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这4个条件我可以答应。”冈市之助踌躇满志地说道,“如果我们动员4个师团还打不赢支那,那战争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至于我个人,如果出现这种局面,恐怕唯有一死以谢国民。”
“冈市君……”
“那么……支那方面提出什么样的和谈条件了呢?”
山本将有关条件复述了一遍,冈市之助略微沉思后说道:“单纯从条件上来,似乎并不苛刻。反而对我有利……但在实际上,却是对国民信心的重大打击。政府一直宣言帝国国力强大,如旭日东升,现在居然沦落到连汇率都要依靠支那挽救的地步。如何能够说服民众?经济上的自我保障是国本的基础,更是国民信心的寄托,一旦不能实现,后果……”
山本默然无语,既然对方已答应了自己地要求,自己也有履行义务的必要。说到底,在他心中还是有一丝犹豫,既希望能够付出不太重大的代价以保持日本经济与财政的稳定。又持有将战争进行到底,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的决心。这是一个军人出身的首相,尽管已习惯用政客的眼光来待政治,愿意通过妥协、谈判来实现目的,但还是不能摆脱日本军人那种厮杀到底地冲动,仍然抱有侥幸成功的幻想。他的立场在其中不停的摇摆,一时倾向于此,一时倾向于彼。最后却是一个最差的结局。
……在紧急召开地五相会议上。由于山本事先的沟通,冈市之助的要求得到了批准。但由于这是一场以冈市之助个人的政治生命、陆军派地一贯声誉为赌注的孤注一掷。虽然拿到了批准书,冈市本人却是一脸沉重。为了进行这一豪赌,陆军派对海军派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才换来了海军系统的支持——海军协助陆军开展满洲攻略,代价是陆军承担此后和之前因开展中国攻略而耗费的一切海军军费(除第二舰队重建费和维修费外)。在陆军系统内部,冈市之助是这样劝说部下接受海军的苛刻条件的。
“萨摩派的那些人其实已经不想打了,他们一直认为攻略青岛是我们陆军地事情,以为青岛这个港口对于日本是可有可无的,认为中国并没有潜在性危害,害怕打下去丧失与美国作战的本钱和军费……他们错了,我们如果连支那也打不赢,那什么去对抗美国和其他国家?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日本如果不抱有充分的实力和最大的警惕,只要这个庞然大物翻一个身就能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20多年前,为了对付清国的‘镇远’、‘定远’两艘巨舰,从陛下开始全体国民勒紧裤带用于海军建设,那个时候远比现在要困难,我们也咬牙坚持了过来,现在遇到一些挫折,海军反而畏缩了,岂不是有辱皇军的威名。海军忘了本,我们没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也咬紧牙关,让海军我们陆军地精神,让国民明白,他们每年耗费了巨大金钱地海军到底是什么货色!我们只要打赢了这一战,不管海军的条件有多么苛刻,我们都能够获得国民地支持!”
经过参谋本部的紧急谋划,陆军以甲午战争的作战计划为原则依据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随后,冈市之助以大本营的名义正式下达了满洲攻略的目标任务,要求在朝鲜和中国的4个师团在两个月内完成作战目标——或是拿下沈阳,或是拿下辽阳,在电文的最后,他写道,“一切都拜托诸位了。为了陛下、为了国民、为了日本!”
