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比如,本校第一届毕业生王宠惠(获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钦字第壹号)、王宠佑兄弟,皆在本校接受大学教育然后去美国留学,宠惠现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宠佑是著名工程师、矿冶专家……” 王邵廉如数家珍般地述说了一串优秀毕业生的名字,很多都已受聘为大学教授或北方实业技术骨干,听得秦时竹连连点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还要替泰山大人多谢北洋学堂育人之功,刚才您所说的那一串优秀学生,现在可都是北方实业建设的主力军。”
“这多半也要归功于沈先生气魄宏大,若不是他办了这么多实业,这些学生恐怕也英雄无用武之地。”
“本校是不是还有一个毕业生叫马寅初的?”
“马寅初?” 王邵廉马上带着骄傲的笑容回答道,“确有此人,此生求学期间,顽强刻苦,毅力惊人,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以优异成绩考入本校后学习矿冶专业,由于成绩特别优异,未毕业就被保送去美国留学。当时正是我接任教务提调地第二年(907年),是我帮他办理的留学手续。他先进耶鲁大学,初攻读矿治工程,后又感到掌握好经济管理更能拯救中国,便弃矿冶而改习经济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估计再过几年博士将能毕业……总统与其有一面之缘?”
“不……不……我曾听人说起,此生聪慧异常,今日到学校一时想起便随口问问。”听了秦时竹的解释,葛洪义心里暗笑。





国势 第034章 北洋大学
第04章 北洋大学
王邵廉不疑有他,接着道:“与马寅初情形类似的,还有一生名刘端垣,字月如,也是未毕业就被保送美国留学,只是时间比比马寅初要早一年,先入哈佛大学,于宣统元年(909)获理学士,现在专攻医学,估计后年可获博士学位……此生天分之高可能仅次于马寅初,用功刻苦程度更是伯仲之间。”
“少泉兄于学生离去后还保持密切联系?”葛洪义好奇地问。
“一般而言,每一位毕业学生在我心中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和他们取得联系,特别是在外求学的学子,由于身处异国他乡,人地两疏,我除了联系慰问外,每年通常会去信一到两封,一方面勉励他们努力学习,早日修成正果,另一方面也向他们通报一些国内的情况,免得他们担忧……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虽然学了洋人的本事、说着洋人的话,但是心一定要属于中国,一定要将平生所学回报于国家,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秦时竹击节赞叹道,“少泉兄高风亮节、以身作则,想必这些学生一定也能体会你的一片苦心,说到这我倒是有个不情之请。”
“总统请讲,请讲。”
“待下次再度去信时,你代表我对他们表示慰问,同时告诉他们,就说我希望他们一旦学成就回国效力,我有重用――国家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倘若还要再做几年研究,也是可以的,能把学问搞得更扎实些嘛!在外求学。倘若费用有缺,拍个电报给我,我想办法给他们汇钱。”
“此是邵廉份内事,总统对他们的关心我一定转达到。”
王邵廉一边向秦时竹和葛洪义介绍情况,一边带领他们参观学校,几个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学生宿舍。
“总统请,那是本校学生的宿舍。”
抬眼望去。只见两排四方形平房,四面有窗,向南中间开一大门。望着发旧的屋顶和已开始剥落的墙壁,秦时竹有些皱眉。
