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民国后,国家动荡,经费更是难以保证——去年月,教育部学务公所将原来每月发给本校银4000两改为每月2000两,并将原在辛亥前已决定给本校每年扩充经费银5000两也一并裁去。今年6月,因保定高等学堂四个班2名预科学员并入本校,教育司会同两校拟定并校办法之第十一条称:‘北洋接收此项学生须发给筹备费银2000两,并自本年9月起每月经费由行政公署酌量增加,但不能逾该校原定预算之数’。按照教育部核计,两校合并之后全年经费应为2045元,每月应领695元,但行政公署仍未照此数拨发,每月只发0元,月短款500元以上……”庶务主任代替王邵廉汇报了情况,并补充说明道,“幸亏王校长声名远播,不时有社会贤达捐助一二,本人又只取三分之一薪水,学校才勉为其难地维持至今。”
按照《大学令》的要求,庶务主任主要分管三课事务:
属于会计课者经理银钱出入,登记并保存关于银钱出入之一切簿据,保存学校一切现款、有价证卷及其他重要物件,编制预算决算,编制每月报销表册,经理各学生津贴并寄存款项;
属于杂务课者对校内设备进行整理及修缮,管理全校仆役(勤杂工)并稽查其工作情况,稽查门禁及校内消防,管校内家具库及学生储藏室,校内各项杂件之购置及分配,管理全校清洁事务;
属于资产课者登记学校各种资产,保存各种资产簿据,稽查学校各种资产有无亏损及遗失,计划学校各种资产之整理与发展。
这个庶务主任来非常认真,数据记忆极其牢靠,秦时竹大致也明白了北洋大学的困窘所在,主要就是两个靠山倒台――辛亥革命后盛宣怀威风扫地,自然不可能对学校窘境加以援手;护国战争后袁世凯命丧黄泉,也不可能对学校发挥影响。
“办学规模不大,设施破旧的原因来就出在这里,今日我专为此事而来,不知少泉兄可有什么针对性方案?”
“卑职恳请总统、副总理向教育部批示一二,请他们对学校困难加以体恤,主要有点:第一,恳请今后学校经费由教育部或财政部专门负责,每月按照额定之数足额拨付,即保证年经常费二十万五千以上;第二,旧有历史欠账,粗略估计约为十五万之数,恳请于一年或两年内按月平均补发;第三,为贯彻总统指示,拟对陈旧破败、不堪使用之校舍、设备加以更新或修缮,恳请予以加拨临时费五万元……”
“只是国家财政预算明年已初步框定,教育部经费十分紧张,少泉兄提的这三条要求,恐怕……”
国势 第036章 南洋长电
第06章 南洋长电
“总统……”王邵廉急了,没想到居然是这个回答,连忙道,“刚才所提三条要求,并不一定奢望全部实现,国家财政困难,我也有所耳闻,如果真不行,哪怕只实现其中一条也是好的。”说吧,眼巴巴地着秦时竹,教务主任、庶务主任、斋务主任等人也是一脸紧张地着秦时竹。
“少泉兄误会了,我说教育部经费困难确是实情,但北洋大学的困境是一定要缓解的。而且,你刚才提的三条要求都是很本分、很基础的要求,距离我的期望――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更多人才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样吧,我岳父、夫人现在南洋,我代表他们私人捐助你00万,只不过这00万要分开领取,今年取40万,明年夏季再取60万(这一年秦时竹到处捐钱,也得缓口气)。另外,今天我个人捐助学校2万。你意下如何?”
“好,太好了,我代表全校师生对总统、副总理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众人都是一片喜色。
“方才总统表态捐助,我不意思意思来也不行。”葛洪义打趣道,“不过总统薪水比我高,他捐两万,我只能认捐万5千。”
“谢谢副总理,谢谢副总理。”
“00万的条子待会我给你写一个,到时候你派人去北方实业总部交涉即可,我们俩虽然认捐,但是手头也没有那么多钱,只能回到京城再通过总统府秘书处汇过来,少泉兄应该等得及吧?”
“自然,自然,虽然是久旱望甘露,但挨这一两天应该还没有问题。”
“拿到钱后。先把学校教员拖欠的工资薪水补发一下,等40万款项一到,便将宿舍等处修缮一新,以造福学生……教育部那边,你写个呈文上去,申请今后经费要足月发放,至于以前拖欠和临时费,就一笔勾销吧。这样也方便我和教育部疏通……”
“好好,一切按总统的意思办!” 王邵廉心想,有00万确实不用再盯着教育部要求补发了,说实在的,也不该去难为教育部,教育部的钱本来就少,还都让袁世凯给挪用光了,范源濂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至于我和副总理私人捐助的几万。就给学校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等级评定和奖金数额完全可由少泉兄负责,如果我行程有空,可以亲自为学生发奖。”秦时竹地这一表态。让王邵廉喜上眉梢,总统亲自颁奖,那是多么大的荣耀!