在陆军作战机器加速运转的时候,日本的外交机关也没有闲着,接着中日谈判的契机开始有关停战条件的“磋商”。外相加藤高明亲自出马,作为对华战略掩护的烟幕弹而释放出来,他起先表示:“中国的提议在原则上至为公允,有讨论的基础……”在接触了两天后又“坦率”地告知,“内阁方面对中国的条件大体上予以认可,但因为顾忌国民的感受,这些条件是不可能公布出来的,只有悄悄地着手去做……”就连唯一对五相会议表示质疑的藏相也卖力地执行山本的指示,一方面他压迫国内工商界、经济界的人士,声色俱厉地批评道:“值此帝国危难之际,诸君当牢记忠君爱国之训示,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对于一切加剧市场动荡、加重经济混乱的举动要予以坚决制止。”,另一方面,他又假惺惺地表示:“支那的建议不是不能考虑,但总要考虑到国民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不可贸然答应。倘若有一个合适的国家作为中日冲突的调解者,事情或许有更大的转机。” 又暗示这些大资本家向中国方面游说,并通过后者积极寻找在政治上的回应。
对于日本方面光说不做,或者说与做完全是两码事的情况,秦时竹等人早有思想准备。在大本营召开的决策讨论会上,他指出:“日本一贯是没有信誉的民族,对于和约的达成与战争的结束,我们不能够将希望寄托在敌人的偃旗息鼓上,侵略者总是不甘心失败的,对他们来说,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几乎是可以预测的过程。对于国防军在山东的胜利,日本统治阶层内部有一定的反省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根深蒂固的对华蔑视决定了他们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转过弯来的。山本一方面同我们开展会谈,假意表示愿意就和平条件予以讨论,另一方面又没有实质性的示好表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今天召开决策讨论会,一方面是探讨时局的进展和我们的应对,另一方面也是听取各位对于下一阶段斗争的想法。”





国势 第136章 针锋相对
第6章 针锋相对
因总参谋长张绍曾抱恙无法出席联席会议,副总参谋长陈宦代表总参发言:“神尾师团歼灭战结束后,到目前已经0天。在这0天里,各总部按照总统的指示来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综合各方面的情报,总参认为山东战事已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应对敌人在其他方向可能开展的军事行动。理由有五:第一,在歼灭神尾师团的第二天,日军个增援师团已通过海路抵达山东前线,但这一师团没有继续神尾师团贸然突进的路线,相反自登陆伊始就开始收缩整固。汲取神尾师团操之过急的教训,在登陆后没有急于展开,反而固守滩头阵地、就地挖掘工事,依托舰炮火力,准备长期作战,这不像是准备采取积极进攻行动的迹象;第二,侥幸未被我军歼灭的神尾师团余部没有采取巩固现有阵地的做法,相反却是大踏步的后退,甚至为了加快撤退步伐而有目的性的抛弃了一些辎重物资,这几天来的飞机侦察显示,该部分残余兵力已与新登陆之师团合而为一,倘若日军有意进攻,则该余部原本所占据的阵地应该是最为理想的出发地,由此可见鬼子自保之心远远胜过克敌之心;第三,根据其他情况反映,日军此次增援,除山东地区一个师团外,往朝鲜增派了两个师团,虽然目前的部署、兵力总数和指挥层还很不清楚,但在东北动手的可能性远较此间来得充分,日军的海运能力虽远胜于我,但按照海军的分析,倘若兵分两路,日军在短期内无法同时为东北和山东两处提供足够的给养和物资,另一个明显迹象是,活跃在山东沿海的日海军轻型舰艇。特别是运输舰、驱逐舰很多已不见踪影,似乎可以推断为增援东北方向的企图;其四,东北与朝鲜接壤,日本原本布置有关东军和朝鲜军,军事实力相对雄厚,经过20年前地日清战争和0年前的日俄战争,日本对东北的地形、气候、民众了如指掌,相对而言更容易采取积极行动。特别是日军在东北经过多年经营。布有庞大的间谍,虽然国安系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清除,但漏之鱼肯定在所难免,我军在东北的军事部署一定为日军所洞悉,这种对于对方情况的了解,构成了日军敢于放手进攻的基础;其五,日军进行山东战事,本身并无严密地作战计划。完全是因为欧战爆发的偶然之举,因此整个作战计划相对粗糙、简单,但东北一直是日本虎视眈眈的目标,虽然没有任何情报证实日军对东北进行假想性军事行动的可能,但作为总参谋部的基本属性。我想日本必然有相对完善、成熟的作战方案,再加上两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应该是非常全面、系统的,我个人本着料敌从宽地的想法。认为不可大意。”
“海军有什么法?”
