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圣者晨雷
“拖雷,你已经走投无路,现在投降尚可保全性命。”
宋军之中,有人扯着嗓子喊了起来,那人说的是蒙语。拖雷皱了皱眉,这蒙语非常熟练,若不是蒙人,便是曾在蒙人中居住过多年。
“陛下,我射死那厮!”部下一将低声道。
“不必,让他喊。”拖雷目测了一下,对方躲在近百步之外,又有断墙与盾牌遮掩,想要射中并不容易,与其做这种徒劳无功被人嘲笑的举动,还不如沉默以对。
“拖雷,只要你降,愿意招降草原诸部,那么你们这些豺狼还有活路,否则的话,灭族之祸便在眼前!”那声音又喊道。
蒙古人当中微微骚动了一下,拖雷忽然驱马向前,来到了最前方,他大声用汉话喊道:“如果是你们宋国的天子亲至,我还有可能投降,败在象他那样的英雄人物手中,投降并不辱没我,可是你算什么东西,敢要我,铁木真的儿子,黄金家族的后裔投降?”
“我和我的父亲,征服了无数国家,击败过无数敌人,我们拥有这个世上最勇敢的战士,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什么大炮和火枪纵横天下。我们都是这个世上最好的男儿,勇士的生命,只有用血来维护,而不是靠屈膝投降来延续——你们这些投降惯了的宋人,是不懂这些的。”
“契丹人来的时候,你们投降契丹人,女真人来的时候,你们投降女真人,我们蒙古人来了,你们又投降我们——在我的帐下,数以百万的宋人屈膝为奴,为我耕种冶炼……”
他嗓子有些嘶哑,但音量很大,在两军之前,竟然清清楚楚。李云睿听着听着,不由得冷笑出来,他也驱马出阵,来到两军之前。
“够了。”他冷冷打断了拖雷的话语:“你那英雄的老子,被李邺活捉时,并没有展示出多少英雄气概。”
这一句话,便将拖雷所有的吹嘘都打断了。李云睿并不准备就此罢休,他从来不这是一个宽容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敌人:“在台庄之前,你老娘被人掳去时,你老子落荒而走,也没有露出什么英雄气概,背后暗算扎木合与王罕的时候,你老子更象是只毒蛇,而不是什么英雄。”
拖雷牙齿咬得咯吱咯吱直响,然后回转马头,从擎旗将手中接过自己的战旗:“冲!”
“冲!”
蒙人呼啸着冲了起来,虽然失去了马,但他们仍然如同骑在战马上一般。李云睿退回己军之中,在他身前,近卫军象门一样阖拢,三排军士都举起了火枪,而几处高点,新式火连珠也被架了起来。
两军相隔一百五十步左右,这已经是火枪的射程之内,但直到七十步时,吴房才下令射击。
排枪对于密集冲锋的杀伤力,在近卫军私底下有种说法:排队枪毙。如果蒙古人的火炮更好一些、他们指挥炮步协同作战的能力更强一些,或许他们可以凭借火炮的掩护,击破这种排枪战术,但是那些笨重的吸尽了蒙元国力的大炮,在派上用场之前就被重量更轻射程更远的宋国火炮所摧毁。
蒙古人的简单盔甲,根本无法在这种距离内与火枪对抗,他们成排成排地倒下,血雾从他们的伤口中喷射出来,他们的身体被火舌撕扯得稀烂。
“冲,冲!”拖雷举着战旗冲在前方,但是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密密麻麻的护卫,这些护卫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他。他眼睁睁看着一个个以悍勇著称的部将被那小小的弹丸击中,或者被炽热的弹片削去头骨,倒下,再也无法爬起。
“为何短短的时间内,战争便已经不是我熟悉的样子?”拖雷疑惑地想,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形,就象铁木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战败一般。
宋军穿的都是蓝黑色制服,而蒙胡则是杂色,因为硝烟的缘故,李云睿视线有些模糊,只看到那杂色的人群成片成片地倒下。他微微抬起目光,盯着那飘在杂色人群中的拖雷的战旗,那旗帜离他所处的位置越来越近,李云睿冷笑了一下,拖雷冒险出阵喊话,目的便是想要确认宋军的最高指挥官位置吧,他果然狡猾,想要做这同归于尽的拼死一击——只不过,这有意义么?