“当然,钱给了北洋。我对北洋还有几个要求,万望少泉兄不可推辞。第一,学校的规模要扩大,三年以后年毕业学生每年必须不少于500人且标准和要求不得降低;第二,北洋办学、管理的经验要认真总结,我会派教育部官员前来蹲点考察,特别是人民大学这所新办学校,要好好向北洋取经;第三。北洋要发挥自身优势,兼并一些同类学校,比如唐山铁路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前身),性质、宗旨都接近北洋,完全可以合并进来发挥更大优势……”
“总统,第一点只要财政到位,完全没有问题;第二点是邵廉义不容辞的责任,愿与他校共同切磋。探索更好的办学之道。人民大学严校长本是吾师,我也期待当面聆听他的教诲;第三。第三可能有些难办。”
“为何?”
“因为前阵子合并北京大学的风波,邵廉有些忐忑。”王邵廉说出了原委,“今年暑假后,教育部按照大学区制,划全国大学教育为四个区,分别以北京、南京、武昌、广州为本部,各设一大学。天津有北洋大学,北京有北京大学,属于同一学区,教育部以京津两地相距过近为由,拟将北京大学并入北洋大学。此议一出,即遭到社会舆论与北大师生普遍反对,据传后来又有将本校合并入北京大学地举动,只是没有公开传扬。唐山铁路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同样小有名气,若是强行合并,邵廉恐怕不妥。”
“胡闹,大学办学有客观规律,教育部怎么能仿效国防军画地为牢?”葛洪义说道,“此事想来又是袁世凯的糊涂之举,按照这样的思路,上海这样的教育重镇,难道连一所大学都不要?绝不能为学区而学区,少泉兄不必过虑。”
“教育改革,千头万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在教育界还没有完全肃清,我执政时间不久,于此节并不知情,望兄海涵。至于铁路学校一事,则完全可以放心,早在去年他们就愿意并入北方工业高专,当时我顾虑工业高专刚刚举办,没有骤然答应,现在来,在时机成熟时就是工业高专也可并入北洋,今后办学、扩大规模、教育学生,都要少泉只费心了。”按照秦时竹的思路,人民大学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搬迁至北京,这完全是着眼于师资考虑,大学集中一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一校之名师能为数校所共享,在教育扩张的起步阶段这是最为便捷地扩张思路
“既然总统如此器重,邵廉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後已,绝不辜负总统的期望。”众人也曰愿随校长共建大业。
“三年后,倘若所有目标都能实现,我当授公以一等嘉禾章!其余有功人员各有奖励。”
暮色降临,在依依惜别中,专列缓缓离开了天津站。
夜色中,专列回到了北京。专列出行时是静悄悄的,归来的时候同样也是静悄悄的,除了总统府秘书长左雨农率领几个机要秘书在车站等候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闲杂人等,就是京城地大小媒体,也是等过了几天才知道总统已去秦皇岛视察过海军并加以整肃了。
在卫队的簇拥下,那辆挂着京00车牌的黑色奔驰防弹轿车朝总统府驶去,“报告总统,夫人和唐先生下午从南洋拍来的一份长电文。机要处刚刚译出来,这是文稿……”
电文确实有点长,一便知道是通过国际水线电报发送过来地,唐绍仪和沈蓉所在考察船上虽然装备无线电台,但毕竟传输距离有限(需要先发给地面有无线信号接收的电报机构然后转发),电文也拍不长(否则接收有困难,这是当时地技术条件所限制的)。电文对于新加坡的考察情况大致做了一番汇报,并特意强调了会见了当地华侨中已经小有声望的陈嘉庚。秦时竹心里暗笑。这肯定是夏海燕坚持的,不然当时比陈嘉庚出名的华侨有地是,何必在电文中特意强调呢?