“由于敌众我寡,海军主力目前云集在葫芦岛一带,并且在港口附近海面布置了大面积的雷区以防日军突入,岸炮部队进入最高警戒状态。目前,日军舰队主力已封锁葫芦岛附近洋面,监视体系严密,我军大型舰只难以外出,只有几艘高速鱼雷艇还有一定的作战实力。不过由于日军已经汲取了前此被我军偷袭的教训,戒备森严,急切难以得手……”国防次长、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坦言道,“目前对于港外敌情地分析只有依靠飞机侦察,因航程所限,无法了解更多。以海军参谋部的法,日军的运输能力要想满足朝鲜半岛4个师团的运输补给要求是绰绰有余地,但如果换成是山东方面的4个师团。可能难以实现。当然。海军也不排除日军借助其制海权,依仗其高速机动能力。利用海军陆战队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可能……”
“经过与英美两国驻华武官的接触,总政认为,日军在东南沿海登陆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可能性极低,甚至低于日军停战求和的可能性,理由主要有条。”蒋方震不慌不忙地说了起来,“第一条,对于中日战争,英国是表面中立,实则放纵日本,但由于其在长江中下游的传统影响力,约翰牛坚决反对日本介入;美国虽然是表面中立,但在实际上却倾向于我国,由于美国在东南沿海有诸多的商业利益,美国已经通过非正式渠道表态反对日本对该地区动手——目前,英国对日本地制约正在减弱,而美国作为唯一没有卷入大战的强国,对日本的企图与野心构成了约束,这是日本在扩大战争前必须有所考虑的;第二条,虽然目前政府已在表面上实现了对南方诸省军权、政权的统一,但在实际上,由于统一时间为期过短,东南各省尚未形成足够的向心力,政府的重心还是在北方,特别是东北与华北,日本对于中国的政治内幕是一清二楚,选择在非政府地要害下手他们应当会清楚地知道并没有实际价值,反而会促使上述地区地民政和当地势力加速向中央靠拢;第三条,鉴于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总参认为日本难以支持较长时间地作战,如果不采取直接改变目前的战争态势,不采取强有力的方针让政府屈服的话,即便日军在非战略战场有所收获也是于事无补,我由此判定,日本要么不打,要打肯定冲着中国的要害而来。”
“目前物资的生产、调度、发放等都在有序进行中,虽然不可能保持长久的高速运转状态,但我们经过分析,在维持山东战场级别烈度的前提下,目前的物资储备再加生产能力可以应付个月、0万人规模的作战展开。”总后、总装的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来事先已经基本沟通好了。
在众人一一阐述完毕后,国防总长陆尚荣站了起来,威严的目光扫视四周后缓缓地说道:“今天的会议目的,一是听取各方面对于战事的汇报,二是决定下一阶段的作战目标。对于日本地野心和侵略企图,我们是坚决要回击的。虽然舆论、内阁等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进来因为和谈的**汤也弄晕了不少人士,但是主流意见对国防军的正义行动是支持的,我们国防军自身更应该站稳立场。对日本打也好、谈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要有‘准备谈’的从容,‘争取和’的胸怀、‘不怕打’地信心……等会请大家重点探讨下一阶段的作战方针。”
“大本营密令甲字第七号:第二阶段作战目标大体以东北为主战场、山东为辅战场。以东南沿海各省宜登陆区为可能战场;主战场方面,以敌关东军(第五师团)、朝鲜军(第二师团)、中国驻屯军(分布在山海关和天津租界的日军,总兵力约个联队)、新增援之两个师团为主要作战对象;辅战场方面,以日军新增援之一个师团为主要作战对象;可能战场方面,以敌海军陆战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作战态势上,主战场方面以迎战为主,积极防御、迟滞、消耗敌军进攻,进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阵地战。伺机歼灭其一部或大部;辅战场方面以牵制为主,积极防御,以阵地战为主,遏制敌军扩大登陆场的企图;可能战场方面以监视为主,提供提前预警。减少我方损失……”
“大本营密令甲字第八号:主战场兵力,以第2、第、第2、第、第4步兵师,第2骑兵师为主力,以中央卫戍师为预备队担负机动作战。以东北军区各警备部队、预备部队为辅助,担负防御作战;辅战场兵力,以第、第5步兵师为主力,以第22步兵师为预备队担负牵制作战,以华北军区各警备部队、预备部队为辅助,担任防御作战;可能战场方面,责成各省军分区部队担负守土职责;以第步兵师担负京畿卫戍区及关内外铁路枢纽防御任务,以中央教导师为大本营总预备队听候调遣……鉴于当前铁路运力紧张、军需物资供应紧张。原则上要求以现有机动兵力与东北、华北军区兵力完成作战任务,不再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进行增援。”
