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就在昨日,种建中的顶头上司,也是他亲叔叔的种谔带着百十亲兵从夏州无声无息的进抵盐州。这一位太尉的吩咐,种建中绝不敢耽搁。
到了白虎节堂,种谔俯首正在沙盘边,听见动情,却头也不抬,只是问了一句,“来了?”便继续看他的沙盘。
“太尉,溥乐城那边……”种建中欲言又止,这些日子以来,已经为此事争辩了好几次,但每次都被种谔训上一通,但他还是想说。
“玉不琢,不成器。”种谔抬起头来,如石雕铁铸的面容没有一丝动摇,“十七若撑不过去,那就是他的命。撑得过去,那才能成大器!”
“五叔!”种建中叫道。
“你们兄弟几个从军也有十几年了,何曾吃过苦,又有几次在生死之境上挣扎过?不趁现在锻打一番,难道还要靠我、你爹,还有你的叔伯再撑上几十年?!种家的门户终究还是要靠你们撑起来,没个好身板怎么撑?!”种谔冷然说着,“十七是你兄弟,可别忘了,他更是我儿子。”
种建中无可奈何:“侄儿明白。”
种谔又瞥了侄子一眼,低头再去看沙盘,眼神也渐渐变得兴奋和狂热,最后他一拳捶在沙盘边。
“辽人不来则罢,来了就别走了!”他的语气森然,“区区三五万帐,到兴灵也不过一年而已,不好生扎下根基,这么快就想南侵?小心我翻了面皮,将兴灵也夺下来!”
……………………
辽人大军南下了。
这是溥乐城主种朴十天前,接连派亲信向韦州和盐州通报的紧急军情。
若是说位于环庆路北方防线最前沿的韦州,其实防御辽人南下的第一道关卡。那么溥乐城,便是韦州北方抵御辽人的第一道防线。
其位于韦州的北侧偏东,控扼辽人南下的主要通道灵州川。之前韦州边境上的几次冲突,大部分都发生在溥乐城附近。
十四人死,二十一人伤,还有八人失踪,这是到辽人南下之前为止,种朴手下斥候游骑们的全部伤亡数据。
能在溥乐城中成为一名斥候,无一不是可以以一当十的精锐骑兵,但在与辽人越来越剧烈的冲突中,仍是不断的受到损失。
要运回乡里的,在火中烧化,只留下骨殖做纪念。但更多的,则直接埋在了溥乐城边的墓地中。
所以在半个多月前,他设计埋伏了一支契丹人的骑兵小队。但随之而来的发展却让他失去了炫耀这份功劳的想法。
辽人竟然群起而动。数千辽军,在溥乐城北方札下营盘。看似是在围城,其实向南留下了很大的缺口。是造声势逼迫城中守军自行行动,甚至希望他们能南逃。
望着城外随风招展的旗帜,种朴心情更加阴郁。
每一名士兵的伤亡,都在挑战着种朴的自制力。之前伏击辽人成功,的确有了一点赏赐,但更多的,还是私下里的训斥!现在他是在勉强压制自己的愤怒,却也不知什么时候就再也压制不住。
种朴运气不佳,另外也是少个文官的出身,比起官运亨通、中过明法科的堂弟来,眼下仅为环庆路第七将的正将,环庆北路巡检使,镇守在溥乐城。麾下兵马三千五百,实际上有三千出头的兵力,大约军籍簿上八成五多一点,算得上是精锐了。
在北方七十里外,与溥乐城遥遥相对的,是辽军盘踞的耀德城。这两座城砦,皆位于灵州川畔,是韦州通向灵州的道路上的中继点。在皇宋开国之初,党项人还没有占据灵州的时候,这两座城砦,维系着灵州城的补给线。
等到了李继迁叛宋,占据了兴灵、银夏乃至横山,溥乐、耀德变成了西贼南侵时,往来兴灵和韦州中途的落脚点。
而从一年多前开始,在西夏灭国之后,则是分别为宋辽两国占据。两城中间的位置,便是宋辽的边界。
耀德城从三天前起,便不断有一支支辽军骑兵从北而来,陆续汇入城中。据斥候们的回报,从装束看,其中有契丹人,有库莫奚人,有渤海人,甚至还有党项人——打了一年多的交道,辽人中的不同族类,斥候们倒是分得一清二楚了。
“城主,去南边的人回来了。”一名心腹小校过来轻声禀报。
“让娄七来见我,其他人下去休息。”种朴挥挥手,让人退下。这是他派去南方的一支斥候小队,目的是试探辽人的动向。
但种朴的心腹小校没有动,而是低声道:“他们撞上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辽人斥候。”说着,他就从下面领上来一群士子。
种朴终于明白了,冷喝一声,“看来辽人是不准备过年了!”他看看回来的这几名斥候,却发现少了一个熟悉的人,“娄七呢,是受了伤?”
