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舟行诸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少江南

    大明已经彻底的汉化了。

    他说到做到,决定退去皇位,内禅给太子封璋。

    封璋被他亲自培养了二十五六年,也经过多次历练,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他接手之后,国家平稳过渡,大明朝继续处于鼎盛位置,甚至压过大唐,有华夏中心的趋势……

    不过封舟已经不关心这个了。

    他来到三十三天外的太清天,在此见到了太请真人。

    “如今汉风万里,诸天皆有奉道祖之人,而佛门势弱,未必能逃过佛劫,如此,弟子已顺太清之意,完成太易纪之诺,然依旧停在准圣之境,奈何”

    太清道:“成圣之路,何其艰难,需国无量量劫,区区一劫,怎能成圣。”

    他顿了顿,又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封舟听后,长身而起,躬身下拜,口中道:“谨受教。”

    道理很简单,处事周全才能得“道”,必须历经无量劫才能成就圣人。

    因为圣人是统治乾坤寰宇,历万劫而不磨,沾因果而不染。与天常在,与道同存。

    但是很显然,这方世界的劫难他已经渡过,三界中的是是非非已经影响不了封舟的修为,接下来,也只是亿万年的孤独和寂寞。

    “以贫道观之,你历任显贵,却不曾沾染红尘,纵使有朝一日得道,也不能称之为周全,这世界广大,你当道六道轮回一遭,渡一生,算一劫。”

    这话不是太清天尊说的,而是他的大弟子玄都**师说的。

    太清无为,不会指点的这么详细。

    但玄都可以。

    因为和封舟一样,他也在历劫。

    封舟再次躬身致谢。

    &nb




第649章 万里长江横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武昌,黄鹤楼前,

    早春三月,烟雨茫茫。

    林如海站在船头,沐在斜风细雨之中,听着岸上友人诵出这首李太白的送别诗,一种分别在即的惆怅感弥漫心头。

    他淡淡一笑,拱手道:“李太白的这首诗,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张年兄以此诗为我送行,真是情深意长啊!只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年兄止步,林某皇命在身,就要远行了。”

    说罢,躬身施礼。

    岸边送行的友人叹道:“此去经年,不知何年再见,林兄珍重。”

    说罢躬身施礼。

    两人施展的,乃是士大夫拜别的大礼,有喧赫仪仗,这两人是同年中榜的进士,又为官多年,可以说最正宗的士大夫,因此这礼节施展起来飘逸大方。

    华夏自宗周开始,便重礼乐,传至千年,这魏巍大礼,在士大夫阶层依旧流传。

    更何况本朝亦名大周,因前明亡国,东虏入侵,被大周开国皇帝起义军而逐之,遂有新朝,得国最正,故而礼乐重振。

    林昭在不远处看着,不由得暗暗点头,只觉得果然赏心悦目。

    国泰民安、王朝气运上升之际,文人士大夫之间的这些礼节,虽然有些累赘麻烦之感,但毕竟是文化的一部分,还是值得提倡的。

    昔日仙界大圣封舟,如今的林如海之子林昭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十六年,也早已经适应了这个身份,接受了林如海和贾敏这对夫妻做自己的生父生母,当然也接受了目前只有五六岁的妹妹林黛玉。

    眼前便宜老爹林如海已经和友人拜别,大船起帆,正欲顺水而下,去往扬州。

    原来林如海年少便高中探花,担任兰台寺大夫多年,又做了几年地方小官,于今年新帝登基之后,受到提拔重用,被委任为巡盐御史,赴扬州上任。

    林家祖上曾袭过列侯,到林昭的便宜老爹林如海时,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林家祖上降等袭爵,至如海之父为最后一代,至如海时,林家根基已尽。

    但是根基虽尽,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林家远行,还是雇得起一膄福船的。

    这船大概是改良后的楼船,从头至尾约有十三丈,宽约一丈六,甲板上下共有三层船舱,总体上算是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这样就可以破浪而行。

    因为船上不只是林如海一家四口,还有奴仆丫鬟婆子,此外还有几个清客,却是几个不第秀才,被林如海聘为幕僚。

    大船开动,林昭站在船头上,看着浩荡长江,只觉得心中豪情大发,口中说道:“果然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昭儿,你在船边做什么”林如海正和几个清客在船上漫步,畅谈俗务,忽然看见林昭站在船边,便问道。

