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萨镇冰、程壁光等皆称善。
“那再请百里兄将海军改组意见谈一谈。”
“海军改组,一方面牵涉到旧有机构的撤销,另一方面又需要建立、健全新机构。海军部撤销后,由国防次长统管海军,设立海军司令部,同样下设海军四总部,原左右舰队一体撤销。”蒋方震随即拿出了他的高层名单:
海军总司令:萨镇冰上将(国防次长兼。统管海军)
海防总监:程壁光中将(副总参谋长兼,协同统管海军)
常务副司令:汤芗铭中将(原海军次长,分管基地、舰队,原舰队总司令李鼎新撤职查办)
副司令:蓝建枢少将(原左舰队司令,协助分管基地、舰队。原副司令蔡廷干撤职查办)
海军参谋长:徐振鹏少将(原右舰队司令) 副参谋长:毛仲芳上校(原海军部参谋)
海军政治部主任:李景曦少将(原驻英学生监督) 副主任:谢葆璋上校(原二等参事)
海军装备部主任:李 和少将(原驻英舰艇制造监督) 副主任:吴德章上校(原海军部造船总监)
海军后勤部主任:黄裳治少将(原海军部一等参谋) 副主任:谢刚哲上校(留日海军第一期)
经过这一番简化,原海军部人员臃肿、机构过大的情况得到了改变——试想当时陆军部和海军部官员人数几乎一样多,陆军多少人?海军才多少人多少舰?明显不合理)。
“四总部设立后,海军基地由常务副司令汤芗铭直管。海军参谋部主要负责舰队日常训练、演习、作战等事宜;海军军纪、教育、研究所由海军政治部分管;海军各制造厂由海军装备部分管;后勤独立,由海军后勤部分管,逐步废除舰长人事任免权和财政统辖权。”按照这一设想,重新任免如下:
北疆船舶高等学院在吸收烟台海军学堂后改称海军学院(原烟台海军学堂监督郑汝成撤职查办)
院长:叶在馥代将(原船舶高专校长)
副院长:高平寒上校(原船舶高专副校长)
教育总监:谢葆璋上校(兼)
教育少监:江中清中校(原烟台海校教务长,实际主持工作)
技术总监:王伯屏中校(著名轮机专家,留英)
技术少监:顾燕逸少校(王伯屏师弟,著名造船专家,留英)
训练总监:叶幼峰中校
训练少监:朱正霖少校(原烟台海校斋务长)
这个方案都是萨镇冰、程壁光和蒋方震商量过又商量再经过秦时竹的点头。现在提交出来,众人都表示没有异议。
“方才我找了沈鸿烈和凌霄谈话,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目前海军中存在问题,尤其是派系之分,我在考虑,对舰队进行改组时,需要照顾这个情形。”秦时竹笑着对萨镇冰说,“这倒不是说闽系地人物不好。辽系的人物都好。你们,今天陈绍宽、程耀垣、刘永浩、孟幕超等人的表现就不错。特别是陈绍宽,表现极为突出,不仅考试是满分,问题回答得不错,而且还能发动全舰官兵一起进修,堪称难得,这样的人才不重用我们还等什么?如果再按照刘冠雄论资排辈、讲究资历那一套,恐怕我们永远都得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考虑到这一、二年我们新接收和即将接收新舰艇,我拟成立一个练习分舰队,由新锐之将士担纲,以免沾染上那些暮气。”
一番话听得众人都是点头,但秦时竹的提拔方案却将几人吓了一跳。
“陈绍宽、程耀垣由少校擢为中校,分任应瑞、肇和两新式巡洋舰副舰长、代舰长,以一年为期进行考察。如果真胜任其职,一年后正式任舰长。”
“总统,这样一来,陈、程二人等于一次连升两级,是不是太过于飞速?”程壁光说了他的疑虑,“绍宽还好,耀垣嘛……”
“哈哈,我的程副总长。海军搞裙带之风是万万不可,不过如果你为了避嫌,凡是沾亲带故的优秀都不敢重用,如何能为国惜才――内举不避亲嘛!再者,耀垣前清时节已是少校军衔,前次晋升都让你硬生生给阻拦了,此次再不晋升,我对你可有意见了。”
众人大笑。程壁光也笑了。
“这样地破格提拔,不光光是为了表彰这上面几人,同时也是在给全体海军将士发信号。有些年轻军官,未必甘于沉沦,只是因为风气不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故而也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如果我们适时竖立几个典型,便可以实际例子来告诫他们奋发向上。从派系平衡考虑。我刚才着重提拔的都是闽系人物,在海军内部来必然是公正之举,显得我对派系没有偏见只有唯才是举地方针,也有利于下一步改革。”
