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诸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少江南
面对封舟的解答,听众全都圣光浓郁,各自均有极大体悟。
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哪怕是玉皇大天尊的法意也好,本就直指其心,若能参悟里面道理,极短时间,就能有极大变化,就像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之后,就成为了如来佛祖。
现在封舟将这至理开释,各项难开于口的体悟,众生修炼时的疑虑,封舟全然能准确描述,浅显直白,直指真意。
自人间四大部洲,自幽冥地府,不断有人皈依而来,便是景教、祆教教徒,也不远万里前来请教,俱都收获满满。
即便是三界夹缝之中的黑暗之渊,魔界大圣无天也感叹不已。
“无论是胸怀还是境界,他都要高过我一等,甚至比如来还要高。”
无天想到。
“但是他未必能取代如来,占据佛祖之位!”
“因为灵山莲台上的那位,不仅是世尊如来,更是政客如来!”
事实上确实如此。
无天和如来都在“妙观察智”上面攀附,意欲突破这点,而林动所看的,却已经是“平等性智”。
众生皆平等,八部众生均能成正果。
信佛者成佛果,信道者成仙果,妖精们成人果。
八年前,封舟在盘丝岭初证佛位之时,身边空空荡荡,无一人跟随,但八年后,他在小雷音山讲经说法的这段时间内,却让三界之中,证罗汉者,证金仙者数不胜数,一跃就成为了三界顶尖势力。
而且,他比灵山上的佛门更加进步。
灵山上的佛门已经变的全然不同,并非是一味的求寂灭涅槃,修行上面也不再局限于五戒十善,而是礼佛,要布施,索要金银,传的并不是法,而是信仰,真经并不是开启智慧,而在于愚人。
 
第644章 孙悟空大解脱
唐三藏病了,一口气躺了半个月。
其实取经路上十多年,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热浪严寒,唐三藏从未生过病。
倒不是他有多大神通,实则是**凡胎,但身穿佛祖亲赐的锦襕袈裟,手持九环锡杖,能够免坠轮回,不遭毒害。
所以寻常外物,根本伤害不了他。
唯有内心的信仰受到极度的冲击,才会让他心神失守,
当初他为何要铁心要去西天取经
对于他所效忠的大唐皇帝来说,西天的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他李世民知道自己还能做三十年天子,只需要解掉百冤之结,消无妄之灾,便足以让他喜悦。
对于唐三藏来说,他阅尽小乘佛法,尚有无数疑问,听到西天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有了大乘佛法三藏,他在佛法中的疑虑尽去,使得他可以尽情的苦持,沉浸在佛法之中。
但是小雷音山一行,封舟妙音解惑,声动三界,将佛法解释的言简意赅,浅显直白,哪怕功底不深的信众,也能听得清楚明白,他唐三藏自然也是。
非但如此,往常疑虑尽消,而且修的这般佛法,了解到一切事物均非永恒,从生到死,刹那无常的道理。
他生病半个月,彻底的了解了自身,对于一切杂念全然消退的寂灭,无生,让唐三藏切实的体悟到了因性本空,果性本空,非因非果,无住涅槃的最深义理。
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大圆镜智。
四智圆满,无住涅槃。
在唐三藏略有所悟的时候,虚空中燃起了佛焰,自这佛焰之中逐渐升起了一朵金莲,隐隐中包围唐三藏,,内蕴一切诸法,超脱因果业报,超脱成,住,坏,空四劫,即是常,又是无常。
等他一切都悟,一切又都无所悟的时候,他醒了,大病痊愈,一切毒害尽数消退。
历经三个月,唐三藏终于能够站起身来。
“悟空,我们还有多久到灵山。”唐三藏木然的问道。
孙悟空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不错,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其实若悟佛法,何处不是灵山又何必非要去灵山。”唐三藏叹道。
“师父已经悟的上乘佛法,难道不去灵山了吗”孙悟空大喜,连忙问道。
这三个月来,日子过得着实开心。
有杨戬、牛魔王时常来访,与他畅谈。
又有封舟为他解答心中疑惑,这让他根本不想西行修那正果。
