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两个月的战争下来,艾伦威尔逊相信,惨烈的伤亡数字足够双方冷静一段时间了。
“关于战后重建的事,毫无疑问,大英帝国应该骄傲的挺起胸膛。阿拉伯联盟和美国的关系需要时间来改善,就算沙特愿意在当中尽一份力,这也需要时间。”
艾伦威尔逊拉上财政部常务次长弗兰克一起来到唐宁街十号,见到了正在拿着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访问的外交大臣所发来的文件,准备发挥英国外交影响力的首相。
巴勒斯坦地区因为战火波及,难道阿拉伯联盟就不管了?放任流民出现,就算是不管,英国也应该找中东国家谈谈,使其不成为不稳定因素。
英国能够有什么坏心思呢,英国远在千里之外,真的出现问题还不是要周边国家承担。
“也确实应该让阿拉伯国家拿出来一点利益了,那些产油国都赚大了。”哈罗德威尔逊点头,认为白厅出了一个好主意。
“我们可以牵头阿拉伯国家分区承包重建,在重建上留下感谢各国领导人的纪念碑。”艾伦威尔逊兴致盎然的开口,“我想这些工程,足以让英国在石油危机期间,巩固自己的经济前景。”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新党魁撒切尔
双方的伤亡数字估计还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公布,但就重建来说现在就可以开始了,波斯湾的石油富国可以口口声声要帮忙的,这个机会不能放过。
有需求就会有经济发展,所谓消费升级就是如此,当然消费升级也并非是什么好事罢了。
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信用卡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贷款的适用范围将会扩大到很多领域,这都是为了尽早度过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手段,但英国这边,艾伦威尔逊还是不希望出现那种场景。
所以该大建就大建,不要嫌弃赚钱辛苦,实在不行和马来亚当局七三开让出一点利益,要是马来亚那边不同意的话,这个世界上愿意付出辛苦赚钱的人有的是,实在不行韩国,孟加拉人,尤其是孟加拉人,想必非常愿意流血流汗进行战后重建。
人力资源对于当前的大英帝国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要是英属印度还在的话,连讨论的必要都没有,直接就去南亚抓移民了。
在谈完重建的事情,艾伦威尔逊就本次石油危机发表了看法,以及对英国的战略定位问题,和首相哈罗德威尔逊进行了讨论,他觉得殖民地独立的高峰已经算是度过去了,至少美国方面没有过多的精力,现在肯定会把注意力放在内部调整上面。
至于苏联方面,苏联肯定是比二十年前强上了一个次元,但经过了二十年,苏联国力的增强却对欧洲的影响力却在削弱。
当然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苏联的干涉能力还是在上涨,英国要小心的是属地给苏联武装渗透。
“智利的变故表明,苏联的影响力似乎没有像你说的在减少。”哈罗德威尔逊不同意这一点,苏联都把手伸到美洲了,那可是美国的后院。
“那是美国自己的问题,我说苏联影响力在削减,指的是对发达地区的影响力。”艾伦威尔逊开口解释,“这一次的石油危机肯定会造成各国经济上的困难,但不代表苏联就有办法对发达国家做什么。现在绝大多数的殖民地已经独立,剩下的地方,英国只需要做好重点防守。”
两个白厅首脑,主要还是就经济危机的英国应对之策,和哈罗德威尔逊进行讨论,既然危机自然有危险和机遇,目前来说英国处在一个良好的轨道上,哈罗德威尔逊也同意这一点,表达了白厅工作对英国顺利发展的重要性。
“很高兴首相这么认为。”弗兰克表达了对首相认可的支持,“国防部的意见是,这一次战争证明了适当军力的重要性,英国就算不能和美国苏联并驾齐驱,也要尝试做一个决定性的力量。有军事做后盾,外交工作也容易展开,外交工作创造的良好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发展好了,肯定是执政党的功绩,对于白厅而言,我们也可以涨工资。”
“涨工资这件事,只是经济发展附带的东西。”艾伦威尔逊轻声咳嗽一声,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就?绅士们不要体面么?