那名小校低下头,声音也同样低了下去:“城主,娄七不成了。”
种朴一听,转身便走。下城后,就直接冲到了疗养院的重病房,只见正中央的一张病床上躺着一个人。但这个人脸上盖着一幅白巾。身上满是未干的血迹。
缺少两根手指的左手露在外面,正是自己过去的亲兵娄七。将他派到外面做斥候,是打算让他立些功勋也好提拔,哪想到会这么没福气。
揭开白布看了几眼,种朴飞一般转过身来,脸上不见悲恸,只有愈来愈盛的愤怒。
“且去准备,晚上随我去杀上一番!”他阴森森的低喝道。这段时间以来,都只是反击而已——你来打我,然后我还手——还没有主动攻击过。之前的伏击,也是居于这样的想法。但现在,种朴决定改变,“拔掉辽人的几个营寨,逼辽人动手攻城。”
“城主,我们这里可不好主动出手啊!万一城外的辽人大军当真开始攻城……”
“怕什么?!枢密府中的相公,可不是文彦博!”
p
宰执天下 第30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八)
【还有一章,明天早上看吧,夜里估计写不完。*】
身后一片沸腾,种朴低着头奋力挥鞭。
种朴带着三百余骑宋军骑兵,连连抽打着胯下的坐骑,拼命的向溥乐城逃窜回去。
数以百计的辽军骑兵奔驰出营,衔尾追来。
同时追上来的,还有一支支长箭。
宋军骑手们的背甲或头盔上,时不时的就有叮的一声响,一击冲击便随之传来。
不过一应坐骑都披挂着防箭的厚毛毡,而骑兵们也都好端端的穿着战甲,黑暗中的马弓更是失去了绝大多数的准头。箭矢虽急,却也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很快,后面的辽人就只是零星射上一两箭,一心一意的追击。
种朴左颊一阵阵的抽痛。方才他在箭雨中回头招呼麾下将士时,嘴里突然间就多了一股浓浓的铁腥味,还有个异物贴着舌头,似乎是中了箭、受了伤。但偷袭城外的敌营失败,被一路追杀。在他的心头上,更重的还是计划失败的挫折感。
辽人的军营不好踹,但党项人可就容易对付多了。聪明的党项人全都换了装束。但他们身上的臭气改不了。何况还有更多的连装束都没改的党项人在?
种朴的目标就是他们。
党项人不可能为辽人卖命,国破家亡的现在,已经失去了过去与官军大战数百回合的锐气。这样被强逼上战场的军队,一旦在夜中被突袭,不是炸营,就是崩溃。而少了数千党项人,再想要攻打溥乐城,辽人就要用自家人的性命去填城墙外的壕沟。
但种朴看到的问题,辽人也同样看到了。
党项人在溥乐城外的军营,就是摆在陷阱上的诱饵。
刚刚走到党项人的营寨边,连绵数里的七八个营寨,须臾片刻之间,便一下变得灯火通明。
奔逃中,种朴心中大呼着侥幸。幸好今天是阴天,幸好身上的装备精良,幸好带出来的都是精锐。
而最大的幸运,就是他出来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预计。在彻底落入陷阱之前,终于反应过来,并及时脱身。
城墙就在眼前,城头上火光缭乱,背后的追兵却仍紧咬不放。越来越重的蹄声,显是没有放弃的意思。一旦溥乐城为了救回自家人而打开城门,他们就可以趁势杀进城去。一击破城的机会,契丹人当然不会放过。
跳动的心中只剩下兴奋,契丹骑手们的呼吸跟他们的坐骑一样激烈。再有半里就能追杀入城,宋人积攒在城内的物资便能尽数收入囊中。这可是宋人在年节前的积存,收获远比平日里更加丰厚。
但就在此时,军鼓声在前方城头上猝然响起,鼓声中,紧追不舍的辽军突然一骑骑的莫名翻倒在地。
当领队的将领从热血沸腾的追击中冷静下来,这才发现就在前方不远处,有一支人数颇众的步军,正在向他们急速射击。城头上火光太过眩眼,让人根本看不清前方的黑暗中到底有多少宋人,能看到的只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模糊黑影。
嗡嗡的弦声细密如雨,整齐有序。
这是陷阱!
