,内行懂技术,可是说的不算,外行不懂技术却乱指挥,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结果就是企业遭殃国家损失。
刘琅对这位中芯科技的“一把手”有些质疑,不过既然是国家决定的,想必有他的道理,最好这个家伙是个好相处的人,要不然还得费事把他弄下去!
中芯科技可是担负着振兴国家电子产业希望的重任,那一定是要做好的,要是有谁拖了后腿,刘琅第一个就不干,管你是什么司长部长,就是再高他也要管,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官职都要让步。
黄坤几个人不知道刘琅又开始琢磨那位还没有露面的刘经理了。
“刘琅,上面怎么没有说你在中芯科技中担任什么职务”
周明突然问道。
“对呀!我们三个又是总工又是副总,中芯科技可是你最先提出来的,又在国家高层面前促成了这件事,而且,在我看来你的技术水平怕不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差,怎么国家没有说你担任什么职务我看这总经理由你担任才最合适!”
谢喜德也反应了过来,所有人都挺热闹,可最关键的刘琅怎么没有被安排。
整个国家有六岁就担任大型央企的领导吗好吧,他们所有人都把刘琅六岁的年纪给忽略了!
“有各位老前辈加入中芯科技还用我这个小家伙干什么我还小,主要就是学习!”
刘琅学的是机械工程,对于机械方面的学识,刘琅自信在国内没有人比他强,但对半导体技术的了解就不能与机械相比了,不能说不会,以前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也掌握了很多知识,知识水平已经达到了普通大三学生的水平,可在周明教授面前那就不够看了,这种水平加入到中芯科技没什么太大用。
再说,刘琅确信中芯科技即便没有他,凭着面前这三个人也会带领着国家的电子产业人才创造出奇迹来。
不过,刘琅不想以管理者的姿态加入中芯科技,可是要以拥有者的身份那就另当别论了,或许以后有机会他会用投资入股的方式,只是要寻找一个机会,毕竟中芯科技属于央企,跟勇力集团一样,这样的企
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才呀!
省市级别的企业非常穷,在计划经济时代省市还会下拨点款项让他们勉强生产,可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资金基本上都用在了其他方面,这些小厂没有资金维继,产品又落后品,基本上已经处在倒闭的边缘,工人的生计都很困难了,这样的企业自然也没有派出人来。
从这些全国范围内选出的人才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一是国家电子产业虽然基础广泛,各个省市都有相关企业,可是最好的企业只在四五个省市地区,也就那么三四十家而已,其他那些多如牛毛的企业基本上就是凑数的,躲不开破产的命运。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电子产业的人才还是不多,从七八年恢复高考到现在的八五年也有三届毕业生,而且选拔人才的年龄范围扩大到了五十岁,为的就是想要把建国后第一代电子产业大学生也囊括进来,比如王元他们就是这一代人,年纪基本上在四十五六岁左右,但即使这样,最后也只来了一百二十几个人,可以看出这方面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太少了。
现在华夏大学电子专业的学生一共加起来才二百多人,平均一个年级五十多人左右,王元那一代的学生更少,一个专业也就一百人左右,有很多人后来因为那混乱的十年荒废了学业,现在已经转行去干别的事情了,真正在这一行做下去的也就只有一半不到,最多的只是那些普通工人。
当然,不是说普通工人的水平不够,事实上这一次来的有不少都是从最基本工作做起的工人师傅,他们虽然不是大学生,甚至连学都没有上过,可是靠着实践和钻研一点点积累下宝贵的经验,为此获得了省市乃至国家级别的劳模等诸多殊荣,这些人也在培养范围内。
来的这一百多人算是国家电子产业最好的技术人才了,当然,这肯定也不是全部,只是被各个企业派过来的人,有剩下的那些人很多已经成了工厂的顶梁柱,当上了工厂领导,他们自然不会“自降身份”到首都来参加什么技术比拼,另外一些人则是不愿意参加这种
“这些人也算是够了!”
黄坤看着名单微微点了点头。
名单列的很详细,每个人来自什么企业,从事什么技术工作,工作水平如何等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