“大本营密令甲字第九号:除山东前指目前所掌握之飞机外,第、第2航空联队均配合主战场方向作战,由该战区长官掌握,第联队由北京前出至葫芦岛海军基地、秦皇岛作战,第2航空联队由沈阳前出至辽阳作战;海军主力会同要塞炮兵以固守基地为主,主要配合陆军作战,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出海作战。海军航空兵除侦察力量外。暂时划归第联队指挥,改为陆基飞行。”
“大本营密令甲字第十号:第二阶段作战。在沈阳建立主战区指挥部,以陆尚荣为战区司令长官,萨镇冰为副司令长官,以蒋方震、程璧光为正副参谋长,协调本战区一切海、陆、空军事行动,可采取一切认为属必要之措施进行会战;在辽阳建立前敌指挥部,以周羽为前敌总指挥,吴俊升、马占山、齐恩远为副总指挥,全权指挥东北军区各部队作战;辅战区方向,保留山东前指,仍旧担负指挥任务,对大本营负责;可能战场方向,要求各省军分区会同驻军部队组织指挥机构,担负指挥任务;在大本营成立战备值班室,以宁武、李春锦为正副主任,全权组织军需用品生产、运输、调度;以陈宦为战区巡视员……”
“大本营绝密乙字第一号:根据目前掌握之情报显示,敌海军军舰未安装足够之气球炮,亦未掌握相应克制炮弹(指白磷弹),其航空实力亦未足与我对抗,故第航空联队可在时机恰当之际发动攻击,以试验飞行器对海攻击之功效,大本营直属飞艇队同时划归第联队指挥,增强攻击力量……”
“大本营绝密乙字第二号:主战区方面,以歼灭其有生力量为指导方针,必要时可采取诱敌深入方针,暂时放弃非重要地区,但辽阳作为东北最重要之工业基地,抚顺、鞍山作为最重要之原料产地,沈阳作为最重要之政治中心、秦皇岛、葫芦岛作为最关键之海军基地,必须战至最后一人,决不可放弃……”
随着一道道命令的发出,整个国防军系统上下宛如一部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开始了更大范围内地高速运转。山东战事结束,第、第、2步兵师依次登车,向各自的归属战区奔去,各大军工厂、军需厂在降低生产强度5天后,重新恢复了满负荷运转……入夜后的关内外铁路沿线各主要站点不时有一趟又一趟的军列开过,车站荷枪实弹的铁路警卫牢牢担负起警戒任务,防止一切可疑分子刺探军情。在军列经过天津、北京、山海关地时候,军列都特别小心,因为此处尚且驻扎着日军的中国驻屯军,人数虽然不多,但万一要给铁路搞个破坏却是相当容易。好在一切平安无事,待马瑞风少将的第步兵师接过防务时,便再也不怕日本人捣鬼了。
在解释为什么不先发制人、攻击日军中国驻屯军时大本营是这样考虑的:“各国在中国均驻有多少不等地武装力量,是得到《辛丑条约》肯定而进行的对中国政府进行军事监视的行为,单纯从武力上加以歼灭或封锁固然可以做到,却不免授人以柄,给了日军发动进攻的借口,各国将怀疑我国遵守《辛丑条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的诚意……不平等条约总是要废除的,国防主权总是要收回的,目前却不急于一时,重点是集中力量对日作战……倘若敌人率先挑衅,我军可加以还击并坚决消灭。”
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中日地秘密会谈却还在进行,双方都对借谈判契机达成妥协不抱希望,却又试图借助谈判来证明自己“爱好和平”的形象……在中**队展示自身实力之后,朱尔典得到本国政府的训令,尽量调和中日两国!但这一目标可望而不可及,虽然朱尔典在双方外交人员中四处奔走、来回斡旋,却发现根本无法弥补这其中之鸿沟。他在日记中哀叹:“要调和这两种不同的要求,简直比让男人变成女子那般困难……”




国势 第137章 公布消息
第7章 公布消息
面对日方以外交拖延来掩护其部队的展开的情况,中国政府决定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还击。新华社经过大本营的认可,经过葛洪义亲自审定,《人民日报》通过加印《号外》的形式,适当披露了在山东战场所进行的战事,报道中透露歼敌逾5000余人,俘敌000余人、击毙敌指挥官的消息,虽然这一“官方报道”已对真实的战果进行了大大的缩水处理,但消息甫一传出,舆论与坊间一片哗然。各地民众首先是不信,待得第二天《人民日报》配发了部队记者拍摄的有关作战、敌军尸体、敌俘虏群、净法寺五郎少将尸体及指挥刀的照片后,却掀起了自光复以来最大的民族主义浪潮。白天,以各地师生为主力的民众自发上街游行,抗议日军侵略行径,欢庆国防军取得了盛大胜利。对俄战争的一幕重新上演,规模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民众心中,日本更是一个切齿痛恨的对象,2000年的学生突然一朝翻身,在甲午年狠狠咬了恩师一口,这其中酿就了比“西夷”更大的仇恨。如今,郁积的愤懑终于得以宣泄出来,就连一直以民国政府为腹谤对象的满清遗老遗少也是欢腾一片,甲午年的恶气算是找到了可以出气的地方,前清摄政王、废帝之父载沣老泪纵横,抱着哥哥光绪皇帝的灵位不住地诉说。