那旗帜在离他约五十步左右的时候,终于倒了下来。
“打扫战场,看看还有多少活的——臻别俘虏,蒙胡的话全部埋了吧,该死的,我如今和李汉藩一样做了这脏活儿,回去免不了要被弹劾了。”
与台庄大战时的紧张不同,如今临安城里赵与莒再等待锦州战报时,就很有些闲庭信步了。
炎黄七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在他看来,夺取临闾关之后,战局便已经决定,而拖雷的冰原大撤退计划虽然气魄雄大,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实在是有待商榷,即使后世的白令海峡真的结成厚实的冰,凭借蒙胡的能力,在那茫茫的雪原中如何辨明方向便是一个重大的难题,还有物资运输、保暖等等,赵与莒估计,就算拖雷的这个计划成功了,能够活着抵达东胜洲的蒙胡人数不会超过两万,也就是十分之一。
东胜洲的西北角自然条件也甚为恶劣,仅水土不服,就足够灭掉这侥幸抵达的两万人了。
故此,冰原大撤退计划只是给结局增添了一些变数,却无法改变大宋在亚洲东部崛起变成为唯一强权的这一事实。勇于向大宋学习的拖雷败了,余子碌碌,不足为敌也。
“官家今日心情很好啊。”
韩妤笑吟吟地端坐着,她在赵与莒后宫中年纪最长,因为已经有几分中年妇人的成熟风韵,眉宇之间,也是一种稳重、慈爱的善良女子的温柔。无论赵与莒后宫增添了多少皇子公主,无一例外都是由她启蒙,所以在后宫中,她地位虽然不如杨妙真显赫,实际上却扮演了一个仲裁者的角色,有状她可能被册封为后的传闻,始终没有断过。
在韩妤与赵与莒面前,是一群大了些的宗室子弟,既有赵孟钧这年纪七八岁的,也有赵与芮之子赵孟迪这般才三四岁的。他们正在玩球,这不是赵与莒弄出来给后宫女子锻炼身体的羽鞠,而是与后世篮球类似的运动了,差别在于年幼宗室们所投的球篮不高,顽皮的赵孟钧甚至可以跳起来摸着篮框边缘。
“瞧着这些小子,心情想不好也难啊。”赵与莒笑道。
确实,一群小子在木板球场上比投篮,而一群公主郡主则在旁边叫喊加油,这是赵与莒让韩妤在皇宫中办的一个“后宫童稚园”,赵与莒认为,皇族中很多人的坏习惯,在这个童稚园中可以得到避免。完全杜绝宗室的骄娇二气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让这些天家贵胄能有一颗比较健全的心。
“官家……奴这些年来存了不少钱。”韩妤轻轻敲打着赵与莒的膝盖,为他按摩了会儿,突然说起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来:“官家给义学的兄弟姐妹的俸饷,奴那一份都被存在银行里,奴在宫中,没有任何用钱的地方,存着也是浪费,奴想将之捐出来,在辽东战后抚恤流亡,官家以为如何?”
“这是善举,我自然赞成,不过你也别全捐了,多少留下些,我托职方司正在打探你们这些义学少年的家人,若是寻着了你家亲眷,多少你也可以帮衬一些,休叫人以为咱们天家无情。”赵与莒道。
韩妤心中一暖,看了赵与莒一眼:“陛下……不必了吧?”
“要的,要的。”赵与莒笑道。
细节决定成败,义学少年中许多如今已经独当一面,无论是处置军事还是政务,都是干炼之才,维系他们的忠诚,始终是赵与莒重视的一件事情。随着义学少年在政治上的崭露头角,他们的亲眷家人,必然会成为有心人利用的对象,与其让别人替他们寻着亲人来讨好,倒不如让自己来得这个人情。
大宋金手指 第三一七章 赫赫华夏歌
第三一七章 赫赫华夏歌
“官家以天下百姓为至亲,奴之亲眷自然就是天下百姓了。”韩妤又是笑道:“奴在后宫中,按月也有钱钞可领,如今积下了一笔,便是再有要用之处,奴也拿得出来,官家不必为这些许小事劳神呢。”
“阿妤你总是如此体贴。”赵与莒示意她不要再替自己敲腿了,他站起身,活动活动手脚,然后道:“只是我总也得体贴一下你们……政务烦琐,家中之事都交与了你们,你与妙真都很辛苦,我是知道的。”
若是杨妙真与耿婉是一个人,那么便是完美的皇后人选了,识大体、果决、仁慈而有威严,又受过新式教育。但是,因为二人不是一人,故此只有她二人齐心,才能保得后宫之中周全,不至于因为一些勾心斗角的事情,扯住赵与莒的后腿。赵与莒用“家中之事”而不是“宫中之事”,证明他对二人的努力极为满意。
“官家,听说研究院里有个人将天上的雷电请下凡间了?”他二人正在喁喁细语,杨妙真的嗓音传来,声到人到,她匆匆进了院子,恰好一个皮球落到她的脚下,她灵活地抓住球,将球举得老高,小孟钧跑来想自母亲手中抢下球,却怎么也够不着,急得哇哇大叫。
杨妙真咯咯笑了起来,逗着这些孩子们玩耍,倒把自己的来意忘了。
赵与莒看着她也与孩童位一起投篮,摇了摇头:“四娘子还是当初的性子。”
“所以四娘子不老呢,奴倒是显老了……”任韩妤是多么温婉的女子,谈到这个问题上,还是不免有些酸溜溜的:“人老珠黄啦……”
“我倒觉得正好呢,呵呵。”赵与莒暧昧地笑了笑。
杨妙真玩了会儿球,便又跑到赵与莒身边:“险些忘了,官家,能不能让我去见见那天上的雷电?”