“总统从来都是唯才是举,没有门户之见,我和萨次长极为服膺,相信下面人也会体谅总统一片苦心。”
经过一番商议,练习舰队的名单新鲜出炉:
练习舰队辖通济、应瑞、肇和、北训四舰。将来再增飞鸿、龙湍两舰。
练习舰队司令:葛宝炎上校
舰队副司令:刘永浩中校(留英)
通济舰长:葛宝炎(兼)
副舰长:彭 瀛少校
练习舰队参谋长:孟幕超中校(留英)
练习舰队参谋:刘华式、周光祖、李右文、萧宝所(皆是留日第三期,上尉军衔)
应瑞副舰长(代舰长):陈绍宽中校
肇和副舰长(代舰长):程耀垣中校
北训舰长:郑礼庆中校(留日第二期)
副舰长:姚葵常少校(留日第二期)
飞鸿接收专员:叶芳哲少校(留美)
龙湍接收专员:陈石英少校(留美)
……
夜色已经深沉,但是花车的灯光却一直没有熄灭,直到凌晨三时许,才在蒋方震、萨镇冰和程壁光三人所拟定名单的基础上完成了改组方案:
舰队下设主力支队、游击支队、运输支队三个部分
主力支队下辖海圻、海容、海筹等主力舰艇
主力支队司令:汤芗铭(兼)
副司令:蓝建枢(兼)
海圻舰长:汤廷光上校(原代舰长)
副舰长:郑祖怡中校(原代副舰长)
海容舰长:杜锡珪上校
副舰长:林建章中校(原南琛舰长,原舰退役)
海筹舰长:林颂庄上校
副舰长:何心川中校(原镜清舰长,原舰退役)
海琛舰长:林永谟上校
副舰长:甘联敖中校(原保民舰长,原舰退役)
飞鹰舰长:曾兆麟中校(原林颂庄兼)
副舰长:赵士淦少校(原南琛副舰长)
建威舰长:郑 纶少校(原舰长程耀垣)
建安舰长:林国赓少校
同安舰长:吴光宗少校
豫章舰长:吴志馨少校
豫康舰长:郑硕简少校
联鲸舰长:李毓麟少校(留日二期。原舰长陈绍宽)
楚观舰长:吴振南中校
楚谦舰长:王光熊少校
楚豫舰长:方佑生少校
楚泰舰长:马陨玉中校
楚同舰长:何广成中校
楚有舰长:魏子浩少校
江元舰长:郁邦彦少校(原舰长温树德撤职查办)
江亨舰长:邓家骅少校
江贞舰长:周兆瑞少校
江利舰长:朱天森少校
永翔舰长:薛启华少校
永丰舰长:林霆亮少校(原登瀛洲舰长。原舰退役)
甘泉舰长:杜逢时少校
舞风舰长:王传炯少校
游击舰队辖春、夏、北巡、北视四舰和辽兴、辽平、辽远、辽静四艘鱼雷艇,基本是原先辽系人马。
游击支队司令:沈鸿烈上校(与凌霄各晋升一级)
副司令:凌 霄中校(留日第二期)
春号舰长:沈鸿烈(兼)
副舰长:杨宣诚少校(留日第二期)
夏号舰长:凌 霄(兼)
副舰长:刘田甫少校(留日第二期)
北巡舰长:方念祖少校(留日第二期)
北视舰长:宋式善少校(留日第二期)
游击支队参谋:朱伟、杨启祥(主要负责政治宣传工作)
运输支队辖北运、福安两艘运输舰
运输支队司令:王时泽中校(留日第二期)
北运舰长:王时泽(兼)
副舰长:杨征祥少校(留日第二期)
福安舰长:李国堂中校
副舰长:张楚材少校(留日第三期)
新调任少校一批,充实各巡洋舰轮机长、航海长职务;新晋升、调任上尉一批,充任各炮舰副舰长和各驱逐舰轮机长职务;晋升、调任中尉一批,充任各炮舰轮机长、各巡洋舰(驱逐舰)枪炮长等职务……
另新任命上尉和中尉一批。为各鱼雷艇正副舰长,陈策担任‘列’字鱼雷艇上尉舰长。
天亮了,整个海军行营都在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命运的宣判,那些犯有过错、特别是当场被宪兵逮住的更是提心吊胆。让葛洪义、蒋方震颇为担心地海军异动倒是没有发生,一方面宪兵和特警发挥了极大的威慑作用,纵然有人图谋不轨,也难以动手;另一方面,海军处于休整状态。军火库被他人牢牢掌握,有心造反也没有武器,即使再疯狂地人,也不会拿着鸡蛋去碰石头,更何况鸡蛋本身还有不同意见呢。
宣判的结果既出人意料,又在大家地预料之中,海军行营地礼堂里,当着全海军少尉以上军官的面。蒋方震代表大本营宣布了海军改组方案――有人欢喜有人忧。
陈绍宽、程耀垣等人昨天回去后就在讨论会有什么结果,叽叽喳喳地兴奋了大半夜,突然听得被任命为应瑞、肇和两舰的主官,高兴地差点跳起来,而李鼎新回去后担心了一夜。此刻听到消息,犹如一桶冰水从头浇到脚,他聊以自慰地想: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个处理只是撤职查办,官虽然做不成了。脑袋毕竟还在。
以此为标志,海军进入了大整顿时期,前前后后总共有200多名军官被免职、00多名不合格地水兵被剔除了海军――中国海军,荡涤了他地污秽,补充了新鲜血液……
