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若是如此,岂不是天主根本就不存在

    这已是信仰的动摇了。

    可他亲眼看到了人们一个个的试验。

    那大明的舰船,围绕着地球,居然完成了一周的航行。

    这令他开始觉得,求索期刊着迷起来。

    甚至他还对手术感兴趣。

    这两三年的时间,他从大明抵达了西洋,又到了佛朗机,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可是离得越远,他心越痛得厉害。

    这是一次黑暗的旅行,仿佛自己行走在黑夜和愚昧之中。

    他被迫参加各种的沙龙,和他们吃着难以下咽的所谓美事,听着有人虔诚的吟唱着赞美诗,可他脑子里所想的,却是打边炉,是那美丽的,毫无神学色彩,只寄托个人情感的诗词歌赋。

    现在自己回来了。

    自己面对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舰船在摇晃。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天子守国门
岸上,驻守大沽口的,乃是金吾卫。

    太子将他们调遣来,显然是让他们防备海上之敌的。

    可是……海上哪里有敌人。

    金吾卫乃是亲卫,是陛下的扈从。

    正因如此,所以只有良家子充任。

    而所谓的良家子,多是世袭的亲贵子弟。

    他们一个个高大魁梧,穿着钦赐的



1673.第1591章 人的命运啊……
    第1591章 人的命运啊……

    这诺大的刘家后院里,鸦雀无声。

    每一个来客,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人们沉默着,努力消化着。

    免佃租,这是旷古未有的事。

    说句难听话,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翻遍了史书,也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

    若只是一个士绅昏了头,其实也不打紧,一个士绅,满打满算能有多少的地,他若是免佃租,自然而然,会被淘汰掉,因为用不了多久,他就会破产,而后土地会被贱卖。

    可如若是上亿亩土地,直接免掉佃租呢

    这是何其可怕的事啊。

    他方继藩……难道打算吃土

    可显然,西山钱庄现在是财源广进,而且所得的土地,本就是以最低的代价获取的,在这些来客们眼里,几乎和抢也没什么区别。

    人家既然敢免,总能从其他地方挣回来。

    可是……咱们怎么办

    当下的佃租,大抵可分两种。一种是土地的所有产出,士绅和佃户按比例来分摊,好的地方,是五五开,差的地方,是三七开,士绅得七,佃户得三。

    当然,这等均分法,是较为温柔的。

    还有一种,被称之为铁板租,所谓铁板租,便是大抵一亩田倘若能收三百斤米,按规定,你租了地,这一亩田,便要收你一百八十斤至两百斤不等。

    看上去,铁板租和均分法没什么分别,却不要忘了,哪怕是佃户,也是需要应付粮税和徭役的,这几年,徭役可以用银抵扣了,倒是还要了一些。而这固定缴纳的粮食,加上皇粮,寻常的佃户,若是在丰年倒还好,一旦遇到了灾年,粮食减产,这一亩地,可能都种不出一百八十斤粮来,等于是一年到头,白白的耕作,粮食全部给收缴了去,可能还倒欠士绅一笔钱粮。

    这个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友善的士绅,会免去佃户所欠的的粮食,这样的好士绅,是不少的,通常被称之为大善人。

    王世勋就是如此,他家在清河,素以王大善人的称号,延续了十数代。他的高祖是王大善人,他的爷爷是王大善人,他爹是王大善人,到了他这,自然也是王大善人。

    因而,许多人一旦沦落到了做佃户,那么几乎子子孙孙都别想翻身了,因为在丰收的年份,你一家老小,也不过是勉强有口饭吃,甚至还得饱一顿饿一顿,种出来的多余粮食,统统都做为粮税和佃租之用。

    可一旦遇到了灾年,粮食减少,不但颗粒无收,还倒欠着善人们数不尽的佃租,如此如滚雪球一般的债务,子子孙孙,是永远还不清的。

    大明的流民问题,至少在现下,并非只是天灾所导致,而是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兼并,天灾的频繁,许多佃户们发现,自己哪怕是租了田地,辛劳的耕作,到了农闲时,安分的完成了官府的徭役,可其实……他们绝大多数时候,未必能挣到自己的口粮,甚至……因为铁板租的缘故,可能还欠着一屁股债务。

