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多尔衮一脸愤怒扭曲,他略一思索,遂又厉声回道:“豪格,你现在所说的,都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词罢了。唐军又不是天兵天将,如何会还未与我们交手,就必定会胜,而我等就必定会败海参崴之败,若真分析起来,实是非战之罪,而是多有侥幸之故也。若唐军没有凑巧把先帝给震成重伤,只怕此城早已被我十万大军给顺利拿下了。现在的一切历史,都会早就改写了,如何会是这般颓唐模样!”
多尔衮顿了下,又继续说道:“豪格,你这番消极自颓的观点,说来说去,又有何真实凭据,难道你是能未卜先知不成你如何就这般认定,我大清再无一战之力,再不能在与唐军的交战中获得胜利再退一步来说,唐军远征来此,其自身也不是铁板一块,以致没有半点缝隙可乘。现在攻入我大清国土之中的唐军,又不是全在一处,而是可大体分为辽南与辽西两部分,其中辽南部的唐军,是其主力,由李啸那厮亲自统帅,这部唐军兵力较强,我军若要彻底击败他们,确是非易。而辽西一部唐军相对较弱,兵力有限,又未携带火器,我军若能把它夺下,定能大大打击唐军气焰,哪怕不能将唐军彻底赶出辽西,哪怕接下来还是要与唐军进行谈判,但有这样的胜仗在手,我们无疑可以更好地抬升自我身价,也能有更多的筹码可用,到时再与唐军谈判的话,岂非底气十足,更有把握了吗”
听了多尔衮这番言辞严厉的话语,豪格不觉一怔。
他没想到,在自已有备而来,多尔衮这厮全无防备之际,这家伙还能口舌如簧,迅速扭转局势,化不利为有利,倒让自已一时接不上话来了。
多尔衮这厮,难怪这么得众人之心,此人的智谋机变,真的是远在自已之上啊。看来今后在朝堂之上,与此人的斗争,怕是要相当激烈而残酷了。
客厅之中的气氛,一下子沉默了下来。
到了现在,豪格已经明白了,自已一厢情愿地想要说服多尔衮,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多尔衮这厮,看来是不与唐军打上一仗,是绝不甘心的。
只是,现
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斗
“多铎,你怎么可如此粗鲁,不可对范学士这般无礼,还不退下!”
虎头椅上的多尔衮一声怒喝,解了范文程的尴尬局面,多铎狠狠地瞪了范文程一眼,才气咻咻地得新坐回了椅子上。
“范学士,多铎这厮向来无礼,你乃饱学之士,不要与他一般见识。”多尔衮一脸和气地望着面前神情尴尬的范文程,随后又说道:“不过,本王在想,若我大清真的按豪格所说的这般,连一点反抗都没有,就卑躬屈膝地与唐军去谈判,未免太过示弱,这样在谈判中,本王只怕我大清必会吃大亏呀。”
“哦,微臣智识浅薄,实不敢妄出计策,却不知摄政王之意,却是打算如何行事方好”范文程摸不清多尔衮的真实意图,故意以一种低下姿态,把皮球踢回给他。
多尔衮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个自已的首席谋士,然后沉声说道:“依本王之见,当先与唐军作战一场,而且要在战场上对其战而胜之,好好挫挫唐军锐气,方好再与唐军进行谈判,这样一来,我军当可更有底气与把握,在谈判中取得主动,为大清获得更多的谈判成果。而不是象豪格一样,连与唐军一战的勇气都没有,就想着卑躬屈膝地与唐军谈判求和,这般行为,本王深以为耻!”