后世出版的有关海军史著作,一概将此次整顿称之为“民国海军第一次整风”,认为“此次整肃,充分体现和贯彻了秦时竹总统有关海军地建军思想和方针。这一次以军纪为核心的整风运动,基本扭转了民初海军所存在的不良习气,对其日后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难能可贵地是,此次整风虽然力度极大,但在事后基本没有造成多大的反弹,所有地舆论也是一边倒地支持……虽然这次整风依旧保留了大量的保守力量和派系隔阂,算不上彻底。但正是在这次整风中。后来在中华民国海军史中大放光彩的几位高级将领如沈鸿烈、凌霄、陈绍宽、程耀垣、陈策等,开始崭露头角……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整风都是成功的。”
国势 第033章 临时起意
第0章 临时起意
海军整风是一个系统工程,秦时竹定下基调后,剩余的工作自然要交由萨镇冰、蒋方震和程壁光负责,他们将呆在海军行营直到整个过程的完成,自然也就不能跟随秦时竹同行。
第二天专列返程时,海军上校以上军官都前来送行,已是海军学院教育总监的谢葆璋带着小冰心也挤在送行人里面,秦时竹对谢葆璋说:“令嫒聪慧,总是挤在海军学堂也不是办法,应该把她送到合适的地方好好培养才是。”
“卑职也是这么考虑的,无奈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婉莹已经4岁,一般女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几乎都不上学了,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念书,本来听说沈阳有女子高等专科,不过年纪又偏小一岁,明年方能入学……如果送去外国留学,一来小女年纪偏小,我不太放心,二来卑职家庭负担颇重,有父母、兄弟需要供养,无力承担高额费用。想来想去,还是放在身边教育为妥(中校以上军官家属允许随军),不得已而让其进入海军学堂念书,所幸小女虽然顽劣,于听课时倒颇为安静,海军学员对他也是照顾有加,故而一直唐突……”
“只是周夫人(夏海燕)出国访问去了,不然你去找她一定没问题。这样吧,待会我给张榕写个条子,你去求他能不能帮你在女子高专那里通融一二,不能正式入学,做个旁听生也不错嘛……当然,条子好使不好使我可就不知道了。”
“好使,好使,卑职多谢总统。”谢葆璋心想:总统给辽宁省长写信请他办事,还有不好使的?本来自己如果动动脑筋也可以想办法的,奈何一直拉不下脸去疏通各方关系。故而拖延至今,总统条子一下,问题肯定迎刃而解,他心中不由得非常高兴。
“令嫒的事情既然解决了,还有个事情也要解决一下,虽然允许家属随军,但却没有明文规定家属可以进入学堂听课,因此……”
“是。是,卑职知错了,请求总统处分。”谢葆璋当即就反应过来。
“虽然事出有因也确实情有可原,但客观上毕竟违反了军纪,现在你身为海军学院教育总监、海军政治部副主任,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便为全军表率。我想,委屈你一下,明天到萨次长那认个错。然后领个训诫……”
“总统教诲,卑职谨记于心,今后一定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军纪。”谢葆璋知道这是秦时竹对他的“小骂大帮忙”,一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位。另一方面也在小节上敲打自己。训诫么……应该算是最轻的处分了,上午开会时,萨次长、程副总长不也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了总统地训诫?自己领到这个处分,应该算是很大的优容了。
“总统叔叔。这件事情主要是我不好,请你也给我一个处分吧。”小冰心在旁边听到了两人的对话,诚恳地说。
“哈哈哈!”众人乐了,秦时竹拍拍小冰心的脑袋,笑道:“你又不是海军的人员,我怎么有权力处分你呢?我要是处分了你,我不也违法啦?!希望你继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你爹一片苦心。”