那牛魔王、红孩儿自由自在,却已经修成人仙,只要不害苍生,不吃人命,便可不被束缚,得大自在,又何须什么正果
所以听出唐三藏佛法精进,似乎悟出大乘瑜伽之精髓,连忙问道。
“灵山在心里,灵山又不在心里,自然要去。起码,你的紧箍咒也要除掉不是”唐三藏微笑道。
十万八千里路,已经走了五六万里,无论如何,也要有始有终才是。
“哈哈哈,不瞒师父,我的紧箍咒已经解除了。”孙悟空哈哈一笑,随手摘下了头顶上的那个细箍。
“哦”唐僧一怔,仔细看向孙悟空。
两人对视,眼神当中不知闪耀出多少火花。
“紧箍已除,你已得自由,何须留在这里悟空,你走吧!”唐三藏淡淡的道。
“走就是留,留就是走!师父何必着相”孙悟空微微一笑。
“好!好!好!你的多心经已经大成了。”唐三藏鼓掌赞叹。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出院门。
他们居住的,自然是封舟特意拨给他们的一处居所。
毕
第645章 五重如来,悟空压二尊
正是春尽夏初时节:清和天气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余熟,麦随风里成。草香花落处,莺老柳枝轻。江燕携雏习,山鸡哺子鸣。斗南当日永,万物显光明,
时光冉冉,岁月如梭。
恍惚之间,距离唐僧师徒四人明月悟道,已经三年过去了。
现在已经是大唐贞观二十七年,大明洪武十四年。
历经千辛万苦,唐僧师徒四人终于迈进了灵山。
四众到灵鹫峰上,大雷音寺的大雄宝殿殿前,对如来倒身下拜。拜罢,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复
向佛祖长跪,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看了,还递与三藏。三藏俯囱作礼,启上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世尊如来看着下跪四人,有仔细看了一眼早已经变了模样,而且永远回不去的嫡子罗睺罗,心中忽然叹了一口气。
他安排取经之事,其实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扩大佛教影响力,让我佛世尊的名声响彻四大部洲,各国王侯将相、亿万百姓,无不虔诚信仰我佛门。
另外,把西牛贺洲这一佛门根本之地,好好地清理一番,将那些不遵天庭,不敬灵山的山野妖怪,尽数诛灭,将那些不信我佛,不扬佛门的帝王将相,好好地收拾一番。
但是目前看来,这一个根本任务没有完成。
本来属于西牛贺洲的崇佛之国朱紫国,忽然越出一个太子,杀孔雀,伏牛魔,横扫诸国,登基为帝,建立了一个慕汉唐雄风的大明国,而且那皇帝不尊佛却能自证成佛,还将普天下的真理讲解给诸天修士,一口气点化了五百罗汉、五百金仙、五百人仙。
以至于那个拓地万里的大明国,居然没有匹配佛门的寺院。
南方的婆罗门,西边的独神教,以及北侧的祆教。
这三大教派,皆是根深蒂固,有大神坐镇,实力比其他灵山佛门,只强不弱,因此佛门欲要广传天下,只能向自己所能影响的四大部洲传播。
可是那封舟建立的大明国,却如卡在咽喉的一根鱼刺一般,影响了向四大部洲传法的效率。
若是长此以往,佛门只怕势衰。
而封舟做证之教,说不定会趁势而起,席卷所谓四大部洲。
但若组织佛军东征,却又与佛门的根本教义相违背,只怕到时候东征未成,佛门又遭分裂,
如同当年的提婆达多。
这些念头在如来心中一闪而过,此时缓缓开口:“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
又叫:“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即奉佛旨,将他四众领至楼下,陪奉四众餐毕,却入宝阁,开门登看。那厢有霞光瑞气,笼罩千重;彩雾祥云,遮漫万道。经柜上,宝箧外,都贴了红签,楷书着经卷名目。各路经卷层层在列,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唐僧呵呵一笑:“贫僧来到灵山,是为大唐皇帝求经,亦是为灵山传大乘佛教至东,此两相便宜之事,两位尊者不谢我也就罢了,反而索要人事,岂不是误入歧途”
二尊者脸色一变,随即哈哈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唐僧道:“你的真经能让众生吃饱饭,能让众生穿好衣,能让众生喜乐安宁,众生就会虔诚祭拜,你又怎会饿死两位尊者,莫非佛法不精”
“是极!是极!”