战争结束了,英国的外交工作还没有结束,关于引起战争的约旦河水源问题,还是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以色列生存都是问题还会开战,而且根据国际法,阿拉伯一方确实不应该在水源问题上下功夫。
还有就是专门为阿连德打造的社会党国际大会,哈罗德威尔逊表示,阿连德已经点头会对英国的邀请进行正面回应。
“希望阿连德返回自由世界的怀抱。”艾伦威尔逊听了之后也表示良好祝愿,希望智利的事情能够得到良好解决。
智利的问题明显是美国的操作有问题,如果说美国在美洲之外还伪装这么一下,在美洲从来都是连装都懒得装。在其他地方能落实个百分之十,在美洲连百分之一都落实不了。
结果就出现了,高压之下,拉美的社会党人都被当做亲苏党派对待,这非常的离谱,社会党人的大本营伦敦,这一次是应该发挥外交影响力了。
艾伦威尔逊在适当时候愿意创造机会让苏联收拾一下美国,但不准备真的朝着剑桥五杰的路线迈进,智利最好还是拉回来,哪怕是朝秦暮楚也好。
总之,纷乱的一年虽然即将结束,但英国的外交工作才刚刚开始,他这个卑微的社会公器,还要继续努力奋斗,这才哪到哪,不过才中场休息。
因为石油危机带来的石油使用成本上涨的经济危机,迈着矫健的步伐,光临了欧美各国,首先就是本土毛都没有,只能依靠劳动力发展制造业的日本。
随后就是理论上不会被石油禁运影响的美国,最后抵达了似乎不是日本这么资源脆弱,也比美国分配公平的多的欧洲。
原油库存开始处于令人担心的低水平线上,阿拉伯的原油禁运引发了美国公众购买汽油的恐慌,各界纷纷呼吁实行配给制度,汽车排长队加油成为街头巷尾的常见现象。
在金融界的压力下,美国各州政府被迫大幅削减了公路、桥梁、医院和学校的投资计划以用来偿还银行债务,这使数以万计的工人下岗,美国最繁华的城市群也开始变得支离破碎。
在欧洲大陆,油价上涨的冲击同样带来了自“大萧条”后最可怕的景象。
尽管德国政府制定了周末禁止开车上路的紧急规定,但随着该国进口石油花费增至骇人听闻的一百七十亿马克,仍有将近五十万人因此失业。
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了令人恐惧的百分之八,运输业和农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钢铁、造船和化工等关键性工业部门也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这一次由石油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当然不可能只影响到发达工业国,比较脆弱的落后国家一样付出惨重代价,工业国出现社会倒退,和第三世界出现的问题相比,已经什么都不算了。
本身足够地大物博的苏联,当然不会受到石油危机影响,开始在和美国的对抗当中采取进攻态势,正当自由世界这边绝大多数国家陷入衰退的时候,埃塞俄比亚发生军队哗变,苏联抓住了机会开始向东非水塔发挥影响力。
此时,军队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已经崛起。下级军官成立了一系列委员会,以此来左右军队。后来。由正规军、警察和地方部队三支力量成立了“协调委员会”。
发海尔·马里亚姆·门格斯图为首的军官领导的革命,结束了埃塞俄比亚的君主制。
埃塞尔比亚转而和海尔塞拉西时期的亲美政策进行切割,和苏联缓解关系,和邻国索马里一样表达对苏联的欢迎。至于埃塞俄比亚的另外一个邻国北苏丹,同样是倾向于苏联的国家,只不过和中苏保持着都不错的关系。
尼雷尔领导的坦噶尼喀和马拉维联合共和国,和北苏丹的情况差不多,同样是倾向于东方集团,但对中苏保持均等友好的国家。南部非洲同样战火连连,安哥拉、莫桑比克的葡属非洲殖民地的游击队,也接受了苏联的军火援助。
加上历史上苏联从未染指的刚果金,非洲的亲苏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力量。
一九七五年四月北越经过数月激战攻克西贡,随即宣布解放全国。大量南越高官和难民出逃,西贡铁拳的照片传遍世界,美国竭尽全力想要保存的南越政权,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南越被消灭也标志美国在这场东南亚的战争当中输掉了底裤。同一个月,柬共占领金边全部全国解放。
五月份开始,老挝全境出现大量游击队,老挝王国的存在已经岌岌可危,最终老挝王国在一九七五年结束了自己的历史。
哈罗德威尔逊在这一年年初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次大选,在各国普遍因为石油危机导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哈罗德威尔逊再次胜出,继续工党的执政狂潮,英国大选的结果,也像是一个信号,在经过了两年时间的适应和调整,在一九七五年的第一季度,各国经济终于开始了回升。
但是比起石油危机之前的高速增长,危机过后生产回升缓慢,几乎接近停滞;同时,危机期间出现了普遍的通货膨胀,危机过后通货膨胀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了经济增长缓慢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保守党在败选之后,爱德华希斯宣布要辞去党魁职位,在这一年年底,保守党开始了党魁的选举,艾伦威尔逊十分关注这一次保守党内部选举,因为两个候选人他都熟,前国防大臣普罗富莫,另外一个是前教育大臣玛格利特·撒切尔。