葛洪义到秦时竹一脸欣喜,便打趣道:“怎么?夫人给你写情书了?瞧你乐成这样。”
“没什么,没什么。一般的问候而已,你夫人也一样地么……”
“真的,那还不给我?瞧把你一个人美的……”着后排两人你争我夺的样子,前面的左雨农暗笑:总统、副总理都已是位高权重的领导了。想不到在私底下还是这番搞笑模样。
“……此次出访南洋,会见当地华侨领袖,慰问我中华儿女,颇有收获,各方人士皆欢欣鼓舞。谓国家强大乃在外同胞之福,彼虽在外邦,心尤向祖国……对护国战争等国内政治变故,经过考察团仔细解释、多方说明。各方也表示理解和赞同,惟愿我大总统在政治稳定后将国家经济发展、造福民生列为第一宗旨,以不辜负000万海外同胞之渴望。华侨商界表示,过去捐钱捐物为地是支援革命、改良政治,今后将继续继承这一爱国热情,响应我大总统号召回国投资。”
接下来就是一串罗列地当地合作项目,涉及到糖、铜、锡、铅、橡胶(与陈嘉庚就是一个橡胶合作项目)、原木等各种资源……
“此次出访,每到一地必拜访当地殖民政府。如美、英、荷等诸国,彼虽不能完全以平等姿态对我,但态度较之于清末已有改观,经过多方交涉,对方不得不答应保护华侨合法利益,尊重华侨平等地位等……虽不免有空文和敷衍成分,但终究是一大进步,对于提高新政府在华侨当中之地位和声望亦不无裨益。考察团每到一地。华侨必持五色国旗、必举‘中华民国’字样之横幅予以欢迎,殖民当局已不加阻挠。各地虽仍有复辟分子、帝制残余等。但在华侨社区和人群中已无多少影响力,康有为等保皇团体前番曾来南洋募捐、演说,亦无市场……”
“此次考察团出访,对我国分驻南洋各地领事馆进行了走访,如小吕宋、爪哇、泗水、槟榔屿、把东、新加坡等,各地领事虽然都是清政府所派,但对于国内政治变动均表示赞同。同时表示,原本奉政府命,对革命团体多有敌视,今既然革命、共和是人心所向,他们也表态拥护共和、忠于民国,对两年来之对外交涉情况一一介绍说明并有相应资料汇报,唯提及经费困难,希望总统、外交部能体恤一二,略加拨付……考察团代表中央政府,对驻外工作人员一一表示慰勉,希望他们恪尽职守、勉力维护当地华侨之合法利益,促进南洋与国内交往,凡是与当地华侨或土著接触,皆有领事馆人员陪同,藉机对一些矛盾纠纷也予以了调解……”
“考察团拟在新加坡再逗留三日,一部分国内工商人士完成此次南洋之行将次第回国,熊希龄次长、禹子谟次长按总统之令,已于昨夜启程,搭乘新加坡方面快速商船返回国内……穿越马六甲海峡后,考察团航向将转向西北,拟横渡印度洋,穿越苏伊士运河在欧洲登陆,先期访问奥匈、德国、意大利,然后访问法国、比利时、荷兰,最后去英伦三岛,内有一部分成员在完成考察后将取道俄国从西伯利亚大铁路回国,其余成员将继续向美洲进发。”
“来此次南洋之行所获颇丰,也不枉他们辛苦这些日子了。”葛洪义笑道,“说句实话,我倒也想出去走走。”
“行啊,等国内局势安定,我们也可以出国访问么……”秦时竹话是如此,葛洪义也知道他在开玩笑,一战马上就要开始,接下来地四、五年都不会有这样地机会。
“还有什么重要情况?”秦时竹将电报收好后再次问左雨农。
“别的也没什么。昨天、前天季老召开总理办公会,商讨金融、货币、财政等改革事宜,据说讨论很激烈,各方争论不休,原本总理想借两天的会议准备一个草案提交总统和内阁审议的,现在来,这个草案都很难拟定。前两天地会议报告已由布雷先生整理好了等总统批阅,今天国务院还继续在召开会议,估计明天又是一堆厚厚的会议纪要。”
葛洪义心里暗笑,可怜的秦时竹今天大概又要熬夜了。
“各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卑职对会议纪要大致过目了一下,这两天地会议讨论主要围绕币制改革,双方争论的焦点有两个,第一为本位问题:究竟是银本位、金本位、还是金银复本位,抑或银铜复本位、无本位等;第二是国币问题:袁世凯执政时期,已初步拟定有《国币条例》和实施细则草案,内阁围绕以此为基础加速推行还是再根据情势加以改革分成两派,但基本都认为目前币制紊乱的情形不利于国计民生……季老吩咐我,若是您回来了,请您直接参加准备会议以作最后定夺。”左雨农掏出怀表一,“现在是晚上七时半,估计内阁已经在国务院开会了……”
“先去国务院。”
“总统您鞍马劳顿,要不先休息一下,这两天反正是预备会议,不打紧的。”
秦时竹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我有那个福气就好喽,金融、货币改革,事关重大,牵涉各方,我为什么急急忙忙招呼熊希龄和禹子谟回国,就是出于此种考虑。”
左雨农估计得不错,秦时竹和葛洪义走进国务院会议室的时候,张謇已召齐了人马正准备开会,除国防总长陆尚荣,其余各部总长都列席于内。
国势 第037章 货币体系
第07章 货币体系
“总统和副总理什么时候回来的?事先也没打声招呼,不然我就去迎接你们嘛……”端坐在会议桌中央的张謇站起身子,望着两人风尘仆仆的样子,笑道,“这一路上辛苦了吧?”