孙悟空在一旁呵呵笑道:“二位尊者不是罗汉,不是菩萨,更不是我佛,看来的确佛法不存,心法不明,连真经都不敢传我!”
猪八戒也在一旁嚷道:“其实很简单。师父,他若不传真经,我们师徒返回女儿国住下,请大师兄捎信给唐王,就说如来不肯传经,只想要大唐财富,如当初颉利可汗一般。”
沙僧只是嘿嘿一笑,似乎也没把这经文放在心上。
事实上他师徒四人早已悟道,若非明心见性,立誓西来,早就在朱紫城住下了,又怎么还会赶赴西天
可以说,经文在他们心中,经文又不在他们心中。
传播东土,与留在灵山,于众生又有何异
毕竟大唐的识字率很低。
这两位尊者本想捞一笔人事,可是看着师徒四人脸色淡然,混不在意的样子,自己反倒忐忑不安。
但随即忐忑不安变成仗势欺人,阿傩道:“莫嚷!此是甚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
八戒沙僧淡淡一笑,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挑着。
唐僧随手拿过一本经卷,就要当面打开,。
迦叶看见,不由得心中一慌,忙道:“灵山圣境,佛祖座前,岂能如此轻佻快去接了经文,回到大唐,沐浴焚香,再认真传教。”
唐僧瞥了迦叶一眼,淡淡开口道:“佛无处不在,既在心中,又在身外,随时诵经,何必多怪”
说着,便翻看一页,定睛看去,随即脸色一变。
原来
第646章 我等无人事,你传真经否?
“啊!”
两位尊者狂吼,不接受这事实。
没办法,自从灵鹫峰上的大雷音寺建成之后,他二人便是高高在上的佛陀亲传弟子,一个是头陀第一,一个是多闻第一,乃是佛祖的左膀右臂。
便是燃灯上古佛、弥勒佛见到他二人,也得和颜悦色。
教外的其他人见了,更是会肃然起敬,不敢有半分失礼之处。
更何况他俩法力深厚,可碎山石。
可惜,这一切统统没用。
在悟空佛陀的压制下,他们及时凝聚所有法力,也不过是被继续再压,两个人轰隆一声,深深陷入地面,把珍楼打磨的如同镜面的大理石地面,按出两个人形印记。
“这”
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
全都震撼了,彻底说不出话来!
“放开我!”
“快放手!否则佛祖必定饶不得你!”
两尊者疯狂的叫嚣。
悟空淡淡一笑,脑后生出一圈佛光,淡淡的道:“我为佛祖,佛祖为我,因你犯错,略作惩戒,谁又能阻我”
悟空说罢,右手一伸,已经将迦叶、阿难二人抓到手中,随手一翻,便推出了灵山,将五指化成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二人压住。
他既自证灵明斗战如来,法力神通便已经达到佛陀境界,一招须弥芥子,压制两人,不过是仿效如来当年镇压他之故而。
“住手!”
一个威严声音,陡然传来。
正是燃灯上古佛。
他原来本在宝阁之上,暗暗听了传经之事,心中甚明,本以为唐僧师徒这一次必定受到二人欺骗,本想派身边弟子解救一番,哪里想到,唐僧师徒怒极之下,灵明福至,竟然已经自证如来!
猜你喜欢