她所说的是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利用稀硫酸与铜、锌制成的电池。从两年前开始,赵与莒将研究院的一些部门开始搬迁至临安,安排在临安太学之中,并且正式命名为临安大学,以同老的传授儒家学说的太学相区分。之所以如此,便是为了方便他就近指导,饶是如此,在研究电流的过程之中,还是事故不断,就是赵与莒自己,也被泼出的一滴硫酸灼伤过。但努力总有回报,在两年的积累与探索之后,如今研究院已经可以制造出投入实用的电池,赵与莒的下一个计划,就是利用这种实用的电池制造有线电报了。
赵与莒一直认为,在他穿越来的时空之中,英国无法控制住美洲殖民地,有其实力上的原因,也有技术上的原因。实力上的原因之一,自然是英国本土的人口有限,无法维系一支可以控制整个殖民地的部队,而必须让殖民地武装起来保护自己,当本土与殖民地发生利益冲突时,这些武装起来的殖民地民兵,便会成为本土军人的大敌。技术上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能够通达殖民地与本土人情的方法,在北美十三州独立建国时,蒸汽船与电报都不存在,英国本土无法真正与殖民地合为一体。
大宋如今也面临着同样的技术问题,本土已经非常辽阔,从最北到最南,即使是借助列车穿过大半个大宋,也需要近二十天乃至更多的时间。随着领土的扩张,这个问题将更会明显。他用铁路,可以将这个国家从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而要在政治上紧密联系,电报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条件。无论是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报,有了电报都会非常方便。
同时,电报也就意味着新闻媒体将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通讯社将会产生,它们提供新闻给任何一家报纸,而赵与莒希望报纸发挥无印御史作用的梦想就能变为现实。
可以这么说,在推行政治革新之前,遍布全国的铁路网与电报线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二者任何一个不成熟,都意味着赵与莒任何推进政治革新的措施将会导致大帝国的分裂。赵与莒一直以来都认为,是科技产生了全球帝国,没有航母与gps卫星,他穿越来时的美利坚全球帝国就无法维系其霸权,同样,没有电报与蒸汽机,那么他想要建立的以中华文化和价值观为核心的全球秩序,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那东西可不是从天上请下凡间的……”在发了一会儿愣之后,赵与莒笑道:“四娘子,你是从哪听来的消息?”
“自然是阿婉对她说的。”韩妤在旁笑道。
确实,在后宫中耿婉没有事情,她对于政务又不关心,更关注的是研究院的进展,能对杨妙真提起此事的,也只有她了。
赵与莒又有些失神,若是这个早些发明,现在已经有了有线电报,那么来自前线的军情,应该很快就可以传到吧。
“陛下,陛下!”他正发愣间,见着内侍示意的韩妤轻轻唤他,他定住神,看向那个内侍:“何事?”
“有军报来了,陛下。”那内侍恭恭敬敬地将手中的军报呈了过来,杨妙真接过,险些自己拆开先看,但韩妤低低咳嗽一声后,她笑着将军报又递给了赵与莒。
“嗯,孛鲁死了,我军与拖雷野战,击溃之,拖雷回守锦州。”赵与莒一扫而过,将前线军情总结出来。
“大势所趋,便是孙武复生,韩信再世,蒙胡也无回天之力了。”杨妙真谙兵事,听得战况如此,笑着说道,但才说完,她又摇了摇头,甚为惋惜地道:“如今军阵之上,军士勇武已经是不值一提,我这一身梨花枪,只怕也没了用处……”
“那倒未必……”赵与莒叹息道。
在某些情形之下,个人的勇武,还将对战事产生极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可以决定战役的成败。但从战略上说,个人的勇武,已经退出了军事历史的舞台。
但赵与莒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三天之后,一场完全由个人勇武决定的战事发生在东北辽阔的土地之上。
“快快,速度速度!”