“二哥说得是!奶奶的,豪格这厮,如此怯弱无能,真真丢尽了我大清的国格,丢尽了我八旗勇士的颜面。二哥你说发话吧,让小弟带兵前去,无论打唐军的哪一处地界,小弟绝无二话!“多铎又在大声表态。
多尔衮没有理他,只是目光直直地望向一直沉默的范文程。见范文程一直沉默不语,一副不愿表态的模样,多尔衮心下亦甚为不悦,便又问道:”范学士,本王这番意见却是如何,可有甚不妥之处你休要担心,但可直言便是,本王绝不怪罪。“
范文程轻叹一声,内心对他反对豪格的建议,十分不认可,只不过,他看多尔衮的表情,却不敢这般直言。只是在紧张地揣摩多尔衮这番话,到底是何意思。
他乃是何其聪明之人,快速思考了一下之后,立刻想明白了多尔衮的心意,又试探性地问了一下:“那依摄政王之见,我军当先攻击唐军何处地界,方为合适呢”
多尔衮冷哼一声,立刻回道:“若依本王之见,当需进攻唐军兵力最少,同时又无大型火器的镇远堡,只要先拿下此处,那对我们来说,一来收回了辽西重镇,彻底解除了来自西边的威胁,二来可以此为筹码,向唐军展示我大清官军之威风,认识我军之坚强战力,那么接下来,哪怕真的要与唐军进行谈判,也能在谈判中,因此大大占据优势。”
范文程听了多尔衮的计划,心里却是叹息不已。
他知道,多尔衮这个计划,其实多有与豪格赌气成份在其中,只不过,现在的他,根本就没有勇气对他加以反驳。
因为,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范文程,对多尔衮的品性,可谓是十分地了解.深知他是个外表宽厚,实则内心十分狭窄的人。
之所以多尔衮对豪格这个建议如此抵触,实在是因为,豪格的这个建议,若能在朝廷中通过,无形会极大提升豪格的威信,是对多尔衮个人威望与形象造成重大损害,所以哪怕从私人恩怨角度,他也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范文程知道,多尔衮提出打算进攻镇远堡,应该是他思虑多时才做出的决定。若自已要轻易反驳,多尔衮这家伙,极可能表面和气,但在内心中,必会对自已十分不满,乃至暗生嫌隙。
还有一点,那就是清军若去进攻镇远堡,虽然在范文程看来,胜算不大,但如何自已要强行劝阻他,只怕更让多尔衮生疑,甚至怀疑自已是不是已被豪格暗中拉拢过去。
唉,夹在中间的自已,处境真是太过艰难。
范文程经过仔细思虑,终于沉声道:“摄政王,你的想法,亦是有理。现在唐军虽然势大,却也不是全无破绽,那镇远堡兵力不足,火器有限,确为我大清最好的突破口。只不过,微臣在担心,唐军凭城固守,又是以逸待劳,若我大清想在骤切之间,就要拿下这座辽西重堡,怕是不易啊。”
“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安可如此畏首畏尾。”多尔衮果然对范文程的顾虑十分不满,他冷笑一声道:“当日唐军远来偷袭,我镇远堡猝不及防,才被其侥幸拿下,但是,现在我军潜忍数月,再向其发动进攻,亦是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唐军在我大军重炮轰击之下,想要固守此堡,只怕亦是艰难,范学士如何可这般过于自贬。”
范文程听得多尔衮决心已定,心下知道,再不能多说任何反驳的意见了,他立刻顺坡下驴:“摄政王说得是,我大军若准备周全,再向唐军发动突然进攻,镇远堡的唐军确是极可能措手不及。若真能拿下此堡,那么我军将来无论是继续攻打海城或营口,还是挟此战之威再与唐军进行谈判,都有大大有利,此亦是微臣愿见之局势也。”
“咳!二哥,你也甭说什么废话了。你就下令吧,让小弟带兵前去攻打这镇远堡,若不把镇远堡完全拿下,小弟愿提头来见。“一旁的多铎,又不耐烦地插了一句。
多尔衮见二人皆是表态赞同,心下宽慰了许多。他轻叹一声,便对多铎说道:”你休急,这仗可是有得你打的。虽然本王已拿定主意,但还是要向皇上与太后走个流程,方可行事,你到时听令便是。若你到时真能拿下镇远堡,这份大功劳,本王亲自为你向皇上请功,绝不会亏待了你。好了,你二人,都先退下吧。“
多铎大喜,向多尔衮打扦而拜。然后,便与一脸忧色的范文程,一同出厅而去。
二人退下去后,多尔衮复在厅中思虑既定,便去见福临之母,也就是现在的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
此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
到了崇德七年(1643年),被唐军炸成重伤的皇太极,在抚顺被多尔衮亲手弑杀后,布木布泰与福临二人,在盛京城中惶惶不可终日。母子二人躲在宫中,每天饮食用度皆十分节据,想到未来的悲惨前景,常常互相抱头痛哭。
好不容易,终于等到了豪格与多尔衮讲和,
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镇远堡
“你是说,那多尔衮这厮,此时已向布木布泰禀报了”豪格猛地l回头,眼中满是森寒之色。
“正是如此。”索尼急急回道:“多尔衮想要发兵镇远堡,必须要在表面上得到太后的支持。他们二人另有这层人人皆知的暧昧关系,想必多尔衮在与肃亲王谈完之后,必定会立刻连夜去面见太后,以取得她的坚定支持。多尔衮这样做,便是想先下手为强之故,以便次日在朝堂上,万一与肃亲王争辨的话,可大大占据主动。”
“哼,那又如何本王也跟他说了,他要去攻打镇远堡,自可带兵前去,反正我的部下与兵马,一兵一卒他多尔衮也别想调动!本王倒要看看,他多尔衮这番逞能,究竟能得到一个什么结果!”