半刻钟前,才出现在种朴等人脑海中的判断,现在又出现在辽人的心中。不过比起种朴,他们的运气就差了很多。
这不是力道只有六七斗的马弓长箭,而是神臂弓以数百斤力道射出的利矢。
锋锐,犀利,充满力道,而且有着更强的准头。
城头上一片亮光,城上的宋军士兵不可能分辨得清在城下的黑暗中奔驰的骑兵,纵使六具八牛弩都架上城头,也抓不住射击的目标。
但同样身处黑暗中的这两个指挥近千人的神臂弓手。他们就在城外,背对着城头,双眼早已习惯了黑暗。在他们眼前,追逐而来的双方骑兵,人和马都映照在来自城上的火光下。
箭矢落处,人惨嚎,马惨嘶。
一名名辽人军官在箭雨中,用着契丹话大喊着,试图收拢麾下的兵力,但他们随即就成了最为显眼的靶子,被乱箭射下马去。
追击种朴的契丹骑兵几近千骑,与守在正面的宋军弓弩手人数相当。可在长达两里多地的追击中,已经给拉出了一条长长的队列。追在最前面的两百多精锐,成了近千柄神臂弓集合打击的目标。最开始的一波箭矢,就将这两百多精锐骑兵射落了近半,让他们失去了秩序,更让被堵在后面的骑兵没有了一开始的冲击力。
从追击敌军,到被敌军伏击,这个转换过于剧烈,慌乱也随即传染开去。原本还有可能奋力一搏,挽回败局,但人心一乱,领头的军官又被射杀,就再也没了机会。
这是种朴事前埋伏在城外的两个指挥,并不是他的先见之明,而是他的参谋们对偷营计划补完后给出的意见。
当年在罗兀城,种朴就觉得韩冈提出的参谋共议的制度很不错,虽然事后几乎所有的西军将领都觉得这是多此一举,没有再延续下去。但种朴自**领军后,却在自己的麾下挑选了一些精明能干的军校,让他们共参军议,并处理军中庶务。
今天种朴决定了出城给辽人迎头一击,剩下的具体方案,便交由这些军校来完成。用城中唯一的一个骑兵指挥去偷营,同时准备两个步军指挥出城做接应。并不算很复杂的计划,却带来了挽回颜面的回报。
身后的追杀硬是被神臂弓截停了,种朴随即放缓了战马的速度。回头看看已经乱作了一团的追兵,精神一震的溥乐城主,随即便带着骑兵们如狼似虎的又返身杀了回去。
这是一个漂亮的反败为胜,千余追兵被打得四散而逃,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黑暗中坠马受伤。
不过当辽人后续的援兵赶来,种朴也知道见好就收,及时的率领在城外的马步军,陆陆续续退入城中。
种朴选择了在后半夜黎明前,人们最为困顿的时候出兵偷袭,当他退回城内,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微微的亮光。
“城主!”
“巡检!”
“十七郎!”
一看到种朴的模样,围上来的一群人脸色陡然变了,慌乱的大声叫着。
“仇老在哪里?!”
“还不快去医院请仇老来给城主医伤!”
面对围上来的部下,种朴想捂住脸,今夜的一战简直丢人现眼,幸好最后捞回了一点老本。但他的左颊上正插着一支长箭,却是怎么也捂不住。方才在城外厮杀时,种朴完全没有感觉到什么异样,但现在一歇下来,一阵阵的抽痛便让种朴坐不住,也站不住。
名闻关西的老军医仇一闻很快就赶来了。他头发胡子全都白了,可精神却好得很。明明前些日子,在韩冈和他弟子李德明的举荐下,朝廷赐了一个官身。但他还是在关西各路的军营中到处游走,不愿接受轻松一点的差事。这些天,正好逛到了韦州这里。
对于这位行医几十年的老军医来说,如何处理箭创,就跟吃饭喝水一般简单。拿着钳子将箭杆贴着肉夹断,手指探进种朴张大的嘴里,攥着箭簇一拔。随着锈迹斑斑的箭簇带着血水一并涌出,剩下的就只需要清洗伤口和缝合了。
脸颊上的贯通伤火辣辣的疼,种朴双手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发白,却是一声不吭。
仇一闻很满意种朴的配合,拿出一个葫芦,递给了种朴。
种朴接过酒葫芦,拔开塞子,浓烈的酒香立刻散了出来。
周围的士兵嗅到酒味后,齐齐咽了一口唾沫。这是慢慢一葫芦的烈酒,而且还是极醇正的烧刀子。放在军营里,十个人里面少说也有两三个愿意拿半个月的俸料钱来换这一葫芦的美酒。但放在此时,则是用来洗伤口的。
“用来漱口,用力点,好消毒!”