    于是……人们逃了。

    这些年来,土地的收益不断的提高,大量新作物的出现,让不少佃农终于可以缓了一口气。

    可事实上真正最大收益的还是士绅。

    原因无他,地是他的,作物的收成高了,这佃租也要涨一涨,最终的结果是新作物带来的巨大好处,一亩地多收的一百斤粮食,可能只有二十斤流入了佃农的口里,八成以上,依旧还堆在士绅的谷仓里。

    这世上……终究是胳膊扭不过大腿的。

    可无论你是胳膊还是大腿,终究还是血肉之躯,现在有个狗一样的东西,他提了一把刀来。

    王世勋是何等人,他是读过书,明白道理的。

    这一刻,他整个人颤抖,脸色苍白如纸,嘴唇不禁开始哆嗦起来。

    从前方继藩那狗一样的东西,是折腾出各种商业和金融手段,把士绅们拉下水,而后用丰富的经验,将这一批士绅统统收割掉。

    而如今,收割来的土地……现在成了这狗东西手里的神兵利器,转过头……直接对着那些没有被商业和金融拉下水的士绅……当头一棒。

    要完蛋了……

    如此巨量的土地,免收佃租,到了那时……自己的地……还有人耕种吗

    那些佃户,还不赶紧携家带口,疯了似得往西山钱庄的田庄里涌啊。

    给西山钱庄种地,只需缴纳皇粮便是了。

    可给士绅们耕种,却是要缴纳六七成的佃租,这等于是……种一亩地,得以往三倍的收益。

    三倍啊……

    许多的宾客,身躯也已开始颤抖。

    突然……有人哀嚎:“只怕地价……还要跌……跌跌不休,不知何时是个头。”

    说出这番话的人……却无人去理会他。

    因为这不是跌的问题。

    地价跌了,只要地还在自己手里,自己不卖,谁能奈何自己。

    因而有人更有见识:“这何止是地价下跌的问题,周兄在博野县有地六千余亩,以后……还招的到佃农吗就算招到了佃农,且问,你打算收他几成租七成六成五成三成二成只怕是二三成,想来……也无人问津吧。”

    没了地租,难道大家伙儿自个儿下地耕种,在场之人,哪一家手里,不是有数千亩数万亩的地啊。

    而一旦士绅们所收的地租暴跌,从土地中所获得的收益,自然就少的可怜了,那佃农,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便知足的。可对士绅们而言,他们稀罕的不是饭,他们有大宅,家中有仆从,需要车马,更需供养子弟读书,他们家大业大,除了有大房,还有二房、三房、四房,这里头的开销有多大一旦收益暴跌,这家……还维持的下去吗

    “完了……完了……”有人嚎哭起来:“这地……我看得赶紧卖,再不卖,只怕无人问津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万物皆涨
    这天下的牙行,何其之多。

    可在各个省城,各个府城和县城,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扫而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来自于消息的传递。

    这个时代消息再快,也是有限的。

    势必会有一个时间差。

    谁若是掌握了最快的马,能迅速调集足够的资金,那么……谁就能尝到甜头。

    只是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依旧是后知后觉。

    因而这世上,其实有许多人看到这一点。

    王不仕能看到,王金元能看到。

    京师里,但凡是有些头脑的人,也都能看到。

    只是可惜……有的人固然有头脑,偏偏,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

    没有实力,就派不出人马,也一时之间调集不了如此巨量的资金。因而……也只能望洋兴叹,继续做着假如我有钱,哼哼哼……定当如何如何的春秋大梦。

    次日清早,邓健就带着人迅速的赶往各个县城了,山东每一个府县,他们都不肯放过。

    可就在济南府的各个牙行里,人们还在笑话着昨日那个戴着大墨镜的傻瓜跑来买地,又或者听说这地竟可以卖出去了,有人跑来打听,这到底是何方神圣时,就在正午,许多人聚在牙行里窃窃私语,或是笑话昨日那个大傻瓜时。

    急递铺的快马……却终于姗姗来迟。

    “齐国公死而复生!”