索尼冷冷一笑,却愈发压低了声音:“肃亲王,你以为,那多尔衮此次西征镇远堡垒,就没有做好万一失败的准备吗奴才极为怀疑,多尔衮这厮已然做好了准备。如果他这次出征真的失败的话,就一定会把锅推在肃亲王身上,说你暗中扯后腿,不肯派发自家兵力,甚至偷偷地向唐军通风报信,让他们提前有了准备,才终致此败。这样的一来,这西征失败的罪名,肃亲王你却是绝难撇清呢。”
“若是这般,如之奈何”豪格是没有城府与主见之人,见索尼说出这话,心里不由得担忧起来。
“于今之计,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提前散布消息,让盛京城中,乃至整个大清国中,都知道是多尔衮这厮自作主张,不顾现在大清国力疲弱的局面,强要出兵去与唐军争锋,肃亲王苦苦相劝,皆不听从,定要一意孤行。肃亲王万般无奈,才与其划清界线,不再掺和西征行动。只有把这消息提前散布,让整个大清都知道,是多尔衮这厮,自行决定要出兵攻打镇远堡,肃亲王你全然未曾参与,完全是个局外人。到时候,多尔衮若胜还罢,万一要是打了败仗,他再想拉你下水,肃亲王你有举国舆论支持,多尔衮纵有此心,却也难以实现了。“
”嗯,不错,索尼此计甚妙。“豪格连连掂须颔首:”反正离雪化开春还有一段时日,本王现在有足够的时间把这消息散布出去。本王倒要看看,多尔衮这厮,在这般群情汹汹之下,他还能耍什么花招,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光阴飞速,不知不觉,便到了二月底,整个辽东大地,冰雪化冻,万物复苏,久违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春天一至,清廷首先立刻要处理的事情,便是立刻安排皇太极的下葬事宜。
首先,清廷下召,给皇太极上庙号太宗,谥号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名谥皆定之后,便紧急营建坟墓,赐名昭陵。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紧急开挖与兴建后,陵园初步成型,立刻举行隆生的下葬仪式。
贮放在石屋中的皇太极棺椁,被隆重地大作法事请出,满朝文武官员一齐送葬,锣鼓鞭炮齐鸣,纸钱漫天,经幡遍地,可谓备极哀荣。
在棺椁入土,帝陵正式封闭后,多尔衮豪格等人,在灵前痛哭不止,一个个捶胸顿足,涕泪横流,表情真挚,向垂泪围观的文武百官,充分展示了兄弟亲情以及父子孝义。
在安葬完皇太极后,多尔衮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唐军据占的镇远堡大举征伐。
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宜兵马,利征伐,多尔衮命多铎为主将,领奉命大将军衔,代善第二子,镶红旗旗主硕托为副将,复命悍将三等甲喇章京沙尔虎达为先锋,共统精锐兵马五万五千人,携大批火炮,西征镇远堡。
多尔衮这次派兵征伐,最令他郁闷的事情便是,全军还未出动,清朝要派出大军征伐镇远堡的消息,就已传得沸沸扬扬举国皆知,让这次行动的保密性荡然无存。
多尔衮几乎凭直觉想到,肯定是豪格是暗中搞鬼,以此方式来给自已暗中拆台,让自已出征不会顺利。
他甚至在想,豪格这厮,为了让自已战败,极可能早就向唐军透露了自已要去攻打镇远堡的消息。那么,自已这次出征,从离开盛京开始,将一直在唐军暗探的眼皮底下行动,完全失去了攻击的突然性。
想到这里,多尔衮不觉恨得直咬牙。
哼,豪格这个该死的家伙,本王总有一天,要致你于死地!