王启年用低沉的声音呼喝着,他们已经昼夜不歇地狂奔了三天三夜,虽然每个人都带有三匹以上的马,轮流下来也累得够戗。人还可以在马上打盹儿——龙骑兵将士这一点丝毫不弱于蒙胡,事实上龙骑兵将士中有一部分原本就是蒙胡诸部的牧奴。
“还好途中换了两次马,若不是中途得了补给,只怕现在已经支撑不住了。”
他们在辽阳时,辽阳已经没有任何抵抗,在此换了第一批马,然后又到了宽城,在宽城又换了第二次马——蒙胡的撤退可以用杂乱无序来形容,留下大量的马匹,被潜伏在蒙胡境内的大宋密谍所控制。
可以这么说,如今蒙元境内,蒙胡要想换马,反而不如龙骑兵顺利。
尽管如此,王启年还是觉得非常不安,他总觉得,自己似乎要遇上什么大麻烦。
在宽城他得到最新的情报,蒙哥与忽必烈只带着骑兵并没有北撤,而是向东转向敖东城。在会宁为李全所占之后,他们唯一的选择便是东向,经过吉拉尔驿,在另一重镇敖东进行补给,然后再折向东北。王启年估算着时间,他们比起蒙哥与忽必烈,虽然要晚半天,但因为所有的后勤都甩掉的缘故,应该可以抢在他们前头赶到吉拉尔驿。
“前面二十五里便是吉拉尔驿!”跟着他们的向导大喊道,这向导是密谍,曾数次潜入蒙元,因此熟悉地理。
随着向导一声喊,天空中传来沉重的闷雷声。王启年心中一动,忍不住咒骂了一句:“这贼老天!”
无怪他咒骂,为将者不可不知天文,辽东已经晴了好些时日,便是天空中积着云,也总下不来雨,可偏偏在他赶到最急切的时候,这天公似乎要开始撒尿了。
“再加紧些!”他催促道。
必须赶在蒙胡之前堵住他们,只要能将他们堵在吉拉尔驿,后续部队便会追上来,全歼这蒙元的最后精锐——这也意味着铁木真四子之中的拖雷一脉,就此完结。
仿佛是要同他做对一般,一道惊雷自半空中闪下,劈在离他不过百余步的一棵大树上,轰的一声,那大树便燃起了火焰。紧接着,豆大的雨点辟辟叭叭地乱坠而下,片刻之间,连成一条水线。
“注意弹药保养,继续前进!”王启年命令着。
有个警卫想要给他打起余,他一把将那伞推倒,催着马向前。
雨下得极大,地面原本是干涸得都裂成粉尘的泥地,倾刻间便又因饱饮了雨水而泥泞湿滑起来。马从疾驰变成了缓跑,最后人不得不下马,靠着步子向前走。暑气被一扫而空之后,寒气又转瞬即至,龙骑兵穿的是夏衣,强行军中又出了一身的汗,这般下来,身上又冷又粘,极不好受。
王启年又暗暗骂了声,然后吼道:“文宣员呢,唱起来!”
“赫赫华夏立东方,人文初祖数炎黄,三皇五帝遗厚德,夏商两周拓土疆。祖龙一统文轨同,汉武奋烈四边空,魏晋风流今犹在,大唐气魄尚未终。仓颉落笔鬼神哭,蔡侯造纸天地动,孔孟老庄墨韩孙,百家争鸣百花红。有屈子涉江,有苏武牧羊,为飞将军箭,为岳武穆枪。汗青留丹太史笔,精忠为国放翁诗,太白醉狂成剑气,东坡豪唱随大江。曾随定远入虎穴,曾与散朝灭敌国,犯我虽远亦必诛,岂容宵小做歌舞……”
文宣员乃是赵与莒为强化军队对于他个人和国家的忠诚而特意设置的一个职司,在近卫军体系的诸军中,每一伍间便有一能识文断字者,他们军饷较同级士兵要高,但同时要负责教同僚读收识算、唱曲评话以娱之。象如今他们带着诸军唱起的《赫赫华夏歌》,便是赞颂中华列朝英雄功业的。这样的曲子,一则让军士有个初步的世观印象,知道大宋只是世界东方一国,二则对他们进行荣誉与爱国教育。对于每日都要重复无数遍枯燥训练的近卫军士兵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娱乐方式,同时也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
随着这歌声响起,因为大雨而显得有些低沉的龙骑军又开始斗志昂扬。
二十五里路,对于经过急行军训练的龙骑兵来说,便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三个钟点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吉拉尔驿外围,在确认蒙元暂时还未到之后,他们并没有将驿站中的蒙元军士尽数抓了起来。驿站处地势平阔无险可守,他们便将阵地放在了离驿站有一里多的小山之上,蒙胡从黄龙府过来,这座无名的小山脚下将是他们必经之地。
然而,还不等他们完成工事,蒙元的先头部队便已经出现在他们视线之中。那是六个怯薛骑兵,被他们打下四个,因为雨幕的缘故,有两个还是逃了回去。
“都督,不好办了,咱们虽然注意保养,可是雨太大,火枪受潮严重。”
乔致东抹着脸上的水,快步来到王启年身边:“怎么办?”