最终结果很快出来,保守党对外宣布,前教育大臣玛格利特·撒切尔击败普罗富莫,成为新的保守党党魁,将会领导保守党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继续为夺回执政权努力。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亲临前线
“我们把一切放在大炮前面,他们却把大炮放在黄油前面……”拿着遥控器把播放撒切尔夫人就职保守党党魁的讲话新闻关掉,艾伦威尔逊十指交叉拖着下巴,看了一圈周围道,“大家怎么看。”
“有些出乎预料,之前的预估,她不太可能成为党魁。”约翰·亨特感叹了一句然后评价道,“不过撒切尔夫人算是很有胆量的议员了。就职讲话简直像是访问美国的丘吉尔,样子也很凶。”
艾伦威尔逊眉毛一挑,很凶么?其实年轻时候就算不是最漂亮的那种,样子也是不错的,轻声咳嗽一下道,“我们不评价政治家的外貌。但可以看出来女人执政往往更加愿意表现强硬,希望别人忽略她的性别,比如英迪拉甘地、梅厄夫人。”
“那她还是少说两句比较好,现在和苏联对抗并不明智。”伯克·特伦德不咸不淡的开口,“看看这几年的形势,两相对比简直令人尴尬。”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利益出发,承认安哥拉的独立。葡萄牙的情况已经那样了,尽量效仿智利的操作,对葡萄牙予以谅解。”艾伦威尔逊沉吟了一下,“为果阿大量资金撤离争取时间,告知里斯本我们的建议,将财富加快转移。几个英国银行会予以协助。”
两人都郑重的点头,不管怎么说,既然葡萄牙认为已经坚持不下去了,那么总不能空手而归。
最近葡萄牙在混乱当中,在非洲的战争开销已经传导到了本土,虽然艾伦威尔逊曾经竭尽全力的帮忙过,但也就不过是让革命晚了一年多爆发。
毫无疑问,现在美国和苏联都在竭尽所能的希望掌控葡萄牙局势,葡萄牙政变的事和皮大帅在这个世界对阿连德那一场未遂政变比较,是最能证明美国双标的。
因为葡萄牙在欧洲,哪怕出现在了具有革命性质的政变,美国也能忍下一口气,继续保持耐心的拉拢,或者开惠,希望把葡萄牙拉人美国认为正确的轨道上。
而智利那一场政变,如果不是不愿提透漏姓名的权威人士走漏了消息,阿连德已经坟头草丈五。
哪有两年前在社会党国际大会上,表示只是想要带领智利发展经济,表示绝对不会破坏选举制度的承诺。
“只不过是一个在野党的党魁。当前苏联的声势,撒切尔夫人的言论只是她的个人言论。”艾伦威尔逊笑着安抚道,“什么时候她到了唐宁街十号,才是把她说的话兑现的时候。”
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苏联的全球进攻进展颇多,原来是法国殖民地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加上印尼,几乎已经和自由世界在东南亚二分天下,这还不算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国的武装游击队,当然这些武装游击队也有某大国一部分功劳。
现在美国是不会说什么,等有一天苏联完了,山巅之城肯定会教做人。
这些国家还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直接使用苏联体制的国家,一种是执政党派或者领导人对苏联示好。如果要计算后者的话,缅甸在一定意义上也不是多可靠的国家,艾伦威尔逊记得,缅甸有段时间叫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已经是准备见机不妙就要跳船。
如果不是在这个世界的印巴战争,英国玩了一手登陆孟加拉,没准现在缅甸的名字都已经改了。
其实缅甸这种状态的国家最明显的是印度,印度虽然有选举制度,但是谁都不能否认这是苏联的盟国。连利比里亚这个美国黑人移民建立的国家,这两年都在频频向苏联示好。
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刚果金、刚果布、莫桑比克、安哥拉、多哥这种是所有体制照搬苏联的国家,坦噶尼喀、利比里亚、北苏丹这种是领导人或者执政联盟和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
曾经说半个非洲都是法国的,现在半个非洲都是亲苏国家,这里面艾伦威尔逊也做了一点贡献,刚果金这种历史上美国的坚定盟友,成了苏联的亲密盟友,就是他这个无上权威的功劳,其实他的功劳怎么可能只有这些,北海道、印尼。
这两年美国十分支持英国的非洲战略,除了埃及王国之外,从红海开始一直向下直奔南非,除了英属肯尼亚之外,整个非洲东海岸已经全部由广义上的敌对阵营支持者占满,只不过有的是亲苏,有的是和中苏关系都不错。
处于现实考虑,美国如果不支持英国的话,作视乌干达王国、英属肯尼亚也发生政权更迭,曾经从开罗到开普敦的大英帝国非洲战略,就要被苏联实现了,美国开始通过南非,支持南罗德西亚的白人武装,不过随着西边的安哥拉、东边的莫桑比克接连独立,并且在苏联的支持下才独立,南罗德西亚能坚持多久?