这样举国皆知的出征,镇远堡的唐军,自然业已早早得到了消息,已在堡中休养了一个多月的他们,早已是做好了充足准备,静等多尔衮的大军上门了。
统领大军一路西征的多铎,望着周围一片春暖花开的情景。他一手轻击马鞭,一手捋着胡须,一脸得意洋洋。
i 不过,在旁边,与他一同出征的副帅镶红旗旗主的硕托,却没有多铎这样的好心情,一路上他一直低垂着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见硕托这副表情,多铎原本的好心情消减了不少,他斜眼望过去,心里不觉暗暗生怨,遂发问道:“硕托,为什么我大军一路出征,尔却这般不开心,却是何故”
硕托抬起头,轻叹一声:“多铎,我总感觉这次出征,不会如我们想象得那么顺利。我在想,现在我军出征的消息,已在大清传得沸沸扬扬,唐军会不会早有准备,就等我们去自投罗网。”
听到硕托这话,多铎不觉皱起眉头。
硕托这家伙,怎么对清军这么没信心,又如何会对唐军这般高看,实实令人齿冷。
“硕托,我军方行出征,断不必这般自贬。我军此次出征,兵力充足,又有大批火炮助阵,攻下这兵少将寡又孤立无援的镇远堡,当非难事。再说了,唐军又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非是人力所以杀死,你太过多虑了。”
硕托苦笑一声,本想反驳,但最终他摇了摇头,什么意见都没说。
不过,多铎虽然急于一雪当日白狼谷之耻,急于拿下镇远堡来为自已邀功,却也没有到了不顾现状冲昏头脑的地步。
在快入镇远堡地界之际,他下令,着三等甲喇章京沙尔虎达,带领一千骑兵,提前进入镇远堡,观察唐军的布防情况。
沙尔虎达受命前去,领兵进得镇远堡地界。这一路前去,他的内心,却是满满的感慨。
沙尔虎达是镶白旗人,本是多铎部下,曾是牛录额真的他,带兵负责守卫盛京北门,却没想到,清廷忽然发生内讧,他因为从盛京撤退不及时,被豪格兵马团团围住,不得不屈辱地向豪格投降,以保全性命。
他本以为,自已这一辈子,可以就只能在豪格的阴影之下,屈身苟活了,却没想到,后来多尔衮与豪格讲和,自已最终得以重回多铎部下。
这段屈辱的经历,让沙尔虎达羞愧不已。他原本以为,自已回到多铎部下会,会备受冷落,从此郁郁一生。却没想到,多铎为了笼络人心,对这名曾在外满战出赫赫威名的虎将,非但不曾治其罪,反而将他刻意提拔为三等甲喇章京以示恩宠。
多铎这般大度容人,让沙尔虎达十分感激,故在这次西征镇远堡的行动中,他积极请战,以求一洗当日之耻。沙尔虎达这番态度,让多铎极为赏识,立刻亲自上奏,奏请让其担任最为重要的先锋。
顺利担任先锋的沙尔虎达,对多铎可谓感激涕零,他愈发积极
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锋初挫
见到唐军骑兵铺天盖地而来,沙尔虎尔吓得脸都黄了。
好么,看唐军兵力,至少有三四千名骑兵狂冲过来,唐军这般势大,自已何以挡之!
“撤!快撤!”
沙尔虎达脸黄如纸,他尽力嘶吼着,率先拔马转身逃去。
主将率先逃走,其余的清军骑兵恍如大梦初醒,亦纷纷拔马向后狂逃。
清军狼奔豕突,掉头鼠窜而去,后面残存的十余名逃归的清军哨骑,则迅速地追击上来的唐军狂飙,给风卷残云般全部吞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