“这两排平房,原本是武库的军械库改建地,建校初期经费紧张,不得不急就用之,沿用至今。别的学校住宿的学生一般都是几个人住一间——南洋是中学六人。预科四人,本科二、三人共一间,而本校住宿和他们不太一样――是几十人共一大间,却又是一人住一小间的。” 王邵廉一边说,一边带人进入了宿舍。原来所谓的单间。是平房内部用六尺多高的木板或板墙隔成若干约六尺宽、五尺深的小房间,用蓝布帘隔开,中置一走廊。每间向着布帘放置一木床,床前成直角置一书桌。而在两间之壁,开洞置一电灯(再早为一盏油灯)作照明之用(两间共用,可以节约)。除靠在窗前走廊的一排外,白天非用电灯不可。一大间地中间是起坐处,中间有一大火炉,因为隔离的板壁并不到顶,此炉使全舍温暖而有余,另外还有一个空间作洗漱间。
秦、葛两人面面相觑。后世的大学,学生住宿条件不知好上这等环境几倍,学生的钻研精神却远远不及前贤。想到王宠惠、马寅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才,更令人唏嘘不已。
王邵廉补充道:“初进学校的学生一定得住黑间,年级渐高,就可迁住较好的临窗房间。在自修或就寝时,把布帘拉上,就没人扰乱。围聚在起坐处又如一家人。”
“少泉兄。如此地方。灯光黑暗、环境恶劣,似乎不利于学生成长……”
“这个嘛……不瞒总统说。学校没钱,只能集中财力用于教学、科研,无力对学生宿舍进行修缮,另一方面,王校长一直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练学生地品质。”一旁的斋务主任替王邵廉回答了秦时竹的问题。按照民国《大学令》章程,斋务主任分管编定学生住宿,管理斋舍内秩序及卫生,预防斋舍内火灾及其他危险,稽查学生在斋台内有无不规则行动,管理讲室、食堂、浴室及病室、洗漱室之清洁及秩序。
“艰苦的环境确实能磨练人的意志,但我主要怕光线昏暗把学生地眼睛搞坏,虽然可以佩戴眼镜,毕竟不甚方便,能加以改良就加以改良。”众人在宿舍溜了一圈,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都去教室上课或自习去了,可见学风之严谨。宿舍虽然简陋,但都干干净净、物品摆放也十分整齐,秦时竹和葛洪义是频频点头――做的比他们当学生的时候好多了!
随即又去参观食堂。
“本校学生地膳食,最早是由学校力理,后来因屡闹膳潮,学校遂交学生自组膳团办理,其厨师、采购、煤水等则由学校供应。这样喜欢吃好的或吃省的都听取自便,学生自组膳团四五个,伙食费从二元到六元不等,学生参加哪一膳团或退出也自便。”这样的就餐方式,倒是让从后世而来的秦时竹和葛洪义大开眼界――在他们那个时代,哪有学校食堂不想方设法赚学生钱的?
葛洪义笑道:“每月六元?这个伙食标准可不低!国防军的伙食费好像是4元一月。”
“是,依现时的物价,每月六元伙食费是最高地,同学私底下称之为‘贵族’膳团。” 王邵廉讲到此节也是微笑不已,“本校向以朴实无华、刻苦节约著称。这种质朴风气,表现于学生们的衣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一般同学均衣着朴素,而怡然自得,绝无竞逐时尚、讲求服饰的陋习。同学品评人物的标准,是德行学问如何,对于浮奢表现,反有不屑一视之意向。新生入学,间有少数衣履稍涉浮华。必为大众歧视,而受到精神上的制裁,过不了许久必然同一……蓝布长袍为多数同学的常服,西装革履者甚少。在京津学生界,本校同学有蓝衫队之称,祟朴尚俭,蔚然成风。”
“哈哈,少泉兄我就知道一、二了。” 王邵廉也是一身简朴的衣物。
“让总统见笑了。”
最后参观教学楼。一间间教室里,学生都在埋头用功,或是认真听课,或是专注于自习之书本,丝毫顾不上对窗外进行张望,更没有人大声喧哗,一切都是静悄悄的,秦时竹和葛洪义对学生之认真大加赞许。频频颌首。
“本来总统、副总理大驾光临,全校应该全体出列表示欢迎,但我顾及总统事前并未通知,来人也是轻车简从,更考虑到学校今日教学尚未完成。不忍打断,故而没有通知师生……不敬之处,还望总统、副总理海涵……”
“少泉兄过虑了,我此次前来本来就已唐突。何敢再叨扰学校?学生如果能抓住一分一毫用于学习,于我都是最大欣慰,是对我最好地欢迎,倘若天下学子都以北洋学生为榜样,刻苦勤奋,何愁中国无人才,何愁学术不振兴?”
王邵廉虽然做出了秦时竹不欲声张地判断,但在讲究礼节的他来。终究是有些失礼,众人也未免有些忐忑,听得秦时竹这番言论,均知总统并无怪罪反有嘉许之意,都是皆大欢喜,陪同着秦时竹、葛洪义继续参观……
秦时竹等人在教学楼巡视一圈后,便被布告区吸引住了,驻足一。全是密密麻麻地成绩发榜单。
“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评定啊?全部依靠考试?”