艾伦威尔逊反正是很悲观的,工党政府已经和南罗德西亚撇清了关系,如果白人族群不同意把政权移交给主体黑人,只有一个建议,按照人口比例分治,这也要看黑人是不是同意。
虽然自由世界被这一次石油危机折磨够呛,大家一律平等,甚至美国吞下了大部分的货币超发后果,美国的地位下降,其他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经济格局也由美国独霸转为美、日和西欧三足鼎立,相互竞争。
进入滞胀阶段后,随着矛盾的加深,各国经济发生滞胀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平衡有了新的变化。
美国的滞胀比欧洲国家和日本早,货币超发不就是美国在南越撒了几千亿美元么,但也不是什么行业都被经济危机波及。
大通曼哈顿、花旗、汉华实业、巴克莱、劳埃德、汇丰、砂劳越、米德兰等这些银行,无一例外地在这场经济风暴中赚了个盆丰钵满,伦敦和纽约这两座金融中心,逆势增长成了这一次石油危机的最大赢家。
下班之后,拉德维奇已经开着银魂等候,等到艾伦威尔逊上车之后,“秘书长,去哪,爱尔兰共和军那边的领导人要和你见一面。”
“没问题,唐纳森是吧。感谢他对大英帝国做出的贡献。”艾伦威尔逊点头道,“虽然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
“肯定给秘书长增加了许多麻烦。”拉德维奇表达歉意,“我们也并没想到,竟然把丘吉尔议员列作了目标。”
“英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不是不能理解。”艾伦威尔逊微微摇头道,“为了彻底掌控住爱尔兰共和军,再大的代价都值得。”
英国在爱尔兰共和军的卧底还不止这么一个,说句实话,他就是没有和爱尔兰女人生的孩子,但凡是有他都要派到爱尔兰共和军做卧底。
唐纳森十几岁就加入了爱尔兰共和军,参与制造了一系列暴恐袭击。一九七一年,二十一岁的唐纳森被判入狱四年,在狱中他与未来的新芬党领袖格里·亚当斯结下深厚友谊。刑满出狱后,唐纳森成为亚当斯最信赖助手之一。
像是唐纳森这样的卧底,根本不止一个,有英国派过去的,也有吸收的爱尔兰人,为了让这些心向大英的劳苦功高人士快点升职,一些牺牲在所难免。
其实艾伦威尔逊都已经放过了丘吉尔的后代,但是后来想想,还是觉得让丘吉尔家族在为大英帝国贡献一下光和热比较好。
艾伦威尔逊愿意出面建一个卧底,也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重视,出于勉励的角度,把爱尔兰共和军变成一个可靠的力量。
当然一些活动经费是不能少的,艾伦威尔逊怎么也发明了不少东西,吃了不少专利费,同样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学者,一些列诸如苏联睡眠实验的阴谋论这几年相当受欢迎,尤其是北美市场,不需要动私下的投资,也不用管帕梅拉蒙巴顿要钱,自己掏钱就能搞定这件事。
自己掏钱怎么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爱国者这回事,一个可控的爱尔兰共和军不比几个政客的生命重要?