    虽然林昭不过十六岁,处于严父慈母,抱孙不抱子的士大夫传统,林如海本应对林昭声色俱厉,动不动呵斥才是。

    不过林家却是不同。

    林如海是三代单传,到了自己这一脉,也不过一子一女,偏偏女儿还有些娇弱,所以林如海对子女的教育难免有些放松,从无贵族士大夫抱孙不抱子的优良传统。

    林昭又从小聪慧,身体又健康,从不让父母担心,林如海和贾敏自然也不会待他如贾政待宝玉一般严苛。

    却见林昭回头笑道:“父亲,我看这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不仅生了兴致,要在长江两岸横渡两个来回,方才舒服。”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果然佳句,佳句啊!”

    一个清客忍不住拍手赞道。

    另一个清客也忍不住叫道:“世兄真乃诗词大宗也,这烟雨茫茫,“莽苍苍”正写出迷茫的景象。上引王维的“山色有无中”,看远处山色若隐若无,看不分明,跟烟雨迷茫相似。近处望,看到汉阳的龟山,武昌的蛇山,隔江相望,一“锁“字,正好写出了那里江面较狭。东翁是前科探花,公子诗词传家,不坠乃父之名啊!”

    “是啊,是啊!”

    其他几个清客也纷纷附和。

    “世兄天分高,才情远,见景出佳句,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

    “世兄大才,以后还要多多请教。”

    林如海笑道:“诸公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偶然得佳句罢了。”

    几位清客便道:“还是东翁教导有方。”

    “前科探花自然是才情不凡。”

    “我等闲暇之余,还要向东翁多多讨教。”

    “……”

    一堆马屁如潮,饶是林如海心性高洁,也不由得眯起了眼睛,捋须微笑。

    便在此时,却见林昭活动了活动身躯,抬脚踏上了船舷。

    “昭儿,你要做什么”

    林如海吃了一惊,连忙喊道。

    &



第650章 与舸争流
    “教主,那人不过是一个少年而已,纵然水性上佳,又有何用再说了,那巡盐御史是林如海,虽然文采斐然,但是从政绩上看,不过如此,只怕根本挡不住我们的私盐买卖,教主何须忧虑”

    船舱内,另一个声音说道。

    “你懂什么新帝登基,第一时间便将这林如海提拔到巡盐御史这个关键位置上,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若不尽早做出举措,只怕我教在扬州的布置,尽数落空!”那个被称作教主的说道。

    “怕什么,有扬州的那些大商人在,有我们白莲教众弟子,还有盐帮、槽帮这么多人,区区一个林如海能顶什么用他儿子水性好,难道可以带他老子从水里逃走”那个声音依旧不服。

    “你呀,太年轻气盛了,哪里知道官府的厉害。若是这林如海以官场为手段,集合官府力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们这些帮派的势力,顷刻间便遭到瓦解。”教主淡淡的说道。

    “那我们便先下手为强,宰了这林如海,就算他身边有皇帝安插的供奉,他的老婆孩子总是护不住吧到时候这林如海心惊胆战,还不是任我们揉搓”

    “呵呵,你看这水中如飞鸟一般的少年,不正是林如海之子吗你看他在水中的英姿,当知他内功深湛。岂是轻易科迪敌对之人”

    教主缓缓说道。

    “确实如此。”那个年轻气盛的声音,不由得一滞。

    那教主道:“老夫前来,本想看看林如海身边有什么供奉人物,但是现在看来,倒要关注一下这个水中少年林昭!且让老夫试试他的本领!”

    说完,他一步踏出船舱,走到船尾,踏上了后面的一只小舟,解下缰绳,拿过船桨,轻轻一划,那小舟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向前划去。

    此时是林昭已经到达长江北岸,因为他只穿了短裤,上身精光,自然不方便上岸,所以便一个翻身,又向南岸游去。

    他速度飞快,一路游过不少小船,引得船上众人无不喝彩,正当他游到中间的时候,一条小船从林昭身侧路过,船上一名老者正坐在船头,提着一个酒壶独酌慢饮,看到在风波中横渡长江的林昭,登时放声叫好:“好一个浪里白条!年轻人,不如上来饮一杯”