“怎么办?”王启年眉头拧起来,他怒目圆睁:“还记得陛下给我们龙骑兵的十六字么?”
乔致东吐了吐舌头,嘿然道:“自然记得。”
“那好……去吧,我估算咱们的后续部队有五到六个钟点便能赶上,如今我们就是要守着这里五到六个钟点罢了!”王启年又道。
在数万敌军面前,凭借一千五百人守五到六个钟点,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若是弹药充足,或许还有可能,但是如今他们携带的弹药并不多,而且暴雨又让部分弹药失效,滂沱大雨也影响射击的精确性。总之,这天气对于龙骑兵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这不可能,宋人怎么会出现在我们前面?”
蒙哥听得斥侯的回报,愤怒地将自己的头盔摘下来,用力砸向那个带来坏消息的斥侯,他们赶在李锐之前从黄龙府中退出,两者相隔只有不足三个小时,结果还是被宋军超过,这让他觉得不可思异,因为怀疑是斥侯看错了。
“是宋人,他们用的是火枪,火枪!”那斥侯不敢躲闪,扯着嗓子喊道,嗓音里带着些哭腔。
“该死,宋人怎么跑到我们前头了?”蒙哥咆哮着转了两圈,心急如焚。
忽必烈拾起他的头盔,将之交与兄长:“兄长,如今不是考虑宋人如何跑到我们前头的时候,现在狭路相逢,唯勇者可胜,我们还有数万人,宋军如此速度,人数必然不多,如今又是天降大雨,宋人的火器受到限制,我们全力冲击,或者还可破之!”
“你说得是。”蒙哥点了点头,他向那斥侯道:“他们有多少人?”
“雨太大,看不清,不过不会少于千人。”那斥侯答道。
注1:宽城即今日之长春。
注2:吉拉尔驿即吉林市。
大宋金手指 第三一八章 龙骑兵
第三一八章 龙骑兵
雨短暂地停了下来,龙骑兵下了马,排成整齐的队列,默不作声地站在山岗之上。这座小山包下,便是通往吉拉尔驿的必经之路。因为时间紧迫,他们没有太大的功夫去建工事,只是在山与路之间挖出一道壕沟,同时将原本就泥泞的道路掘断了数截——这虽然挡不住蒙胡的兵骑,但对于其辎重来说,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根据情报,蒙胡是要向北一直逃窜,这沿途要经过渺无人烟的冰原,没有充足的物资补给,这种冒险行动就是送死,而物资补给只能依靠辎重部队运送。王启年挖断路的目的很简单,迫使蒙胡绕道,这必然会使得蒙胡失去原本就很宝贵的时间,或者逼迫蒙胡全力攻击,然后再修好道路让辎重经过。
雨虽然停了下来,但天空中云并未散去,看情形象是在积蓄力量,准备新一轮的暴虐。王启年用袖子抹了一把脸,然后举起千里镜,向西北方向望去。
蒙胡出现在千里镜之中,先只是一个人,然后是一片,他们骑着马,缓缓向前压过来。因为湿气重,所以有些轻雾,直到距离小山包三百步左右,王启年才算看清楚最前排蒙胡的脸。他们或是神情沮丧,或是惶惶不安,不过他们并未因此而进退失据,相反,他们前进的步子都很坚定。
“决死一战啊……”王启年喃喃说了一声。
忽必烈虽然年幼,但蒙哥已经有好些年随同父祖出征的经历,他迅速判断出如今的情形,也立刻做出了决定:“忽必烈,你带着三千人,从北边绕到那座小山背后去,等我这边的号角响起,咱们两面夹击!”
小山包下的路面崎岖狭窄,单从正面攻击,蒙人的兵力优势不能发挥,而不击垮小山包的宋军,蒙人的辎重便在宋人的威胁之下,因此,蒙哥不得不选择强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