“禀总统。按照本校的规章,学生学业成绩由教师就平时考查及学期考试确定。
平时考查包括‘逐日记分’及‘平时考试’两种。逐日记分包括课堂口试、习题成绩、作文成绩、札记成绩、绘图成绩、报告成绩等。
平时考试次数。以授课钟点多少为标准。每星期授课二小时及以下者,至少考试一次;—4小时者至少考试两次;5—6小时者至少考试三次。
学期考试同样如此,凡每星期讲授—2小时之功课,考试时间定为两小时;每星期讲授三小时以上者,考试时间定为三小时。
评定成绩,分甲、乙、丙、丁四种。0-00分者为甲等,70分以上不满0分者为乙等,60分以上不满70分者为丙等,40分以上不满60分者为丁等,否则为等外。甲、乙、丙等为及格,丁等为不及格。
按照规定,凡月考、季考、学期考等成绩,必须张榜公布,督促学生向上。
学校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还制定了奖励优秀学生的办法:凡各门课程平均分数在5分以上者,可以免缴学费(大约年00-50元)。由于奖励标准较高,欲符合条件,必须勤奋努力,始可能达到,这种办法也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地动力。”
葛洪义插嘴问道:“方才巡视教室时,发现学生座次颇不整齐,有三两人高马大之人位居第一、二排,有身形矮小者反而居于教室后列,这是何故?后排学生之视线倘被遮掩奈何?”
“禀副总理,此是本校为了激励学生竞赛,鞭策落后,采用的特有办法――按照成绩名次排列在教室就坐的座位,使学生步入教室就有所感,谁是第一、第二,谁是最后,一目了然,目的就在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力争取优秀成绩,获得荣誉,这同时也是一种无言的批评教育方式,于潜移默化中敦促其上进。
另外,本校在编辑学生名册和毕业班纪念册时,也按学习成绩优劣为序编排。也是中外大学所少有,堪称本校特色……”回答秦时竹、葛洪义提问的是学监主任,按照《大学令》规定,学监主任主要办理各种测试并核算、宣布测试结果,管理教员及学生每日出勒,登记教员与学生请假,排定教室及实验室学生位次,登记学生入学、退学、休学等事项,保管学生志愿书及保证书,公布教员请假,保管学生成绩簿册、各种测试之试题与试卷,管理印刷讲义。
北洋大学的做法,彻底贯彻了“学业第一、成绩第一”的思路,也许按照后世某些人地观点,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抹杀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只会死读书和会考试的人……”但实践证明,北洋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旧中国都是一流的,倒是后世天天鼓吹地“素质教育”、“综合考评”使得学生素质越来越差。(题外话:时竹以为,并不是应试教育有问题,而是出试卷的人有问题,无法用卷子衡量出学生的水平。至于学校为学生成绩保密、绝不张榜等做法,时竹也是嗤之以鼻――这绝非真正为学生着想,真正有毅力、有决心的学生,并不会害怕排行反而欢迎排行,起码时竹从小到大都是认可排名、接受排名地,逢考试发榜必欲打听成绩和排名。那种遮遮掩掩的鸵鸟政策能掩盖学生素质低下、成绩一塌糊涂的实质吗?至于有个别学生为此寻死觅活,时竹也不以为然,如此脆弱、不堪挫折之人,留在世上又有何意义?)
“北洋的做法很好,值得全国各学校仿效,没有这种你追我赶、奋起直追的精神,中国永远是落后国、二等国。”
众人穿过教学楼,绕过礼堂,便来到了一块铺满青砖的空地上,秦时竹心中想,这应该就是北洋大学的广场了,想起后世大学动辄大型沉降式广场、中心花坛、音乐喷泉等气派,眼前只能以寒酸来形容。
“总统请,那里竖立两块木牌,都镌刻着总统对于教育发展的方针,校长每每以此勉励全校师生。”秦、葛两人放眼过去,正是“三个面向”和“千教万教……千学万学……”字样,不由得十分高兴,代替王邵廉回答地是教务主任。按照《大学令》要求:教务主任襄助校长计划各门课程之进行,襄助校长规定教员之延聘及解约,规定授课时间表,计划添购图书仪器及其他相应学术设备,采定各科课本,考察教员授课情形,代表教务处与教员接洽等事宜。教务主任在各主任中算是第一主任,其权力和职权大于另外几人,若是校长出缺,通常由教务主任代理。




国势 第035章 课程学业
第05章 课程学业
“课程设置完整、系统,是保证各学门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因素,不知北洋现在有多少课程专业?”