“总统教诲。婉莹谨记于心,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冰心学着他父亲的语气煞有其事地回答起来,更把众人逗得乐不可支。
“诸位,专列已经到了,请留步。”秦时竹和萨镇冰、蒋方震、程壁光、蓝建枢、谢葆璋、沈鸿烈等一干人握手告别后,踏上了南归的列车。树枝在风中微微摇动,众人齐刷刷地行军礼注视着专列的离去,空中依稀还传来那个声音:“希望诸位切实担负起海军建设地重担来!”
列车越来越快。逐渐达到了它的最高速度。叶身怀过来请示:“禀告总统,咱们按照原定计划直接回北京吗?”
“不。在天津停车。”
“去天津有什么事要办?”葛洪义不解地问道,“行程表上可没这一项。”
“我也是临时起意,方才小婉莹让我想起了教育,我想去天津视察一下教育。”
“又去南开?”
“不……这次去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前身),不过倒也和南开有关系。”秦时竹笑着说出了原委,原来南开从秦时竹这边“化缘”后,令同样经费困窘的北洋大学堂颇为羡慕,只是碍于和秦时竹之间并无直接往来,也无旧日交情,教务提调王邵廉只能转而通过严复居间公关。
王邵廉字少泉,天津人,祖居天津市河东。66年生于天津,光绪丙戌丁亥之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为时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严复的得意弟子,被派赴英深造,学习造船工程。学成回国后,任教于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数学、英文等课程,教授方法,以严为主,所造就之学生对数英各科,都是成绩优异。900年水师学堂停办。王邵廉去北京任五城学堂(今师大附中前身)总教习,后创办顺天中学,再后来任教北洋大学堂。906年北洋大学堂总教习丁家立辞职后,王邵廉便接任了这一职务,后总教习又改称教务提调――这也是北洋治校办学之权由外国人手中归于国人之始。
“严先生上次来京告诉我说:‘少泉学问渊博,治校严明,校章所定,贯彻始终,不维学生敬畏如神明,外箱教授莫不心悦诚服,不稍迟误……’,接丁家立职务时,对查巡直隶全省中学之职不肯兼,而以全力办理北洋……想必这番化缘,也是下了很大决心,不过也难怪,北洋一直是官办学堂,不似南开这样的私立学校,倒是难为他了。”
“被你这么一说,我倒很想见识见识这个人。”
“这样也好。你、我去学校,让大黑和老何先回北京,特别是明年的技术兵器开发计划要尽快捣腾出来。”
其实,严复只说了王邵廉一部分的特点,王邵廉最大的本事,就是治校――素以严谨著称,处事果断,毫不犹豫。又能注重措施得当――责人向不疾言厉色。仅坦直指示,不苟言,不苟笑,态度郑重,气度宏伟,富于责任心,无论所任何事,若自觉学识未足。即以全力预备,常自言:“作一件事,务须脚踏实地去作。”
他对校务严格管理,首先以身作则,不迟到早退。亲自听课,办事认真,不讲情面。经常到外国教员班上去听课,纠正了当时有些外国教员。特别是美国教员上课迟到早退之旧习。由于他在英国留学多年,对欧美风俗人情和社会习惯都极为了解,能够针对每一个外国教员地明显缺点进行毫不留情的当面批评。经过几次这样地事例,便树立起不可动摇的威望,一改过去官办学堂中只会恭维洋人的陋习,表现出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地严格。这样不仅使中国教员更为敬服,外国教员也因为心悦诚服而认真工作,更由于他的民族气节和独立精神使学生倍感敬佩。虽然北洋大学堂名义上有三个提调。但王邵廉的威望无与伦比,只有他这个提调才是真正负责的。
秦时竹兴致勃勃地告诉葛洪义:“你知道吗,原本中国西式学堂地寒暑假是仿照外国设立地,也是十二月底左右放寒假(圣诞节连着元旦),王邵廉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一学年的假期改为按中国风俗习惯规定,以适应中国实际。北方学校暑假50天,寒假40天的体例就是这个时候确立下来的。你我也算是体制中人啦……”
“报……”王邵廉正在办公室里发愁下半年的经费如何维持。突然有人风一样的冲了进来。
“老李头,出什么大事了?”