众人回头,纷纷站立起来打招呼。
秦时竹笑容满面:“诸位请坐,我们刚刚坐专列回来,听说季老召开总理办公会,于是就赶来了,没有事先通报,还望诸位恕罪哦……”众人大笑。
“会已经开了两天,迟迟不能达成统一意见,我正盼望着总统回来主持大局……”张謇想把位置让给秦时竹,被后者笑着拒绝了,“季老,这是总理办公会,您是主角,我听听就行啦。”谦让一番,张謇还是坐在桌子中央,秦时竹在旁边找了个位置,左手边是葛洪义,右手边是财政总长梁士怡,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迅速递上了茶水和一堆文稿,悄声说道:“总统来得匆忙,想必还没有过前两天的会议纪要,全部都在这里……”
梁士怡也从资料袋里掏出几份材料递给秦时竹:“这是财政部关于目前国内通行货币之情况介绍……”
“诸位,会议现在正式开始。原本打算召开总理办公会进行会议预备,特意约了财政梁总长、工商周总长、外交陆总长和民政岑总长举行总理办公会,结果由于意见分歧,迟迟不能达成一致,耽搁了日程。今日虽然名为总理办公会,其实各部总长除国防陆总长外其余均已到齐,已算得上是内阁会议,总统也不辞辛劳亲自参加,更让我感到责任重大,无论如何要实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先请梁总长介绍一下市面货币情况。”
“目前我国市面货币主要有银两、银元、铜钱、铜元、纸币、外国货币等各种。其中又以银元及其衍生货币最为大宗……
第一为银两,我国自古通用银作为货币,因一般交割皆以重量为衡器,故曰‘银两’,与制钱配合使用。自清以来,大额交易用银,小额用钱,国家税收、政府开支用银。而小民日用则用钱。银乃稀罕物资,中国原产不多,自明中期以后,经吕宋而来之丝银贸易为我国主要白银来源(有兴趣者可参见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对这一段历史颇有不同寻常的分析)。
银两一般以银锭形态存在,俗称元宝,分为官炉和私炉铸造,前者主要是政府各项财政收入需纳入国库者——由布政使起解者曰地丁银。由运使起解者曰盐课银,由粮道起解者曰漕项银,由关监督起解者曰关税银,皆必倾熔成锭。私炉所铸之银主要在市面流通中使用,因为成色不一、重量各异。为保证流通,防止老实商民为刁民所骗,特成立公估局(类似于今日之质量监督局),上海为我国银锭之最大产地。
由于各地银两成色标准不一。甲地通用之银不能通用于乙地,乙地通用之银亦不能通用于丙地,故需一通用标准予以衡量重量,一般谓之平码,据中国银行去年调查,各地通用之平法,即有一百七十余种,但如云南的滇平、关平。广西的关平与梧州的九九二平以及甘肃、新疆等省地平码均未列入,大体可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四种:
一、库平。此是清廷征收各项租税时所使用之官平,为全国纳税的标准,但其大小,并不一致,中央库平与各地方库平,有大小之差,甲省之库平与乙省之库平。又复有长短之别。甚至一省之中更有藩库平、道库平、盐库平的差别。大抵广东库平为最大,宁波库平为最小。马关条约规定我国库平为7256格利姆(克)。
二、关平。关平之设起于中外通商,而有正式条约规定:“税课银两由英交官设银号,或纹银或洋钱,按照道光二十三年在广东所定多样成色交纳。”同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第九条又订明:‘向例英商定纳税饷,每百两另交银一两二钱,作为倾镕之费,嗣后裁撤,英商无庸另交倾镕银两……’这是关平之初步规定,其标准重量,较中央库平尤大,每两约重7.6格利姆。
三、漕平。此是漕粮改征银两、折色以后所设,民间逐渐通用,成为一般通行的平码。惟其标准重量亦因地而异,即同一地方亦少确定标准,如上海漕平据各方会告,重量即不一致,综合各家之说,最大约合676格利姆,最小为656格利姆,通行九八规元平码。