“依据今年颁布的《大学规程》,本校对各学门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充实,使课程设置逐步完善,现主要有本科学门三个:分别为法律学门、矿冶学门和土木工程学门。
法律学门设有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破产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罗马法、法制法、法理法、经济学、任选一种英吉利法或德意志法或法兰西法,以上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有比较法制史、刑事政策、国法学、财政学。
矿冶学门设有房屋构造学、矿物学及实习、机械设计学、机械计划及制图、热机学及实验、电机工学及实验、岩石学及实习、探矿学、冶金学、试金学及实习、地质调查实习、矿床学、经济地质学、采矿学、选矿实习、冶铁炼钢学、金图学、采矿工程计划及制图、冶金工程计划及制图、矿山机械学、材料搬运法、燃料学、工业经济等。
土木工学门设有材料学及材料强弱实验、热机学、电气工程学、物理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测地学、钢骨混凝土学及设计、地图地形和经纬线的各种绘图法、透视画、砌工学、机械学原理及设计、机械工场实习、水力机械学及实验、房屋结构学、铁道曲线和土方工程学、铁道结构学及设计、铁道工程学、电气铁道工程学、道路工程学、水利工程学、卫生工程学、桥梁工程及设计、冶金制器学、工程经济学等。
以上工科两学门第一、二年共学的课程设有英文、第二外语、国文、高等数学、高等物理、高等化学、测量学、工程图画、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物理、化学实验及测量实习、军事训练等。第二、三、四年按照学生所学专业开设专门课程。本科生暑假组织现场实习,毕业前作论文。
除本科外,本校还设预科二部,第一部设有外国语、国文、历史、伦理、心理、法学通论,主要为法学门培养适格之本科生。
第二部设有外国语、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及矿物学、图画,主要为工学门提供适格之本科生。”秦时竹想起后世那些只能拿着材料做汇报的行政人员。感叹万千,连连称赞北洋有个好教务主任,听得后者心里喜滋滋的。这也体现了王邵廉的特点――遇有这等能出风头或受表扬的机会,他往往将机会让给手下,分工合作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本校地课程设置主要有四个特点。”受到表扬的教务主任继续往下介绍,“一是注重基础。预科第一部、第二部开设的全是法科和工科的基础课,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开的全是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这样设置课程。使得学生基础扎实。
二是知识面宽。如矿冶门在三、四年级开设了与矿冶有关的机械设计,电机工学和工业经济学等课程,一旦学生们正式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相关工作时适应性强。
三是注意知识培养与技能培养并重。从一年级起就设置了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平面测量等实习课程,并在三、四年级结课后又在校外安排进行现场实习。
四是重视外语。本科学生要求掌握英语及第二外国语,教科书除国语外全采用美国大学原文本,中外教师都用英语讲课,用英语考试和答题,所以本校学生外语水平相当高。出国留学无任何困难。”
前三条还好,对于秦、葛二人来说比较平常,但第四条就有点震撼人心,秦、葛都是体制中人,深知外语学习之苦。他们自小学起学习英语直到大学毕业才算是过了第一外语关,但直到研究生阶段才达到直接用原版教材的本事――大学中也有一、二门课采用原版,但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辛苦,秦时竹虽然少时有神童评语。但用英语考试和答题在早年亦几乎难以想像,由此可见北洋学生之能力。
“我听闻学生入学时基础良莠不齐,很多人少年时期并未学过外文,骤然直接采用美国教材,于教学顺利否?”
“总统顾虑之情况确实存在,但本校学生外国语言一般在预科阶段基本已过关,凡是就读本校预科的学生,对于外语或多或少有一定基础。经过年预科,无论原先水平如何,基本都能适应本科教学地需要。”王邵廉笑眯眯地说,“关于外语学习,本校有几则趣闻,不知总统、副总理愿意听否?”
“愿闻其详!”