随即,民众开始了自发抵制日货的行动,一件又一件的日货在熊熊烈火中焚烧一净,胆敢顶风作案,继续贩卖日货的店铺往往要遭到旁人的白眼甚至拳脚,甚至于有一个借机囤积日货的不良商人还被民众活活打死。告到警察局后,虽然表示要严肃处理。但担任案件办理的警察哪个不是从国防军中复员回来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便以:“犯罪事实存在,但因现场混乱,无直接目击证人且无法判定究竟是何人拳脚所造成之伤口导致致命,故无法穷究……现对涉案嫌犯一一加以审视,均曰:‘动手之际只想给他一点教训,并无致人死亡之意’又曰‘此人一贯体弱兼吸食鸦片’。查证后均属实。本局认为,因无法对罪犯加以确认,只能对嫌犯加以训诫、罚款,责令具结悔过……”
战争是最好的经济风向标,在得到山东战事的进一步消息后,上海交易所沸腾了,原本已逐渐稳定的日元汇率又开始大幅度下降,华元汇率一升再升。甚至在中央银行不再干涉外汇交易后仍然不能阻止这一行为的继续,华元的汇率指数不但对日元,就连对美元、马克、英镑等主要外汇的比价有了上升,以华元为价格指数地各种国债、股票均处以历史最高景气状态。日本大藏省派驻上海的代表脸色刷白,了收盘时的价格差点昏厥过去。仅仅一天的功夫,汇率的变动就让日本承受了大约000万日元的损失。
第二天,各大列强的报纸证实了《人民日报》报道的可靠性与权威性,随即他们纷纷转载了这些新闻。并加以第三方地观察与渲染,虽然战区依然还处以被封锁的状态,但冠有“消息灵通人士”、“观察家”名头的新闻却大量见诸报端。例如《远东评论》就如此写道:“远东爆发的这场冲突其实是双方一直以来的历史恩怨地继续,在长达成百上千年的战争中,中国总是此类冲突的胜利者……只有在20年前才不光彩的输掉了一次并引起了轩然大波,并进而造就了后来一系列地内部动荡……这个皇朝的倾覆(指清政府)固然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但追究起来,20年前的那场失败却是最为深刻的。在激进的民众甚至于较温和的绅士心中,这个国家输给了从未输过的对手是最为令人痛心疾首地,这标志着这个皇朝彻底的没落——它已丧失了执政的合法性……值此新旧政权交替,新政府首脑及其内阁(指秦时竹等)为了显示其执政能力不仅远高于旧日的皇朝也高于前不久刚刚在战争中被推翻的袁世凯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的态度,这是他们希望证明20年前那场失败只不过是偶然结果的一种策略……无论如何,针对日本的强硬举动总是能够博得民众地欢呼——20年来,抵制日货地举动几乎等同于抵制其他国家次数的总和,一个新地政府首脑要想迅速被民众接收。这几乎是他唯一的选择。中国以前那位著名的大臣(暗指李鸿章)。由于他的赫赫功勋,不仅在民间有强大的号召力。也深为政府高层与各国外交师团所尊重,但由于他主张对日让步乃至于妥协,仅仅数年功夫,他通过几十年积累的名声便损耗殆尽——不理解中国人在对日关系问题的立场与态度,我们是无法完全认清这场冲突的意义的……”
“鉴于日本军队在不久前取得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指日俄战争),我们不必对其军事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表示怀疑,而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军事冲突的失败者,而且在这场冲突中一直以‘安全’为由断然拒绝欧洲记者的采访,似乎存在种种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一切难道是在暗示中国政府在撒谎?不,本报经过多种渠道的了解再加上军事专家的判读,他们一致认为,中国舆论刊登出来的照片基本是属实的,除了净法寺五郎少将尸体及其指挥刀那张——专家经过判读,特别是经过一位与该将军有过一面之缘人士的辨认,确认属实无疑,只是从现场来,这位将军是死于自杀而非中国人宣传的那样是被国防军击毙的……因此,中国拒绝记者采访的唯一解释便是——为了获得如此重大的胜利,中国人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中国方面一直含糊其辞地宣称‘我军损失甚微’,但此间的观察家一致认为这不可能。于是,本报试图让他们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估计,从9000~20000之间不等,大多数人士赞同华军损失至少在2000人以上。即约个满员师水平……”
1...295296297298299...4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