“报……报告校长(民国后。大学堂改称大学,提调改称校长),总……大总统来了……”
“啊!”王邵廉一愣,随即马上站起,说道,“快,快带我去迎接。”
“校长,要不要我去敲钟告诉全校学生迎接?”
王邵廉稍微想了一下便摇头拒绝了:“总统此次前来,事前并未通知,可见他也不想声势浩大;再者,距离下课时间还有一段时间,不必打断正常教学。”
王邵廉前脚刚迈出校门就见秦时竹和葛洪义在一队贴身卫队的簇拥下走来(主力和特警留守专列),赶紧带着教务主任、学监主任等人快步上前:“不知总统、副总理大驾光临,迎接来迟……”
“少泉兄见外了,突然心血来潮想来学校,唐突之处多请海涵。”
“总统此言万不敢当,折杀邵廉了。”
“我向以严先生(严复)为师,少泉兄既是先生高足,又长时竹数岁,自然是吾学长,今日抵校,非以总统、校长名爵相见,只可执学弟礼……”秦时竹一边和众人握手,一边迅速地和王邵廉拉近了关系。
“岂敢,岂敢。”
一路上,王邵廉便开始向秦时竹介绍起学堂地情况来:
“本校初创时期,因招生地区故,学生籍贯以江浙、两广、直隶及天津为多。家庭经济情况多为中产或中产以下,多数学生经济并不富裕,取自家庭用费常较其它学校少。北洋因系官办学校,一切学习费用、食宿均由学校供给,每月还发给膏火费从一两到七两不等(相当于今日之助学金、奖学金之类)。为鼓励学生读书,学堂除学期考试外,还举行月考、季考,凡成绩优良地前几名均给予奖赏……”
葛洪义心细,发现一路之上陆陆续续有人走过,但见王邵廉在陪客,都能很礼貌地让出中央而分散走两边,不仅如此,走过的每一个人都能彬彬有礼地和众人打招呼,虽然可能仅仅是点点头或者一个注目礼,考虑到这些人并没有认出秦时竹等人的身份,可见他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注重礼节的。王邵廉一边向秦时竹介绍情况,一边也用各种方法回礼示意。
“学校自开办以来,共计十八年(95-9,其中900~902校务中断年),本校学生毕业或肄业共5人,其中资送出国留学52人(不包括自费留学生),法文班毕业人,俄文班毕业4人,师范班毕业69人,铁路班肄业7名,现有学生72人……”
秦时竹“咯噔”一下,这么大的学堂,只有72人?连沈阳新建地模范中学人数都比它多。
也许是出了秦时竹的疑虑,王邵廉解释道:“本校地宗旨一贯是重质不重量,在校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个个都属栋梁之材,读书刻苦、极为勤奋好学。每日上下午有八小时在课堂,晚间三小时自修。因为课程紧,作业多,星期日学生多半还要读书,校址远离闹市,学生入市内游逛者几无所闻。都是专心求学,对每门功课认真钻研,穷原竟委,精益求精。有些学生家在天津,离校不远,往往一个学期也不回家几次,潜心苦读。因此,培养出来地学生质量是高地,前清时节,本校毕业生颇受清廷重视,人数虽然少,但却得到皇帝派员会试地殊遇。”
秦时竹和葛洪义对望一眼,相视无语,他们都是从后世大学体制的过来人,两相对比,真是令人汗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