仇一闻的吩咐,种朴不敢不从。大大灌下一口酒,只漱了漱口,一半酒水从创口中喷出,剩下的一半则噗的一口吐了出来。都是鲜红的,还有一阵钻心的剧痛。
“好痛快!”种朴咬着牙大叫道。
“再来。”仇一闻逼着种朴再继续。
一葫芦烈酒漱口,吐出来的酒水中血色渐渐的就淡了。
“仇老,城主的伤可还要紧?”一名种朴的亲信紧张问道。
种朴听着就不痛快了,“不就是中了支箭吗?多大的事,蚊子叮了一下而已。”
“别动!别说话!”仇一闻用力拍了一下种朴的脑袋,毫不客气的教训道。
仇一闻的江湖辈分极高,甚至还跟种世衡那一辈的西军将领们打过交道,种朴一个后生晚辈,就是靠官位都摆不起谱,只能老实听话,不敢再乱动。
须发皆白的老军医带上老花眼镜,拿着一只放大镜,仔仔细细的查看着种朴脸上的伤口,最后松了一口气:“还好没伤到大血管,缝起来上了药就不会有大碍了。就是伤口长好之前得忌口。”
招了副手拿了消过毒的针线过来给种朴缝伤口,老军医年纪大了,手不如年轻人稳定。
种朴身上套着一身将军甲,防护力远胜普通士兵使用的九件套的全身板甲,更不用说骑兵的半身胸甲,从头到脚都能防护到。如果每一件配件都装备上,除了眼睛以外,不露一丝破绽。
但他为了方便指挥,也不想拖累坐骑,只是装备了头胸腹背等几个要害位置上的部件,还将护面给卸了下来。在阵上运气极差的被一箭射穿了面颊,还带去了一颗槽牙。
伤口缝好后,种朴叹着气,“这下破相了。原本就比不过十九相貌讨人喜欢,这一回更差了五分。下回再同他去逛窑子,那些婊子都不带正眼看了。”
“窑子里面,有钱的就是祖宗。怀里揣个百十贯,我这老头子去了照样不缺人奉承。下次去,见人就打赏,看看你兄弟能不能比得过。”
“有这闲钱,还不如用来教训士卒呢。今天能一下射退辽人,可都是平日练出来的功劳。”
“那就别抱怨了!”仇一闻说着,用棉絮沾了一种散发着莫名气味的黑色药膏,往种朴嘴里面塞,“膏药要贴着伤口,不要松开了。”
种朴乖乖的将药膏贴着内侧的伤口,一股清凉感从伤口处扩散开来,疼痛突然间就减退了许多。
帮种朴收拾好伤处,仇一闻收起药箱,让身后的小童背了,拄着手杖在副手的搀扶下往城下去。绝大多数的伤兵都在那里歇着。不过种朴要观敌情,没办法到随军医院中治疗,仇一闻只能上门看病。
种朴起身送行,顺带一脚踢起两名亲兵,“看什么看,还不去扶着!”
刚刚送走仇一闻,号角声便从各座城门处响了起来。
夜里的厮杀让辽人还是吃了一个不小的亏,终于忍不住要开始进攻了。
种朴几步跨到城墙边,望着辽人攻来的方向,城外旌旗招展,气势汹汹。真的是要进攻了。
“好!”种朴用力拍着雉堞,“就怕你们不来!”