四、市平。此是各地市场通用的平,名目繁多,虽老于银钱业之人,也不一定能完全熟知。如汉口一地即各业各帮不同,名目多至十余种……此等市平中最适用者当抵公码平、公估平、钱平及广东之司码平,上海九八规平与汉口洋例平最为通行……”
接下来的一长串文字是介绍所谓的公码平、公估平、九八规平等平码的来历和内容,虽有资料辅佐,仍得秦时竹头疼不已。自义军时代开始,7人地钱款基本都由夏海燕掌握,对于银子只有一个大体印象,单位基本要以万来计算,哪里顾得上细小的平码差别?在这个时候,秦时竹深深领会了历史上**对于经济部门有关情况汇报和计划拟定的痛苦――满纸都是专业的经济术语和数字表格,对于文科出身的领导而言如读天书,此种报告审批,说白了其实就是让领导画个圈而已,权力有和没有一个样。这种专家治国的论调是毛所不喜欢也是不甘心的,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运动才是他所欣赏和理解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未必没有从专家手中夺取治国权利的意思……站在这个立场思考问题,秦时竹不由得感到同情,也感到压力,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吧。
“第二为银元。我国自古以来通行制钱、银两。原本无银元,自中西贸易兴盛后,才有银元出现,且均为外国银元,在外国银行及其纸币进入我国之前,外国银元已出现在我国市场之上。银元最初按其实际重量计价行使,每个银元合中国银两七钱三分,合制钱六、七百文。嘉庆以后。逐渐以枚计算,并出现银元价格离于含银量之趋势。外国商人便以银元套购中国白银出口,加工铸造,再输入中国,赚取差价。
因此,尽管清中期以后鸦片大量输入,我国对外贸易逆转,外国银元仍继续流入(与我们普遍所认为之白银外流情况不太相符)。且种类日渐增加,现今国内市面所见银元,主要有本洋、鹰洋、人洋,以及美、日、法各国贸易银元。”
本洋是指西班牙银元,五口通商以后。成为上海等地方一切华洋交易及汇兑行市的计账单位,只是后来因为本洋停铸,来源断绝,势力才逐渐衰弱。
鹰洋是墨西哥独立后所铸银元。因其币面有鹰站立于仙人掌之上图案(墨西哥国徽)而得名,在世界各地以中国流用最广,最初于咸丰四年(54)在广州流通,不久即代本洋成为在我国流通地各种外国银元中最多地一种,主要行使于华东及华南,上海是鹰洋最大量的主要集中流通地,几乎成为通货接受的标准。清末外国银行在上海发行纸币,必以鹰洋作为兑换储备。在北方各地。鹰洋作价也往往高于中国银元。自905年5月日墨西哥货币改为金本位制以后,来源断绝,它在中国的势力才渐渐衰落下去,据估计,清末时总额至少在三亿元以上。
人洋即英国贸易银元,又称站人洋或杖洋,因币面有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持叉杖而得名,这是英国在95年在远东发行地一种银元。主要铸造于印度。英国在香港也曾设厂铸造过银元试图驱逐本洋及鹰洋。但是失败。95年英又作第二次尝试,主要用于对华贸易。所以又名英国贸易银元。此种新币铸成之后,在中国境内通行无阻。最初在广东最为通行,900年以后,北方各地尤其在东北、天津一带也颇盛行,在北方的市价往往超过中国龙洋和墨西哥鹰洋。
所谓美、日、法各国贸易银元是指此三国在对华贸易中专门使用的货币。日本银元,也称龙洋,因币面有龙纹图形而得名,开始铸造于7年,是日本本国流通地本位货币,主要流通于南方的福建、江西、湖南等处;日俄战争以后,东北也广为使用,主要来源是97年日本改行金本位制后原有旧货币没有销毁而大量输入的。美国贸易银元专供对远东贸易使用,币面图形有女神坐象,手持一枝花,只通行于少数通商大埠。法国贸易银元也称安南(今越南)银元,流通地区较为狭小,仅限于和安南接壤的云南、广西边境适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