    林昭扭头瞥了船上老者一眼,只见身材高大,一身青衫,须发浓黑如墨,相貌俊雅,说话之间,自带一种豪爽正气,此时盘膝坐在船头,面前横着一张小桌,桌上摆着几个小菜,小舟顺江而行,这老者对江独酌,别有一番潇洒味道。

    “多谢老先生,不过酒任何时候都能喝,但横渡长江的兴致,却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林昭哈哈大笑,看了一眼船上老者,心中闪过一丝了然。

    这老者呼吸均匀,气息悠长,坐在船头犹如山岳一般,一派宗师气象。

    定然是一个武林高手。

    而且是一个大有身份的武林高手。

    “如今要赶赴扬州,我也算是一个衙内了,若是能结识一些有点名气的江湖草莽,收拢几个他们的子弟做我的帮手也好,有助于我在扬州闯出一番事业啊!”

    此时小船正顺水而行,眼看就要与林昭拉开距离,这老者伸出手掌,在船上轻轻一拍,小船行进的速度登时放缓,他伸手扶住两侧船桨,慢慢摇动,笑道:“老夫董千里,小兄弟,你怎么称呼”

    林昭道:“我是林昭!”

    董千里哈哈笑道:“林昭好名字!不瞒你说,老夫本来打算顺水而下,但是看到你这般横渡长江,也不禁生出比试之心。”

    “老先生果然有千里之志,你也打算下来和我比试吗”林昭笑道。

    “哈哈哈……,老夫老了,怕是在水中跟不上你,只能凭借手中船桨,和脚下小舟了,不知小兄弟可要和我比试一下,看看谁能先到长江对岸!”

    林昭大喜:“好,能与君子争先,也算人生之乐事。”

    当下沉入水中,快速向前游去,那老者划动双桨,在他后面飞速追赶。

    林昭一开始横渡长江,只是胸中豪情使然,并无争胜之心,虽然快捷,到底没有施展出真实本领。不过既然有一个气息充足的内家前辈高手主动上来和他比试,那自然没有认输之理,当下潜运内力,快速前游,如同一条水中大鱼一般,劈波斩浪,压浪前行。

    船上董千里放声叫好:“少年郎好水性!”

    口中说话,双手划动双桨,船身如同掠过水面的飞鸟,好像要从水面飞起来一般,与林昭齐头并进,冲向长江对岸。

    林昭侧头看了一眼,也不禁哈哈一笑:“老先生好内功!”

    此时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整个江面上都注意到两人比试,不少人都是轰然叫好,水中不少楼船甚至放慢了速度,更有帆船扯下了风帆,甚至还有不少好事之徒,远远地荡舟追随。

    难得看到这样的大场面,大家自然想看一下这两人到底谁更胜一筹。

    而这老者之前所在的船上,几个人站在船舱中,看着远远地看着两人比斗的场面,无不露出骇然的神色。

    因为他们知道,正在荡舟飞驰的老先生董千里,内功之深,武功之高,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哪怕他不全力施展,只用七成的内力划动船桨,只怕江湖上也没有一个人能追的上。

    可是眼前水里的少年,向前疾游之际,还能大声喝彩,显示出游刃有余的状态。

    这岂不是说明,这林昭的内功,几不亚于他们教主董千里

    林如海的儿子都这么厉害,那林如海岂不是超级高手

    &nbs



第651章 交谈
    “教主!”

    一艘大船划了过来,几个大汉踏出船舱,对老者董千里抱拳施礼。

    “嗯。”

    董千里没说什么,踏上大船,径直走进船舱。

    那只小舟,自然由下人收拾。

    董千里走进船舱之后,径直坐下。

    “教主请用茶。”

    随着这个声音,一杯雅香扑鼻的清茶端了上来,一个年轻人立在董千里下侧。

    从那声音可以听出,正是刚才船舱之中,与董千里对话之人。

    董千里看了他一眼,问道:“方成,你是我教青莲使者,刚才老夫与那林昭比试,你可看出什么来了”

    方成道:“此人内力充足,一直到最后都气定神闲,可见其神韵充足,内息悠长,若论武功,在江湖上也是首屈一指。”

    “不错!”董千里点头道:“林昭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但老夫竭尽全力,亦不能胜之,只怕我教上下,哪怕把那几个老前辈请出来,也不是他的对手。这林御史身边有这样的高手,我们若是在扬州与之敌对,能落得了好”
1...228229230231232...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