    这消息一出,顿时济南省城震动。

    人们奔走相告。

    齐国公活了,他活了……

    士绅们的心思复杂。

    活了……敢情好啊,大家有救了,说不定,堆在谷仓里的粮食……又要有了销路。

    啊呀……不对呀……我的地,我的地啊……

    这一次……竟是许多人,连哭都哭不出来。

    而接下来……许多的商贾开始蜂拥而入,济南本地的商贾也突然开始出没。

    人们争相到了牙行,前几日价格低廉的土地……还有吗

    机会永远都不会给这些后知后觉的人。

    牙行的伙计,现在笑不出来了,比哭还难受。

    因为下一刻,打上门来的是昨日卖地的那些士绅。

    “凭啥你们这么早就把地卖了”

    “你们定和那人串通好了的。”

    他们带着家人冲入了牙行,将这牙行砸了个稀巴烂。

    有人滔滔大哭“此乃吾家祖地啊,吾对不住列祖列宗啊。”

    “哎呀,我家连襟在平原县,前几日修书来,也说在卖地,却不知他的地卖了没有。”

    于是乎……忙有人心急火燎的下乡去报信。

    可在平原县里,一个个交易……正在进行,买卖的双方,都本着对方是个傻瓜的心思,个个眉开眼笑,都恨不得立即订立契约,唯恐迟了。

    这样的事,在山东,在山西,在河南,在南直隶,在江西,到处都在发生。

    …………

    方继藩这几日都乖乖的待在家里,看着每日围着自己团团转的朱厚照,总觉得有些碍眼睛。

    这家伙难道就不找点正事儿做

    他是想蹭我的饭吃吧

    与此同时,一封封的快马奏报,接二连三的出现。

    最先来的,当然是京畿一线的土地收购奏报。

    “少爷……”

    回来的,乃是一个孔武有力的少年,叫虎子,至于姓啥,方继藩反正也懒得去记。只晓得他是西山的农户子弟,读过几年书,可惜读书不太长进,因而索性进了方家做看家护院。

    方继藩翘着脚,看着这少年人,少年人因为是一路跑来的,气喘吁吁的样子,口里道“刘掌柜昨日就已在河间、真定等府,大肆收购土地,几乎市面上的土地都收购一空,不过听说,似乎还有人在暗中收购,抢了我们的买卖,不过刘掌柜说了,眼下当务之急,是赶紧的有多少起就收购多少的地,现在没有时间去摸对方的底细,昨日在各府的府城,就已购地数十万亩,接下来还将去县里……”

    方继藩不禁唏嘘。

    不成熟的市场,就是好啊。

    若是在后世,哪怕是再不好的消息,即便是暴涨和暴跌,也不至今日这般,只有这大明这般,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人们对于市场的信心并非源自于市场本身,因而每一次暴涨和暴跌,都如血洗一般。

    其实……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

    方继藩的生死,某种程度来说,代表了大明未来的方向。

    此前那些读八股的读书人,以及儒家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对于无数的富户和商贾而言,一旦方继藩遇刺,那么最大的隐患就是人亡政息,若是没有齐国公压着,商贾们自知接下来的命运是极惨淡的,这命悬一线的风险,谁敢承担。

    因而……这消息传来,便是一泻千里,几乎所有的商家,纷纷想要囤积真金白银。

    而这不成熟的市场,现如今,却成了方继藩的游乐场,这真的怪不得自己啊,要怪,只能怪那该死的刺客了。

    方继藩大喜道“大家办事都很尽心,也很尽力……来来来,那谁那谁,这是赏你的。”

    方继藩说着,从自己的桌几上,随手抓了一把地契塞到虎子的手里,乐呵呵的道“这一点东西,算是犒劳你了,给本少爷继续打探,这些日子会忙碌一些,要用一些功。”

    虎子手里抓着这一把地契,眼神有点愣,懵了。

1...11421143114411451146...1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