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方继藩有这么多的弟子,有才华的如过江之鲫,不说别的,就说他那几个已经出仕的弟子们,有人创出了新学,有人弄出了国富论,有人修了海图志,还有人诗词无双,都是百年难一出的奇才。
那么……徒弟如此,师父就必是更厉害了。
只是方继藩虽是收了许多弟子,偏偏从未修过书,没有等身著作,总不免有些遗憾。
可现在……方继藩突然说要修书了,自然引人注目。
可对方继藩来说,这哪里是期待啊,这分明是压力才是。
方继藩阴沉着脸,尴尬的干笑:“这个……这个……陛下……儿臣只是玩玩。”
古人极崇尚修书,一听修书二字,便免不得肃然起敬,毕竟……这就是学问,而学问这东西,本就是宝贵的,这毕竟不是后世,学问泛滥,爱学啥学啥,教授人学问的人,自然也就没有了光环。
可在这个时代,有人肯传授你东西,这几乎就形同是爹了,为啥……正是因为求学不易,学问乃是奢侈品。
这也是为何,弟子们都将方继藩当做自己的父亲一般了。
弘治皇帝略带责备:“这是什么话,哪怕你再有才学,这学问二字,岂可说玩玩这是能玩的吗”
方继藩:“……”
弘治皇帝道:“既要修书,就要端正心态,将他当做极正经的事,切莫有任何闲散的心态。这多少的大才子们,他们最大的梦想便是‘奉诏修书白玉堂,朝朝骑马傍宫墙。’,这是何等大的荣耀。玩玩二字,出了你的口,入了朕的耳,朕自是看你是晚辈,不予计较,可若是传出去,别人如何看待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可见编著书册,有多大的用处。朕知你是有大才,修出来的书,于万世有益,方才期许。可惜……朕没有什么才学,不然,哪里需你去修书”
这般一通教训,让方继藩顿时觉得亚历山大,竟是一时不知该说点啥,他想了想,却是道:“儿臣不修了,不修了……”
不是方继藩不肯修,他是有心修一部书的。
可哪里知道,会惹来这么多的是非……
卧槽,你们真拿我当孔子了
方继藩忙不迭的摇头。
弘治皇帝反而有些恼怒了。
他不喜的是方继藩对于学问的态度。
学问这东西,岂是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
“卿乃齐国公,是朕肱骨,岂可朝令夕改,这书,非修不可,来人……”
萧敬道:“奴婢在。”
“敕方继藩为总修撰,安心修书,其书修成之后,命人传抄邸报……”
方继藩:“……”
真是惹不起,惹不起啊……
方继藩怕了,匆匆忙忙的出宫。
坐在马车里,老半天回不过神来。
其实……他起初真的本着玩玩的态度。
哪里晓得,只是随手写点什么,自己的弟子们闻讯,下了值,闲来无事便往自己这里跑,总想打探自己修的是什么。
这事很快就在西山书院传开了,于是西山书院的弟子们,人人议论纷纷,对此津津乐道,只等一睹师公大作。
街头巷尾,叽叽喳喳个没停。
现在好了,连皇帝老子也晓得了。
不成……得赶紧回家。
回了府,匆匆的赶回书斋,而后将原有稿子,统统烧了个干净,万万不可让人知道这是他的手笔。
毁掉了所有的痕迹之后,方继藩方才放心。
可接下来……他又头疼了。
现在连皇帝都过问了,这书是非修不可,更何况满天下人都在关注着呢!
自己该修什么才好
新学王守仁早就提出了。
经济学那刘文善不但写下了国富论,此后围绕着国富论进行阐述,已经硕果累累。
开眼看世界,要做世界第一人,呃……徐经貌似已经干了。
这些该死的弟子,这是吸收了我的营养,逼得我无路可走啊。
至于其他超前的理论,方继藩却是觉得……显得过于先进了,毕竟……一切的理论,都来源于现实,否则便是空中楼阁。
方继藩于是开始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陛下给自己挂了一个总修撰,真是一个大麻烦啊。
只怕……全天下都要知道了。
要知道,这总修撰一职,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权势,可需知,自太祖高皇帝开始,便只有内阁大臣才能担任的。
中原王朝自称为礼仪之邦,这礼仪之邦就来源于传承,何谓传承不就是书吗
有了书,无论是被多少异族侵入,又曾历经过多少昏暗动荡的时代,只要这书本还在流传,这根便在,总有重新焕发光芒的一日。
可如今……
方继藩决定先拖延一些日子,他的脾气越发的暴躁。
等过了十数日,宫中却来了人,竟是萧敬亲自来了。
&n
1680.第1598章 龙颜大悦
第1598章 龙颜大悦
每当想到自己又做了一件善事。
方继藩便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充实感。
他终于知道,人为何要向善了,这是因为能从中获得喜悦啊。
可王金元听到少爷竟还要将孔家人也送去黄金洲,心里却是惊起了惊涛骇浪。
古往今来,只听说过朝廷对圣人后裔屡屡给予恩赐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将孔家人流放去黄金洲的。
少爷……还真是……
王金元哭了。
他算是真正长了见识。
方继藩见他不言,不禁瞪着他,怒声问道:“怎么啦,脾气见长了本少爷的话都敢不听。”
“听,听。”王金元再无犹豫,忙不迭的点头,小鸡啄米似的:“小人这就修书……只是……只是……”
方继藩冷笑:“滚!”