“根据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英国人民并不是爱尔兰人民的敌人,所有的帝国主义行为都是一小撮政客的责任。军事行动不能以平民为目标。”谈了一会儿,艾伦威尔逊对着刺杀丘吉尔议员的元凶勉励道,“不知道尊敬的唐纳森先生是不是这么认为?”
“秘书长,你说的太对了。”唐纳森抓着美元表达着自己的崇敬,“英国人民绝不是爱尔兰人民的敌人,爵士的认识令人震撼。”
“当然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艾伦威尔逊笑呵呵的勉励道,“拉德维奇会安排你的助手问题,同时这也是为了保障你的安全,绝非是什么监视,其实根本不需要监视你,你同级别的间谍不是没有,相反还有不少。不需要多此一举。”
稍晚时间,唐纳森首先离开,过了半个小时,艾伦威尔逊才离开了见面地点,以内阁秘书长一定意义上亲临前线,他需要安慰,尤其是赫本的。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体系
赫本开门,另外一只手直接顺来一双拖鞋,为眼前的男人换上,“不是说最近很忙?准备什么会议的资料。”
“再忙也要过来看你。”艾伦威尔逊一改无上之权威的模样,活脱脱一个大舔狗,在球花面前直接开舔,“那种事,哪有陪你重要。”
“就知道说好听的。”赫本竭力管理着表情,防止出现笑容给这个男人甜头,“真不知道你当时给我灌了多少迷魂汤,竟然被你得手了一辈子。”
“其实也不难,如果有一个人像是我这样对你有哪怕百分之一的重视,胡思乱想的就是我了。”
艾伦威尔逊嘿嘿直笑,“上帝对我是如此的偏爱,如若不是还要造福社会,我都想要申请做核试验的试验品。”
“越说越离谱了。”赫本摇头一脸的责怪,然后轻轻一跳被进门的男人稳稳接在怀中,两人进入了赫本的闺房。
赫本能看出来男人有烦心事,从艾伦威尔逊进来便极尽温柔,希望化解掉郁结,“是不是白厅的工作有困难。”
“有困难不过不在伦敦,而是在华盛顿,其实我一直很不理解美国人对日本那种非常令人无语的宽容,它们又不是一个大陆国家,不能像是海洋国家一样现实一些么?”艾伦威尔逊开始比比叨,对这个英国移民组成的国家十分不满。
一个贸易战能拖拖拉拉两年,期间还把汽车行业也豁免了,只对钢铁和电器进行遏制,这都是英国竭尽全力劝说美国应该早点动手。
不然的话美国还把日本当成是亲爹养,从五十年代日本纺织品输入美国市场,一直到了一九七二年才逼迫日本妥协。单独对一个纺织品就拉锯了十多年,真不知道华盛顿的决策者在想什么?
早在两年前的石油危机爆发之时,明明都已经说好了,趁机切断日本未来的发展,经过两年过去了,才取得了电器和钢铁两个领域的强势共识,准备从实力地位出发和日本谈谈。
不过比起二十年的纺织品拉锯,似乎艾伦威尔逊也应该对此感觉到满意。
但他最想干掉的是日本的芯片和汽车,这都是英国在着重发展的领域,美国放了日本一马,这就不由得让他多想,美国还是想利用日本遏制英国。
造船业美国就从来没有对日本下过手,甚至连提都不提,因为美国根本没有造船业,民用造船业下水的吨位,都不如美国下水的军舰吨位大。
日本造船业只会威胁到同样以造船业为傲的英国,所以美国一直默许日本对英国形成竞争,反正美国没这个行业,就根本不在乎。
尤其是汽车,艾伦威尔逊特别想要干掉日本的汽车产业,汽车从价值上远不是其他行业可以比拟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就是一个移动的房地产行业,车房都是人生的大件,这两个东西对很多人来说是并列的。
汽车产业能够养得起德日两国,就知道这个产业多么离谱,可惜他一直和华盛顿沟通,美国却还是把汽车从应该遏制的领域拿掉了。现在他非常不理解,难道美国才是太平洋战争的战败国?
赫本泡了一杯红茶,保持着耐心听着男人抱怨,虽然有些时候这样很孩子气,但做官做到了顶点还能来她这里生闷气,已经很让赫本满意。
1...578579580581582...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