“每新生入学,校方必要求其发愤将英文学好,有学生回去后商议。今后凡同学间论谈。皆只准说英文,否则漏出一句中文需罚铜钱一枚。各斋舍置一大陶罐,专门储存此铜钱,月底就以此罐当中之钱结伴打牙祭,学生相互约定、彼此监督。头三四个月,陶罐铜钱数不胜数,若是举起来摇动‘哗啦哗啦’响,但半年过去,罐中之钱急剧下降,到八、九个月光景时,罐中之钱已经屈指可数,不要说同学打牙祭,就是人手一串冰糖葫芦都有困难……”
“妙,妙,此方法不错。”秦、葛两人大笑。
“逸事第二桩,方才陶罐储钱之法,对于学生是一个硬性约束,但即便没有约束,学生之英文也能脱口而出。有数学生,平素学习认真,不免疲倦,心中若有所思,夜间偶有几句梦话,有同斋舍同学听得,仔细一辨认,‘唧唧咕咕’全是英文……又有一回,斋舍中有老鼠窜出,眼尖之人观之,皆曰打。但无论招呼也好、应声也罢,全是英文。”
“哈哈哈,这说明学生已经将英文学入精髓。”
“逸事第三则,学生在食堂就餐之时,言谈中都是英文,食堂大师傅原是津门土著,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但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再加上借上菜时机讨教几句。居然也能说得洋文,有新来之外国教习慕名中国菜之鲜美,跑到食堂想画图对大师傅说明他欲食何菜,谁料貌不惊人的大师傅张口就是一串英文,将其平生最擅长之菜肴娓娓道来。该教习自恃才高,对我中华之人原本有些轻视,经过此节后,谦逊异常。常对其本国友人说‘此校学生必有大才干,不论其他,就是校内仆役都能操流利英文,令人惊骇。’
“好好好。”秦时竹、葛洪义两人连声称妙,这才是真正地将英文学好了。这等方法比之英语四级、六级、雅思、托福等更为有效――一句话,后世的教育体制,英语从小学学到大学,洋洋洒洒十数年。不如他们这认认真真学三年。
“因本校学生学业精纯、外语娴熟,凡被推荐出国留学,无一遭绝,且每入校必是名校,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深受对方欢迎,个别突出的学生还有三、两学校争相发通知书邀请入学,甚至愿意提供优厚之奖学金吸引敝校学生前往……”这番言论对秦、葛两人又是不小的冲击。后世中国大学,哪个有如此待遇?学生为了出国可谓是削尖了脑袋挤破了头,如愿以偿的还是不多,想想前辈如此潇洒,岂非令后人蒙羞?
参观差不多时,王邵廉心里寻思,总统这模样,似乎对学校教育情况很满意(其实是非常满意)。只是某些具体小节限于财力、物力无法办到而略有微词。正在想是不是要开口请求些财政支持,秦时竹就如透了他心思似地。笑吟吟地问道:“少泉兄,实不相瞒,这次来主要是严先生向我反映了一些情况,也谈到了北洋经费紧张,只是我没有想明白,作为官办学堂,经费怎么会不充足呢?”
“本校创办时期,按照盛宣怀在《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察》中提出‘大约头等学堂每年需经费银三万九千余两,二等学堂每年需经典银一万三千余两,共需银五万二千两左右。’本校年获此数拨款。至于学校创办之初,所需购买仪器设备、书籍等项,及聘请教习川资,创办应用之款,不在常年经费之内,经奏准动用光绪十九年至二十一年四月米捐存银八千余两,应该说经费还是较为宽裕。但后来遭遇庚子之乱,学堂停办,拟定拨款并未到手,直到光绪二十九年(90)西沽复校后,时任直隶总督地袁世凯会同顺天府尹奏准,将从前征收粮租折价较多之良乡、保定等四十八州县、厅,规复旧章,酌提盈余,批解司库专款存储,作为学堂经费,即由该项余款内每月照拨银四千两,如此每年经费实得四万八千余两,较常规所需之数每年短款四千余两。
光绪二十四年(90年)夏季因扩充专门学堂,学部以直隶每年应行解部之款就近拨付,计每年藩署库存银一万两、学务公所库足银五千两、海防支应局京平银五千两、盐运署库银四万二千两,共六万二千两作为学堂常年经费。当时校长曾命卑职做过估算,一年约需银至少六万五千两,即使按照此数拨付,每年也短款000余两。但实际中,就是六万二千两也难以保证,宣统三年(9)藩库全年只给四万八千两作为学堂经费,裁去书楼建筑费一万一千两,实际每月经费仅为三千一百余,缺口达两千五百两左右。
1...241242243244245...4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