王金元于是不敢说话了,连滚带爬的告辞而去。
方继藩则继续捡起了笔,咬着笔头,对着书稿陷入深思。
………
一封书信,火速的送至了曲阜。
这衍圣公府,又称之为大成府。盖因为至圣先师供奉于大成殿中。
大成府里,衍圣公自大成殿中祭祀出来。
他显得有些疲惫。
近来发生了太多事,虽然和曲阜无关,可是这衍圣公心里却是自知,这一场风暴没有停止之前,这风平浪静的曲阜,随时都可能被拉入泥潭。
近日,他开始读新学的书。
并且在祭祀时,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念诵了一篇与新学有关的祭文。
当然,这是表面功夫。
衍圣公通过书信,尤其是与京师中的儿女亲家的一些书信往来,已让他对京师的情况了如指掌。
而今,胜负已定,一切都已拨云见日了。
衍圣公呼了一口气,至配殿,坐下,有人斟茶来。
他轻轻接过茶盏,端起来呷了一口。
嗯,好喝。
真个人瞬间惬意起来。
此时一名祭官匆匆而来,道:“京师来了书信。”
衍圣公眼皮子微抬,问道:“谁的书信”
京师的书信太多了,毕竟作为圣人后裔,当朝的诸公,大多与衍圣公保持着书信的往来。
“齐国公……”
一听齐国公三个字,衍圣公平淡的脸色,顿时变得肃然,他豁然而起,面向京师的方向微微身子一欠。
“齐国公平日操劳,日理万机,想不到又有书信来,可见他对名教之事,格外关注。治天下莫过于教化,齐国公一心匡扶社稷,教化天下,实乃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令人钦佩,来,取他信来。“
衍圣公接过了信。
小心翼翼的拆开。
虽是面上一副微笑的模样,手却在轻轻的颤抖。
信展开。
他看了良久。
面上依旧是保持着亲切。
此后,再将信小心翼翼的收起来,抬头,郑重其事的道:“齐国公真是奇人啊,总有奇思妙想,这样的好主意,吾为何不曾想到。君子和而不同,大抵就是如此吧。书信之中,可谓是字字珠玑,令人受益匪浅,难怪人们都说,齐国公弟子三千人,堪比先师。来人……”
“在。”
衍圣公捋须微笑,亲切的道:“择选三千族中子弟,前往黄金州,黄金洲而今,也属我大明疆土,岂有不教化之理,别的读书人可以不去,我孔氏没有不去的道理,这沿途所需的钱粮,府中也一并出了,不必教朝廷为难,孔氏一门,深受国恩,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那祭官懵了,睁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衍圣公:“三千户,去黄金洲公爷,这……不妥,大大的不妥啊。“
衍圣公微笑道:“如何不妥”
祭官连连摇头。
“公爷,那黄金洲是充军发配之地……”
衍圣公一脸不以为然的看了他一眼,接着便很认真说道。
“那是我大明的疆界,囚犯去得,孔氏的族人也去得。”
“这……这……这……”祭官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公爷,那齐国公,欺人太甚了,公爷何以对他……如此……如此……”
他本想说卑躬屈膝,却又没出口。
“荒谬。”衍圣公眯着眼,打量着这祭官,肃容道:“吾与齐国公亲密无间,亲若叔侄,尔何故从中作梗,挑拨离间。”
这祭官面如死灰。
终究,他是衍圣公的亲信。
衍圣公却是吁了口气,转而幽幽道:“此吾家立身之本也,你知晓什么”
………………
方继藩这几日总是闭门,折腾了足足的一个多月。
这期间,萧敬隔三岔五便来,都是奉皇帝旨意,特来看看这书修的如何。
此事,已经传遍天下,京师上下,对此也颇有期待。
唯独是这西山书院的师生,更是掐着手指头数着日子,只盼能有什么讯息来。
便连太子都惊动了。
他料定这定是老方要修一部物理的书籍,这是朱厚照的老本行,最近,他的研究所,没有方向,只好转而去研究一些机械,虽也不担心无所事事,却总觉得差了一口气。
现在老方要修书,说不准,又有一个新的奇思妙想也是未必。
朱厚照甚至不敢去打扰方继藩,唯恐方继藩受了外界的影响。
终于,在一个月之后,方家出了消息,方继藩终于出门溜达了。
一下子,满京师都震动起来。
大家都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奇书。
毕竟,有人认为此书之中,必定是妖言惑众之言。
也有人认为,此书必定比肩四书五经,是新学新的圣典。
方继藩出门之后,率先去巡视的,乃是西山建业。
&nbs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九族
弘治皇帝这些日子,自是极关注那三司会审的事。
可越是关注,心里便愈发的气闷。
朝中百官,显然有不少人在拖延。
不过对此,弘治皇帝没有轻易的干涉。
他在等!
等一个结果。
可是当最新的奏报送上来的时候,弘治皇帝显然被这样的结果弄懵了。
刘辉文自知自己罪孽深重,自请流放黄金洲
而且……还自称自己整个家族,俱都迁徙过去。
要知道,诛灭三族是极重的成法,而三族流放,也是极严重的。
这虽然是免了死,可这时代的人最是害怕背井离乡,何况去的还是黄金洲。那么祖宗还要不要了毕竟人可以迁,可祖坟却是迁不走的。
弘治皇帝惊愕过后,便满心的狐疑,这奏报里实在显得过于蹊跷啊,因为这根本和此前刘辉文大放厥词截然相反。
现在刘辉文不但认罪,甘愿受罚,而且根据奏报所称,他痛哭流涕,后悔不已,甚至万念俱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