p
宰执天下 第30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
【两连更,这是第一更,也是昨天的第二更。】
不出意料,号角声中,第一批被派上来的是党项人。
当先出阵的党项军大约三千多人,手上的兵器是全的,带甲的士兵也占了一半。基本上都是明晃晃的板甲。也不知党项人平日里保养起这些甲胄,擦了多少羊尾油,亮得在城上的种朴都觉得刺眼。
种朴咧着嘴,低低骂了一句,全都是高遵裕送去的好处。灵州城下一败,泾原、环庆两军加起来五六万人马,陆陆续续逃回来的有一多半,可还带着甲胄的就没几个了——逃跑的时候只会嫌盔甲重——全都送了人,还附带了神臂弓、斩马刀和不少能造霹雳砲的工匠。等到辽人占了兴灵,通过两国和议,俘虏换回来不少,但工匠一个都没有弄回来。
盐州之战的时候,若不是有了那么一批兵甲,党项人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攻破盐州城。且在盐州城下,他的父亲已经将高遵裕送出去的礼物拿回了大半,想不到还有这么多留在外面没有收回。
眼下党项人都能有一半装备上甲胄,辽人自不会缺。有了甲胄护身,神臂弓的有效范围顿时减半。
种朴阴着脸想着,不过立刻又叹起自己的鸿运来。幸好之前在城下守着辽人的一千步卒,因为辽人追自己追得太紧。为防误伤,不得不放近了才射。否则纵有事前这一番布置,也一样翻不了盘。种朴最后返身与辽人追兵厮杀时看得很清楚,他们身上分明穿了军器监造的胸甲。
在出战的党项军的背后,还有第二批同样有三四千人的党项军队——这一批人中,装备甲胄的比例看起来就少了许多——再后面,又有着为数更多的辽军压阵。北、东、西三面足够万人之众。只看气势,就远远超过不知为何而战的党项人。之前在城下的损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点皮肉伤,伤的只是颜面。
党项人没有骑马,而是步行。三千余人的攻城队伍以北面为主,从两里外的军营出发,扬起了一片烟尘。而在烟尘中,两艘飞船冉冉升上了天空。
“都派飞船上来了?!”
种朴的副将李清踏上了城头,眯着眼睛望着天空。
从西夏国唯一的汉人大将,到一城城主的副手,落差不可谓不大。在对降人一向宽厚的大宋,这是个很少见的例外。不过这主要还是李清本人的身份作祟。
如果李清像党项和吐蕃的豪酋们有自己的部族,那他至少能得到一个刺史的官称。可惜他是汉人,麾下都是汉军。降顺后,便立刻被解除了对军队的控制,然后便给安排到了不掌实权的位置上。不过在这过程中表现得极为恭顺,因为他本身的能力又得到了赵禼的看重,几经辗转才又被派到前线上来领兵。
“飞船倒没什么,反正溥乐城就这么点大。”
溥乐城并不大,城墙周长一千一百步,也就是三里出头。而且是标准的军城,没有什么闲杂人等,有的只是官兵们各自的家室。三千军汉城墙上一站,都能勾肩搭背起来,还不用担心背后有人坏事。
自然,守城不可能尽把人往城墙上堆,五六百人就足够了,保险一点也不过**百。种朴将两千七百多名步卒,按指挥分作六部,轮番交替上城。只要保证每一刻都有两个指挥在城头上就足够了。
种朴说起话来有些闷闷的。他的脸上缠着绷带,从左颊斜斜的挂到右边的耳朵上,紧紧地缠了好几圈,说话都不方便。不过有两个大嗓门的亲兵正拿着个两头没底的薄铁桶在他旁边。帮他喊话,城上城下都能听见他的号令。
抬起手,传令的亲兵便靠了过来,种朴吩咐道:“把我们的飞船也放出去。”
传令兵拿起薄铁桶,跑到内侧的边缘,扶着女墙冲城墙根大吼着将种朴的号令传了下去。
空气中烟味立刻就重了起来。
存在城中的燃料不少,可现在是冬天,如果不是辽人放了飞船,需要维持城中士气,种朴也不想浪费燃料在飞船上。两丈多高的城墙加上两层高的敌楼用来监察敌情,高度已经绰绰有余。
“那些云梯才是麻烦。”种朴指着越来越近的党项人,人群中那一架架三丈长的长梯十分显眼。
李清点了点头,“能造这么长的云梯,就能造霹雳砲。也不知辽人的营地里藏了多少工匠。”
“还有木料!”
种朴自问他在这一年来没有少下功夫。为了修复溥乐城,周边能用得上的木料全都给砍伐一空。加上还有寻常使用的柴草,也要对周边的草木植被的大肆砍伐,溥乐城附近,根本见不到半点绿色。但党项人的队伍中还是有云梯存在。
这让种朴很惊讶,“莫不会是从耀德城运来的吧?”
长梯的数目并不算多,种朴粗粗一数只有十几二十具。要打造能攀上高约两丈半的城墙的长梯,必须要有一流的木工手艺和上等的木料。即便不说木料,单是这个等级的木匠,就跟能开两石弓的猛将一样,已是为数寥寥。就是大宋这边也不多见,城外辽人手上自然更少。
在大宋军中,一般是干脆了当的直接打造云梯车,长长的梯子下面有了车体支撑,便不会因为长度过长而容易折断。只要有了图样,几个普通的木匠配合,轻轻松松就能做出来。比起单纯的三丈长梯,工艺上要简单得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